Workflow
无事不扰
icon
搜索文档
“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企业就该这样干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6:34
外贸韧性表现 - 广东前4个月外贸同比增长4.9%,增速快于全国2.5个百分点,展现强大市场适应能力 [1] - 中山政企携手应对国际贸易挑战,包括引入电商平台缓解存货压力、协助开设境外投资公司等举措 [1][2] 政府服务创新 - 中山市开展千企万厂大调研,精准掌握企业困难并制定帮扶措施,增强企业信心 [1] - 引入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降低企业成本并适应数字化贸易趋势 [2] - 协助企业开设境外投资公司,规避贸易壁垒并优化资源配置,体现前瞻性服务 [2] 政企协作模式 - 中山市提出"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原则,平衡政府干预与市场自主性 [2] - 通过政策咨询、合作平台搭建及培训交流等方式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3] - 建立长效服务机制预判市场风险,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助力外贸稳定发展 [3] 企业战略调整 - 中山企业在中美经贸会谈后恢复美国订单生产,同时探索国际市场多元化 [3] - 主动走出"舒适区"寻求新合作伙伴,依赖政府支持缓解转型压力 [3]
把“无事不扰”落到实处
海南日报· 2025-06-06 09:09
海南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政策 政策核心内容 - 海南省政府出台《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措施》,明确涉企检查的频次、标准及透明度要求,以制度刚性减少对企业干扰 [1] - 新规禁止无法律依据或未经公布的检查事项,禁止不具备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实施检查,防止行政权力过度干预企业经营 [3] 政策实施背景 - 过往涉企检查存在随意性、高频次、多头检查等问题,尤其在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中消耗企业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 [1] - 部门间缺乏联动导致重复检查,机械执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损害当地营商环境形象 [1] 政策创新举措 - 推广"综合查一次"模式,实现一次检查覆盖多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迎检次数 [2] - 实行涉企检查预约制,赋予企业拒绝权,并通过"亮码"机制公开检查信息与结果,提升透明度 [2] - 要求检查方式优化:可合并的不得重复检查,可联合的不得多头检查,非必要不进行现场检查 [3] 政策目标与效果 - 通过制度规范减少行政干扰,帮助企业"轻装上阵",激发市场活力 [1] - 强化监管科学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同时注重服务意识,平衡检查刚性与企业感受 [3] - 体现海南"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理念,形成连贯性政策体系(如综合检查、预约制、亮码机制等) [2][3]
市市场监管局升级“随信综合查”模式 帮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深圳商报· 2025-05-16 00:58
监管模式创新 -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升级"随信综合查"模式 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无事不扰" 跨部门检查"一次搞定" [1] - 全市企业迎检频次压减39% 相当于每100次检查融合减少39次 [1] - 改革统筹全市39个市级、170个区街级监管部门 累计制定联合检查计划1614个 [1] 检查覆盖范围 - 检查范围覆盖电动自行车、特种设备、危化品、食品药品、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文化市场、金融等78个民生领域 [1] - 累计压减检查任务近8.4万户次 减负率39% [1] 精准检查机制 - 在不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风险可控的领域 分期分批将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正面清单 非必要不上门检查 [1] - 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 以及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 依法依规实施重点监管 [1] 联合检查原则 - 对于"保障安全"和"打击违法"等确实需要上门开展的检查 原则上通过"随信综合查"形式开展 [2] - 按照"能联合尽联合、能融合尽融合、能整合尽整合"的原则 对同一经营主体的跨层级、跨部门、跨条线检查任务整合为一次上门检查 [2] - 任务压减要求创新高 "联合比例不低于30% 压减上门检查次数不低于40%" [2] 企业自主邀约检查 - 探索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开通自主邀约检查服务 [2] 扫码入企试点 - 深圳已在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试行"扫码入企"工作 监管部门上门检查必须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 接受行政执法监督 [2] - 遇到不规范检查 企业可以扫码反馈 或通过"企事速办""民意速办"申诉 各相关部门100%跟进处理 [2]
上海推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
快讯· 2025-05-08 13:31
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 - 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力提速推进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1] - 任务在年初8版方案基础上针对企业迫切需求和高协同要求的十个事项进行突破[1] - 推动各行业建立"无感监管"检查对象清单和"无事不扰"检查事项清单[1] 市场监管创新措施 - "无事不扰"清单列明风险较低的检查事项[1] - 首版清单覆盖广告价格、注册登记等411项检查情形[1] - 清单内容占上海市市场监管所有检查情形的60%以上[1]
“五一”期间,全市大型特种设备将实现智慧监管
新京报· 2025-04-27 13:05
文章核心观点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两周年建设“成绩单”并介绍未来重点工作计划,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监管模式创新、特种设备监管、涉企收费监测、服务维权等方面取得成果并持续推进优化 [1][2] 电子营业执照应用 - 首创“不用章、不缴照”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100%“全程网办”,外资企业开办最快当天办结 [2] - 30余个业务场景和自助服务终端支持电子营业执照认证登录,累计应用量超2.15亿次居全国首位 [2] - 为270余万存量经营主体生成电子营业执照,230万户下载应用占比超八成 [2] - 拓展应用场景实现“一照通办”,丰富集成服务功能实现“一照通查” [2] - 打造支持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的省级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3.1万家企业开展业务30余万次 [3] 监管模式创新 - 49个监管部门应用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2025年3月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40.9%,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 [4] - 2024年7月1日推行“扫码检查”改革,截至2025年3月检查29.3万次,重复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88% [4] - 今年持续优化“扫码检查”,强化计划任务统筹和过程管理,减轻企业负担 [5] - 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建立工作体系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打造数字化监管工具 [6] 特种设备监管 - 扩大“无事不扰”清单范围,2025年3月“无事不扰”企业达23.1万占比10.25% [7] - 本月底前31.6万台电梯实现“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全覆盖,“五一”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实现“一台一码” [1][7][8] - 居民扫码可查电梯安全信息、学知识、遇困一键报告,救援人员可精准定位 [7] 涉企收费监测 - 选取228家单位作为首批涉企收费监测点,企业可填报信息,监管人员核查违法违规收费 [9] - “京通”设“涉企收费政策专区”推送政策,2024年引导退还费用6565万元惠及1万多户企业 [9] - e窗通平台提供“证照超期”提示服务,累计发送提醒短信约24.1万余条 [9] 服务维权优化 - 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12345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首次实现100% [10] - 今年对热线诉求工单进行AI智能清洗,分析研判集中问题,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