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营业执照

搜索文档
一图读懂丨电子营业执照下载及使用指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18 21:57
电子营业执照管理 - 首次登记或变更登记后,电子营业执照需由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投资人等指定人员领取和下载,合伙企业需协商确定一名执行事务合伙人操作 [3] - 下载流程通过微信小程序完成:搜索"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名认证(姓名、身份证号、人脸识别)→选择登记地→下载执照,需确保微信支付绑卡信息与实名信息一致 [3][5] - 下载前需阅读并同意《执照下载声明》,若修改过密码则需输入新密码,成功后支持多执照下载及密码管理 [5] 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 - 具备经营主体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功能,适用于电子政务场景如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章、亮照等 [7] - 具体应用包括:登录山西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办理登记注册/行政许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报送年报、查询企业电子档案等 [8][9] 涉税专业服务监管 - 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涉及四大类业务(专业税务顾问、税收策划等)需在次年3月31日前完成专项业务报告信息报送 [16] - 报送流程:登录电子税务局→进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填写业务完成时间、签署人、收入金额等四项内容→提交后支持更正和下载 [17][18] - 政策依据包括国家税务总局2017年第49号、2019年第43号公告 [19]
电子证章赋能“零跑动” 上海农商银行荣获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创新实践案例”奖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03
核心观点 - 上海农商银行凭借电子证章应用创新荣获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体现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和普惠金融服务领域的领先实践 [1][2] 营商环境建设 - 上海市连续八年迭代更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累计发布60件典型案例 [1] - 案例征集活动共收到440余件申报 最终遴选出30个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2] 技术创新应用 - 公司将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加密认证功能应用于企业预约开户、银企对账、证照更新、账户查询等金融服务场景 [1] - 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线上动态认证和工商信息实时比对技术 实现风控能力与服务能力的双提升 [1] - 创新构建全流程线上化对公服务新模式 实现"数据多跑路 企业少跑腿"的服务宗旨 [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拓展"电子证章+金融服务"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深化数字金融与政务服务融合创新 [2] - 作为上海国资金融机构 公司坚持金融为民理念 积极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 [1][2] - 数字化转型成果主要应用于普惠金融领域 展现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实践 [1][2]
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即墨“26条”新政为营商环境“提温”
齐鲁晚报网· 2025-07-16 19:24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青岛市即墨区出台《青岛市即墨区2025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若干措施》,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提出五大方面26条具体措施 [1] 市场公平与准入 - 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政策不排除、限制竞争 [3] - 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市场准入退出规范化 [3] - 推进经营主体登记改革,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 [3] - 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流程,推行跨省远程异地评标,计划年内签约10个以上省内城市、5个以上省外城市 [3] 政务服务便利化 - 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即墨特色服务场景 [3] - 在产业聚集区增设政务服务e站,开展基层政务服务"揭榜挂帅"活动,构建"1530"政务服务圈(主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 [3] - 提升税收、工程建设项目等领域服务质效,提高环评审批效率 [3] - 完善12345即诉即办涉企诉求闭环解决机制,重点解决久拖不决、反复投诉问题 [3] 要素保障 - 优化土地要素供应,持续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 [5] - 开展"金融+"银企对接行动,搭建企业上市挂牌服务体系,建立银企直连金融服务机制 [5] -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健全用工保障体系,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 [5] 法治环境优化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优化升级"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减少重复检查 [5] - 健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破产办理质效 [5] -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全链条服务 [5] 产业体系与企业培育 - 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体系等重点领域细分赛道,重点突破"2+4+3"产业领域 [5] - 靶向锁定目标企业清单,加快打造新型产业体系 [5] - 持续培育优质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壮大跨境电商新业态 [5] - 促进新生代民营企业家成长,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5]
去年北京新设经营主体31.49万户
新京报· 2025-06-30 15:56
经营主体增长与登记便利化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经营主体实有268.62万户同比增长5.08% 2024年新设经营主体31.49万户 [1] - 全国首个"一标四维"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登记试点落地 外资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一网通办" 发布首套中英文双语版外商投资登记指南 [2] - "e窗通"平台网办功能升级 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拓展至30余个 2024年全程网上办理登记业务占比达79.87% [2][3] 智能餐饮与自动化设备发展 - 北京智能餐饮经营许可备案超300家 制定自动制售设备食品经营许可审查要求 推动首个持证餐饮AI机器人在亦庄落地 [2] - 截至2024年5月48家企业获批利用自动设备进行食品制售 设备布设300余个点位 智能餐饮机器人覆盖图书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 [3] 公平竞争与反垄断执法 - 推动退还企业费用6500多万元惠及1.02万户企业 检查收费主体480余户 罚款金额1827余万元 [4] - 建成240家涉企收费监测点位 检查反不正当竞争单位2.3万余家 2025年将常态化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 [4][5] - 重点查处限定交易等垄断行为 推进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 加大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政策的整改力度 [5][6] 监管机制创新与企业减负 - 2024年非现场检查量占比提升至38.6% 扫码检查减少重复检查6510次 警示成功率89% [7] - 10.5万户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 首批被检查量环比下降79.1% 2025年计划将非现场检查占比提升至50%以上 [7][8] - 54万余户企业通过"多报合一"年报公示减少填报数据超1100万条 为5.1万户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 [7] 质量提升与标准建设 - 建设55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 建立41条质量强链 培育23家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 [9] - 发布50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11项产业计量成果入选国家库 全国率先施行统一公平秤标识 [9] - 为637家小微企业减免认证费用198万余元 发放CCC免办证明2.1万余张货值21.9亿元 [10]
聊城经开区打造“电子营业执照+N”融合应用
齐鲁晚报· 2025-06-30 12:19
政务服务数字化 - 电子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办理业务的核心工具,实现查档案、办许可、签合同授权等功能,显著提升效率并减轻企业负担 [1] - 数据赋能政务服务成为趋势,电子证照作为信息共享桥梁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实现从"少带证"到"不带证"的转变 [1] - 聊城经开区打造"电子营业执照+N"融合应用服务体系,通过数据与场景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与便捷性 [1] 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 - 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登记档案绑定,企业可在线完成身份认证后随时查询、下载、打印官方档案,服务覆盖1065户企业,打破时空限制 [2] - 涉企电子许可证与电子营业执照实现"联展联用",首批集成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高频证照,企业无需重复提交纸质材料 [2] - 经开区加速扩大"一照集成"范围,推动更多电子许可证纳入系统,目标实现"一照走天下" [2] 服务优化与效率提升 - 构建"1个区级中心+3个便民站点"服务体系,配备专业帮办人员,累计提供超万次企业咨询服务 [3] - 在企业变更注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集成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实现身份认证、材料免交等功能,办事环节平均压缩40% [3] - "电子营业执照+N"模式实践"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改革,通过数字技术重塑政务服务流程 [3]
南通:深化电子营业执照多领域应用 数智赋能涉企服务新体验
新华日报· 2025-06-13 09:38
政务服务数字化 - 南通市以电子营业执照为载体推动政务服务、商务服务、公共服务等涉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数智技术,降低企业办事成本[1] - 电子营业执照微信小程序南通专区新增"信用报告"模块,企业可在线核验执照后查阅下载公共信用信息报告[2] - 电子营业执照集成电子印章、电子证照、银行开户等11项特色应用场景,已有22万家企业下载,累计提供数字化服务超7.8万次[2] 商务服务创新 - 政务服务领域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27个部门38个业务系统中实现嵌入式应用,作为企业有效身份证明[3] - 商务服务领域实现企业登记、银行开户等关键环节数字证章一体化调用,用数字执照代替纸质执照[3] - 电子营业执照对接水电气等公共服务系统,在水表报装、过户销户等领域实现"一键获取、自动验证"服务[3] 企业码应用拓展 - 南通市推出加载企业码的营业执照,覆盖全市企业,实现"一企一照一码"[4] - 企业码归集许可信息、企业年报等9类41项涉企信息,接入市县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4] - 南通人才网"找工作"板块上线企业码,求职者可扫码查看企业登记沿革、许可资质等信息[4]
太白湖新区加速电子营业执照普及应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5-20 15:23
数字化电子营业执照改革 - 省政府明确自2025年3月1日起全省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 逐步减少纸质执照使用 [1] - 济宁太白湖新区加速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企业登记中的普及应用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1] 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案例 - 太白湖新区行政审批局帮助市民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办理企业档案查询业务 实现便捷办理 [1] - 企业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快捷验证 登录山东省政务服务网办理登记及档案查询等业务 [1] 未来推进计划 - 太白湖新区将继续加大电子营业执照推行力度 推动在更多领域互通互认互用 [2] - 行政审批局将拓宽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 让更多经营主体享受便利 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2]
我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部署三十五项重点任务“五个更加” 让企业获得感更强
新华日报· 2025-05-17 07:17
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方案 - 江苏省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版)》,聚焦6个方面提出35项重点任务和85个行动点,核心目标是提升企业感受[1] - 方案制定前通过民营企业座谈会、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渠道收集企业痛点,作为政策依据[1] 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 - 在市场准入领域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将医保登记、供电业务纳入变更/注销"一件事",实现"一次申请多项办结"[2] - 国际贸易领域推动进出口远程查验,最快可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查验[2] - 每年遴选200个项目纳入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名单,支持民企参与核电、风电等基础设施投资[2] 要素服务保障 - 将临时用水用电申请纳入工程建设审批流程,实现开工前手续集成办理[3] - 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已走访超391万户企业,升级"小微贷"等政银产品[3] - 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已举办美资、法资企业专场,后续将推出22项稳外资措施的配套政策[3] 法治与市场环境建设 - 年内建成江苏(南京)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推进8家海外法律中心实体化运行[4] - 推动"个转企"改革,建立培育库实施"一户一策"帮扶[5] - 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5] 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 已完成29个"一件事"改革任务,累计办件1350万件[5] - 实现150项政务服务事项免证照办理,惠企财政资金"一平台直达"已拨付72笔2545万元[6] - 工程建设项目推行分级分类管理,简化外线施工审批流程[7]
北京电子营业执照累计应用量超2.15亿次 居全国首位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6 16:03
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召开的"深化市场监管数字化改革"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2年建 设,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持续集成政务服务、创新监管模式、探索新技术应用、优化服 务维权,在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推动涉企检查规范高效、提升智慧监管能力水平、增强企业群众 幸福感获得感等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2023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共建协议。按照共建 协议,试验区确立"机制创新﹢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和"1﹢5﹢N"工作体系,围绕准入、监管、执法、 服务等领域推进市场监管业务数字化转型。目前,北京市市场监管数字化工作格局基本确立,贯通事前 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准入监管、执法服务四位一体的智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共建过程中,试验区升级"e窗通"办事服务,建成集约统一、智慧便捷的e窗通2.0服务平台,在全国首 创"不用章、不缴照"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目前已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100%全程网办。服务 外资水平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持有"外国(地区)护照""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港澳居民来 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居住证"等6类境外自然人,通过" ...
“五一”期间,全市大型特种设备将实现智慧监管
新京报· 2025-04-27 13:05
文章核心观点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两周年建设“成绩单”并介绍未来重点工作计划,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监管模式创新、特种设备监管、涉企收费监测、服务维权等方面取得成果并持续推进优化 [1][2] 电子营业执照应用 - 首创“不用章、不缴照”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100%“全程网办”,外资企业开办最快当天办结 [2] - 30余个业务场景和自助服务终端支持电子营业执照认证登录,累计应用量超2.15亿次居全国首位 [2] - 为270余万存量经营主体生成电子营业执照,230万户下载应用占比超八成 [2] - 拓展应用场景实现“一照通办”,丰富集成服务功能实现“一照通查” [2] - 打造支持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的省级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3.1万家企业开展业务30余万次 [3] 监管模式创新 - 49个监管部门应用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2025年3月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40.9%,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 [4] - 2024年7月1日推行“扫码检查”改革,截至2025年3月检查29.3万次,重复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88% [4] - 今年持续优化“扫码检查”,强化计划任务统筹和过程管理,减轻企业负担 [5] - 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建立工作体系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打造数字化监管工具 [6] 特种设备监管 - 扩大“无事不扰”清单范围,2025年3月“无事不扰”企业达23.1万占比10.25% [7] - 本月底前31.6万台电梯实现“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全覆盖,“五一”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实现“一台一码” [1][7][8] - 居民扫码可查电梯安全信息、学知识、遇困一键报告,救援人员可精准定位 [7] 涉企收费监测 - 选取228家单位作为首批涉企收费监测点,企业可填报信息,监管人员核查违法违规收费 [9] - “京通”设“涉企收费政策专区”推送政策,2024年引导退还费用6565万元惠及1万多户企业 [9] - e窗通平台提供“证照超期”提示服务,累计发送提醒短信约24.1万余条 [9] 服务维权优化 - 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12345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首次实现100% [10] - 今年对热线诉求工单进行AI智能清洗,分析研判集中问题,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