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电动变革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十:电装:日系Tier1标杆借势、精进、全球化
民生证券· 2025-09-29 16: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电装公司持积极看法 认为其作为日系Tier1标杆 在智能电动化变革中具备借势、精进和全球化的能力 [1][3][8] 核心观点 - 电装从丰田独立后 通过技术引进、精益管理和全球化战略 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其成功经验包括强客户粘性、并购扩张和精益生产模式 [8][10] - 智能电动化变革推动产业链价值转移 电装在电动化系统、热管理系统等领域布局深入 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趋势 [9][74] -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智能电动化时代迎来历史性机遇 具备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本土企业如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等正在崛起 [7][18] 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径总结 -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驱动为主 如博世、采埃孚 研发费用率较高(博世8.6%)[4][32] - 日韩系供应商多依赖主机厂扶持 如电装(丰田持股超20%)、现代摩比斯(现代起亚持股22%)[4][33] - 美国零部件厂商竞争充分 但规模弱于德日 前10名中仅李尔上榜(营收233.1亿美元)[4][33] - 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和底盘系统是燃油车时代巨头优选赛道 分别占前50名供应商业务的17%、15%和13%[23][24] - 中国零部件厂商在全球前100强中占比17% 但营收占比仅11.7% 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15][29] 回溯历史:电装发展历程与业务布局 - 电装1949年从丰田独立 初期依赖丰田订单 1953年与博世合作引进技术 逐步拓展至高附加值领域 [10][45] - 1960年代后通过精益生产和自主研发(如高压共轨技术)获得戴明质量奖 并跟随丰田全球化扩张 [10][48] - 产品布局覆盖热管理系统、动力系统、安全与驾驶舱系统等 2024年电动化系统业务营收586.5亿元 占比17.4% [67][74][126] - 财务表现稳健 2024年营收3,375亿元 同比增长4.68% 毛利率14.2% 研发费用率7.7% [96][100][106] - 全球业务分布均衡 日本占40.4% 北美占24.4% 亚洲占23.7% 欧洲和其他地区占剩余份额 [32][108][113] 总体展望:技术赋能与本土化进程 - 电装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创新 如SiC逆变器、eAxle模块和电池管理单元 技术领先 [119][128][129] - 在中国市场深度布局 通过广州南沙和天津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制造 贴近客户需求 [57][62][134] - 全球研发网络覆盖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 支持技术快速商业化 [131] - 行业趋势显示 电动化加速渗透(如特斯拉、比亚迪引领)和智能化竞争(L3智驾推进)为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新机遇 [18][20]
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八:安道拓:汽车座椅之王并购、专注、全球发展
民生证券· 2025-09-24 19: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智能电动变革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历史性机遇 中国车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并带动产业链成长 [2] - 海外零部件巨头成长路径多样 包括技术驱动型、依附崛起型和并购壮大型等模式 [6][34] - 安道拓通过并购、专注和全球发展策略成为全球汽车座椅之王 其成功基因包括把握时代机遇、多次收并购扩张业务版图以及顺应智能化电动化趋势 [7][10] -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智能电动化时代借势崛起 具备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自主供应商如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等获得发展机会 [6] - 中国零部件厂商在全球前100强中占比17% 但规模仍较小 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15][28] 他山之石 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径总结 -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型为主 如博世、采埃孚等通过研发创新技术推动行业成长 [3][31] - 日韩系供应商多为主机厂扶持 如电装、爱信精机等受益于丰田等主机厂扶持 [3][32] - 美国汽车零部件竞争较为充分 前30名中仅4家来自美国 李尔位列第9 [3][32] - 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系统为燃油车时代巨头成长优选赛道 具备单车价值高+竞争格局好的特性 [6][23] - 全球前10零部件供应商中 德国、日本、美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仅宁德时代进入前10 [28][29] - 海外零部件巨头从1到10成长主要通过技术驱动型、依附崛起型和并购壮大型三种途径 [6][34] 回溯历史 聚焦汽车座椅总成 - 安道拓发展历程分为江森自控时期(1985-2016)、分拆调整期(2016-2020)和深耕拓展期(2020至今) [41][43][53] - 在江森自控时期通过收购Hoover Universal、Prince Corporation等企业拓展座椅和内饰业务 [41][50] - 2016年从江森自控分拆独立 专注于汽车座椅业务 [43][53] - 2020年后通过收购延锋安道拓(廊坊)、安道拓重庆等股权强化中国市场布局 [53] - 安道拓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座椅系统和座椅零部件 覆盖乘用车座椅、商务车座椅、零重力座椅等全链条产品 [60] - 安道拓客户覆盖全球主流车企 包括大众、福特、丰田等 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5.26% [115][116] - 安道拓2024年营业收入174.39亿美元 归母净利润受欧洲市场疲软影响显著下滑 [87][90] - 安道拓销售区域集中于美洲和欧洲 但亚洲市场收入占比从2019年14.14%提升至2024年20.35% [98][100] 成功归因 并购发展、聚焦产品核心竞争力 - 安道拓通过多次战略性收购实现业务版图扩张和全球化 如收购Futuris、延锋安道拓股权等 [7][43][53] - 安道拓拥有12个全球技术中心和超1200项座椅技术专利 研发方向聚焦座椅的数字化交互和电动化适配 [10] - 安道拓产品注重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互联 针对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求优化座椅空间利用与能源效率 [10] - 安道拓在中国市场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024年获得约10亿美元新业务 其中75%来自中国OEM [123] 总体展望 座椅模块化、轻量化、智能化 - 安道拓在电动智能领域布局包括轻量化座椅结构、智能调节、场景化交互等功能 [10] - 安道拓开发UltraThin座椅、ProX IsoDynamic座椅等创新产品 满足汽车制造商智能化需求 [53] - 安道拓提出AI18、AI19等智能座舱概念 集成多模态交互生态和车规级AI芯片 [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