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结构性复苏下出海突围 新能源商用车鏖战“下半场”
中国经营报· 2025-11-17 10:38
行业整体态势 - 行业迈过周期谷底,企稳回暖态势确立,正步入实质性复苏阶段 [1][2] - 2025年1-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5.6万辆和34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9%和9% [1] - 2025年第四季度市场有望在政策发力下延续第三季度高景气度 [1] 企业财务表现 - 潍柴动力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705.7亿元,同比增长5.3%,归母净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5.7% [2] - 潍柴动力三季度单季营收574.2亿元,同比增长16.1%,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29.5% [2] - 中国重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04.9亿元,同比增长20.6%,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2.5% [3] - 福田汽车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54.49亿元,同比增长27.09%,归母净利润11.13亿元,同比增长157.45% [3] - 宇通客车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63.66亿元,同比增长9.52%,归母净利润32.92亿元,同比增长35.38% [3] 新能源转型 - 新能源商用车已成为行业复苏的核心引擎,1-10月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4.6% [4][5] - 纯电轻卡年运营成本可比燃油车低5万元,轻卡满载续航超400公里 [5] - 潍柴动力新能源动力系统业务前三季度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84%,三季度单季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 [3][5] - 江汽集团1-10月研发投入33.6亿元,同比增长24%,新能源轻卡销量超1.2万辆,同比增速达200% [5] - 奇瑞商用车新能源重卡单月产销突破千台,海珀特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强调全正向开发和共创模式 [6] 海外市场拓展 - 1-10月商用车出口84.3万辆,同比增长11.6%,其中货车出口72.2万辆增长11.1%,客车出口12.1万辆增长14.3% [1][7] - 出海正从“可选项”转变为驱动行业的“新增长极” [7] - 江汽集团深耕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并拓展欧洲高端市场,构建“整车+零部件+金融”一体化出海模式 [7] - 奇瑞商用车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海珀特将全球化作为核心战略,坚持“全球技术基准,本地化价值适配” [8][9] 产品与技术亮点 - 潍柴动力前三季度累计销售发动机53.6万台,其中重卡发动机18.8万台,天然气重卡发动机约7.1万台 [3] - 三季度天然气重卡行业呈现强复苏态势,同比增长37% [3] - 海珀特通过氢电一体化智慧底盘等构建原生氢能重卡技术体系,致力于降低氢耗并推动“车+能源+N”一体化场景落地 [6][9]
文灿股份:公司位于赛力斯超级工厂的厂中厂主要生产大铸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19:09
公司产能布局 - 公司位于赛力斯超级工厂的厂中厂主要生产大铸件 [1] - 新建沙坪坝工厂旨在全面满足客户包括动力系统在内的多种产品的产能需求 [1]
立讯精密:公司汽车业务主要包含整车线束、连接器等产品
证券日报· 2025-11-11 18:11
公司汽车业务范围 - 公司汽车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整车线束、连接器、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动力系统及智能底盘等 [2] - 公司明确表示不从事整车制造业务 [2]
中汽协:前三季度汽车零部件进口同比下降22.4%
巨潮资讯· 2025-11-07 17:45
2025年9月汽车零部件进口表现 - 2025年9月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口金额为18.1亿美元,环比下降11.9%,同比下降21.1% [1] 2025年1-9月汽车零部件进出口累计表现 - 2025年1-9月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口金额为159.9亿美元,同比下降22.4% [3] - 同期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超过5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 [3] - 动力系统、车电控制等产品出口增长尤为显著 [3] 进出口变化原因分析 - 进口下降受全球经济波动、供应链调整及国内汽车产业链加速本土化等因素影响 [3] - 发动机零部件、高端电子控制模块及车用芯片仍占主要进口份额 [3] 行业趋势与展望 - 进口下降与出口增长反映出国内汽车供应链自主能力持续提升 [3] - 未来随着高端零部件国产化率提高,中国零部件产业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进一步提升话语权 [3]
重磅|刚刚,汽车零部件行业发生一件大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7 07:07
铃轩奖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铃轩奖)线下终审会于2025年10月25日在苏州成功举行[4] - 29位来自国内主流整车企业(包括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广汽、吉利、奇瑞、蔚来、小鹏、理想等)的采购和研发骨干作为评委代表参与评审[6] - 本届铃轩奖共有101家企业的127个案例进入终审,分为量产类和前瞻类两大类别[10] - 终审会采用分组讨论和投票机制,从技术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等维度评选出金奖和全场大奖候选名单[10] - 颁奖盛典计划于2025年12月5日至6日在苏州举行的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期间举办[10] 铃轩奖历史与使命 - 铃轩奖于2016年创立,旨在填补当时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专业评选的空白[14][17] - 奖项承载三大核心使命:发掘成本优先的新供应链以助力整车企业降本增效;发掘逆全球化时代的高科技本土供应链力量以保障产业链安全;发掘电动智能网联化时代的供应链新势力以推动产业转型[17] - 历经十年发展,铃轩奖已累计评选出600余项标杆案例,成为连接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的重要价值桥梁[20] - 奖项评审团名誉主席邵奇惠指出,铃轩奖专注于汽车产业的战略和基础工作,不随波逐流[17] 评审机制与流程 - 铃轩奖申报案例分为前瞻类和量产类,涵盖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热管理系统、车用软件、车用芯片、智能驾驶、座舱系统、轻量化与新材料、智能装备与工艺等10大类别[19] - 自上一届起,终审升级为沉浸式Workshop模式,评委按类别分为六个小组进行内部研讨和公开阐述[25][27] - 评审结果结合初审成绩和终审投票,决出金奖和优秀奖;全场大奖由颁奖典礼现场投票产生[28] - 铃轩奖评委库实行年度动态调整,确保评审视角贴近产业实践[29] - 评审过程强调开放交流,打破了不同车企间的信息壁垒和研发与采购的职能隔阂[36] 行业趋势洞察 - 第十届铃轩奖终审案例数据显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用软件、车用芯片四大领域合计占比达58%,前瞻类技术案例占比高达61%,印证了“软件定义汽车”的产业转向[38] - 评审提炼出四大核心趋势:智能化下半场“软件定义汽车”特征鲜明;新兴企业成为供应链破局新动能;成本、安全、出海“硬需求”向体系化升级;“情绪价值”开辟用户体验新维度[39] - 评审高频词包括“成本控制”、“情绪价值”、“安全保障”、“出海适配能力”,反映行业迫切需求[41] - 成本控制成为量产产品评审的首要标尺,关键在于架构级集成以兼顾降本和智能化需求[43][45] - 新兴企业案例占比超20%,在智能座舱、AI交互系统等细分领域展现突破性技术[48] 平台价值与行业影响 - 铃轩奖终审会超越单纯评选,成为主机厂、行业专家和零部件企业深度交流的核心平台[30] - 评委代表评价平台具有开放性和非功利性,提供难得的行业洞察和技术交流机会[32][33][34] - 铃轩奖评审团主席贾可博士强调,企业需通过开放、交流、合作在全球产业变革中站稳脚跟[23] - 奖项通过持续的价值输出锚定行业方向,推动中国汽车供应链的自我审视和协同进化[50]
如何在海外市场把蛋糕做大 潍柴给出标准答案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24 11:30
公司近期业绩与运营亮点 - 公司成功举办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六大业务板块新产品亮相 包括动力系统 商用车 工程机械 农业装备 海洋交通装备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500亿元 同比增长6% [3][4] - 公司国际化业务表现突出 发动机板块出口收入同比增长30% [4] - 公司跨国指数达到40.93% 海外并购的10家企业全部实现稳健增长 [3]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拥有行业一流智能制造能力和大集团资源协同能力 提供全系列尖端技术产品 [5] - 近10年公司在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元 研发强度保持在6%以上 [5] - 公司在北美 欧洲 日本等地建立十大前沿创新平台 掌握多元能源技术 包括高热效率柴油机 纯电动 氢内燃机 甲醇发动机 氢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5] - 公司成功导入并推广WOS运营模式至海外并购企业 如法国博杜安 意大利法拉帝 提升管理效率 [8] - 公司对海外并购企业实施双重"当地化"策略 包括本土化运营和将先进技术引入国内生产 如德国凯傲 美国德马泰克在山东济南投资建厂 [8] 全球市场布局与未来战略 - 公司构建覆盖全球的营销服务网络 拥有65家海外办事处和8000余家服务网点 覆盖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10] - 未来战略包括加强海外品牌建设与宣传投入 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10] - 加快产品升级和技术水平提升 为海外市场提供全系列高质量发动机产品 [10] - 加强后市场能力建设 设置区域配件中心和培训中心 [10] - 针对不同国家和市场进行差异化产品开发设计 并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10]
潍柴近60款动力系统产品惊艳亮相!前9月发动机出口收入大涨三成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20 14:50
公司业绩与战略方向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发动机板块出口收入同比增长30% [3] - 公司致力于从卓越装备制造商向价值共创者和生态引领者转型,实现产品价值、客户关系、产业共赢三大跃迁 [3] - 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推动海外当地化制造及供应链建设 [25] 动力系统业务 - 展示近60款动力系统产品,排量覆盖2-340L,功率覆盖18-10000kW,构建全系列全领域动力解决方案 [7] - 近10年在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超300亿元,研发强度保持超6%,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建立十大前沿创新平台 [9] - 掌握高热效率柴油机、纯电动、氢内燃机、甲醇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多元能源技术 [9] - 搭载公司发动机的中国重汽、陕重汽重卡市场畅销,CVT动力总成助推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1] - 2024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创下本体热效率世界纪录 [22] 品牌与产品历史 - 发布LHY液压新品牌,标志其从单一液压元件供应商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15][17] - LHY液压品牌前身可追溯至1904年德国林德液压,公司拥有包括29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组合,其中多个为百年品牌 [17] - 1976年生产的6160A柴油机累计运行超10万小时仍能启动,6160系列衍生207个变型品种,累计生产近11万台,约1.2万台出口 [18] - WD615柴油机全球总销量突破370万台,其中约70万台出口海外,市场占有率超75% [20] 国际化与市场拓展 - 来自近百个国家的千余名全球合作伙伴参与大会 [1] - 大缸径发动机数据中心业务销量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00% [29] - 大缸径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凭借更短交付周期、更优成本控制、更快服务响应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27] - M系列大缸径发电产品成功进入欧洲、美洲等高端市场,为韩国超算中心、美洲电站项目等提供保障 [29] - 全球服务体系覆盖65个代表处、8000余个服务网点,深度融合TCO全生命周期理念 [31] 合作与协同效应 - 战略重组的10家海外企业在公司支持下均实现稳健增长,通过文化融合实现1+1>2的协同发展 [35] - 表彰10位优秀战略合作伙伴和8位优秀外籍员工,合作伙伴认可公司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前景 [33] - 品牌协同效应凸显,产品技术优势与各业务协同形成强大品牌合力,助推整车整机全球市场崛起 [11][24]
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十:电装:日系Tier1标杆借势、精进、全球化
民生证券· 2025-09-29 16: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电装公司持积极看法 认为其作为日系Tier1标杆 在智能电动化变革中具备借势、精进和全球化的能力 [1][3][8] 核心观点 - 电装从丰田独立后 通过技术引进、精益管理和全球化战略 成长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其成功经验包括强客户粘性、并购扩张和精益生产模式 [8][10] - 智能电动化变革推动产业链价值转移 电装在电动化系统、热管理系统等领域布局深入 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趋势 [9][74] -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智能电动化时代迎来历史性机遇 具备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本土企业如拓普集团、德赛西威等正在崛起 [7][18] 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径总结 -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驱动为主 如博世、采埃孚 研发费用率较高(博世8.6%)[4][32] - 日韩系供应商多依赖主机厂扶持 如电装(丰田持股超20%)、现代摩比斯(现代起亚持股22%)[4][33] - 美国零部件厂商竞争充分 但规模弱于德日 前10名中仅李尔上榜(营收233.1亿美元)[4][33] - 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和底盘系统是燃油车时代巨头优选赛道 分别占前50名供应商业务的17%、15%和13%[23][24] - 中国零部件厂商在全球前100强中占比17% 但营收占比仅11.7% 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15][29] 回溯历史:电装发展历程与业务布局 - 电装1949年从丰田独立 初期依赖丰田订单 1953年与博世合作引进技术 逐步拓展至高附加值领域 [10][45] - 1960年代后通过精益生产和自主研发(如高压共轨技术)获得戴明质量奖 并跟随丰田全球化扩张 [10][48] - 产品布局覆盖热管理系统、动力系统、安全与驾驶舱系统等 2024年电动化系统业务营收586.5亿元 占比17.4% [67][74][126] - 财务表现稳健 2024年营收3,375亿元 同比增长4.68% 毛利率14.2% 研发费用率7.7% [96][100][106] - 全球业务分布均衡 日本占40.4% 北美占24.4% 亚洲占23.7% 欧洲和其他地区占剩余份额 [32][108][113] 总体展望:技术赋能与本土化进程 - 电装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创新 如SiC逆变器、eAxle模块和电池管理单元 技术领先 [119][128][129] - 在中国市场深度布局 通过广州南沙和天津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制造 贴近客户需求 [57][62][134] - 全球研发网络覆盖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 支持技术快速商业化 [131] - 行业趋势显示 电动化加速渗透(如特斯拉、比亚迪引领)和智能化竞争(L3智驾推进)为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新机遇 [18][20]
英恒科技(01760.HK)上半年收入总额增长约5%至29.7亿元
格隆汇· 2025-08-26 19:04
收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同比增长5%至人民币29.7亿元 [1] - 安全系统板块收入增长27% 动力系统板块增长15% [1] - 云服务器板块收入同比大幅上升135% [1] 收入结构 - 新能源汽车板块占比最高达48.5% [1] - 车身系统/安全系统/动力系统分别占比10.6%/15.2%/6.2% [1] - 智驾网联业务收入占比7.8% 与去年持平 [1] 盈利能力 - 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49.7百万元 较去年同期97.7百万元下降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1.6% [1] 业务发展 - 获得新增量产定点项目112个 其中10个涉及出口车型或海外客户 [1] - 定点项目涵盖底盘和ADAS等重要领域 [1] - 客户范围扩展至日本欧洲主要车企及Tier1供应商 [1]
神通科技股价微跌0.21% 险资二季度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
金融界· 2025-08-09 02:31
股价表现 - 神通科技股价报14 3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03元 跌幅0 21% [1] - 盘中波动区间为14 03元至14 43元 [1] - 成交额0 74亿元 换手率1 23%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制造 产品涵盖动力系统 底盘系统及车身附件等领域 [1] - 公司注册地位于浙江省 属于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 [1] 股东结构 - 2025年二季度险资新进成为神通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 [1] - 险资当季对部分机械设备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标的进行了配置调整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78 61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30 58万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