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付费

搜索文档
“智驾绝不能免费,否则会给全行业带来灾难” 德资巨头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我们也深陷残酷价格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2:12
行业商业模式分化 -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主张辅助驾驶功能必须收费 反对免费推广和平权策略[1] - 特斯拉FSD定价6.4万元 华为ADS高阶包3.6万元 蔚来月订阅380元 体现高端品牌溢价策略[3] - 比亚迪将智驾系统下探至10万元市场 奇瑞达6万元级 零跑全面免费并退还已付费用户 代表平价普及策略[2] 市场渗透与竞争态势 - 中国乘用车市场NOA标配率从半年前9.5%快速攀升至今年6月24.1% 显示智驾功能加速普及[1] - 华为ADS高阶功能包在2025年7-12月期间推出限时促销 一次性购买价从3.6万元降至3.2万元[3] - 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 除华为与宁德时代外 包括博世在内多数供应商陷入残酷价格竞争[6] 成本结构分析 - 比亚迪4000人智驾团队每月人力成本高达10亿元 凸显人才密集型特征[5] - 智驾系统硬件成本持续下降 比亚迪天神之眼C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已降至4000元以内[6] - 年度履约成本包含通信费和数据传输费 每车需预提数千元费用 类似质保模式[4] 产业盈利状况 - 2024年1-5月中国汽车工业营收同比增长7% 乘用车销量增长14% 但行业整体利润大幅下滑11.9%[6] - 主机厂通过收费模式回收研发成本 免费模式则通过扩大用户基数获取数据推动算法迭代[1] - 整车架构整合成为有效降本方向 通过合并多个控制器实现技术降本[6]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共识 - 部分消费者质疑硬件费用已包含在购车成本中 为何还需额外支付软件费用[3] - 行业需要形成"服务付费"共识 找到车企、供应商、用户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6] - 智驾应被定义为"服务"而非"功能" 其持续运营成本远高于初始预期[4]
德资巨头中国区高管警告:智驾绝不能免费,否则会给全行业带来灾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14:22
商业模式分歧 -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强调智驾功能必须收费,反对免费推广和平权策略[1] - 行业呈现两种商业模式分化:特斯拉FSD定价6.4万元,华为ADS高阶包3.6万元;比亚迪等车企推行10万元以下车型智驾平权[1][6][7] - 收费模式可摊薄研发成本,免费模式则能获取更多数据推动算法迭代[3] 市场渗透现状 - 中国乘用车市场NOA功能标配率从半年前9.5%攀升至24.1%[4] - 比亚迪将高级别智驾系统下探至10万元市场,奇瑞小蚂蚁智驾版下探至6万元级[6] - 零跑汽车宣布智驾软件全面免费并向已付费用户退款[6] 成本结构分析 - 比亚迪4000人智驾团队每月人力成本达10亿元[11] - 智驾硬件成本持续下降,比亚迪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已低于4000元[13] - 年度履约成本包括通信费、数据费,单辆车需预提数千元费用[10] 行业竞争态势 - 华为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价格从3.6万元降至3.2万元[8] - 除华为与宁德时代外,多数供应商陷入价格竞争[13] - 1-5月汽车行业营收增7%但利润下滑11.9%[13] 技术发展路径 - 整车架构整合成为降本方向,如将多个控制器整合至域控系统[13] - 硬件降本压力传导至供应商侧,涉及域控制器、传感器等环节[11] - 需平衡成本与体验,建立服务付费共识推动行业成熟[13]
博世高管预警智驾免费危机!收费与平权,商业模式该选哪条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9:51
行业商业模式分歧 -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主张所有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必须收费,反对免费推广和"智驾平权"策略[1] - 行业呈现两种商业模式:特斯拉FSD定价6.4万元、华为ADS标准价3.6万元等高收费模式,与比亚迪、零跑等车企的免费策略形成鲜明对比[1][4][5] - 收费模式可帮助主机厂摊薄研发成本,免费模式则能扩大用户使用量以获取更多数据推动算法迭代[3] 智驾市场渗透现状 - 中国乘用车市场NOA功能标配率从半年前的9.5%快速攀升至24.1%[3] - 比亚迪将高级别智驾系统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奇瑞更是将智驾平权极限下探至6万元级[4] - 零跑汽车不仅宣布智驾软件全面免费,还向已付费用户退还辅助驾驶软件费用[4] 收费模式价格体系 - 特斯拉EAP售价3.2万元,FSD定价6.4万元,并提供季付1399元/月付699元选项[5] - 蔚来智驾服务包月价380元,华为ADS高阶功能包标准价3.6万元,基础版5000元[5] - 华为ADS高阶功能包在2025年7-12月促销期间价格降至3.2万元[6] 成本结构分析 - 比亚迪4000人智驾团队每月人力成本高达10亿元[8] - 智驾硬件包括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虽然成本随量产规模下降,但技术迭代需要持续投入[8] - 比亚迪天神之眼C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已降至4000元以内[12] - 智驾系统年度履约成本包括通信费、数据费等,需预提数千元/车[7] 行业盈利压力 - 2025年1-5月中国汽车工业营收增长7%、销量增长14%,但行业利润下滑11.9%[12] - 除华为与宁德时代外,包括博世在内的大多数供应商深陷价格竞争[12] - 吴永桥警告若全面免费推广高级别辅助驾驶将给行业带来灾难性后果[12] 技术降本路径 - 通过整车架构整合实现降本,如将多个独立控制器整合到域控系统[12] - 域控制器成本、传感器成本、算力成本是影响智驾收费决策的关键因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