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新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淡马锡CEO狄澜访谈:在中国总敞口仍在上升,全球投资聚焦四大结构性趋势
36氪· 2025-09-30 15:26
公司定位与架构 - 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约3000亿至3500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投资组合净值达4340亿新元,创历史新高 [2][5][8] - 公司投资组合分为三大板块:总部在新加坡的长期控股公司(持股比例不低于20%)、全球少数股权直接投资、以及通过基金和资管平台进行的合作投资 [5][10] - 公司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存在关键差异,公司定位为股权持有者,投资组合中约98%为权益类资产,信用资产仅占2%左右,核心是通过“退出-再投资”的资本循环实现长期回报 [11] 投资策略与哲学 - 公司投资哲学聚焦长期可持续回报,不做宏观择时,而是基于“退出-再投资”的资本循环和四大结构性趋势(数字化进程、可持续生活、未来新消费、更长的寿命)进行配置 [5][14][19] - 金融危机后公司显著调整地域配置,其在美欧的总敞口从2011年的约11%增长至2020年末的33%,同期投资组合价值翻倍 [17] - 公司当前投资按四大趋势划分:数字化进程占11%、可持续生活占11%、未来新消费占11%、更长的寿命占5% [30] 地域配置与地缘观点 - 公司投资组合地域配置为:新加坡27%、中国18%、美洲24%、欧洲中东和非洲12%、印度8%、亚太其他地区11% [21]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总体敞口仍在增长,但会兑现部分alpha收益,将资金再平衡到美国和欧洲 [20] - 公司认为世界是多极化的,需应对关税和“去全球化”影响,并通过在华盛顿设立办公室等方式提升地缘政治分析能力 [23][24] 资产类别与市场观点 - 公司资产类别配置发生显著变化,其非公开市场投资占比从2011年的约20%提升至约40%多,公开市场占比相应从80%降至50%多 [31] - 在低利率时代结束后,公司对私募股权投资转为更审慎,强调需精选管理人,并关注能带来低双位数回报的核心增值型基础设施资产 [31] - 公司认为公开市场与私募市场各有风险,私募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大且流动性低,公开市场则面临按年考核的波动性影响 [33] 组织运营与人才 - 公司在全球13个办事处拥有约950名员工,其中新加坡约650人,海外300多人,投资人员占比约80% [39] - 公司招聘传统上偏好投行背景人才,近年也吸收私募及公募基金背景人才,并强调MERITT价值观(唯才是用、追求卓越、互相尊重、讲求诚信、团队协作、互信互助) [40][41] - 公司正将AI深度融入工作流,目标是通过AI赋能内部生产力、投资分析及组合管理,提升长期回报的可预测性 [51] 新加坡治理环境 - 公司高度独立于政府运作,董事会无政府委派董事,其与GIC均在政府的净投资回报贡献框架内,为政府社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11][12] - 新加坡政府的超前基础设施规划(如提前建设樟宜机场T5航站楼)为企业提供了明确方向和稳定环境,公司能借此同步调整业务布局 [44] - 公司所持有的企业对其新加坡GDP的贡献约占5%,这些企业在金融、公用事业等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