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持续生活
icon
搜索文档
淡马锡CEO狄澜访谈:在中国总敞口仍在上升,全球投资聚焦四大结构性趋势
36氪· 2025-09-30 15:26
公司定位与架构 - 公司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约3000亿至3500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投资组合净值达4340亿新元,创历史新高 [2][5][8] - 公司投资组合分为三大板块:总部在新加坡的长期控股公司(持股比例不低于20%)、全球少数股权直接投资、以及通过基金和资管平台进行的合作投资 [5][10] - 公司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存在关键差异,公司定位为股权持有者,投资组合中约98%为权益类资产,信用资产仅占2%左右,核心是通过“退出-再投资”的资本循环实现长期回报 [11] 投资策略与哲学 - 公司投资哲学聚焦长期可持续回报,不做宏观择时,而是基于“退出-再投资”的资本循环和四大结构性趋势(数字化进程、可持续生活、未来新消费、更长的寿命)进行配置 [5][14][19] - 金融危机后公司显著调整地域配置,其在美欧的总敞口从2011年的约11%增长至2020年末的33%,同期投资组合价值翻倍 [17] - 公司当前投资按四大趋势划分:数字化进程占11%、可持续生活占11%、未来新消费占11%、更长的寿命占5% [30] 地域配置与地缘观点 - 公司投资组合地域配置为:新加坡27%、中国18%、美洲24%、欧洲中东和非洲12%、印度8%、亚太其他地区11% [21]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总体敞口仍在增长,但会兑现部分alpha收益,将资金再平衡到美国和欧洲 [20] - 公司认为世界是多极化的,需应对关税和“去全球化”影响,并通过在华盛顿设立办公室等方式提升地缘政治分析能力 [23][24] 资产类别与市场观点 - 公司资产类别配置发生显著变化,其非公开市场投资占比从2011年的约20%提升至约40%多,公开市场占比相应从80%降至50%多 [31] - 在低利率时代结束后,公司对私募股权投资转为更审慎,强调需精选管理人,并关注能带来低双位数回报的核心增值型基础设施资产 [31] - 公司认为公开市场与私募市场各有风险,私募市场信息不对称性大且流动性低,公开市场则面临按年考核的波动性影响 [33] 组织运营与人才 - 公司在全球13个办事处拥有约950名员工,其中新加坡约650人,海外300多人,投资人员占比约80% [39] - 公司招聘传统上偏好投行背景人才,近年也吸收私募及公募基金背景人才,并强调MERITT价值观(唯才是用、追求卓越、互相尊重、讲求诚信、团队协作、互信互助) [40][41] - 公司正将AI深度融入工作流,目标是通过AI赋能内部生产力、投资分析及组合管理,提升长期回报的可预测性 [51] 新加坡治理环境 - 公司高度独立于政府运作,董事会无政府委派董事,其与GIC均在政府的净投资回报贡献框架内,为政府社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11][12] - 新加坡政府的超前基础设施规划(如提前建设樟宜机场T5航站楼)为企业提供了明确方向和稳定环境,公司能借此同步调整业务布局 [44] - 公司所持有的企业对其新加坡GDP的贡献约占5%,这些企业在金融、公用事业等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 [6][45]
6家消费公司拿到新钱;BeBeBus母公司香港上市;奈雪的茶美国首店即将开业|创投大视野
36氪未来消费· 2025-09-27 17:12
融资事件 - 高端泳池机器人品牌“星迈创新”完成10亿元新一轮融资,由美团龙珠独家领投,老股东追加投资,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专注自研核心技术如高速无刷水泵、AUV空间运动控制算法等 [7] - AI动漫科技公司“优时映画”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云启资本与BAce Capital联合投资,公司通过自研AI工具将漫画改编周期缩短至1-2个月 [8] - AI陪伴硬件公司“珞博智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独家领投,其主要产品为AI电子宠物“Fuzozo芙崽”,具备语音互动和记忆功能 [9] - 潮玩科技品牌“第二人生”完成数千万级股权融资,由个人投资者张京平投资,公司提供3D打印人像、宠物像等定制服务,提出“万物皆可打印”概念 [10] - “唯快不破智能科技”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由鸿鹄资本控股集团领投,旗下拥有创业合作平台“boss团”和地理位置社交app“七彩红包” [11] - 智能环境电器公司“苏州净息智域”完成数千万元首轮融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升级和全球化战略,其首款空气净化器PM系列售价7000元起,上市5个月即实现单产品线盈利 [12] 公司动态与资本市场 - 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在香港上市,发行价71.2港元/股,开盘涨超40%,当前市值94.2亿港元,公司2024年收入12.49亿元,在中国中高端育儿产品市场占有4.2%市场份额 [13][14] - 精品连锁咖啡品牌“M Stand”收购上海餐饮品牌“RAC BAR”,并在上海开设首家概念集合店Masion,引入“日咖夜酒”运营模式,同时在日本京都开出海外门店 [14][15][16] - “奈雪的茶”美国首店将于10月3日开业,此前在纽约的快闪活动引发排队热潮,公司上半年收入21.78亿元,同比下降14.4%,经调整净亏损1.18亿元,门店数量为1321家,较去年底减少132家 [17] - “霸王茶姬”全球最大“超级茶仓”在香港湾仔开业,提供沉浸式茶文化体验,品牌在香港已有7家门店,并计划开设十多家新店,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门店数量达7038家 [18] 产品与品牌创新 - 东方草本美肤品牌“东边野兽”推出第四本灵感读物《孢子城市 Gap City》,已在全球62座城市170+线下空间发售 [19][20] - “挪瓦咖啡”推出全球首创“0脂拿铁”,品牌以“拒绝高热量”为差异化定位,目前已开设超7000家门店,覆盖超300座城市并进军海外 [21][22] - 新茶饮品牌“甜啦啦”与校园喜剧动画《茶啊二中》联名,推出“老红糖风味系列”饮品,售价8元,并在全国50家主题门店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 [23][24] - 日本超人气IP「Chiikawa」内地首家旗舰店在上海南京东路开业,设有两层主题空间及多种打卡活动 [25][26][28] - 植物基品牌“星期零”联手时尚品牌“SUPERTOFU”开设快闪店,推出限定鲜食和互动体验,产品矩阵已扩展至创新豆制品和零食领域 [29] 行业数据洞察 - 8月27家连锁咖啡品牌新开3904家门店,环比增8.81%,总门店数突破7万家达70311家,但增长集中于头部品牌,库迪咖啡、幸运咖和瑞幸咖啡三者新开店量占总体的88.22% [30] - 2025年冲锋衣价格带明显分化,400-499元商品以23.95%市场份额占据主流,同时高端价位产品销售热度增长迅猛,明星代言成为首要购买动因,占比达61.3% [31]
古法消暑受追捧 带来“低能耗”降温新体验
消费日报网· 2025-07-14 11:21
行业趋势 - 极端高温天气推动低碳环保降温方式需求增长 消费者对低成本可持续降温方案渴求持续升温 [2][3] - 天然材料降温产品市场正在兴起 竹席 凉感毛巾 薄荷喷雾 绿豆水等传统或天然材质产品日益受青睐 [3] - 行业向环保健康方向转型 企业将加大天然材料产品研发投入 可能催生新的细分市场 [3][4] 消费者行为 - 年轻消费者主动拥抱低碳低成本生活方式 对传统智慧再利用 同时反思现代消费主义 [2] - 社交媒体加速传播天然降温方式 冬瓜降温通过短视频平台迅速成为热点 [3] - 消费者选择天然降温产品时兼顾功能性(降温效果)与可持续性(可降解材料) [2][3] 产品特性 - 冬瓜具有物理降温特性 光滑寒凉的表面能带来直接舒适触感 符合中医"热者寒之"理念 [1] - 冬瓜皮属于药食同源材料 内服可利尿消肿消暑 外用具寒性物理降温效果 [1] - 天然降温产品需解决标准化与耐用性问题 以实现行业长期发展 [4] 市场影响 - 降温产品市场将受环保趋势影响 更多品牌将关注天然环保材料研发应用 [3] - 传统饮食智慧与现代需求结合 如南方冬瓜老鸭汤体现气候适应性创新 [1] - 市场需注意产品使用安全 如长时间接触后的食材氧化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