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新陈代谢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跟生物一样也能新陈代谢,受损后还可以自愈|Science子刊
量子位· 2025-07-21 17:14
核心观点 -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名为Truss Link的模块化机器人零件,能够通过磁性连接实现自主生长、自愈和协作,模拟生物新陈代谢过程 [2][3][6] - Truss Link机器人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固定形态的限制,通过吸收环境零件实现物理成长和修复,形成开放系统 [5][6] - 机器人代谢需满足两个关键标准:不依赖外部拼装实现生长,且外部仅提供有限材料和能量 [7] 技术细节 Truss Link结构 - 基础为条形结构,收缩时长28cm,完全展开达43cm,两端配备磁性连接器,内置1.27cm钕磁铁球 [10] - 最多实现6个连接器连接,内部包含两个棱柱形致动器、微控制器、WiFi天线等组件 [10] 自主生长实验 - 单个Truss Link通过磁性连接形成三角形平面结构,再吸附新零件构建四面体,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形态跨越 [13][15] - 构建"棘轮四面体"后移动速度从0.3m/s提升至0.5m/s,增幅达66.5% [17] 自愈与部件替换 - 结构散架后通过微控制器识别零件位置,平均2分钟内完成重组,10次实验成功率达92% [21] - 电量低于15%时主动更换失效零件,验证"代谢废物"处理能力 [27] 多机器人协作 - 两个三角形机器人通过WiFi交互,一个机器人伸展零件钩取另一个,协同调节形成四面体 [34][35] - 实验先在仿真环境测试100组场景,再选取30组进行实体验证 [37] 研究背景 - 研究团队来自哥伦比亚大学,主要负责人Philippe Martin Wyder曾开发自主狩猎无人机 [40][43][44] - Truss Link是其推动机器人物理生长、自我修复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46][47]
7.18犀牛财经早报:年内险企增资发债超740亿元 宗馥莉被起诉后娃哈哈销量骤降
犀牛财经· 2025-07-18 09:44
科创债ETF上市 - 首批科创债ETF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易方达基金、鹏华基金等旗下产品上市交易 信用债ETF增至21只 [1] - 部分基金公司已向中国结算提交科创债ETF纳入回购质押库申请 [1] - 科创债ETF具有交易便利、费率较低、分散风险等优势 可吸引中长期资金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1] 险企资本补充 - 年内险企增资发债规模超740亿元 资本补充需求持续处于高位 [1] - 补充资本方式呈现多元化、市场化趋势 预计未来需求将保持增长 [1] 汽车智能化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 位列全球最高 泊车辅助驾驶技术在中高端车型渗透率超20% [2] - 汽车产业竞争力核心向智能与AI底座迁移 2030年前是培育智能驾驶文化关键窗口期 [2] 光伏行业 -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深度调整 供需错配导致价格下跌 主产业链几乎全线亏损 [2] - 30家光伏上市公司中仅8家预计扣非净利润为正 行业呈现分化趋势 头部企业业绩改善 [2] 生猪养殖 - 6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4.3元/公斤 同比跌超20% 但多数上市猪企预计盈利 [3] - 牧原股份等龙头企业实现超十倍增长 成本控制能力成为盈利关键 [3] 暑期档电影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35亿元 《聊斋:兰若寺》成为黑马 [4] - 多部类型多样、题材新颖的国产片有望推动票房新高峰 [4] AI医疗诊断 - 多模型AI框架在疟疾诊断中实现96.47%准确率 推动热带疾病诊断应用 [4] 机器人技术 - 新型机器人系统可通过吸收周边材料实现物理"生长"和自愈 开创自主机器发展新方向 [4] 企业动态 - 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变更 武汉市国资委将成为实控人 股份转让总价款约10.46亿元 [9] - 寒武纪调整定增方案 募资总额不超过39.85亿元 投向大模型芯片和软件平台项目 [9] - 纵横股份实控人离婚 持股比例由23.41%降至12.00% 仍保持控制权 [9] - 藏格矿业子公司因"锂证"缺失被责令停产 需重新办理采矿证 [11] 美股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涨0.74% 标普500涨0.54% 道指涨0.5% [12] - 标普和纳指创收盘新高 台积电ADR再涨3.38% 奈飞财报后一度跌2% [13]
能吸收周边材料“自我成长”的机器人面世
快讯· 2025-07-18 06:14
机器人技术发展 - 当前机器人通常采用封闭式结构 不具备生长 自我修复或环境适应能力 [1] -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机器人系统 可通过吸收周边环境材料或其他机器人部件实现物理"生长" "自愈"和自我改进 [1] - 该技术被称为"机器人新陈代谢" 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 [1] 行业影响 - 该创新标志着向可自我维持的机器人生态迈出重要一步 [1] - 为未来自主机器发展开辟全新方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