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次级债不赎回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次级债不赎回历史案例复盘
华创证券· 2025-11-11 21: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次级债不赎回展开研究,梳理概念、复盘案例、分析后续进展及信用风险展望,指出过去不赎回风险集中在银行,近年保险公司和产业主体风险渐显,建议关注经营承压、股东支持弱的保险公司及产业主体次级债不赎回风险[2][7][5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次级债的概念及分类 - 次级债券本息偿付顺序在一般负债后、普通股股权前,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发行人主要是金融机构,部分非金融企业也会发行[3][12] - 截至2025年11月10日,存量次级债规模约10.7万亿元,金融行业次级债规模最高,约8.5万亿元,占比约80%[3][12] - 存量金融机构次级债多为资本补充工具,非金融企业次级债用于偿还有息负债和补充流动资金,多数次级债含赎回选择权,发行人赎回动机强[19] - 非永续次级债有资本“递减”特性,保险公司设置利率跳升机制赎回动机强;永续次级债多数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设置利率跳升机制[20][21] - 若发行人不赎回次级债,可能基本面承压、滚续发行困难,投资者面临久期不匹配和投资损失风险[25] 次级债不赎回历史案例复盘 - 截至2025年11月10日,70家主体88只次级债不赎回,涉及规模约765亿元[4] - 从行业类型看,银行和保险公司不赎回债券只数分别为74只、7只,占比84%、8%,规模分别为455亿元、176亿元,占比59%、23%[27] - 从债券类型看,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不赎回只数72只,占比约82%,规模约428亿元,占比约56%[4] - 从区域看,辽宁省不赎回次级债只数17只,占比约19%,规模约171亿元,占比约22%,主要是隐含评级A+及以下银行二级债[37] - 从中债隐含评级看,不赎回次级债评级均在AA及以下,A+、A主体不赎回只数占比20%、38%,规模占比约24%、19%[4] - 从企业性质看,公众企业不赎回只数约68只,占比约77%,规模约415亿元,占比约54%,2024年以来民企不赎回事件增加[5] 次级债不赎回的后续进展 - 88只次级债不赎回后,1只实质违约,1只展期,65只正常存续,21只到期或之前全额兑付[45] - 70个不赎回主体中,仅7家能再次成功发行次级债,且发行有非市场化特征[6][49] - 70家主体首次不赎回后,14家继续不赎回,12家为公众企业和民营企业,7家来自东北地区[6] 次级债不赎回的信用风险展望 - 过去不赎回风险集中在银行,近年保险公司和产业主体风险渐显,城农商行二级债不赎回风险从高发到收敛,非银主体自2024年出现点状风险[7][54] - 后市分析不赎回风险时,建议关注经营承压、股东支持弱的保险公司和产业主体次级债[7][54]
银行业:银行业的多重压力与分化
丝路海洋· 2025-08-08 10:19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业整体风险可控,但个体财务风险需重点关注,尤其是弱资质的银行主体[2] - 次级债不赎回风险仍是未来重要关注点,尤其是城商行和农商行[2] 核心观点 -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差距缩小,净息差收窄,流动性及存贷比上升[2] - 利息净收入下降导致营收下降、资产质量下降、拨备计提不足、资本充足情况亟待补充[2] - 次级债作为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不赎回个体数量边际下降,但风险仍需关注[2] 商业银行基本面 规模类指标 - 截至2025年4月末,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为3,862,073.98亿元,较年初增长3.67%[6] -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比分别为49.70%、18.99%、16.32%[6] - 股份制商业银行自2021年以来资产规模增速显著下降,低于商业银行整体增速[6] 信用风险指标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自2021年起增速降至个位数,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9.79%[10] - 民营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较快,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61.19%、16.89%和11.78%[10]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51%,较2017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13] - 农商行不良率最高,外资银行最低,民营银行不良率持续攀升[13] 流动性指标 - 除民营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均呈现上行[19] - 城商行和农商行流动性比例较高,民营银行持续下降[19] - 2025年3月末商业银行存贷比回升至80.01%[22] 效益类指标 - 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从2021年高峰的80.19%降至2024年的77.58%,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降2.54个百分点[25] - 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处下行通道,大型商业银行最低,农商行降幅最明显[26] - 民营银行净息差2019-2023年呈上升趋势,2024年以来也呈现下降[26] 资本充足率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呈现稳定上行,外资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情况较好[35] - 民营银行降幅最大且持续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均低于平均水平[35] - 截至2025年3月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0%,较2024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37] 个体风险预警 营收变化 - 355家样本中,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有77家,占比21.69%[39] - 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有124家,占比34.93%,主要是农商行和城商行[39] - 外资银行中新韩银行、恒生银行和韩亚银行收入弱化显著[41] 净息差水平 - 2024年末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水平为1.52%,低于1.52%的有116家,占比32.68%[45] - 净息差低于1%的有安徽肥东农商行、大连银行、山西平遥农商行等[49] 不良率水平 - 202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平均水平为1.5%,高于3%的有26家,主要为农商行[50] - 贵州花溪农商行、山西平遥农商行、湖南华容农商行等不良率均超4%[53] 资本充足情况 - 2024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74%,71.21%的银行低于15%[57] - 山西平遥农商行、烟台农商行、大连农商行等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64] 次级债不赎回风险 - 2023年以来共有74只二级资本债发生过不赎回,涉及59家主体,其中城商行13家,农商行46家[66] - 2025年新增南昌农商行不行使赎回选择权[66] - 未来一年内有次级债面临赎回选择权的有103家,主要为城商行和农商行[69] 结论 - 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下降,净息差持续收窄,资本利润率波动下降[73] - 农商行和城商行净利润下滑明显,不良率整体小幅下降但存在失真[73] - 重点关注山西平遥农商行、廊坊银行、烟台农商行等资产质量变化[74] - 次级债方面,张家口银行、东营银行、贵州修文农商行等赎回压力偏大[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