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不断开创河南民政事业新局面
河南日报· 2025-08-26 07:30
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 初步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实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 建成1万个村级幸福院 [2] - 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将529万脱贫人口纳入监测 累计预警19.7万户困难家庭 帮扶14.9万人 [2] - 2019年以来4次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 实施助学医疗康复项目惠及数万人次 [2] 民政工作战略方向 - 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3] - 持续优化社会服务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用心用情办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2][3] 民政事业发展成效 - 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 基层社会治理 基本社会服务等核心职责 [2] - 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机制强化动态监测与精准帮扶 [2] - 多项暖心举措和民生实事持续落地 不断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2]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线路,方向定了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路线 - 杭州未来五年民政工作目标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幸福民生标杆城市",围绕"123456"路线展开[1] - "两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建引领和共富先行,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1] - 将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四大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等五大能力[1] 养老服务领域 - 计划2030年末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1] - 推进"老有优养"引领区建设,成熟定型"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1] - 推动银发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养老事业多元化发展[3] 社会救助与福利 - 拓宽社会救助覆盖面,健全服务机制和参与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分层分类救助新格局[2] - 迭代升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强化闭环式救助机制[2] - 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改革,构建普惠优质儿童福利体系[2] - 完善"1+1+N"残疾人精康融合服务模式[2] 社会服务与产业 - 提升婚姻登记5A全覆盖,强化婚姻家庭服务人才队伍[2] - 推进殡葬公益性改革,构建绿色文明智慧高效的殡葬服务模式[2] - 促进"婚庆+产业"集聚化标准化发展,挖掘"甜蜜经济"潜力[3] - 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民政事业与产业良性互促[3] 慈善与社会治理 - 加大慈善信托改革力度,发展社区慈善、战略慈善、品牌慈善[3] - 推动慈善资源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八大行动[3] - 引导社会组织聚焦重点经济领域,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3]
深化改革创新赋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7-09 07:10
民生保障改革方向 - 莘县民政局将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破解民生痛点的治理效能,建立党组班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台账,将"两个维护"转化为9项具体任务,全面破解政策落实"温差"、服务供给"时差"、数据共享"落差"等问题 [1] - 积极探索救助审核确认"五合一"工作模式,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等5类救助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推动一次申请授权、一次调查核对、一次审核确认 [2] - 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2025年重点攻坚改革事项的通知》,制定了12类43项改革攻坚事项,并围绕16项具体工作建立《民政领域优秀案例工作台账》 [2] 党建引领与机制创新 - 全面构建"党组领衔破难"机制,建立由党组成员牵头的"改革攻坚项目库",党组书记领衔的"'地名文化+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改革攻坚项目在全省推广 [3] - 建立县级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牵头,教育、司法、人社、住建等14部门参与,推动工作联动、政策衔接、资源统筹和信息共享 [3] - 构建"主动发现-精准评估-资源匹配-跟踪回访"社会救助管理闭环体系,2025年以来累计服务低收入人口2.3万余人次 [3] 为民服务与民生福祉 - 全面推行"婚育户"一件事联办,为婚姻当事人同步办理户口信息变更、生育登记等事项,累计为近100对婚姻当事人开展集成服务 [4] - 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成功入选全国"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 [4] - 实施"三保险一改造"兜底保障工程,面向特困人员引导投保银龄安康保险、住院陪护险及意外险"三重保险",针对失能半失能群体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 [5] 创新动能与长效保障 - 搭建"专业团队+家庭关爱"双轨网络,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并联动物资帮扶,使全县70%留守儿童焦虑显著缓解 [6] - 全额代缴711名孤困儿童基本医保,并为全县孤困儿童购买"聊惠保",保费额最高可达260万元 [6] - 健全完善青年理论小组运行机制,由15名青年党员干部职工轮流开展"让青春与使命同行"大讲堂活动 [7] - 实施"高校+"联动机制,同济南大学合作开展民政部部级课题,《县域视角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研究》荣获2024年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 [7]
培养更多民政高技能人才
经济日报· 2025-05-14 05:48
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 - 民政部与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 [1] - 养老护理、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残障康复等领域服务需求激增,但民政高技能人才存在550万人的缺口,供需错位可能进一步加大 [1] 民政行业人才痛点 - 民政高技能人才总体规模不足、结构有待优化、职业吸引力偏低 [1] - 养老护理员缺口达550万人,人口老龄化加速将加剧供需矛盾 [1] 人才激励措施 - 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标准体系,保障工资与技能水平、贡献程度匹配 [2] - 设立技能津贴和特殊岗位补贴,提高技能人才收入 [2] - 提供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制度优惠 [2] - 在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评选中增加对民政人才的表彰 [2] 职业发展路径优化 - 建立健全民政人才技能职称评定体系,推动"五级工"向"新八级工"制转变 [3] - 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提升人才综合能力素质 [3] - 鼓励优秀人才从专业技术岗位转向管理岗位,拓宽职业发展渠道 [3] 社会认知改善 - 民政一线岗位存在工作强度大、社会认知度低的问题 [2] - 2024年全国首个殡葬本科专业招生,是打破职业偏见的重要举措 [2] - 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