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服务

搜索文档
聊城市优化婚姻登记服务,积极推行“全国通办”与线上预约
齐鲁晚报网· 2025-09-04 19:53
9月4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发展看聊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 王峰介绍,近年来,聊城市民政局持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着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温馨的办 事体验,主要措施如下: 推进"全国通办"。为便利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聊城市积极落实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群众不受户籍限 制,可在任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离婚登记等业务,显著节约办事成本。 推行线上预约与咨询服务。各婚姻登记机关普遍开通线上预约渠道,市民可以通过山东省民政厅官网, 或手机"爱山东"APP提前预约办理时间,减少现场等候时间。同时,各婚姻登记处依托聊城市政务服务 平台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及时解答政策咨询、提供办事指南。 优化现场服务流程。婚姻登记机关对现场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在登记大厅、服务窗口等显著 位置,设置清晰的引导标识和办事指南,安排专人负责引导和咨询服务。同时,推行"一站式"服务,将 结婚登记、离婚登记、补领婚姻登记证等业务集中办理,减少群众办事环节。 提升服务环境与效能。改造升级婚姻登记机关的服务环境,配备自助服务终端、智能叫号系统等现代设 施,营造温馨浪漫氛围,提升服务效 ...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线路,方向定了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路线 - 杭州未来五年民政工作目标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幸福民生标杆城市",围绕"123456"路线展开[1] - "两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建引领和共富先行,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1] - 将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四大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等五大能力[1] 养老服务领域 - 计划2030年末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1] - 推进"老有优养"引领区建设,成熟定型"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1] - 推动银发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养老事业多元化发展[3] 社会救助与福利 - 拓宽社会救助覆盖面,健全服务机制和参与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分层分类救助新格局[2] - 迭代升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强化闭环式救助机制[2] - 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改革,构建普惠优质儿童福利体系[2] - 完善"1+1+N"残疾人精康融合服务模式[2] 社会服务与产业 - 提升婚姻登记5A全覆盖,强化婚姻家庭服务人才队伍[2] - 推进殡葬公益性改革,构建绿色文明智慧高效的殡葬服务模式[2] - 促进"婚庆+产业"集聚化标准化发展,挖掘"甜蜜经济"潜力[3] - 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民政事业与产业良性互促[3] 慈善与社会治理 - 加大慈善信托改革力度,发展社区慈善、战略慈善、品牌慈善[3] - 推动慈善资源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八大行动[3] - 引导社会组织聚焦重点经济领域,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3]
让民生答卷有“温度”更有“厚度”
郑州日报· 2025-06-27 08:37
民生保障 - 郑州市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计划建成1~2家城区助餐服务示范点,30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0个村级示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站点,6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 [2] - 2024年7月1日起,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760元,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实行差额救助或分类发放 [3] - 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郑州市婚姻登记预约量激增,"520"当天为2374对新人办理婚姻登记 [2] 就业创业 - 2025年郑州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提供534个职位、5565个岗位需求,吸引2641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665人 [4] - 截至5月31日,全市开展引才活动129场,提供就业岗位378092个,达成就业意向83801人,引进各类重点人才112406人,包括领军人才19人、博士478人、硕士4699人,投资金额达15847亿元 [5] - 1~5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20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62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万人 [5] 医疗教育 - 郑州市推行"信用就医",实现"看病缴费免排队、住院办理免押金",并提供无陪护服务 [7] - 2024年新建、投用中小学(幼儿园)48所,新增学位425万个,2025年计划新建改扩建16所中小学,增加207万个优质学位 [8] 社会治理 - 郑州市构建"九个一"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划分7764个社区网格、47010个微网格、11356个农村网格,设立4707个专属网格 [9] - 网格化治理解决就业、停车、路面塌陷等民生问题,并在2024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评选中获治理大奖 [10]
数据赋能、创新服务…淄博主城区打造全国婚姻登记服务便民新高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6-05 14:31
婚姻登记服务创新 - 婚姻登记服务是维系家庭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 其高效规范运行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1] - 张店区民政局在依法办理基础上拓展服务内容 创新服务方式 增强便捷性和可及性 全面落实"全国通办"政策 [1] 数据基础建设 - 山东省2021年6月成为"跨省通办"试点 打破户籍地办理限制 张店区通过档案数字化 补换领证件 数据清洗等专项工作夯实数据基础 [3] - 截至今年5月10日 全区办理跨户籍地登记7000余对 占全市跨区办件量75% 占本区登记总量20% [3] 服务模式优化 - 针对办件量激增采取三项措施:青年干部轮训学习政策法规 制定高峰日应急预案延长服务时间 联合辅导中心开展婚恋文化沙龙等增值服务 [4] - 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分工明确 效率提升 集体颁证仪式倡导婚事新办获群众好评 [4] 数字化服务升级 -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专人预审材料 避免群众重复跑腿 实现"一次性办好" [5] - 创新"婚育户"联办机制 整合户口变更 迁移和生育登记三项服务 实现窗口一次办理 [6]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推进婚姻登记场所规范化建设 落实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 解决群众"多地跑"痛点 [6] - 深化"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服务理念 持续优化登记服务改革 [6]
婚姻登记+邮轮文旅解锁甜蜜经济,青岛邮轮母港打造网红打卡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6-04 23:16
青岛邮轮母港"甜蜜经济"创新模式 - 青岛邮轮母港打造"婚姻登记+邮轮"创新模式,串联婚姻登记、婚纱摄影、婚礼策划、婚宴预订、蜜月旅行等完整产业链服务 [1] - 创新设计市北区婚姻登记处邮轮母港巡回点,以浪漫红色为主色调,邮轮舷窗造型登记窗口面朝大海,新人领证后可直接预订邮轮主题蜜月航线 [2] - 业务开办一个月已有60多对新人登记,其中70%为外地新人,预计随着宣传力度加大将吸引更多年轻人 [2] 文化体验与场景打造 - 双喜广场公园融合中式园林与现代艺术,设置太湖石、翠竹、几何艺术装置及光影"囍"元素,新人可在园林亭台证婚后直接登邮轮 [2] - 观赋宴推出《万邦来朝—梦回盛唐》沉浸式夜宴,复刻唐代纹样青砖、星空穹顶,提供唐装宋服换装、鎏金鹦鹉杯饮酒及《烧尾宴食单》还原宫廷美食 [3] - 互动体验包括唐装礼仪教学、诗词解谜游戏、胡旋舞观赏等全感官活动,答对诗词谜题者可获仿古鎏金香囊 [3] 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形成"婚恋服务—文化体验—旅游消费"生态闭环,业态涵盖双喜广场婚庆打卡点、集装箱部落创意市集、邮轮贝尔主题派对空间及观赋宴文化中心 [4] - 通过"婚恋服务吸引客流、文化体验留住人心、旅游消费反哺产业"模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婚纱摄影、唐宴体验等场景 [4][5] - 未来计划深化"婚姻登记+邮轮+文化"模式,将青岛邮轮母港升级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话的"城市会客厅" [5]
新政实施首日 上海婚姻登记“全国通办”462对新人 婚姻登记“随人走”为爱“不再奔波”
解放日报· 2025-05-11 10:18
婚姻登记新政实施 -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婚姻登记地域限制,新人领证不再需要户口本,实现"全国通办" [1] - 新政首日上海全市办理婚姻登记1673对,其中"全国通办"462对,占比27.6%,惠及29个省区市当事人 [1] - 政策突破户籍地限制,内地居民持身份证即可办理,覆盖结婚、离婚、补领补办等全业务类型 [2] 跨区域登记案例 - 虹口区婚姻登记中心首日接待多对跨省新人,包括安徽户籍在沪工作者及中日跨国婚姻案例 [2] - 广西籍在沪工作9年的新人因新政免于返乡取户口本,凸显政策便利性 [1] 数据系统支撑 - 民政部门完成531万条历史婚姻数据清洗及138.9万条数据补录校核,夯实全国信息库基础 [3] - 上海率先实现户籍电子证照应用,并推进长三角婚姻证电子照互通互认 [3] - 通过异地核验、数据互通机制消除信息壁垒,保障"全国通办"落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