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生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规划,释放的9大信号!
搜狐财经· 2025-11-05 02:3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对“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纲要建议》进行前瞻性解读,系统梳理了未来五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五大核心主线及关键产业方向,为理解政策导向和识别投资机会提供框架 [3][4] 基建强国主线 - “两重”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投资重点,包括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江高铁、京昆高铁等交通项目,以及国家水网、新能源大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等工程 [8] - 民生、生态和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在“两重”中占比较高,趋势从“十三五”延续至“十五五”,对经济起“压舱石”作用 [8] 科技强国主线 - 科技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重点产业聚焦制造业高端智能化、被卡脖子技术、通信新基建、人工智能及能源改革五大行业 [9] - 政策取向侧重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制造业反内卷、国防军工、深海科技等领域 [9] - 人工智能领域强调“AI+”垂直应用与小模型低成本路线,通过场景丰富深化实现与美国并跑甚至领跑 [42][44] - 量子计算、超导研究(高频使用论文为美国两倍多)、光纤通讯(高频引入论文为美国两倍多以上)、核能(占全球年发展40%左右)是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45][46][48][51] 金融强国主线 - 金融强国目标具体化为“六个强大”:强大的货币、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及金融人才队伍 [11][12][25] - 强大的货币旨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与对外开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旨在吸引国外投资者 [25] 消费强国主线 - 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仅39.9%,大幅低于美国的68% [13][14] - 刺激消费方案一为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轻负担,通过产业升级创造新就业点,并通过财政优化增加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比重提高1%可带动私人消费增长1.4%) [15][16][17] - 方案二为发展服务型消费,国家已出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并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对家电、手机等商品提供补贴 [19] 民生强国主线 - 面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居民收入预期不稳、老龄化与少子化三大挑战 [21] - 产业发展关注三大方向:大健康与大保育经济(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需求)、人力资本服务业(产业升级驱动高端职业技能培训)、新兴消费和家庭服务(释放购买力流向健康食品、文旅、体育等) [22][23][24] - 首次将育儿补贴制度写入规划,以应对总和生育率跌破1.1的挑战,标志着人口政策从控制转向鼓励 [88] - 人均预期寿命目标从79岁提升至80岁,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基层医疗、养老服务全面升级 [89][90] 企业经营与行业导向 - 企业需平衡“质”与“量”,经济增长需接近5%水平以实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目标(人均GDP约3万美元),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质的核心 [36][74][75] - 反内卷是高质量发展关键,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标准、信息、透明度统一)和提高产品质量与利润空间来避免恶性竞争 [63][64][65] - 企业需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超导、光纤通讯、核能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并跑或领跑 [41][44][46][48][51] - 扩大开放呈现“中国+N”新格局,支持中国企业全球布点构建自主供应链,同时吸引全球资本、技术、人才 [66][67][72] 其他重点行业信号 - 房地产行业定位转变,仅一次提及且与“高质量发展”绑定,强调“人地房钱”动态匹配,标志其从经济刺激手段边缘化为“民生型制造业” [95] - “三农”问题仍是重中之重,粮食产量已突破1.4万亿斤,但需通过城乡融合与农业科技提升解决耕地质量、种粮效益及农民增收等问题 [91][93] - 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内部稳定性基础,措施包括清理地方保护、统一规章制度与基础设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1个百分点 [40]
重磅会议开幕:关于“十五五”规划,我们列了五大主线
吴晓波频道· 2025-10-20 09:17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是中国迈向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规划 属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 [4] - 规划将聚焦科技、金融、农业、能源四大产业方向 并涉及多项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如2028年城镇化率达70% 2030年实现碳达峰等 [5] - 规划核心思想是在外部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突出"两重"项目对经济的引领作用 [8] 基建强国 - "两重"建设指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是中央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的方向 [8] - 重大项目包括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江高铁、京昆高铁等交通工程 以及国家水网、新能源大基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等基础设施 [9] - 2025年"两重"建设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 今年1-5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5%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 [9] -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趋势看 民生、生态和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在"两重"中占比高 "十五五"或将延续这一趋势 [9] 科技强国 - 科技发展模式将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的新型驱动模式 [15] - 高层调研重点产业包括制造业高端智能化、被卡脖子技术行业、通信新基建、人工智能及能源改革五大领域 [15] - 重要会议政策取向涵盖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制造业反内卷、国防军工、深海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 [16] - "新质生产力"作为高频政策词汇 可拆分为战略新兴行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升级四大领域 [19][20][21][22][23][24] 金融强国 - 金融强国建设具体表现为"六个强大":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30] - 2025年6月陆家嘴金融论坛提出建设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32] - 中国金融竞争力从2020年全球第八位上升至2024年第四位 评分从41.2增长至45.3 [36][39] 内需刺激与消费升级 - 内需不足是"十五五"时期主要矛盾 服务消费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4][45] - 刺激消费两大解决方案:增加居民收入(保障就业、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提升资本市场回报率)和减轻居民消费负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50][51][52] - "投资于人"策略通过增加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提升人力资本 研究表明公共支出比重提高1%将带动私人消费增长1.4% [53][54] - 消费突破口包括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以及文旅、体育赛事等新消费点 [58] 民生强国 - "十五五"民生领域面临三大挑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居民收入预期不稳、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交织 [61] - 重点投资主线包括大健康与大保育经济(智慧养老、康复医疗器械、普惠托育服务)、人力资本服务业(高端职业技能培训、终身学习平台)以及新兴消费和家庭服务(健康消费品、文化旅游、体育健身) [62][63] - 政策驱动下 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短板领域将迎来供给侧扩张 消费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