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相关金融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金融监管动态月刊(2025年6&7月合刊)
毕马威· 2025-08-21 14:00
全球金融监管动态摘要 - 香港特区政府通过《2025年银行业(修订)条例草案》,促进银行间账户资料共享以提升罪案侦防效率[5] -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自愿披露框架,涵盖定性与定量信息[5][53] - 美国参议院通过《引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规范支付稳定币发行与监管[5] - 金融稳定委员会提出综合方法应对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杠杆风险[5][63] - 美联储发布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研究论文[5] - 欧洲央行修订内部模型指南,明确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监管框架[5] 重点监管活动 - 欧洲央行披露欧元体系投资组合碳足迹及气候风险敞口[7] - 英国支付系统监管机构报告显示非接触式信用卡支付仍为主流方式[7] - 中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货币经纪公司管理办法》,优化许可事项与业务范围[7] - 香港金管局发布稳定币发行人制度实施指南,统一新旧发行人申请程序[7][41] - 英国财政部推出批发金融市场数字化战略,聚焦市场优化与转型[7] 中国内地监管动态 - 证监会修订期货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优化扣分与加分标准[8] - 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明确高频交易定义与系统安全要求[8] - 三部门联合推出支持上海金融发展政策,包括数字人民币试点等八项举措[9] - 央行拟修订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实施差异化监管[9] - 财政部加强国有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新增5年周期指标[14] 香港地区监管进展 - 证监会联合全球监管机构打击非法金融网红活动[25] - 财经事务局推动虚拟资产衍生品交易,拟发布第二份数字资产政策宣言[26][37] - 金管局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支持抵押品再使用与外币结算[43] - 保监局发布保险业估值及资本规则指引,提供技术实施标准[35] - 推出《保障消费者防诈骗约章3.0》,扩大金融科技企业参与范围[47] 国际组织政策动向 - 金融稳定委员会分析非银行商业地产投资者三大脆弱性:流动性错配、高杠杆与估值不透明[56] - 巴塞尔委员会报告揭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风险传导机制[65] - 国际清算银行指出稳定币与传统金融体系关联增强带来政策挑战[66][68] -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发布金融机构净零标准,要求2050年前实现贷款投资组合碳中和[67][69] - 反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更新指南,强调金融包容性与反洗钱措施协同[60]
远东资信ESG双周报(2025年8月上旬)
新浪财经· 2025-08-15 21:00
国际政策动态 - 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路线图,总结应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进展,包括披露、数据、脆弱性分析和监管实践[2][3][4][6][7][8] - 截至2024年9月,17个金融稳定委员会成员已开始应用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标准[3] - 2024年11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布可持续鉴证国际标准《国际可持续性鉴证准则 5000》[3] - 2025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将发布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披露框架[3] - G20数据缺口倡议组织计划解决前瞻性气候指标的数据缺口[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气候变化指标仪表盘,每季度发布宏观气候指标数据[4] - 2025年1月金融稳定委员会将发布气候变化框架和工具包,分析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在金融体系的传导机制[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已制定气候变化分析框架,用于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和气候风险评估[5] - 2023年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布漂绿监管实践报告,2024年发布自愿碳市场实践报告[7] - 2025年1月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将发布保险气候相关风险监管应用文件[7] - 2025年金融稳定委员会将发布转型计划与金融稳定性报告[7] - 2024年绿色金融网络发布自然相关金融风险概念框架[7]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金融机构净零标准 -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发布金融机构净零标准,适用于所有公共和私营金融机构[10] - 金融机构需在205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并确定纳入净零框架的业务活动[10] - 金融机构需开展基准年评估,包括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气候一致评估、清洁能源对比和森林敞口[10] - 金融机构需设定Scope 1和Scope 2净零目标,若金融业务收入占比小于95%还需制定Scope 3目标[10] - 金融机构需每年公开披露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业务气候一致性、清洁能源敞口和森林敞口[11] - 2030年前金融机构需披露完整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对所有业务进行全面的气候一致性评估[11] - 金融机构需确保所有净零声明清晰、准确、可信和可验证[11] 国内政策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12] - 《意见》要求加强债券品种创新,支持技改升级、智能工厂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12] - 《意见》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多元化绿色金融工具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应用[12]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第X号 -- 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规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基本方法等[13] - 征求意见稿适用于执行鉴证业务的所有类型的鉴证机构和人员,共四章225条[13] -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与天津市五部门联合印发《发挥转型金融作用 服务天津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1+1+N"转型金融标准试点应用体系[16] - 《意见》重点推动钢铁行业标准和化工团体标准的试点应用,逐步推动煤电、建材、交通、航运等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的试用[16] 行业发展动态 - 截至2025年8月13日,国内市场存续期绿色债券为3896只,发行金额为62621.51亿元[19] - 存续期社会债券为2061只,发行金额为87833.49亿元[19] - 2025年1月1日至8月13日,国内市场发行639只ESG债券,发行金额为8690.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01%和71.72%[19] -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424只,发行金额为7197.07亿元[19] - 社会债券发行规模为158只,发行金额为1107.8亿元[19] - 可持续挂钩债券发行规模为37只,发行金额为248.82亿元[19] - 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发行规模为18只,发行金额为107.3亿元[19]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发布《供应商ESG评价指南》团体标准、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规模化试点成果等[21] - 2025企业ESG发展论坛公布"2025企业社会责任&ESG实践案例"[21] - 广东首笔"转型金融+技改再贷款"落地惠州赋能石化行业绿色转型[21] - 邮储银行上海分行成功为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放2.9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21] - 威海银行创新推出"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为威海某化工公司提供2200万元信贷支持[21] - 《中国省级"双碳"指数2022-2024年度评价报告》在京发布[22]
复旦大学赵艳霞:推动天气衍生品发展,助力金融风险管理
搜狐财经· 2025-06-20 09:02
气象指数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性 - 基于气象指数的金融衍生品将成为天气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1] - 气候变化具有影响广泛、不可逆等特点,是导致企业财务损失、市场波动和金融部门不稳定的潜在因素,甚至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1] - 我国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建议通过构建方法论与工具、推动统一绿色标准、鼓励金融机构纳入气候风险管理框架等途径提升气候相关风险应对能力 [1] 气象服务与金融领域的合作 - 气象部门与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覆盖保险、银行、证券交易等多个领域 [1] - 近三十年间保险行业92%的损失源于气象直接或衍生灾害,凸显气象服务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 - 气象服务已从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扩展到银行贷款风险评估及期货交易所气象衍生品研发 [1] 天气衍生品的应用与价值 - 短期具体天气事件的不确定性构成企业经营与金融稳定的重大威胁,传统保险难以覆盖,而天气衍生品(期货、期权)可有效管理此类风险 [2] - 气象因素可作为电价锚点,降低电力现货市场非理性波动,气象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对能源行业至关重要 [2] - 气象衍生品不仅是金融行业风险管理工具,也是能源、旅游等气象高敏感行业的风险对冲手段 [2]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出席金融稳定理事会全体会议
快讯· 2025-06-13 11:07
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会议 - 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接任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 [1] - 会议讨论了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非银行金融中介、加密资产、气候相关金融风险、风险处置等议题 [1]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与金融稳定理事会下设标准执行委员会主席、日本央行副行长冰见野良三就国际金融监管标准执行、国别同行评估等议题交换意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