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污染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督察整改要因类施策,确保效果扎实
中国环境报· 2025-06-13 08:16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核心内容 - 《条例》明确规定督察整改工作要求 包括组织编制整改方案 逐项明确整改实施主体 目标 时限 措施和验收单位 [1] - 整改工作分为三类 立行立改问题 长期整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 分别提出不同工作要求 [2] - 被督察对象需对已完成整改任务进行验收销号 形成工作闭环 [1] 立行立改问题处理 - 第一类问题相对简单 要求倒排工期尽快取得成效 使群众满意 [2] - 地方党委政府会全面调动资源完成整改 大多数个案能迅速解决 [2] 长期整改问题处理 - 第二类问题具有投资大 技术复杂或涉及面广特征 需要持续用力并优化方案 [3] - 某镇石材加工企业案例显示 采取关停一批 改造一批策略 建设共享车间消除噪声污染 [3] - 通过方案优化既控制污染 又降低整改投入 保护传统产业 [3] 历史遗留问题处理 - 第三类问题矛盾交织 需统筹兼顾稳妥推进 [2] - 某山区锑污染案例显示 需把握整改节奏 优先处理高浓度污染源 再逐步治理面源污染 [4] - 整改过程要避免使矿区企业陷入困境 影响市场供应 [4] 督察整改工作特点 - 整改是持续过程 必须久久为功直到验收合格 [1] - 污染治理各环节都需要时间 应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4] - 通过阶段性努力 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4]
用专业力量守护生态福祉——写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中国环境报· 2025-05-30 07:10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和政策支撑等方面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科技力量 [1] - 他们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性工程、团队协作和政策影响力上,而非个人独立突破 [1]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通过实验室、模型和实地观测等技术媒介进行数据积累和方法论构建 [2]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特点 -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是与污染迁移、物种演替、气候波动等动态系统博弈中淬炼的科技洞察力 [2] - 科技创新构想是宝贵的知识资产和社会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环境治理效能 [2] - 科研工作需持续创新,在不确定性中重构共识,因地因时制宜进行知识建构 [3]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探索与支持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任务是探索未知,预测并识别新问题,不断修正解决路径 [3] - 科技前沿是社会技术系统动态重构的过程,需要改良式创新和探索性交叉性研究 [3] - 需支持年轻科研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包括退休后继续贡献的银龄科学家 [3]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传承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是高度流动、持续更新的知识生态,嵌入政策制定和公众理解等社会实践 [4]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甘于自我迭代,保持对科技真理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敏锐触感 [4] - 目前仅有3位生态环境领域院士出版完整个人传记,系统性科技史和口述史资料稀缺 [4] 生态环境科技的应用与突破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在碳中和、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5] - 长江、黄河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以及大气污染精准防控监测网络的建立依赖科技工作者的钻研 [5] - 他们的努力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奠定科技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