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设计

搜索文档
余承东:安全是最大的豪华,鸿蒙智行的门锁四重安全设计非常重要
新浪科技· 2025-10-15 14:08
新浪科技讯 10月15日下午消息,近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强调,"安 全是最大的豪华!"配文下方,他还引用了今年7月发布的一个紧急时刻如何开车门的视频。 该视频演示了紧急时刻下,如何在鸿蒙智行车内打开车门。同时,他还提到了碰撞解锁冗余模块,展示 了鸿蒙智行车在门锁安全上的设计。余承东在视频中强调,对于安全,备份再多也不嫌多。 在评论区,他进一步补充道,"始终坚持把质量与安全做到极致!我们鸿蒙智行车的门锁的四重安全设 计,显得多么重要!还有华为巨鲸电池平台的超高安全性,以及整车设计对电池包的防护,非常重 要!" 责任编辑:江钰涵 ...
为什么印度人不爱系安全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10 07:08
对于许多印度司机来说,安全带就像红灯一样,是可以无视的。 他们拒绝安全带的原因五花八门: 32% 的受访者承认是由于执法不严而未系安全带; 27% 的印度 人认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形象;另有 25% 的印度人担心安全带会弄脏他们的衣服。 这是来自玛鲁蒂铃木印度公司 2018 年的一项研究,其中,印度只有 25% 的乘客会定期系安全带。 更令人惊讶的是,高达 23% 的受访者根本不认为安全带是安全装置。还有 20% 的受访者认为没有 必要系安全带,因为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不系。 到了 2025 年,情况在城市稍有改善,但在印度山区,驾驶者不系安全带仍是常态,那里常常能听 到司机说:" 安全带很危险。万一车子翻了,我们被勒住了怎么办?" 这种深深植根于司机和乘客心中的恐惧,使安全带的使用率低得惊人,尽管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表 明,安全带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之一,无论是防止碰撞时身体撞上方向盘,还是避免 从车窗被甩出,安全带都是预防事故最简单、可靠的方法之一。 撰 文 / 温 莎 编 辑 / 黄 大路 设 计 / 夏 萌 根据印度道路运输和公路部的数据, 2023 年因未系安全带产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 16025 人 ...
车门让Cybertruck成为“死亡陷阱”,特斯拉因致命车祸被起诉
凤凰网· 2025-10-03 21:25
北京时间10月3日,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公司因Cybertruck致命事故遭到起诉。原告称,Cybertruck的车门存在缺陷,导致汽车在发生车祸时成为"死亡陷 阱",致使三名大学生未能及时逃离起火车辆,最终因吸入浓烟身亡。 "本案起因于特斯拉Cybertruck的灾难性设计缺陷,使得本可以生还的车祸变成致命火灾。"纳尔逊的家人在诉讼中称。 由于没有外部把手,Cybertruck车门唯一的开启方式是按车门旁柱上的电子按钮。如果车辆断电,按钮可能无法使用。特斯拉车辆配备了车内手动解锁装 置,但位置较难找到,尤其是后排乘客。 在皮埃蒙特的这起车祸中,载有塚原等四名大学生、返家过感恩节的Cybertruck在凌晨约3点以超过80英里(约合129公里)的时速行驶时,偏离道路,连续撞 击树木和挡土墙后卡在两障碍物之间并开始燃烧。毒理学检测报告,遇难驾驶员体内的酒精和毒品含量均较高。 截至发稿,特斯拉尚未就此置评。 特斯拉Cybertruck 这起诉讼源于2024年11月深夜,发生在旧金山皮埃蒙特郊区一条居民区街道上的车祸。事发时,车上乘客的一位朋友成功救出一人,但其余三人仍被困在车 内。 特斯拉的车门把手已引发关注。彭 ...
讨厌隐藏式门把手的用户们,如今终于胜利了
虎嗅APP· 2025-10-02 21:41
新国标核心规定 - 车门外把手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纯电子开启方式不符合要求[8] - 车门外把手在任何状态下需提供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空间,全隐藏式设计被淘汰[9] - 车内门把手同样需具备机械释放功能,必须无结构遮挡且位于手可轻松触及的灰色区域[9] - 碰撞后需满足从车外不借助工具打开车门、门把手不能断裂或脱落等安全要求[15] 新规实施时间表 - 新规预计于2027年1月1日生效,此后新发布车型需配备机械结构门把手[15] - 2027年7月1日起,上市新车必须提供手抠区域[15] - 现有车型需在2028年7月1日前完全符合新国标要求,否则将失去上市资格[15][17] 主流门把手设计合规分析 - 特斯拉Model 3门把手因缺乏默认状态下的手部操作空间而不符合新规[18][19] - 理想、极氪、问界等品牌使用的电弹隐藏式门把手因默认状态下无操作空间而不合规[21][24][25] - 小米SU7半隐藏式门把手虽提供操作空间,但内部缺乏机械开锁结构,仍不符合要求[27][29] - 特斯拉后排内门把手因结构遮挡和位置过低需修改[32] - 最符合新国标的设计为传统机械门把手[33] 对现有车主的影响 - 已购车及2027年前购买的车辙不受新规影响,无需召回或返厂升级[36][37] - 隐藏式门把手爱好者需在一年内下单,因新车将逐步淘汰该设计[38] 车企应对策略差异 - 国际车企代表A表示新规对其产品影响重大,需重新设计落锁系统及整车架构,可能赶不上实施期限[42] - 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总工程师B认为新规影响有限,国内新车开发周期已压缩至18个月,修改方案仅需数月[44][46][47] - 国内新势力车企因研发速度快、技术成熟,具备快速适应新规的能力[46]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 隐藏式设计需在执行弹出指令后开门,比传统把手多一倍电信号,失效概率倍增[54][56] - 隐藏式门把手耐久性验证难度高,工装需避让翻转机构,对测试团队技术要求极高[57][60] - 多数低价车型采用全隐藏式设计,但缺乏事故时稳定弹出的可靠性保障[60] 行业启示 - 新技术并非都符合市场需求,实用和安全应优先于噱头[61] - 未跟风隐藏式设计的车企在本轮新规中受影响最小[60]
汽车设计要少一些视觉奇观竞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7:25
汽车设计发展历程 - 汽车设计经历了从马车式外观到流线型设计再到智能化网联化的多次变革与创新 [1] - 每次变革都伴随新的挑战与机遇以及血淋淋的教训 [1] - 设计进化路径包括手动挡到自动挡普及等技术迭代 [1] 汽车安全设计规范 - 隐藏式门把手和车内实体按键等设计规范是基于事故教训形成的安全底线 [1] - 工信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填补隐藏式车门把手等规范空白 [1] - 国内汽车设计存在过度追求创新而忽视实用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1] 产业发展方向 - 车企需将安全基因注入工业设计的底层逻辑 [1] - 汽车工业终极竞争力在于以技术理性筑牢安全屏障的系统能力 [1] - 未来竞争将是安全标准体系的角力场 [2] 产业升级路径 - 需将安全理念上升为产业文明的共同信仰 [2] - 通过从"产品优势"到"标准输出"的质变实现竞争力跃迁 [2] - 安全标准输出是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进阶的关键 [2]
坑人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终于被整治了
36氪· 2025-05-12 08:32
隐藏式车门把手行业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已成为新能源车标配设计,缺少该设计会被认为缺乏科技感 [11][13] - 特斯拉Model S引领设计潮流后,蔚来ES8、小鹏P7、理想L9等品牌均推出差异化隐藏把手方案 [11] - 该设计最初目的是降低风阻(电动车续航仅提升5-10公里)并追求极简美学,但实际效用已逐渐边缘化 [15][18] 设计缺陷与安全隐患 - 用户操作门槛高:不同品牌开启方式差异大(如特斯拉需先按后拉,丰田采用内翻式),导致使用困惑 [18] - 紧急情况风险:碰撞/断电时把手可能失效,破拆时间达传统车门的2.75倍,12%新能源车救援延误与此相关 [20][22] - 极端场景可靠性差:低温冰冻或电路故障时功能瘫痪,多起高速碰撞起火事故暴露设计缺陷 [24][26] 车企应对措施 - 长城汽车明确减少使用隐藏式设计,认为其弊大于利且牺牲安全 [27] - 小鹏汽车开发针对极端场景的新型把手方案,重点提升可靠性 [29] - 沃尔沃EX90采用"双模设计",保留极简风格同时配备1秒快速开启的机械拨杆 [29] - 问界M8推出半隐藏式把手,兼顾电动与机械开关 [31] - 五菱、宝骏等平价车型回归传统机械设计,主打耐用性和低成本 [33] 政策监管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拟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要求安全性和实用性优先于美观 [7][8] - 新规或使隐藏式把手市场渗透率从38%降至25%,但目标为规范而非淘汰该设计 [33] - 行业共识转向安全优先,专家强调车门应作为"生命通道"而非"炫技符号" [33]
汽车车门把手“失灵”事故引关注 工信部给门把手设计戴上“紧箍咒”
中国经营报· 2025-05-10 06:06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车门把手安全设计[3] - 新标准重点解决隐藏式门把手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风险、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方面的安全隐患[3] - 标准适用范围包括M1类、N1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参照执行[4] 隐藏式门把手市场现状 - 隐藏式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市场应用暴露出多种问题[3] - 市场上隐藏式门把手主要分为全隐藏弹出式、半隐藏式、电动内缩式、单边弹出式、无门把手式等类型[3] - 整车冰冻测试显示,中国品牌隐藏电动门把手弹出成功率仅23%,海外品牌为40%[3] 技术争议与风险 - 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子控制系统,在断电或系统故障时可能导致机械解锁失效[3] - 电动式门把手内部电机等结构使用寿命低于机械结构,更换成本较高[3] - 隐藏门把手在极端寒冷天气下容易"失灵",影响使用体验[3] - 长城汽车指出隐藏门把手存在重量大、密封性差、缺电时打不开等问题[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新标准将强化车门把手在碰撞、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安全冗余设计[4] - 标准要求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4] - 新标准可能倒逼车企改进设计逻辑,但短期内面临开模成本与设计挑战[5] - 行业专家呼吁车企回归安全优先原则,平衡创新设计和安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