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设计

搜索文档
汽车设计要少一些视觉奇观竞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17:25
汽车设计发展历程 - 汽车设计经历了从马车式外观到流线型设计再到智能化网联化的多次变革与创新 [1] - 每次变革都伴随新的挑战与机遇以及血淋淋的教训 [1] - 设计进化路径包括手动挡到自动挡普及等技术迭代 [1] 汽车安全设计规范 - 隐藏式门把手和车内实体按键等设计规范是基于事故教训形成的安全底线 [1] - 工信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填补隐藏式车门把手等规范空白 [1] - 国内汽车设计存在过度追求创新而忽视实用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1] 产业发展方向 - 车企需将安全基因注入工业设计的底层逻辑 [1] - 汽车工业终极竞争力在于以技术理性筑牢安全屏障的系统能力 [1] - 未来竞争将是安全标准体系的角力场 [2] 产业升级路径 - 需将安全理念上升为产业文明的共同信仰 [2] - 通过从"产品优势"到"标准输出"的质变实现竞争力跃迁 [2] - 安全标准输出是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进阶的关键 [2]
坑人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终于被整治了
36氪· 2025-05-12 08:32
隐藏式车门把手行业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已成为新能源车标配设计,缺少该设计会被认为缺乏科技感 [11][13] - 特斯拉Model S引领设计潮流后,蔚来ES8、小鹏P7、理想L9等品牌均推出差异化隐藏把手方案 [11] - 该设计最初目的是降低风阻(电动车续航仅提升5-10公里)并追求极简美学,但实际效用已逐渐边缘化 [15][18] 设计缺陷与安全隐患 - 用户操作门槛高:不同品牌开启方式差异大(如特斯拉需先按后拉,丰田采用内翻式),导致使用困惑 [18] - 紧急情况风险:碰撞/断电时把手可能失效,破拆时间达传统车门的2.75倍,12%新能源车救援延误与此相关 [20][22] - 极端场景可靠性差:低温冰冻或电路故障时功能瘫痪,多起高速碰撞起火事故暴露设计缺陷 [24][26] 车企应对措施 - 长城汽车明确减少使用隐藏式设计,认为其弊大于利且牺牲安全 [27] - 小鹏汽车开发针对极端场景的新型把手方案,重点提升可靠性 [29] - 沃尔沃EX90采用"双模设计",保留极简风格同时配备1秒快速开启的机械拨杆 [29] - 问界M8推出半隐藏式把手,兼顾电动与机械开关 [31] - 五菱、宝骏等平价车型回归传统机械设计,主打耐用性和低成本 [33] 政策监管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拟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要求安全性和实用性优先于美观 [7][8] - 新规或使隐藏式把手市场渗透率从38%降至25%,但目标为规范而非淘汰该设计 [33] - 行业共识转向安全优先,专家强调车门应作为"生命通道"而非"炫技符号" [33]
汽车车门把手“失灵”事故引关注 工信部给门把手设计戴上“紧箍咒”
中国经营报· 2025-05-10 06:06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车门把手安全设计[3] - 新标准重点解决隐藏式门把手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风险、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方面的安全隐患[3] - 标准适用范围包括M1类、N1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参照执行[4] 隐藏式门把手市场现状 - 隐藏式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市场应用暴露出多种问题[3] - 市场上隐藏式门把手主要分为全隐藏弹出式、半隐藏式、电动内缩式、单边弹出式、无门把手式等类型[3] - 整车冰冻测试显示,中国品牌隐藏电动门把手弹出成功率仅23%,海外品牌为40%[3] 技术争议与风险 - 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子控制系统,在断电或系统故障时可能导致机械解锁失效[3] - 电动式门把手内部电机等结构使用寿命低于机械结构,更换成本较高[3] - 隐藏门把手在极端寒冷天气下容易"失灵",影响使用体验[3] - 长城汽车指出隐藏门把手存在重量大、密封性差、缺电时打不开等问题[3]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新标准将强化车门把手在碰撞、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安全冗余设计[4] - 标准要求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4] - 新标准可能倒逼车企改进设计逻辑,但短期内面临开模成本与设计挑战[5] - 行业专家呼吁车企回归安全优先原则,平衡创新设计和安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