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价格战

搜索文档
正通汽车发盈警 预计中期净亏损同比增加约40%
智通财经· 2025-08-25 21:27
业绩表现 - 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0% [1] - 净亏损扩大主要由于新车售价下降、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固定资产减值所致 [1] 减值计提 - 针对表现欠佳4S门店商誉和/或无形资产(汽车经销权/经销商经营权)计提减值 [1] - 对计划转型的4S门店房屋及装修等固定资产计提减值 [1] 行业环境 - 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对经营造成影响 [1] - 宏观经济因素对汽车经销行业形成压力 [1] 战略支持 - 控股股东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长期战略支持 [1] - 董事会评估认为公司可适应行业变化并维持运营发展 [1]
正通汽车(01728)发盈警 预计中期净亏损同比增加约40%
智通财经· 2025-08-25 21:25
公司财务表现 - 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0% [1] - 净亏损增加主要由于新车售价下降、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固定资产减值所致 [1] 减值计提原因 - 针对表现欠佳4S门店商誉和/或无形资产(汽车经销权/经销商经营权)计提减值 [1] - 对计划转型的4S门店房屋及装修等固定资产计提减值 [1] 经营环境压力 - 受到愈演愈烈的汽车市场价格战影响 [1] - 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不利影响 [1] 股东支持与运营展望 - 控股股东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长期战略支持 [1] - 董事会认为公司可适应行业变化并维持运营发展 [1]
正通汽车(01728.HK)盈警:预期中期净亏损同比扩大约40%
格隆汇· 2025-08-25 21:25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净亏损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0% [1] - 净亏损扩大主要由于新车售价下降、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固定资产减值共同导致 [1] 资产减值情况 - 针对表现欠佳4S门店商誉和/或无形资产(汽车经销权/经销商经营权)计提减值 [1] - 对计划转型的4S门店房屋及装修等固定资产计提减值 [1] 行业环境影响因素 - 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对经营造成冲击 [1] - 宏观经济因素对汽车经销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1] 财务数据基础 - 初步评估基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 [1] - 董事会依据现时可得资料作出业绩预期判断 [1]
世纪联合控股(01959.HK)预期中期综合除税后亏损大幅收窄69%
格隆汇· 2025-08-15 18:03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人民币4.542亿元 较去年同期人民币7.38亿元下降38.4% [1] - 公司预期本期间综合除税后亏损净额为人民币1620万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5240万元大幅收窄69% [1] - 亏损收窄主因新车库存结构和毛利率改善 以及行政费用减少 [1] 行业环境 - 新车销量下降受宏观经济影响 [1] - 汽车市场价格战持续剧烈导致公司毛利下降 [1]
世纪联合控股(01959)发盈警 预期上半年税后净亏损1620万元 大幅收窄69%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17:54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益为人民币4.54亿元 较去年同期人民币7.38亿元下降38.5% [1] - 公司预期同期综合除税后亏损净额为人民币1620万元 较去年同期人民币5240万元大幅收窄69% [1] 经营状况 - 收益下降主因宏观经济影响导致新车销量下降 叠加汽车市场价格战持续剧烈导致毛利下降 [1] - 亏损收窄得益于新车库存结构优化、新车毛利率改善以及行政费用减少 [1]
比亚迪吉利长城:“口水仗”背后是刺刀见红
虎嗅APP· 2025-06-10 18:18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烈度远超预期加速进入"最残酷竞争阶段"原预计2026~2027年到来[1] - 15万元以下市场出现"一个坑几个萝卜"的贴身肉搏场景从2024年中下旬开始集中爆发[4] - 行业1~4月销量1012万台同比+11.6%但利润率仅4.1%同比下降5.1%呈现"降价换量"特征[11] 价格战触发机制 - 比亚迪通过"油电同价"策略两年内打造海鸥/秦PLUS等标杆车型引发市场格局重塑[4] - 竞品采取"摸着比亚迪过河"策略如吉利星愿以海鸥价格+海豚配置实现差异化竞争[5][8] - 补贴政策边际效应递减2025年下乡活动因缺乏真金白银刺激未能提振消费需求[12] 车企应对策略 - 比亚迪4月启动变相降价5月推出22款车型最高降5.3万元的限时一口价[14] - 零跑/吉利/奇瑞等一周内快速跟进降价其中吉利针对6款竞品车型最高降1.8万元[14][16] - 头部车企1~5月销量目标完成度分化:比亚迪31.6% vs 长安10.1%加剧追赶压力[15] 行业整合路径 - 兼并重组被提出作为治理内卷的四大路径包括集团内部整合与跨技术路线合作[18] - 吉利极氪/领克整合、零跑-Stellantis合作等案例已验证整合可行性[19] - 政府层面推动退市机制清理僵尸企业但车企退出意愿低导致竞争持续白热化[20]
有力有效整治“零公里二手车”
人民日报· 2025-06-10 06:00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分析 - 核心现象:市场上出现大量名义为二手车但实际行驶里程极低甚至为零的车辆,价格普遍比新车指导价低数万元,部分车型上牌时间仅一个月左右[1] - 产生原因:车企为冲销量将车辆大量售卖给第三方并完成上牌注册以计入业绩,形成变相降价手段[1] - 利益链条:车企通过激励政策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经销商为回笼资金将库存新车注册为二手车售卖,甚至直接伪装已售状态粉饰销量数据[1] 行业影响 - 车企影响: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加剧亏损,不利于产品质量提升和创新资源投入[2] - 消费者风险:丧失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存在电池健康度下降等隐患,转售贬值更多[2] - 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扰乱新车与二手车交易秩序,造成数据失真[2] 政策与治理 - 监管动向:国家发改委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商务部召集座谈会规范"零公里二手车"并引导二手车出口[2] - 治理建议:加强二手车注册监管,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3] - 行业转型:车企需从拼销量转向拼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内在竞争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