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公里二手车
icon
搜索文档
打击0公里二手车,曝工信部拟推行“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二手”
猿大侠· 2025-07-21 13:05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三四千家二手车平台销售零公里车是行业毒瘤 [1] - 2024年全国二手车市场中登记日期≤3个月且里程数≤50公里的车辆占比达12.7%,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60% [1] - 零公里二手车在汽车出口领域被部分车商利用政策差异以二手车名义出口新车,规避进出口管制和高额关税 [1] 行业操作与制造商行为 - 部分汽车制造商因产能过剩将未售出新车自行注册为零公里二手车,以美化销售数据并快速回笼资金 [1] -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导致工厂闲置问题,制造商通过此方式维持产能使用率 [1] 消费者风险 - 零公里二手车价格低廉但多数无法享受厂商提供的完整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质保 [3] - 核心部件故障时消费者需承担高额维修费用 [3]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商务部计划强化全流程监管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3] - 工信部拟推行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二手政策以阻断套利空间 [3]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推动建立二手车出口唯一编码制度,奇瑞、比亚迪等企业已启动经销商违规上牌追责机制 [3]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支持企业正常参与市场竞争 [3]
“零公里二手车”繁荣背后有隐忧
行业现象 - "零公里二手车"指表显里程极低或保留运输保护膜的准新车 价格比新车低数万元 近年因经销商库存压力日益普遍 [1] - 该现象源于20世纪90年代 经销商为清理库存将新车以二手车形式低价出售 近年因欧标更新 中国出海车企通过此方式规避标准限制 [1] - 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3个月 里程≤50公里"车辆占比达12.7% 较4年前增长7.2个百分点 平均每8辆二手车含1辆准新车 [2] 行业影响 - 侵蚀新车零售商利润空间 扰乱价格体系 每8辆二手车就有1辆准新车 规模效应冲击新车销量 [2] - 挤压同价位二手车市场 消费者倾向选择同价位的"零公里二手车"而非传统二手车 [2] - 部分车商将此类车销往海外引发反倾销质疑 多国加征关税 威胁中国车企海外利益及品牌形象 [3] 消费者影响 - 售后权益与新车存在差异 新能源车二手车主无法享受"首任车主"质保 需自担三电系统维修成本 [3] 政策动态 - 商务部召集车企座谈 规范"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同步引导二手车出口 [4]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 反对无底线"价格战" 获工信部支持 将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4] - 工信部强调将整治"内卷式"竞争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 [4] 行业趋势 - 治理措施落地将推动二手车市场变革 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 [5]
观车 · 论势 || 清除畸形竞争下的行业毒瘤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09:20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概述 - "零公里二手车"指刚完成注册登记便以二手身份流入市场的车辆,在懂车帝、瓜子二手车等平台涉及商家达三四千家 [1] - 该现象是车企、经销商与二手车商形成的利益链条,车企为达成销量目标向经销商压库,经销商为获取返利将滞销车辆提前上牌后通过二手车商低价抛售 [1] - 操作使得车企财务账面实现销售增长,但车辆实际未进入终端消费环节 [1] 补贴政策漏洞与套利行为 -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漏洞被利用,部分企业通过"先上牌后转卖"套取补贴,低价新能源车型成为重灾区 [2] - 套利手段包括"背户"购买、公户批量注册等,车辆以二手名义再次流入市场形成规模化套利 [2] - 二手车平台上此类车辆里程普遍较低,部分不足百公里 [2] 对新车市场的影响 - 零公里二手车价格优势显著,如2025款智界S7准新车价比新车低4万元,2024款沃尔沃S90行驶100公里后价格暴跌16万元 [2] - 导致消费者对新车价值产生认知偏差,极大削弱汽车品牌溢价能力 [2] 对二手车市场的影响 - 扰乱传统二手车基于年限、里程的定价逻辑,使体系失去参照基准 [3] - 不法商家篡改里程表、隐瞒车况,将长里程车辆伪装成零公里二手车,加剧市场信任危机 [3] 消费者面临的风险 - 因已完成注册过户,消费者无法享受原厂终身质保、免费保养等服务权益 [3] - 二次转售价值大幅缩水,残值普遍比同配置新车低20%以上 [3] - 车辆长期停放易出现电瓶亏电、轮胎老化等机械损耗,部分商家刻意隐瞒瑕疵 [4] - 部分车辆可能存在债务抵押、历史事故等潜在法律纠纷风险 [4]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商务部5月召开专题座谈会,要求打击虚假销售、套取补贴行为,强化车辆登记溯源管理 [4] - 未来可能从立法界定零公里二手车、建立全国库存预警机制、调整收入确认标准三方面系统施策 [4] - 部分车企调整考核机制,以终端真实交付量替代压库式销量目标,某合资品牌4S店将库存周转周期从90天压缩至45天 [5] - 头部二手车平台强化质检标准,要求公示首次上牌时间、完整保养记录等信息 [5] 行业深层问题与发展建议 - 现象根源是汽车行业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需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5] - 车企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产品创新提升竞争力而非数据造假 [5][6] - 需监管部门、车企、经销商、消费者多方协同构建良性生态,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6][7]
治理“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经济日报· 2025-06-21 06:05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分析 - 零公里二手车指已完成车辆登记手续但实际行驶里程几乎为零的新车,业内最初称为"包牌包税车",价格比正常新车偏低 [1] - 该现象根源是车企对销量的过度追求,属于行业"内卷式"竞争下的畸形销售套路 [1] - 一辆15万元的新车通过零公里二手车渠道仅需9万元出头即可购买 [1] 行业库存与销售压力 - 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达345万辆,较2024年5月增加16万辆,库存持续高位 [2] - 经销商为缓解库存压力会将滞销新车提前上牌转为二手车低价出售,以加快资金回笼 [2] - 部分车企通过销售返利、金融贴息等政策迫使经销商超额采购车辆,例如4S店月销售能力100辆却被迫采购120-150辆 [2] 车企营销策略与市场影响 - 少数车企在新车下线后直接办理上牌手续,将未售出车辆计入销量数据营造热销假象 [2] - 销量榜排名直接影响品牌资本市场关注度和营销势能,排名靠后品牌易被舆论唱衰甚至传出"退市"风险 [2] - 该模式压缩车企利润空间甚至加剧亏损,同时导致消费者丧失首任车主权益和转售贬值 [3] 市场秩序与监管需求 - 零公里二手车扰乱新车与二手车交易秩序,破坏真实供需关系并造成市场数据失真 [1][3] - 失真的销售数据会误导车企资源配置决策,加剧行业内卷并阻碍产业高质量发展 [3] - 需加强二手车注册监管并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 [3]
调查:魏建军炮轰的“零公里二手车”是怎么出海的
和讯财经· 2025-06-20 09:55
平行出口行业现状 - 汽车平行出口是指将国内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的非官方渠道,避开出口管制和关税以赚取差价,过去三年推动中国二手车出口量激增[1] - 2022-2023年是平行出口的"黄金时间",单车利润可达几十万元,主要得益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和利用规则规避高额税费[3] - 2023年下半年开始行业竞争加剧,参与者从行业内部人士扩展到跨行业人群,利润空间被迅速压缩至几百元人民币[5][6] - 2023年10月俄罗斯限制中国品牌燃油车平行出口,2024年2月出台的第152号法令要求补缴税费差额,导致成本优势消失[6] - 2023年中国二手车出口量达27.5万辆同比增长294%,2024年超过40万辆刷新纪录,但预计2025年市场热度难以维持[7] 市场变化与转型 - 主要出口目的地从俄罗斯转向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容量较小的国家[7] - 部分从业者选择坚守,认为中亚国家需求仍存在一定生存空间[8] - 车企加速海外建厂和渠道铺设,将持续挤压平行出口车商业务空间[8] - 从业者积极寻求转型,包括成为车企正规授权伙伴或转向零部件供应和维修服务[11] - 纯二手车出口被视为新机会,因其非标准化特性可建立专业门槛和护城河[12] 平行出口对车企影响 - 对暂未出海车企是利好,带动销量增长,如乌鲁木齐新能源车月销量与更大城市持平[9] - 客观上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曝光率,为未来正规化布局铺垫基础[9] - 车商作为"探路先锋"积累的一手市场情报对车企后续策略有参考价值[10][11] - 对已出海车企存在隐忧,如车辆来源复杂可能损害品牌形象,混乱价格体系成为历史包袱[11] 纯二手车出口前景 - 被视为差异化选择,因评估、整备、渠道等需要深厚行业积累形成专业门槛[12] - 俄罗斯市场环境趋严加速行业洗牌,从拼价格转向拼服务、体系和专业度[12] - 短期新车平行出口不会消失,长期纯二手车出口将成为主力增长点[12] - 建议国内企业"抱团出海"提升整体竞争力,与日韩等传统二手车出口强国竞争[13]
新车“变身术”:拼销量卷出“零公里二手车”
贝壳财经· 2025-06-19 18:18
市场现象 - "零公里二手车"指已完成上牌但行驶里程极低的在售车,近期因市场内卷引发热议 [2] - 此类车涵盖所有主流品牌,价格较新车大幅折扣,如一汽-大众探岳GTE售价14.48万(原价未披露)、北京X7售价7.39万(原价11.99万)[1][7] - 部分车辆甚至未上牌,如东风风神奕炫GS售价6.88万(原价11.59万),但需缴税上牌 [8] 车源渠道 - 车源主要来自主机厂批量打包给大型二手车商(需一次性采购上千辆)或4S店清库存 [14][15] - 其他渠道包括:汽车租赁公司分销、融资租赁压货变现、新能源补贴漏洞车辆、退订订单等 [14][17] - 小型二手车商多通过4S店或汽贸公司分销获取车源,难以直接对接主机厂 [16][18] 行业影响 - 2024年"零公里二手车"交易量约100-200万辆,占二手车市场总销量5%-10% [21] - 对传统二手车市场形成降维打击,尤其影响5万左右预算的准新车客户群体 [28][29] - 可能挤压二手车商生存空间,导致部分商家调整经营策略避开直接竞争 [28] 产生原因 - 主机厂和经销商为缓解库存压力及完成销量目标的被动选择 [3][22] - 新能源汽车出海规避欧标限制的变通手段(二手车不受新规约束)[23] - 新车市场无序价格战导致供需失衡的衍生现象 [24][31] 行业应对 - 商务部已召集车企、平台和协会专题研讨监管措施 [33] - 专家建议建立类似美国SEC的机制,处罚利用该模式虚增销量的行为 [32] - 需通过政策盘活二手车市场,解决信息不透明等痛点以抑制非理性流通 [31]
调查:魏建军炮轰的“零公里二手车”是怎么出海的
和讯· 2025-06-19 18:12
平行出口行业现状 - 社交媒体上"海外偶遇中国车"视频爆火,但很多车辆并非来自已出海品牌,而是通过"平行出口"渠道流出 [1] - 平行出口指将国内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避开管制和关税赚取差价,过去三年推动中国二手车出口量激增 [1] - 2023年中国二手车出口量达27.5万辆同比增294%,2024年超40万辆创历史纪录,但2025年增速或难维持 [6] 黄金期与退潮原因 - 2022-2023年中为黄金期,俄乌冲突导致跨国车企撤离俄罗斯,市场真空下单车利润可达几十万元 [2] - 利润来源包括供不应求抬升售价,以及利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间税差(如吉尔吉斯斯坦电动车仅15%关税) [4] - 2023年下半年起玩家激增导致内卷,单车利润从几百美元压缩至几百元人民币,税差模式失效 [5] - 俄罗斯2023年10月限制中国燃油车平行出口,2024年2月第152号法令要求补缴税费差额,成本优势消失 [6] 车企与车商博弈 - 平行出口为未出海车企带来销量增长,乌鲁木齐新能源车月销与人口多一倍的内陆城市持平 [9] - 车商充当探路先锋,提升品牌海外认知度,积累市场情报(如车型配置适应性、售后痛点等) [9][10] - 车企担忧平行出口导致事故车/瑕疵车混入、价格体系混乱等问题,损害正规品牌形象 [10] - 车企加速海外建厂和渠道铺设,将挤压平行出口空间,行业普遍视其为过渡性生态位 [8][10] 转型方向探索 - 部分车商转型为车企正规授权分销商或转向零部件供应/维修服务 [11] - 纯二手车出口成为新方向,非标产品特性形成专业门槛,市场从拼价格转向拼服务体系 [12] - 俄罗斯政策趋严加速行业洗牌,头部玩家重点建设合规渠道、海外仓储物流和服务品牌 [12] - 长期看纯二手车出口将成主力,需与日韩等传统出口国竞争,建议国内企业"抱团出海" [13]
零公里二手车,汽车出海探路者?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9 09:35
零公里二手车概述 - 零公里二手车具有特殊身份,能够满足特定需求,已在汽车行业存续许久 [2] - 零公里二手车有两种去向:一种流入国内市场缓解库存压力,另一种以平行出口名义远赴海外 [2] - 零公里二手车在二手车出口总量中占据不小比例,扮演了探路者的角色 [2] 二手车出口发展历程 - 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连续11年全球第一,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 [3] - 2019年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2021年出口约1.5万辆,2022年跃升至6.9万辆,2023年达到27.5万辆 [4] - 2024年二手车出口全面放开,出口量增长至43.6万辆,覆盖160余个国家和地区 [4] - 新能源汽车凭借智能化和科技感成为二手车出口主力 [4] 零公里二手车的争议 - 行业对零公里二手车态度不一:有车企痛批,有车企放任,有经销商视为转型机遇 [5] - 长安汽车董事长批评零公里二手车出口对中国汽车品牌是极大伤害 [6] - 奇瑞汽车董事长建议完善二手车出口定义和标准,禁止零公里二手车扰乱市场 [6] - 部分行业人士认为零公里二手车是市场产物,有弊也有利,不应被"一棒子打死" [6] 零公里二手车的作用 - 贸易商采用平行出口帮助车企投石问路、完成用户种草 [7] - 广州市出台政策引导二手车平行出口规范化发展 [7] - 零公里二手车为车企积累海外市场数据和品牌知名度 [9] - 理想汽车通过平行出口积累数据后,以官方身份进军俄罗斯市场 [9] 二手车出口的未来 - 二手车出口将是一场"持久战",长公里二手车出口才是胜负手 [11] - 2024年下半年开始,长公里二手车出口量越来越大 [13] - 预计今年长公里二手车出口在二手车出口中的比重能占到10% [14] - 未来二手车出口终将回归到长公里二手车 [14] - 长公里燃油二手车出海是第一阶段,淘汰的新能源二手车将销往中亚、北非、东南亚等地区 [15]
零公里二手车何以边挨骂边热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09:05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概述 - 零公里二手车指车企将新车批发给车商上牌后作为二手车销售,实际车况接近新车但价格更低 [2] - 行业数据显示二手车平台有3000-4000家卖家销售此类车辆,主流车型里程在100公里左右 [2][5] - 典型案例包括:电动MINI COOPER 2024款较4S店便宜近1万元,大众新宝来落地价较指导价低5万元 [4] 产生原因 库存压力驱动 - 1-4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1.4以上,部分品牌库存达3-5个月 [8] - 经销商通过上牌获取厂家返利,避免批零价格倒挂导致的亏损 [9] - 面临换代/停产车型需在认证证书到期前完成销售 [9] 其他来源渠道 - 试驾车/展车、车企内部福利车、出行公司闲置车辆、黄牛加价转售车、客户退车等 [12] - 套取国家补贴的情况存在但占比有限,因操作复杂且法律风险高 [13] 市场影响 消费者层面 - 价格优势显著:新能源车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燃油车降价1.3万元(6.8%) [15] - 潜在风险:部分新能源车首任车主权益失效,二手车贬值率更高 [16] 行业层面 - 短期利好:缓解库存压力(4月末行业库存350万辆,新能源库存85万辆) [15] - 长期隐患:销售数据失真影响生产规划,品牌形象受损,可能引发消费者权益纠纷 [19][21] 监管与行业观点 - 法律界建议完善二手车认定标准,增加终端用户信息等维度 [20] - 行业协会认为需优化产销策略,建议车企给予经销商定价自主权 [20][21] - 部分专家认为该现象未违反现行法规,应通过解决产能过剩根本治理 [20]
零公里二手车,拿捏所有车企
格隆汇· 2025-06-11 18:28
行业供需与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产能利用率不足50% 部分车企甚至低于40% [13] - 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仅1.8% 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4] - 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明显 2025年中国总产能或达5000-6000万辆 远超全球9000万辆年销量 [22][23] - 新旧动能切换加速 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保持增长 合资车企普遍减产裁员 [15] "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 经销商通过新车上牌变"二手车"操作占比达12.7% 2024年约250万辆伪二手车交易 [11] - 操作动机包括套取厂家补贴/国家补贴 缓解库存压力 部分主机厂默许该行为 [6] - 伪二手车折扣低至7折 扰乱价格体系 冲击正规经销商 [7][10] - 该现象反映主机厂为完成销量目标虚报数据 可能涉及财务造假 [9] 价格战影响 - 2023-2024年超250款车型参与价格战 部分车型降价超40% [25] - 行业利润率降至4%以下 多数车企陷入亏损 [18] - 价格战导致产品质量风险上升 新能源车安全事故频发 [20] - 头部车企净利润总和不足丰田50% 上汽/长城等合资品牌加速去库存 [13][15] 政策与行业动向 - 商务部召集比亚迪/东风等车企研讨伪二手车问题 但缺乏执法权 [4][22] - 五部委启动2025新能源车下乡 124款车型入围 吉利/比亚迪车型数量领先 [25][26] - 吉利宣布暂停新工厂建设 转向产能整合 李书福呼吁停止内卷 [23][25] - 长安汽车预警伪二手车出口可能损害中国品牌海外形象 [10] 企业高层表态 - 长城汽车魏建军揭露行业"蒙眼狂奔"现象 批评畸形竞争 [4][6][18] - 吉利李书福反对价格战 倡导技术/品牌竞争 [18][23] - 奇瑞尹同跃称价格战属被迫参与 违背经营理念 [20] - 理想汽车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反映需求不足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