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零部件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零部件是怎么打「出海逆风局」的?
和讯网· 2025-05-27 18:28
中美贸易摩擦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部分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但部分企业通过与客户协商由客户承担关税成本,实际对销售数量、价格及利润影响有限 [2] - 墨西哥工厂生产的产品适用美加墨协定零关税政策,有效规避了关税冲击 [2] - 零部件行业相比整车企业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韧性,主要得益于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2][3]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优势 - 产品单价较低,加征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在总成产品中占比极小,客户对成本敏感度低 [4] - 技术工艺优势、质量稳定性、快速响应机制及成本优势形成长期竞争壁垒 [4][5] - 供应链替代门槛高,头部整车企业对合作伙伴的认证标准严苛,涉及技术、质量、交付等多维度考核 [4] 海外建厂的战略布局 - 北美客户要求企业在墨西哥建厂以提升供应链韧性,规避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5] - 美墨关税摩擦缓解后,奥特佳、立中集团等企业墨西哥工厂生产的合条件产品获得关税豁免 [5] - 东南亚因年轻人口、低生产成本成为热门建厂地,墨西哥因地理位置和人才储备成为北美首选,东欧因欧盟政策及人力成本优势受青睐 [11] 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海挑战 - 动力电池企业海外项目(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进展普遍落后预期,主要受供应链不完善和人才短缺影响 [8][9] - 北美缺乏完整的磷酸铁锂电池供应链体系,材料供应网络建设滞后,专业人才不足导致本土化适配成本高 [9] - 技术"过于领先"反而成为落地障碍,本土化适配和人员培训拉长项目周期 [7][8] 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出海逻辑差异 - 零部件企业遵循"客户在哪我去哪,成本洼地即战场"的朴素逻辑,侧重跟随整车企业布局和选址优化 [10] - 整车企业出海注重市场规模、品牌突破和文化联结,而零部件企业更关注供应链协同和成本效率 [10][11] - 两类主体形成战略互补:整车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突破为零部件企业创造高端配套机遇,零部件企业在新兴市场布局为主机厂产能扩张铺路 [11] 行业出口数据表现 - 2025年3月中国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8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1-3月累计出口231.25亿美元,同比增长4.5% [7] -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成为重要生产和供应基地 [7]
松原安全获知名车企4.4亿项目定点 五年研发费2.88亿有效专利113项
长江商报· 2025-05-21 07:32
公司动态 - 松原安全获得国内知名汽车制造商4.4亿元项目定点,涉及多款新车型的安全系统配套供应,项目生命周期5年,产量总计约190万-200万台[1][2] - 2025年以来公司共获得两次客户定点,另一次是4月3日收到B客户定点通知书,涉及18款产品,第一期销售额约4000万元[2] - 公司首次获得外资车企定点,2024年4月收到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S客户定点通知书[3]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公司连续五年保持营收净利双增,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36亿元(同比增长45.34%),净利润7350.58万元(同比增长20.47%)[4] - 安全带总成产品是营收主力,2024年营收占比64.16%,气囊和方向盘产品2023-2024年合计营收分别为2.65亿元和6.06亿元,营收占比从21%提升至30.75%[4] 研发与产能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2.88亿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24年研发费用9784.2万元[1][5] - 截至2024年底拥有有效专利113项,涵盖安全带预紧装置、智能锁扣等核心技术,试验室通过CNAS国家认可[1][5] - 巢湖工厂一期2024年实现产品下线,拟发行不超过4.1亿元可转债推进年产1520万套汽车安全系统核心部件全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5] 市场拓展 - 已成功拓展比亚迪、蔚来、理想、合众、零跑等自主客户[1] - 加速实施出海战略,打造全球化交付能力[3] - 行业认为公司获得客户定点有助于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地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