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品
icon
搜索文档
同样是金子,为什么金条是资产,金首饰却不是?
搜狐财经· 2025-10-09 18:46
避险资产的核心标准 - 避险资产的核心标准在于能否快速、透明、公允地进行价值交换,其第一要义并非外观 [3] - 标准化、流动性、可计量是避险资产的关键属性 [3] - 金条属于标准化资产,而金首饰属于消费品,两者的根本属性不同 [5] 市场流通与价值差异 - 金条规格统一且成色可控,全球认可度高,几乎不含人为溢价,易于兑换现金 [8] - 金首饰和工艺品附带工艺溢价、设计溢价及人力成本,其价值不完全等同于黄金含量,例如一条价值5万元的金项链,其黄金价值可能仅为3万元,其余2万元为工艺及品牌费用 [8] - 金首饰回收时,商家通常只按黄金重量计价,并扣除损耗、折旧及工费,导致卖出价格远低于买入价格,例如买入价5万元的首饰回收价可能仅为3万元 [9] - 工艺品的二手市场同样只按黄金重量计算价值,其艺术价值在回收时不被认可 [9] 投资属性与心理认知 - 购买金首饰是一种消费行为,其核心价值在于佩戴与装饰,而非投资 [11][13] - 购买金工艺品是一种收藏行为,其核心价值在于艺术与收藏,亦非投资 [13] - 真正的投资逻辑是低买高卖,并具备统一的定价标准,而首饰和工艺品不具备此条件,更类似于消费品 [15] - 金条是标准化的金融货币,在银行、交易所、典当行均有高认可度,流动性远超首饰,几乎可当日变现 [12] 金条的避险属性来源 - 金条被全球公认为避险资产,其本质是货币的替代品 [18] - 在历史上,黄金是货币的基础,即便在金本位制度结束后,黄金仍是各国央行的储备资产,央行购买的是标准金砖而非金首饰 [18] - 在经济动荡、货币贬值或战争风险发生时,金条因其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能力而显现出天然的避险属性 [20] 历史案例佐证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股市暴跌,黄金价格迅速飙升,金条需求暴增 [22] - 金融市场承认的是金条,而非黄金首饰,富豪和机构投资者购买的是伦敦金、纽约金或银行标准金条等标准化金融工具 [24] 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 若以投资或避险为目的,应购买金条,尤其是银行发行的投资金条,并保持原包装以保障流动性 [28] - 若以装饰或消费为目的,可购买金首饰,但需接受其存在的溢价损失 [28] - 金工艺品更适合收藏爱好者,其逻辑属于艺术市场范畴 [28] - 对于普通家庭,建议将5%至10%的资金配置于金条或纸黄金,以实现风险防范而不影响日常流动性 [30]
创业半年,融资3亿元,郭人杰说要做机器人的「消费品」
36氪· 2025-05-26 19:41
公司融资动态 - 乐享科技在三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天使轮总金额近3亿元 [3] - 最新亿元级天使+轮融资由锦秋基金领投,老股东经纬创投、绿洲资本等持续加投,光源资本跟投并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2] 产品战略定位 - 公司正式官宣产品方向为家庭通用小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目标是通过技术"降维"进入消费级市场 [4][5] - 核心产品理念是打造"机器人赛道中的消费品",而非实验室或展厅场景的高价大型机器人 [8][4] - 首款产品Z-Bot高50厘米,具备全屋移动能力,采用拟人化形态;另一款W-Bot覆盖室内外智能陪伴场景 [12][27] 技术路径与创新 - 采用强化学习技术提升机器人自主规划能力,开发高开放度的小型机器人平台供用户自定义功能 [19][20] - 与大模型合作方共同研发本地情感模型和意识仿生模型,强化"拟人感"的情感陪伴而非物理形态 [23][27] - 借鉴扫地机品类爆发经验,推动电机、算法等高性能技术从大型机器人向消费级硬件下放 [4][5] 市场需求洞察 - 家庭场景被验证为稳定且有消费力的市场,小型机器人可满足拟人化、可移动性、集成化三大核心需求 [10][11] - 聚焦老人看护、安防巡航等长尾需求,通过多功能集成建立商业闭环 [16][17] - 避开与大人形机器人在专有任务上的竞争,选择情感陪伴作为差异化切入点 [24][25] 产品开发方法论 - 从初期"拿着锤子找钉子"转向基于实际家庭痛点的需求收敛,通过用户调研明确产品功能 [14][15] - 规划三条产品线并行开发,2025年底计划推出首款产品,保持高速迭代试错能力 [28] - 采用"一边赚钱一边养梦想"的务实策略,分阶段实现机器人成为家庭成员的愿景 [28][25] 行业现状观察 - 具身智能领域处于极早期,人形机器人公司面临商业化场景不明晰的挑战 [6][7] - 2025年一季度多家公司声称订单暴增,但规模化仍存难关,部分资本已开始退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