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条

搜索文档
金价“又双叒”创新高,还买吗?
搜狐财经· 2025-09-17 08:24
(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孔嘉敏 漫画 张利昌 近日,黄金再度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金价爆了""金价涨疯了"等话题持续刷屏。 9月16日,现货黄金价格短线再度冲高,盘中最高触及3689.56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相关话题迅速 登上微博热搜,关注度不断攀升。 "其实我一直想拥有一个素圈手镯,但金价总是水涨船高,我也屡次错过入手的机会。今天我路过顺便 逛逛,想等到国庆节再来买,到时候应该会推出优惠活动,也希望金价能再降点。"这名叫宋晴的市民 无奈地向记者说道。 据统计,本月初以来黄金价格累计涨幅约5%,而年初至今的涨幅更是接近40%,创下黄金百年历史中 最陡峭的年度涨幅曲线。 金价一路"狂飙",究竟对消费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大家的声音。 黄金饰品遇冷 消费者有了新宠 为了解黄金市场消费情况,记者走进了南湖天地、中山路八佰伴商场的品牌金店。记者看到,周生生足 金饰品价格一举突破1090元/克,9月16日报1091元/克,较前一日大幅上涨17元/克;周大福、六福珠 宝、老庙黄金等足金饰品价格也升至1087元/克。 在各个品牌金店内,有三三两两的顾客正在咨询,但记者等了 ...
黄金升值后想卖掉金条,为何银行却不肯收,金店也压价回收,啥情况?
搜狐财经· 2025-09-16 21:42
前几天我表哥拿着几年前买的两根金条,满脸兴奋地跑去银行想卖掉。他算了一笔账,这两根金条当初花了不到五万,如今金价飙升,按市场价至少值七万 多。可谁知道,银行柜员听说是要卖金条,直接摇头说:"不好意思,我们银行不收个人持有的黄金。"表哥又跑去当初买金条的金店,结果金店老板给出的 回收价比市场价低了近两千元。回到家后,表哥满脸不解地问我:"黄金都升值了,为啥银行不收,金店还压价这么多?" 这个问题,恐怕困扰着很多持有黄金的人。2025年上半年,国际金价持续走高,国内黄金价格也水涨船高。根据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8 月,我国个人持有的黄金饰品、金条、金币等实物黄金总量约2.3万吨,市场价值超过9.5万亿元。其中约有1.5万吨是过去十年购买的,这部分黄金多数已经 有了不错的升值空间。 金价上涨本是好事,可不少人在变现时却碰壁了。银行不收,金店压价,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说说银行为何不收。这主要涉及到几个关键问题。第一是来源问题。黄金作为特殊商品,其流通受到严格监管。银行无法确认个人持有的黄金来源是否 合法,也就无法承担可能的法律风险。第二是品质问题。银行没有专业的黄金鉴定设备和人员,无法准确判断个人黄 ...
特朗普“带飞”!一场46年未见的“淘金热”正在席卷全球
金十数据· 2025-09-15 23:03
黄金市场投资趋势 - 投资者因政策不确定性增加黄金配置 个人投资者将17%投资组合投入贵金属及相关股票[1] - 黄金价格年度涨幅达39% 创1979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 超过新冠疫情及2007-09年衰退期间水平[1] - 西方投资者通过ETF大幅增持 美国黄金ETF净资产自1月以来飙升43% 3月和4月创2014年以来最大月度流入[3] 黄金需求驱动因素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推动避险需求 特朗普政策反复及乌克兰冲突等因素引发市场担忧[1][2] - 美联储降息预期提振黄金吸引力 低利率环境使无息黄金相对政府债券更具投资价值[3] - 滞胀风险上升创造有利环境 通胀压力与增长放缓的组合重现1979年黄金牛市条件[3] 黄金供应链与实物需求 - 金库存储需求显著增长 IBV国际金库计划将保险箱数量增加约一倍以满足客户需求[2] - 实物黄金销售模式创新 提供店内持有和出售服务 客户无需离开机构即可完成交易[2] - 消费者行为转向材料价值 更多美国人将黄金饰品送至珠宝店熔化出售 注重材料价值而非工艺价值[4] 市场参与者行为 - 对冲基金大幅增加黄金敞口 净商品持仓的47%配置于黄金[3] - 央行与中国投资者持续买入 近三年来持续购买金条推动市场上涨[3] - 政治人物参与黄金推广 特朗普家族成员出现在退休账户转换黄金服务的广告中[4]
各大银行/品牌金条价格涨少跌多
格隆汇APP· 2025-09-15 10:44
金条价格变动情况 - 中国黄金金条价格较昨日上涨0.6元/克 涨幅最大 [1] -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金条价格较昨日上涨 [1] - 老庙黄金金条价格较昨日下跌4元/克 跌幅最大 [1] - 亚一金店和周生生金条价格较昨日下跌 [1] 市场整体表现 - 各大银行及品牌金条价格呈现涨少跌多格局 [1]
9月14日国际黄金最新行情,含各大金店报价与今日黄金回收价格
搜狐财经· 2025-09-15 02:29
2025年9月14日的黄金市场价格出来了,国际金价是每盎司3651.9美元,国内实时金价是每克828.8元。 这个价格一出来,各大金店的柜台马上就跟着动了。 你看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这些牌子,黄金饰品的价格都一样,定在了1078元一克,就跟说好了一样。 周生生和老庙也是这个情况,金条价格比饰品金低不少。 这中间的差价,说白了就是品牌名气和加工费。 当然,也有几个不一样的,比如周六福卖1038元,菜百就更便宜点,1032元。 差价不大,但你要是买个大件,算下来也不是小数目。 说到买黄金,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是看中品牌的设计和手艺,还是只关心实实在在的克数和价格? 像周大福、老凤祥这些大牌子,价格高一些,买的人图个放心和面子。 而像菜百这种地方性的老牌子,价格就实在多了,主打一个划算。 这就像买车,有人非豪华品牌不买,有人就觉得经济实用最重要。 有意思的是,就算在同一家店里,不同类型的黄金产品,价格也差得挺远。 比如周六福的饰品金卖1038元,可他们的金条只要933元一克。 所以,你要是想投资攒金条,可别光盯着饰品柜台看。 除了黄金,铂金的价格就有点各卖各的了。 周大福、周生生这些品牌把铂金卖到561元 ...
9月13日各大品牌金店最新报价出炉,黄金和金条价格都降了
搜狐财经· 2025-09-14 07:15
金价突破历史高点 - 国际金价于9月12日冲至3674.27美元/盎司,突破40多年历史高点,超越1980年经通胀调整后的3590美元纪录[1] - 9月单月金价上涨约5%,年初至今涨幅接近40%[2] 上涨驱动因素 - 美国失业金申请人数飙升至26.3万,创3年新高,核心通胀数据居高不下,经济前景不明朗推动避险需求[3]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黄金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超越欧元地位[17] - 伦敦金库黄金总价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显示机构投资者大量囤货[14] 国内市场表现分化 - 9月13日国内零售金价出现回调,周大福、六福珠宝金饰价格维持在1078元/克,较前日涨势缓和[4] - 黄金基金普遍微跌,华安黄金跌0.36%至758元,博时黄金跌0.36%至748元[5][6] - 金条价格差异显著:周大福、六福报价956元/克,谢瑞麟报价1012元/克[9] 品牌价差策略 - 宝庆银楼黄金售价1036元/克,较主流品牌低约40元[8] - 宝庆银楼铂金售价368元/克,显著低于周大福、潮宏基的557-561元/克报价[8] 机构观点与预测 - 高盛预测2025年底金价可能达3700美元,2026年中可能突破4000美元[17] - 若美元资产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金价可能触及4500-5000美元[18] -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认为黄金已成为全球资产结构大调整的受益者[21] 长期支撑因素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及央行持续买入构成长期支撑[22] - 美联储降息周期往往预示黄金牛市开端[22] - 黄金ETF产品降低投资门槛,扩大市场参与度[14]
“现场验金、当场付款” !金价“变现”热了
上海证券报· 2025-09-13 19:24
黄金回收市场活跃度提升 - 深圳水贝市场黄金回收业务繁忙 工作日部分店铺出现排队等待熔化验真现象[1] - 线上黄金回收价格维持高位 首饰类回收价830元/克 金条回收价828元/克 价格区间维持在825-831元/克[1] - 国际金价持续飙升创历史新高 推动投资者变现手中黄金[3] 回收市场操作流程 - 线上回收流程简便 商家上门现场称重验金 消费者凭身份证实名认证后当场交割[3] - 线下店铺回收需熔化金饰验真 无需身份证登记[3] - 正规渠道回收机制透明 银行和品牌金店受严格监管[6] 高金价对零售端的影响 - 大克重黄金饰品消费需求受抑制 整体营收出现下滑[4] - 黄金回购和以旧换新业务量增加 但难以抵消销量下降压力[4] - 珠宝品牌调整策略 通过回收业务增强客户黏性 回收旧金重新加工开拓新增长点[4] 回收市场风险与建议 - 回收过程存在折价风险 行情剧烈波动时企业可能面临亏损[5] - 市场缺乏统一标准与监管 部分无资质商家存在报价混乱 克扣重量甚至偷换黄金行为[6] - 建议选择银行等正规渠道 了解当日国际金价 亲自监督回收过程并保管购买票据[6] 投资策略建议 - 中长期资产配置可在金价下跌时买入或采取定投方式 对冲风险和分散化投资[6] - 短期担心价格波动可选择部分卖出 但短线择时难度较大[6] - 持有者需综合财务状况 投资目标及市场预判决策 急需现金流或看空后市可高位卖出[1]
21现场|泡泡玛特上新金饰最高卖5万,没人排队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8:26
产品上新 - 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于9月12日首次推出足金系列产品 在北京和上海门店发售[1] - 新品包括黄金串珠 吊坠 金条和摆件 仅涉及一款IP Baby Molly[1] - 产品采用"一口价"定价 未标明加工费用和当日金价[1] 产品定价与库存 - 足金系列产品价格区间为980元至56800元[1] - 根据工艺不同 每克单价主要集中在1300-1700元之间[1] - 最贵产品为重量约41克的黄金摆件 售价超过5万元[1] - 上新SKU共20多件 每件产品门店库存约为十多件[1] 销售表现与门店情况 - 店员表示销售数据表现良好[1] - 上海门店上午11时无排队现象 相比开业盛况稍显冷清[1] - 店内仅有两名店员 进店消费者主要关注上新金饰产品[1] 产品线拓展 - 此前popop产品多为S925银 贝珠 锆石等材质[1] - 此次是品牌首次推出足金产品 标志产品线向贵金属领域延伸[1]
国内金价下调:2025年9月11日人民币黄金的市场最新牌价
搜狐财经· 2025-09-12 05:23
国内黄金零售价格走势 - 2025年9月11日国内金店足金首饰价格普遍站上1060元/克[2] - 周生生报价1074元/克较昨日上涨0.75%[2] - 较十日前1016元/克上涨58元/克涨幅显著[2] - 老凤祥 周大福 周大生 潮宏基 周六福 六福珠宝统一报价1073元/克[3] - 中国黄金报价1070元/克相对较低[4] 不同产品价格差异 - 金条价格存在显著品牌差异:周生生1008元/克 老庙黄金1026元/克 老凤祥1023元/克[6] - 菜百金条报价仅915元/克与高端品牌价差超100元/克[7] - 铂金首饰价格分化:周大福 周生生达554元/克 菜百 中国黄金仅445元/克[16] 回收与批发市场价格 - 黄金回收价仅关注纯度 最高纯度回收价813元/克[9][10] - 18K金回收价587元/克(含金量75%)[11] - 深圳水贝足金999批发价834元/克较零售价低240元/克[13] - 铂金999回收价282元/克较零售价折价近50%[17] 黄金价格驱动因素 - 全球央行持续购金:中国央行连续十个月增持黄金[19] - 各国央行黄金持有量29年来首次超越美国国债持有量[19] - 2025年国际金价累计涨幅超40%领跑多数投资品[19] - 技术图表显示短期 中期 长期走势均呈上行态势[19] 市场风险监测指标 - 金价从高点回落20%可能预示熊市开启[19] - 美元指数走强将对黄金形成压力[19] - 央行购金行为转变(停止购买或开始抛售)或成拐点信号[19] 现货市场表现 - XAU现货黄金最新交易价3633.21美元/盎司较前日涨0.23%[19] - 白银 铂金 钯金等贵金属均呈现小幅上涨[19] 投资建议 - 零售金价包含品牌费 设计费 店面租金及人工成本[14] - 投资性需求更适宜关注金条产品或水贝批发市场价格[20]
黄金时间·金币金饰:《2025中国金饰零售市场洞察》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10 23:17
宏观经济背景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3% 显示经济韧性 但GDP平减指数连续九个季度为负 居民储蓄意愿持续攀升 反映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1] - 社会零售增速放缓 但金银珠宝销售额保持健康增长 居民超额储蓄处于高位 成为潜在消费蓄水池[2] 黄金价格表现 - 2025年以来人民币金价涨幅高达32% 创29次历史新高 表现远超股票债券等主流资产[2] - 高金价抑制部分消费需求 金饰类产品销量出现下滑[2] 投资需求变化 - 上半年黄金投资需求强劲 但近期随股市回暖与金价高位震荡 投资热情有所降温 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度出现回落[3] 金饰消费特征 - 81%中国消费者拥有金饰 年轻群体拥有率更高 购买动机以"悦己"为主 非传统婚庆或赠礼场景[4] - 金饰消费呈现"价升量减"特征 总金额与2013年历史高点相近但销量明显下降 高金价成为主要阻碍因素[8] - 消费者对金饰认知积极 认为其承载传统文化价值 是不朽经典 是一种投资 能带来好运并代表财富[8] 产品结构变化 - 黄金产品仍占门店销售主导地位 金条等投资类产品份额显著扩大 形成"金饰弱 投资强"市场格局[9] - 翡翠珍珠彩宝等非黄金饰品类对门店销售贡献提升[9] - 硬足金饰品销售贡献和利润得分均高于其他品类 古法金因文化内涵与时尚附加值优势继续成为门店利润重要支撑[12] 消费场景演变 - "自戴"成为金饰销售主流动机 占比显著高于赠礼和婚庆场景 日常佩戴与结婚金饰界限逐渐模糊[12] - 消费者更倾向购买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黄金饰品 强化"自戴驱动"市场特征[12] 行业展望与建议 - 门店对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 对黄金品类销售保持相对乐观 尤其看好自戴场景 但对库存管理持谨慎态度[12] - 建议零售商优化产品结构 加强高附加值产品推广 以应对市场波动和消费者需求变化[12] - 未来金饰市场四大机遇包括:强化年轻一代对金饰价值认知 提升金饰作为"高质量产品"定位 拓展不同消费场景存在感 优化全渠道宣传与消费者决策路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