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媒体+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喊全国人民品潮汕牛肉火锅!“媒体+”赋能,全国首届广东潮汕牛肉火锅文化节将于12月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11-04 20:04
活动概况 - 全国首届广东潮汕牛肉火锅文化节将于2025年12月20-21日在广州举办 [4] - 活动主题为“粤牧优品,潮汕鲜香——喊全国人民品潮汕牛肉火锅” [5] - 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广东省牛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 [5][6] 活动亮点 - 设置沉浸式品牌展示空间,运用前沿数字化展示技术为参展企业定制展示区 [12][13] - 举办“粤牧优品-潮汕牛肉火锅”故事分享会,邀请行业领军企业创始人及品牌战略专家剖析品牌建设经验 [14][15] - 联合顶尖行业协会、权威科研机构与专家学者发布《潮汕牛肉火锅质量与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白皮书 [18][19] - 举办标准解读与培训大会,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解读标准核心内容并开展标准化操作示范 [20] - 打造大型潮汕牛肉火锅品鉴嘉年华,采用“线上全民投票+线下专业评审”机制评选重磅奖项 [22][23][24] - 举办专业级牛肉品质评比大赛“潮牛霸主——全国牛肉品鉴评比大赛” [26][27] - 组织高规格全产业链产销对接峰会,并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30][31][32] - 举办“首届广东潮汕牛肉火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文化学者、美食研究专家及产业经济学者参与研讨 [39][40][41] - 设置非遗传承展示区,邀请非遗传承人及技艺大师现场展示牛肉精细切割、手打牛肉丸等传统技艺 [42][43][44] - 打造综合性潮汕文化嘉年华,设置特色小吃品鉴、茶文化展示及民俗表演等多个特色板块 [45][46] - 联合主流电商平台如京东搭建专属潮汕牛肉火锅线上销售平台 [48][49] - 构建全媒体直播矩阵,邀请百万级粉丝美食博主及头部网红达人对文化节进行全程直播 [50][51] 主要日程 - 12月20日主要活动包括大会开幕式、学术报告、潮汕火锅质量标准发布、圆桌论坛及产销对接招商洽谈会 [53] - 12月21日全天进行“寻味潮汕牛肉火锅之主播探店”活动 [53]
谱写“媒体+”赋能新篇!汕尾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陆河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10-12 00:03
活动概况 - 汕尾市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陆河县“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活动于10月11日在陆河县儿童公园举行 [1][2][3] - 活动通过丰收小聚场、媒体+授牌仪式、发布“汕农领鲜”企业等环节展现“三农”工作成果 [4][5] 农业产业发展成果 - 陆河县通过“耕地银行”模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高效盘活耕地资源,在河田镇河北村、螺溪镇欧西村等地取得显著成效 [11][12] - 陆河县做足“土特产”文章,青梅、茶叶、油柑成为主导支柱产品,并壮大培植有机蔬菜、蜜柚、葡萄、百香果、火龙果等经济作物 [13][14] - 青梅产业已构建从种植、深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将青梅开发出青梅酒、梅酱、梅汁等30多种产品 [24][25]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 活动打造“齐来陆河庆丰收”嘉年华市集,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区汇集全市20余家农业企业,展示陆河青梅、油柑,陆丰甘薯,海丰油粘米等农特产品 [29][30][31][32][33][34][35] - 活动现场发布第二批共31家“汕农领鲜”授权企业及产品名单,涵盖水产、果蔬、粮油、禽畜等多个品类 [42][43][44] - “圳品”帮扶专区集中展示通过深圳帮扶渠道对接大湾区市场的优质农特产品,产品均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符合大湾区市场上架标准 [38][40][41] “媒体+”赋能实践 - 活动包含赋能“百千万”直播带货区,主播推介汕尾特色农产品,直播开播半小时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0万人次 [51][52][53] - 汕尾市及陆河县已发布“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利用媒体平台挖掘农业产业和品牌故事,提升产品影响力 [56][57][58][59][60][61][62][64][65] - 活动现场举行“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战略合作授牌仪式,中共陆河县委宣传部、陆河县农业农村局授予南方农村报社为陆河战略合作单位 [66][67][69]
月月有项目!深圳发布“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19条措施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23:06
政策框架 - 深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印发《深圳市贯彻落实"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措施》[2][3] - 部署五大方面19项重点任务 推动实现促消费 促外贸 促文旅 促农民增收 促媒体转型五大目标[5][6][7] 产销对接机制 - 每年组织2次以上采购商到产区田间地头与生产主体对接[8] - 组织企业参加"南品北上 北品南下"系列活动及国内外重点农业展会 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展位支持[9] - 聚焦"深圳购物季"及中秋国庆等节庆消费热点 助力农产品产区对接深圳农业外贸企业 大型商超 电商平台等渠道[10][11] - 鼓励媒体持续开展短视频 直播带货 案例宣发等营销活动[11][12] 农业科技与品牌建设 - 开展"为深圳企业找市场"系列活动 推动媒体开展"携手共赢"产业对接 "百站万桩"专项行动 农业科技金融"百县行"主题跟踪报道[14][15] - 持续刊发"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 梳理涉农典型企业[15][16] - 擦亮大鹏"旅游+" 南山荔枝 沙井蚝 远洋渔业等产业品牌[16] - 扩大农业无人机 农业AI 生物育种等农业科技品牌影响[17] 新媒体营销体系 - 组建专业助农直播团队 协调企业负责人 种养殖户 村干部共同出镜开展助农带货[19] - 推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与对口地区合作打造直播带货平台[20] - 推出"土特产"系列品牌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IP[20][21] - 做大"深汕友农"等赋能平台[21] 科技与人才支撑 - 拓展AI赋能农业场景 推动深圳智能装备 网络设备 农业大模型 AI数字人等产品技术和服务输出[22] - 开设中小商家新媒体运营实战班 加大乡村经营人才培育力度[23] - 深化媒体系统改革 建立深圳农业媒体矩阵 加强与中央 省 市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沟通合作[24] 农文旅融合 - 激活乡村文创资源 支持媒体联合专业设计人员挖掘深圳古镇 古村落及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特色文化资源[26] - 建设产业强村 组织与报业 广电电商平台及小红书 抖音 拼多多等渠道平台对接 合作打造"渠道+终端"数字营销示范村[27][28][29][30] - 扩大海洋文化影响力 开发多元城乡旅游主题线路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32][33][34][35] 实施保障 - 建立"媒体+"协同联动机制 强化要素保障 平台赋能[38] - 力争实现月月有项目 季季有活动 年年有成果 助力拓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 高水平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39]
河源和平县举行秋季经贸系列活动暨茶产业推介会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5 15:59
投资活动概况 - 河源市和平县举行2025年秋季经贸系列活动暨茶产业推介会 主题为"茶香聚和平 经贸促发展" [1] - 33个项目签约、动工、竣工投产 总投资额达58.36亿元 [1] - 集中签约项目10个 总投资15.5亿元 动工项目12个 总投资19.84亿元 投产项目11个 总投资23.02亿元 [1] 产业投资分布 - 项目涵盖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农业、文旅休闲等多个领域 [1] - 项目集中展现和平县产业建设"大会战"阶段性成果 为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1] 茶产业发展现状 - 和平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05万亩 年产值约2.7亿元 [1] - 初步形成具有和平特色的茶叶产业布局 向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效益化迈进 [1] 农业产业升级举措 - 启动"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体系建设工作 [1] - 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省级主流媒体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通过"媒体+"赋能推动农特产品"出山融湾" 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1]
评论|茂名博贺开渔嘉年华,重构海洋经济文化坐标
南方农村报· 2025-08-22 08:35
活动概况 - 2025年南海(茂名博贺)开渔嘉年华以文化为内核、体验为主线、传播为引擎,系统性构建"海洋经济+文旅融合+媒体赋能"三维框架 [2][3][4] - 活动通过设计全天候多场景参与动线(祭海巡游、开渔市集、渔获拍卖、沙滩派对等),将地方性仪式转化为可持续、可沉浸的文化消费场域 [12][13] - 传统节庆实现从民俗仪式到体验经济的范式转型,游客从观看者转变为渔港生活的亲历者和共创者 [10][11][13] 产业融合与IP构建 - 系统构建"渔文旅"融合IP生态,衍生浪漫海岸沙滩派对、西葛驿站啤酒音乐节、西葛夜市夜经济等全新农文旅融合业态 [17][18][19] - 节庆成为经济抓手和城乡发展接口,体现"以文塑旅、以旅兴产"的现代区域发展思维 [19][20] - 通过"茂八鲜"产品品牌发布、博贺渔港招商引资推介、滨海新区精品旅游路线发布等活动,延伸渔业产业价值 [23][24] 可持续发展实践 - 开渔前夕举办"有喜事 来种树"活动,在产业布局中嵌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25][31] - 推动博贺港从传统渔港向"港产城乡融合示范区"升级,倡导开发与保护、生产与生态兼顾的发展路径 [27][28] - 海洋经济价值观从"捕捞"转向"共生",标志沿海地区发展理念向系统协同、互利共生转变 [27][29] 媒体赋能与传播创新 - 媒体通过前期内容设计、游玩攻略、打卡攻略,活动期11场沉浸式体验直播,后期长尾宣传形成完整传播生态 [32][33][36] - 构建"内容种草-场景体验-长效消费"闭环,将三天热度转化为长期流量,重塑传统节庆营销范式 [33][34][38] - 传播成为节庆内容组成部分,有效将短期事件转化为持续性地域品牌资产 [37][38] 文化现代化转型 - 开渔活动通过年轻表达欲和互动体验(如孩童宣言、游客手机分享),实现传统文化从"被保护遗产"向"活态发展"跨越 [7][8][9][14] - 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以文化自信为根基、产业思维为框架、传播重构为放大器的系统性创新工程 [39][40] - 成功关键在于构建可延续的内容模式、消费场景与品牌认同,而非短暂热闹 [40][41]
“蕉岭版丽江”新名片亮相,“罗定好物”上线热销 | “百千万”周周见
南方农村报· 2025-08-14 09:36
农业招商引资与重点项目 - 广州市举办农业招商引资活动 15个涉农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超15亿元[5][18][20] - 广州市2023年以来涉农领域竣工/投产项目36个 总投资约100亿元 在建项目24个 预计总投资约77亿元[24] - 广州市2024年1至7月签约涉农项目44个 预计投资总额约64亿元[25] - 梅州平远县签约7个项目 涵盖铜杆铜材 冷链物流 文旅康养等领域 总投资额23.8亿元[6][7][8][130] - 汕头濠江区引入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 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 完善跨境产业生态集群[11][141][148] 媒体+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 - 江门市启动媒体+赋能七大行动 计划三年内开展超100场直播带货活动 推动陈皮 鳗鱼等六大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13][40][51] - 江门市目标2025年底前实现六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900亿元[53] - 汕尾市发布媒体+赋能工作方案 全面激活2+10+N农业产业格局 聚焦甘薯 丝苗米等十大优势产业及N个特色产业[14][55][61] - 云浮罗定市成立全省首个供销+融媒+高校三位一体助农电商平台 上线罗定好物馆直播间[16][132][133]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梅州蕉岭县抓好新型城镇化和农文旅融合双试点 全力打造蕉岭版丽江[15][104][112] - 河源东源县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 依托万绿湖资源建设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 发展露营旅游 低空文旅等新业态[100][101] - 揭阳市普宁市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37][38] 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培育 - 河源东源县202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2% 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1% 增速领跑全市[84] - 东源县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工业 探索发展低空经济 数字经济等新赛道[85][86] - 蕉岭县抓好广福园区和蕉华园区两大园区建设 培育钙基竹基新材料和食品大健康两大产业集群[117][118] - 茂名市启动巾帼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专项赋能行动 重点培训社区养老服务 家政服务 育婴服务等方向[65][66][70] 跨境电商与产业平台建设 - 敦煌网汕头运营中心落地 为本地企业提供平台运营 网红对接 物流仓储等服务[141][146] - 汕头濠江区象屿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招募企业超20家 TikTok 敦煌网等运营基地落户园区[150] - 产业园处于试运营阶段 预计近期正式开园[144]
韶关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高州布局“微短剧+三农” | “百千万”周周见
南方农村报· 2025-08-06 10:30
广东地市经济半年报表现 - 深圳和广州上半年经济总量均突破1.5万亿元[17] - 佛山和东莞经济总量均超6000亿元[17] - 梅州以5.7%的增速领跑全省[20] - 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个地市对全省GDP增长合计贡献率超六成[18] - 10个增速高于或持平全省水平的地市中有7个属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9][20] - 惠州与东莞经济总量相差超3000亿元[21] - 汕头增长0.5%与一季度持平[2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产业规划 - 韶关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 全市105家强镇富村公司参与[24] - 协会由市国资委牵头 农业农村局主管 旨在促进公司规范化市场化运营[25] - 聚焦农产品质量管控 销售渠道拓宽 区域公共品牌打造[26] - 通过技术交流 项目研讨会 展览展销活动拓展现代农业 电子商务 深加工等领域[30][31][32][33] - 阳江招商推介会签约17个项目 投资金额108.1亿元[52][53] - 阳江加快构建"4+4+X"现代化产业体系[56] 媒体+赋能乡村振兴行动 - 清远发布全省首个百亿规模级农业产业"媒体+"行动方案 聚焦西牛麻竹笋产业[59][60][61] - 策划"西牛麻竹笋万里行"活动 推动产品进商超餐饮和电商平台[64][65] - 韶关武江推出"媒体+产业"等五大举措 启动助农直播大赛[67][68][70] - 大赛设一二三等奖 吸引三农达人参与[69] - 汕尾陆河与暨南大学共建县级融媒体研究与实践基地[72][73] - 校地合作促进理论研究与县域需求同频共振[74][75] 特色农业与电商产业规划 - 茂名高州谋划"微短剧+三农"产业 推动三农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76][78][79] - 依托滩底村千年古荔园等资源 探索内容引流-产业增值-文旅融合新路径[85][86][87][88] - 分界镇发布五年行动计划 目标建成国家级荔枝龙眼电商产业第一镇[89][90][92] - 计划三年建成省级农产品电商示范镇 五年孵化10个百万粉丝IP[92] - 三产融合产值目标超10亿元 建成国家级电商基地[93]
东方爱情果,四进上海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7:50
广东荔枝四进上海的市场策略 - 采用"12221"市场体系打法:一个大数据锚定上海高端市场价值,两支队伍推动粤沪供应商合作,两个市场实现产销衔接,两场活动提升营销声量[1] - 分四阶段立体攻势:5月早熟品种抢滩,6月中熟品类巩固份额,6月17日成立"上海荔友会",7月晚熟珍品压轴登场[5][8] - 实现从产品铺货到品牌价值塑造的跨越:从"卖产品"到"树品牌",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协同"[10] 上海高端水果市场特征 - 消费能级突出:以全国1.76%人口消化5%水果总量,人均消耗达全国均值两倍[5] - 高端水果接纳度高: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940.19亿元,消费力全国首位[5] - 荔枝消费特性:占比4.2%但客单价和复购率居全国前列,是检验农产品溢价能力的核心阵地[5] 营销创新与成果 - "媒体+"赋能战略:粤沪宣传部门协同构建传播矩阵,打造"东方爱情果"文化IP[2][11] - 渠道深度渗透:通过辉展市场等核心平台触达长三角高净值群体,实现礼盒定制和品牌化包装[6] - 销售成果显著:茂名荔枝定制销售金额超17亿元,价格比传统渠道高20%,60%订单来自长三角[10] 品种与阶段策略 - 早熟阶段:5月13日白糖罂、妃子笑抢占先机,吸引40家采购商[8] - 中熟阶段:6月10日桂味、糯米糍携深加工产品丰富矩阵[8] - 晚熟阶段:7月2日冰荔、仙进奉等珍品强化高端定位[8] 行业合作与平台建设 - 成立"上海荔友会":20余家采购商现场签约,建立常态化产销平台[8] - 辉展市场关键作用:华东最大进口水果集散地加速布局国产精品,成为广东荔枝明星单品[6] - 产销联动机制:采购商从"试探性下单"变为"主动锁量",实现供应从初夏延续到盛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