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制品
搜索文档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海洋科技成果展举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4 13:46
此次参展的自然资源部涉海单位涵盖海洋科研核心力量,包括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 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天津海水淡化所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 用中心及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同时,还邀请了杭州海斗量海洋仪器有限公司、珠海云州智能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两家海洋装备制造研发企业参展,形成"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展示格局。 9月17日~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行。本届东博会首设蓝色经 济展区,成为聚焦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新窗口。其中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自治区海洋局牵头 联合自然资源部七家涉海单位和两家海洋装备制造研发企业,共同打造海洋科技成果展,集中展现我国 海洋领域自主创新实力。 展示内容围绕"空-天-海-极"全维体系展开,既涵盖海洋卫星观测群、深海探测技术、极地科考成 果、海洋装备技术、海洋生物产品等科研成果,也通过实物与模型让科技"看得见、摸得着",包括海洋 智能感知技术设备、海洋生物制品、便携式海水淡化机等实用装备,以及海洋卫星模型、"蛟龙"号载人 潜水器模型、三维侧扫声呐等科研装备模型,生动诠释海洋科技在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产业升级等领 ...
陈洁:深化国际渔业合作促互利共赢
经济日报· 2025-09-19 08:05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40年,始终秉承合作共赢、安全稳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1] - 行业在装备水平、资源探测能力、科技促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1] - 发达国家远洋捕捞依赖技术、装备、信息一体化系统,装备趋向大型化、信息化和节能化,拥有长度达百米、吨位上万吨的大型渔船 [1] - 我国远洋作业渔船90%以上为中型渔船,老旧渔船占比较高,专业远洋渔业运输船缺乏,装备制造存在“卡脖子”问题 [1] - 发达国家如挪威、俄罗斯、美国、日本每年在相应海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采用卫星遥感、声呐探测等技术精准评估资源 [2] - 我国在远洋渔业资源调查监测研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对关键经济鱼种的资源量、分布等系统研究不够,资源探测技术和数据积累不足 [2] - 南极磷虾合理的年度可捕获量近亿吨,日本、韩国、挪威、美国等国年产量约15万吨,我国仅约1万吨 [2] - 发达国家远洋渔业产业链长,企业规模大、研发投入高,海产品加工程度高,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完善 [2] - 我国远洋渔业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技术、人才实力较弱,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加工、出口能力不足 [2] 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 - 全球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带动优质海产品需求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兴起使得海产品进口上升,为行业拓展了市场空间 [3] - 公海和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将为行业开辟新领域 [3] - 各国科技交流与合作深化为行业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带来新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3] - 行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催生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冷链物流、海洋生物制品等新产业、新业态,为渔文旅融合带来更多机遇 [3] 未来发展路径与建议 - 需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培育大型远洋渔业企业,整合多方资源推进渔船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4] - 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新型数字技术规模化应用,加强全球主要海域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 [4] - 需优化现代交通、物流与市场格局,在海洋与渔业大省打造集捕捞、加工、流通、贸易于一体的现代供应链 [4] - 发挥现代物流优势高效对接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同步拓展国内市场,打造远洋渔业产品出海矩阵 [4] - 推动渔文化与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远洋渔业数字博物馆、风情岛等城市地标,开发旅游项目 [4] - 需深化国际渔业合作,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渔业治理,巩固多双边政府间渔业合作机制 [4]
海洋+AI、航运、生物医药、人才四大平行论坛将亮相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
齐鲁晚报· 2025-08-29 10:19
海洋人工智能论坛 - 论坛以"智绘蔚蓝—模塑'海洋+AI'融合发展新未来"为主题 推动"海洋+AI"深度融合 [1] - 举办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成立仪式 大模型赋能海洋产业实践秀 擘画"海洋+AI"新蓝图主题报告等活动 [1] - 拟邀请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信通院等高校院所及华为 百度等领军企业的150余位院士 专家 企业家出席 [1] - 围绕海洋AI大模型的开发 赋能应用与场景落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为全球"海洋+AI"提供"青岛样板" [1] 港口航运论坛 - 论坛以"绿色智慧—共筑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新生态"为主题 聚焦行业智能化 数字化 绿色化转型前沿趋势 [2] - 拟邀请全球海事论坛 必维船级社 马士基 香港航商总会等150余位国内外行业权威嘉宾 [2] - 围绕绿色航运 航运业融入蓝色经济的路径 面向未来的海事教育等核心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2] - 为山东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助力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精准指导和有益借鉴 [2] 海洋生物医药论坛 - 论坛以"向海问药—生物医药创新的蓝色机遇"为主题 海洋生物医药是海洋新兴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2] - 邀请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等院士专家发布重量级主题报告 [2] - 推动更多生物医药企业拓展海洋业务 围绕创新药 海洋生物制品 医美美妆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对话 [2] - 邀请华熙生物 修正药业等龙头企业与本地高校院所 重点企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2] 海洋青年人才论坛 - 论坛聚焦海洋领域青年人才合作及科技创新 促进海洋人才交流合作 [3]
东方海洋股价上涨2.46% 海洋经济政策推动产业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8-15 23:13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报2 9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07元 成交额达3 93亿元 [1] - 盘中振幅7 02% 最高触及2 99元 最低下探2 79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771 27万元 [2] - 近五日累计净流入876 78万元 [2] 行业动态 - 国家层面提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明确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1] - 政策鼓励央企参与海洋资源开发 [1] 公司业务 - 隶属于农牧饲渔板块 业务涵盖水产养殖 加工及海洋生物制品研发 [1]
海洋经济澎湃动能重构民生消费生态
消费日报网· 2025-08-14 11:26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1万亿元 [1] - 全球船舶订单占比达到64%,彰显行业实力 [1] - 海洋经济整体增速为5.8% [4] 海洋资源开发与投资 - 上半年新增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支撑起超5000亿元投资 [1] - 用海面积增长25.2% [4] 海洋渔业与“蓝色粮仓” - 上半年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1] - 海水养殖产量提升5.6% [1] - 智能化养殖技术得到应用,如浙江温州的“声波无网海洋牧场”和山东烟台的“金仓一号”网箱 [1] 海工装备与船舶制造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新接订单金额占国际市场份额64.6% [3] - 15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运营,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下水 [3] 海洋科技创新 - 仿生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协同作业,“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建成 [2] - 青岛发布“海星大模型”应用于海洋药物研发 [2] -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 [2] 港口物流与自动化 - 已建成23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29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 [3] - 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 [3] - 唐山港新增东南亚航线,盐城港开辟中东航线 [3]
央国企科技创新系列报告之五:央国企产业布局与“十五五”规划前瞻研究
招商证券· 2025-08-03 18:36
央国企"十五五"规划核心方向 - 央国企"十五五"规划将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1]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规划将兼顾2035年远景目标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9][10] - 国资央企将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2] "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 -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超预期[12] - "十四五"时期经济总量从110万亿增至2025年预计140万亿,增量超35万亿[12] - 碳排放强度前4年累计下降约7.8%,2025年需下降至少11%才能完成18%的目标[4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央企"十四五"战新产业投资额从2020年1.2万亿增至2024年2.7万亿,年均增速超20%[28][29] - 重点产业包括海洋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与绿色环保、新一代信息通信、生物医药等[34][45] - 人工智能战略地位持续提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38][39] 央国企改革实施路径 - 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向国家安全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52][53] -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机制革新、思维更新"四新"加快战新产业布局[54][55] - 2024年以来至少10家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的上市公司由央企取得控股权[58][59]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
仪器信息网· 2025-07-04 16:03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核心要求为"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市场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 - 重点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提升产品品质并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2] - 规范政府采购与招标投标流程,强化中标结果公平性审查 [2] -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优质内外贸企业 [2] - 健全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以促进市场统一 [2]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发展路径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及合作共赢 [2] - 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 [3] - 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 重点发展海上风电、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旅及海运业 [3] - 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实施海域综合治理与立体利用,探索海洋碳汇核算 [3] - 深化全球海洋治理合作,覆盖科研调查、防灾减灾和蓝色经济领域 [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证券时报· 2025-07-01 15:1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核心要求为"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市场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 - 重点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规范政府采购招标及地方招商引资,加强信息披露 [2] -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优质内外贸企业 [2] - 健全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2]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发展原则包括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 [2] - 加强顶层设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 重点发展海上风电、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旅、海运业,优化沿海港口群整合 [3] -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实施海域综合治理,探索海洋碳汇核算,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合作 [3]
厦门:聚焦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利用等领域建设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
快讯· 2025-05-29 14:02
厦门市海洋新兴产业支持政策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会同市财政局起草《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聚焦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利用、海洋装备高性能制造、海洋立体观测等领域建设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1] - 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不超过项目实际设备投入的5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 [1] - 对国家、省、市海洋领域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后,经年度绩效评估优秀的按考核年度技术服务收入实际发生额的15%给予绩效奖励,单个平台最高奖励150万元 [1] - 对绩效评估良好的平台按考核年度技术服务收入实际发生额的10%给予绩效奖励,单个平台最高奖励100万元 [1] 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向 - 平台建设围绕技术创新、概念验证、产品研发、中试放大、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试验推广等环节 [1] - 重点聚焦领域包括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利用、海洋装备高性能制造、海洋立体观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