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
搜索文档
温室气体有哪些?浓度升高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一文了解
央视网· 2025-10-28 01:13
央视网消息: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公报显示,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浓度创人类历史新高。很多人可能会问,常 说的"温室气体"都有哪些?现在的浓度是多少?浓度升高意味着什么?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什么是温室气体?我们可以先联想日常生活中"睡觉盖被子"的场景。我们睡觉时,被子能阻挡身体热量散失,帮我们维持舒适温暖。而大气中 的温室气体就像是地球的"保温被",能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红外线,把部分热量留在大气里,从而维持地球表面适宜生命生存 的温度。 温室气体并非单一气体,而是具有保温能力的气体总称,常见的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以及氟化温室气体等。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大气成分室主任 靳军莉:我们一般说的温室气体,是指的它的体积浓度,也就是说在多少个空气分子中,有一个温 室气体的分子。那么比如说,我们常用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单位是ppm,也就是说1ppm就表示在100万个空气分子中有一个二氧化碳的分子, 所以其实浓度是非常低的。那么氧化亚氮和甲烷它的单位是ppb,它表示十亿分之一,也就是说1ppb表示10亿个空气分子中才有一个这种要素 的温室气体的分子。 温室气体能为地球 ...
极端天气是不是越来越频繁了?
虎嗅APP· 2025-07-11 21:09
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 - 科学界压倒性共识认为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暴涨,当前升温速度是地球自然变暖的50倍[4] - 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工业排放)和甲烷(畜牧业排放),全球养牛数量达十几亿头,甲烷排放积少成多[4][5] - 温室效应本身并非有害,但失控后将导致类似金星的高温高压极端环境(表面温度460℃、大气压为地球92倍)[6][7] 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 - 极端天气频率显著增加:暴雨、干旱、高温、极寒、台风等事件更频繁[8][9] - 水循环加剧导致矛盾现象:单次降雨量增加35%(洪涝)同时干旱形成更快(土壤蒸发加速)[9][10] - 基础设施面临挑战:现有公路/房屋设计标准基于百年历史数据,难以应对新型极端气候[10] 长期潜在风险 - 临界点效应可能触发不可逆变化:格陵兰/南极冰盖融化、亚马逊雨林退化、冻土甲烷释放将加速升温[12] - 传统产粮区可能被高温摧毁,尽管北方粮食增产预期存在[15] 区域性气候变迁 - 中国西北降水线北移:1961-2020年降水增幅10%,毛乌素沙地80%被固定,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从3%提升至53%[14][15] - 华北治沙成效显著:塞罕坝从沙漠变为旅游景点,但蒸发加剧抵消部分降水收益[15] 社会经济影响 - 人口迁移趋势显现:自媒体向云南迁移,未来可能出现"候鸟式"生活(夏季东北/冬季南方)[16] - 社会不平等加剧:户外工作者/低收入群体更易受极端气候威胁[16] - 中国减排措施领先:关停重工业、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部署规模全球瞩目[16]
极端天气是不是越来越频繁了?
虎嗅· 2025-07-10 09:36
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 - 主流学界认为气候已大幅变暖且加速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2] - 科学界压倒性共识认为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激增 当前升温速度是自然变暖的50倍 [5] - 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甲烷 畜牧业贡献显著 全球养牛数量达十几亿头 [6] 温室效应的作用机制 - 适度温室效应维持地球适宜温度(14℃) 无温室效应将降至-18℃ [7] - 金星案例显示失控温室效应可导致极端高温(460℃)和高压(92倍地球大气压) [9][10] - 地球短期内不会达到金星极端状态 但需警惕临界点效应 [11][22] 气候变暖的影响表现 - 海平面上升主因是陆地冰盖融化和海水热膨胀 非浮冰融化 [12] - 极端天气频率增加 包括暴雨 干旱 高温 极寒和强台风 [12][13][20] - 水循环加剧导致"旱涝并存"现象 单次降雨量显著增加 [14][15][16] - 中国近年频发百年一遇暴雨事件 如2021郑州暴雨和2023黔东南暴雨 [17][18] 经济与社会影响 - 现有基建标准面临挑战 需适应新气候条件 [19] - 西北地区降水增幅达10%(1961-2020)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从3%升至53% [26][28] - 高温威胁传统产粮区 可能改变农业布局 [30] - 部分行业出现地域迁移趋势 如自媒体向云南转移 [35] 应对措施与区域变化 - 中国在节能减排 植树造林和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成效显著 [36] - 降水线北移带来治沙机遇 但需配合人工干预 [27][28] - 气候难民现象初现 可能形成季节性人口迁徙模式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