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A

搜索文档
港股回深A!深圳再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02 18:50
龙华区上市培育政策核心内容 - 深圳市龙华区发布《促进上市培育服务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旨在完善上市培育服务体系,推动企业通过"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路径成为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 [1][2] - 重点支持已在港交所上市的辖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二次上市,并协调跨境金融机构提供银团服务 [1][2] - 提出设立并购重组专项母基金,吸引头部券商和上市公司参与出资,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 [3]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举措 - 对在库企业按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分层分类服务 [3] - 深化与大型券商合作,构建覆盖港股、美股的保荐承销网络,培育本土双语服务团队 [2] - 推动境外交易所在龙华设立代表处,组织金融、法务机构对接拟上市企业及产业园区 [2]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 中央《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明确允许港股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 [1][5] - 政策旨在增强科技公司回归A股的信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被专家视为大湾区金融协同的关键举措 [5] - 深圳同步出台《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目标在"十五五"期间建立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和标杆企业体系 [6] 产业与金融协同机制 - 龙华区围绕"1+2+3"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强化科技型企业债权与股权融资协同,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 [4][5] - 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5] - 方案提出通过专题活动提升港交所等境外交易机构在龙华的影响力 [2]
政策推动港深“双重上市”:哪些港股大湾区企业将会率先“回A”?
经济观察报· 2025-06-13 20:54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在深交所发行上市存托凭证,允许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2] - 政策旨在完善深交所制度供给,增强全球竞争力,推动金融要素跨境流动,吸引国际资本进入A股市场 [2] - 政策将促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产业金融中心"的形成 [2] 港股上市企业架构与现状 - 港股上市企业主要采用红筹模式(境外注册)和H股模式(境内注册) [3] - 广东地区约有200余家港股上市企业未在A股上市,大部分采用红筹模式 [3] - 典型红筹企业包括腾讯控股(4.69万亿港元)、腾讯音乐(2328亿港元)、小鹏汽车等 [4] - 典型H股企业包括阳光保险(387亿港元)、优必选(362亿港元)、万物云(241亿港元)等 [5] 潜在回归A股企业类型 - 估值被严重低估的高科技企业,因高研发投入和增长潜力在港股难获合理估值 [7] - 处于"烧钱期"的科技平台企业,用户基础庞大但仍在亏损,A股投资者愿意为成长买单 [7] - 政策敏感行业的核心技术企业,可获得国家政策和市场资金双重支持 [8] 回归A股的潜在优势 - A股流动性通常高于港股,存在流动性溢价 [10] - A股对芯片和半导体等行业认可度较高,回归有助于估值提升 [10] - A股市场对高科技、高成长性公司风险偏好更高,给予估值溢价更充分 [12] - A股有大量主动型资金对"科技自主"企业有明显偏好 [12] 政策落地面临的挑战 - 红筹架构和VIE结构调整成本高、周期长,涉及控股权等敏感问题 [13] - 港股与A股在上市规则、财务审计标准、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 [13] - 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度高,需要专业评估判断 [13] - 跨境制度差异推高合规成本,跨境资金使用灵活性受限 [14] 对创业板的建议 - 简化审核流程,设立绿色通道,缩短审核周期 [17] - 在信息披露方面给予包容性,减少额外程序 [18] - 设立科技企业专属通道,重点审核核心技术而非短期盈利 [18] - 允许以存托凭证形式挂牌,降低股权结构调整成本 [18] - 建立深交所与香港联交所监管合作机制,统一信息披露标准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