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搜索文档
探路深圳综改 “小前海”担当“大试验场”
证券时报· 2025-08-26 08:56
核心观点 - 前海作为深港合作和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在建筑领域实现港企全流程参建政府项目的突破 并推动金融、贸易、法治等多领域改革创新 累计形成48条经验举措[1][2] - 通过QFLP等金融开放政策吸引外资 新设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九成以上 形成跨境金融六大品牌[2][3] - 深港融合成效显著 累计孵化1021个香港创业团队 注册港企近万家 2025年1-2月新增港资企业同比增长85.5%[3][4] - 创新"MCC前海"物流模式提升贸易效率 2024年进出口额达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5] - 综改2.0阶段将继续深化制度突破 进一步释放深港合作叠加效应[6] 制度改革突破 - 全国率先试行建筑领域"三方责任主体"管理模式 允许香港建筑师团队直接参与政府项目建设[1] - 2020年发布港企港人备案执业办法 2023年扩展至5类专业机构和14类专业人士[1] - 形成14项全国首创金融成果 包括"境外不落地购汇"等创新实践[2] - 累计形成48条经验举措 其中17项由前海率先落地并向全国复制推广[1][6] 金融开放成果 - 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全市90%以上 惠理集团获批2亿美元额度投资医疗、新能源等领域[2][3] - 建立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六大金融品牌[3] 深港融合进展 -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1021个香港创业团队 发放香港青年扶持资金3.5亿元[4] - 注册港企数量近万家 2025年1-2月新增港资企业295家 同比增长85.5%[4] - 香港创业企业采用"前店后厂"模式 通过前海窗口将生物科技产品销往全球[3] 对外贸易创新 - 创新"MCC前海"物流模式 实现全球集拼 日均处理超200集装箱[5] - 通过海运12小时直达东南亚 空运24小时覆盖欧美市场[5] - 企业共享集装箱降低运费 报关手续大幅简化[5] - 2024年前海进出口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 自贸片区进出口5367亿元 同比增长52.3%[5] 产业发展态势 - 信息服务与科技服务产业加速集聚[5] - 跨境支付、游戏出海等服务贸易领域稳步增长[5] - 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等生物科技项目实现跨区域落地[3]
“未来之城”的进阶之路——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证券时报· 2025-08-26 08:56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 深圳从边陲小渔村成长为全球创新之都,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国榜首,拥有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出1000多项"全国第一"改革举措 [1] - 改革开放初期蛇口工业区突破思想藩篱,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华强北电子街孕育腾讯等科技企业,形成"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包容文化 [2] - 2019年获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20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承担中国式现代化示范田的新使命 [3] 改革突破与制度创新 - 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城市空间统筹、新兴产业立法等领域突破,形成3批48条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 [3] - 前海合作区以"三天一项制度创新"速度推进改革,成为特区中的特区 [3]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首创工业上楼模式破解土地瓶颈,出台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引领性法规 [3] 对外开放与贸易升级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跃居全国城市首位,跨境电商、海外仓、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兴起 [4] -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 [4] - 从单向承接转向双向融通和规则引领,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4] 科技创新与产业成就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5] -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南山机器人谷、华为鸿蒙系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大疆无人机、影石创新全景相机等形成全球影响力 [5] -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全球重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5] 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改革进入攻坚期需啃"硬骨头",国际竞争需突破科技"卡脖子"问题,民生领域存在提升空间 [6] - 2024年6月中央发布新意见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深圳作出先行示范 [6] - 保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持续奋进向前 [6]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圳综改升级锚定四大方面
深圳商报· 2025-08-11 06:3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1] - 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 [1] - 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分3批次向全国复制推广深圳48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2] 改革试点政策与举措 - 2021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实施,填补我国自然人破产法律制度空白 [2] - 2022年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正式申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 [2] - 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深圳市暂时调整实施《海关事务担保条例》等有关规定 [2] 新一轮改革重点方向 - 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3] - 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集群超常规发展 [3] - 拓展粤港澳合作与国际合作新途径,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3] -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健全城市治理模式 [3] 医疗数据领域改革 - 深圳数据交易所推出5款医疗数据产品,为AI药械企业提供数据支持 [4] - 交易所将持续推进医疗领域改革试点和机制创新,形成更多"深圳经验" [4]
申银万国期货早间策略-20250723
申银万国期货· 2025-07-23 10: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资本市场内中长期资金占比会逐步增加,利于降低股市波动 [2] - 中长期角度A股投资性价比较高,中证500和中证1000受科创政策支持,成长性或带来高回报,上证50和沪深300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有防御价值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指期货市场 - IF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4118.80、4109.80、4076.20、4047.60,涨跌分别为43.60、45.40、44.60、45.40,成交量分别为29517.00、69503.00、14593.00、3790.00,持仓量分别为47302.00、162828.00、52902.00、4515.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4202.00、9997.00、1211.00、982.00 [1] - IH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2794.80、2796.80、2798.60、2798.80,涨跌分别为23.20、25.00、24.00、22.60,成交量分别为15532.00、37371.00、5645.00、1250.00,持仓量分别为21381.00、65052.00、14218.00、1127.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2695.00、5322.00、844.00、90.00 [1] - IC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6183.20、6129.40、6001.20、5888.20,涨跌分别为72.60、69.60、68.80、70.80,成交量分别为26660.00、49010.00、12904.00、4002.00,持仓量分别为54215.00、108997.00、56846.00、5268.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1591.00、2193.00、 - 123.00、874.00 [1] - IM当月、下月、下季、隔季前日收盘价分别为6590.00、6515.40、6331.00、6172.80,涨跌分别为44.80、42.80、42.60、44.40,成交量分别为39378.00、118700.00、26255.00、7964.00,持仓量分别为62728.00、178632.00、77150.00、9821.00,持仓量增减分别为367.00、 - 302.00、 - 1405.00、1357.00 [1] - IF下月 - IF当月、IH下月 - IH当月、IC下月 - IC当月、IM下月 - IM当月隔月价差现值分别为 - 9.00、2.00、 - 53.80、 - 74.60,前值分别为 - 9.80、0.20、 - 51.00、 - 72.40 [1] 股指现货市场 - 沪深300指数前值4118.96,涨跌幅0.82,成交量257.60亿手,总成交金额4508.74亿元 [1] - 上证50指数前值2792.18,涨跌幅0.72,成交量68.31亿手,总成交金额1293.95亿元 [1] - 中证500指数前值6213.41,涨跌幅0.85,成交量246.21亿手,总成交金额3136.62亿元 [1] - 中证1000指数前值6637.10,涨跌幅0.38,成交量301.66亿手,总成交金额3959.15亿元 [1] - 部分行业涨跌幅:能源3.97%、原材料2.64%、工业2.38%、可选消费0.84%、主要消费2.01%、医药卫生0.41%、地产金融 - 0.57%、信息技术 - 0.06%、电信业务 - 0.58%、公用事业0.12% [1] 期现基差 - IF当月 - 沪深300、IF下月 - 沪深300、IF下季 - 沪深300、IF隔季 - 沪深300前值分别为 - 0.16、 - 9.16、 - 42.76、 - 71.36,前2日值分别为 - 11.01、 - 20.81、 - 52.01、 - 77.21 [1] - IH当月 - 上证50、IH下月 - 上证50、IH下季 - 上证50、IH隔季 - 上证50前值分别为2.62、4.62、6.42、6.62,前2日值分别为 - 1.24、 - 1.04、2.36、2.56 [1] - IC当月 - 中证500、IC下月 - 中证500、IC下季 - 中证500、IC隔季 - 中证500前值分别为 - 30.21、 - 84.01、 - 212.21、 - 325.21,前2日值分别为 - 54.71、 - 105.71、 - 231.91、 - 344.91 [1] - IM当月 - 中证1000、IM下月 - 中证1000、IM下季 - 中证1000、IM隔季 - 中证1000前值分别为 - 47.10、 - 121.70、 - 306.10、 - 464.30,前2日值分别为 - 76.66、 - 149.06、 - 335.46、 - 493.46 [1] 其他国内主要指数和海外指数 - 国内主要指数:上证指数前值3581.86,涨跌幅0.62%;深证成指前值11099.83,涨跌幅0.84%;中小板指前值6881.54,涨跌幅0.58%;创业板指前值2310.86,涨跌幅0.61% [1] - 海外主要指数:恒生指数前值25130.03,涨跌幅0.54%;日经225前值39774.92,涨跌幅 - 0.11%;标准普尔前值6309.62,涨跌幅0.06%;DAX指数前值24041.90,涨跌幅 - 1.09% [1] 宏观信息 - 深圳相关部门与中央部委沟通,与中国证监会就资本市场支持深圳综合改革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预计年内有“在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回深交所上市”等改革成果落地 [2] - 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33万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比上年末高0.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416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下降0.1%,增速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10亿元 [2]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与菲律宾和印尼达成贸易协定,将菲律宾商品关税从20%下调至19%,菲律宾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行零关税,印尼取消99%关税壁垒,印尼出口美国产品缴19%关税,还将供应关键矿产,签署采购波音飞机等重大协议 [2] - 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农村公路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旨在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2] 行业信息 - 国家数据局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数据集524个,服务大模型163个,下半年计划布局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试点 [2] - 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7%、68.3%和64.9%,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2%、64.0%和57.6%,保持全球领先 [2] - 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055亿元,同比增长1%,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
新华财经早报:7月23日
新华财经· 2025-07-23 07:38
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1-5月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约330亿美元,股权性质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1] - 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新增贷款12.92万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0.3%)[1] - 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上涨,焦煤涨停(涨幅11%),焦炭涨超5%,纯碱涨超3%[2] 行业与企业动向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挂牌成立,重点布局可控核聚变工程化及商业化,中核集团持股,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分别投资10亿元(持股6.65%)和7.51亿元(持股5%)[1][7] - 峰飞航空自主研发的吨级eVTOL航空器V2000CG获民航局适航认证,成为全球首架"三证齐全"的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1] - 歌尔股份拟以104亿港元收购米亚精密科技及昌宏实业100%股权,标的公司专注精密结构件领域[2][7] - 贵州茅台拟与控股股东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科研技术研究院,茅台出资4.9亿元(持股49%)[2][7] 政策与监管 - 《农村公路条例》将于2025年9月施行,旨在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1] - 市场监管总局推进智慧监管建设,计划建立食品企业监测系统、统一登记注册系统及网络交易监管平台[1] - 上海市印发《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提出布局智能眼镜产线及AI+AR/MR产品[1] 消费与贸易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超6600万消费者购买家电1.09亿台,电动车换新905.6万辆[1] - 上半年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规模达7.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53%[1] - 民航上半年运输总周转量783.5亿吨公里(同比+11.4%),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同比+6%)[1] 公司公告摘要 - 中国电建中标112亿元抽水蓄能项目[7] - 广电计量拟定增募资13亿元用于AI芯片测试平台[7] - 万马股份子公司拟投建35万吨环保高分子材料项目(投资额12.45亿元)[7] - 孚能科技获广汽集团定点开发通知[7]
深圳:预计年内将有包括“在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回深交所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成果落地
快讯· 2025-07-22 14:26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进展 - 深圳相关部门与中央部委加强沟通 全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上市企业情况并了解企业诉求 [1] - 主管部门与中国证监会相关司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支持深圳综合改革 [1] - 预计年内将有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回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后续将积极调研收集企业诉求 培育优质上市后备资源 深化资本市场协同合作 [1] 资本市场改革成果 - 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有望年内回归深交所上市 [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有序推进 创新活力持续凸显 48条经验全国推广
中国发展网· 2025-07-18 14:5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成效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年来形成重要改革创新成果,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经验资源和引领示范作用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三批推广深圳48条经验举措,要求各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7] - 深圳推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细胞和基因等全国首创性经济特区法规,填补立法空白 [5] 经济发展数据 - 深圳GDP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3][8]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 [3][8] - 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 [3] 低空经济发展 - 深圳低空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增加值达213.8亿元,链上企业超1900家 [3] - 拓展无人机外卖、观光直升机、治安巡逻等应用场景,加速打造"天空之城" [3] 营商环境优化 - 深圳经营主体达448.7万户,总量和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4][8] - 境内外上市公司58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4] - 连续4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8] 金融创新与开放 - 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业务额达3400亿美元,55家跨国公司参与 [4] - 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104单规模225亿元,惠及企业1535家 [4]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新设外资企业9738家占全国16.5% [8] 制度创新成果 - 全国首推个人破产法规、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及"深破茧"办理平台 [5] - 歇业制度、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等原创性成果被国家层面吸收借鉴 [6] - 人才总量超700万人,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 [8]
20项省级行政职权将下放深圳实施,释放了哪些信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7-17 20:44
广东省向深圳下放省级行政职权 - 20项省级行政职权自8月15日起调整由深圳市实施,涵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备案三类 [1] - 涉及领域包括职业卫生、无人驾驶航空器、民用机场、无线电及司法鉴定等 [3] - 此次调整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配套动作,旨在赋予深圳更多自主能动性 [1][2] 改革目的与战略意义 -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助力其在制度型开放等领域突破 [2] - 通过制度松绑提升存量生产要素效率和质量,服务广东"再造一个新广东"战略 [2] - 深圳试点经验将为全省提供借鉴,推动省级资源、中央政策与市场机制协同 [2] 权限下放的新特点 - 与以往基础常规行政职权不同,此次涉及领域更细更专,如无人机等新兴产业 [3] - 无人机相关权限下放与深圳低空经济发展直接相关,深圳是国家首个无人机飞行管理试点城市 [3] - 行政处罚权下放可减少审批层级,提高监管效率,规范低空飞行运行环境 [4] 深圳的产业优势与机遇 - 深圳无人机企业数量及市场份额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据重要地位 [3] - 权限下放有利于深圳直接对无人机违规行为执法,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4] - 深圳需抓住机会窗推动产业拉升和结构转型升级,突破行政限制 [5] 实施建议与挑战 - 深圳需加快细化执行政策,研究无人机应用场景等细节以产生经济效益 [5] - 平衡"放"与"管"是核心挑战,需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以激发市场活力 [6] - 深圳需探索新型监管方式如大数据监管,为全省深化改革提供经验 [6]
★"尖兵"再探路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迎来重磅政策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这是深圳自2020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的又一重磅政策赋能 [1] - 《意见》直指高质量发展核心命题,为深圳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描绘了更清晰的路径,有望为全国其他区域改革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范式 [1]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已累计有3批48条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2] 改革重点领域 - 《意见》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3] - 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3] - 深圳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4] 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 - 《意见》提出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项具体的改革措施 [5] - 深圳数据交易所围绕数据交易前、中、后全周期,出台管理办法19项、规则指引32项、技术规范9项,主导或参与标准编制25项,其中参与国家标准4项,主导起草地方标准5项 [5]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意见》明确了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完善便利人员流动配套机制等三方面的举措 [6] - 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等细化措施,体现了深圳在新外贸形势下的着力点 [6]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协同 - 《意见》明确提出,"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7] - 这标志着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从"交易端"向"发行端"深化,有望进一步赋予企业跨市场融资自主权,推动大湾区金融要素高效配置 [7] - 通过企业双重上市,加速构建区域金融共同体,还可以为后续中概股回归、红筹架构企业境内融资探路,助力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7]
港股回深A!深圳再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02 18:50
龙华区上市培育政策核心内容 - 深圳市龙华区发布《促进上市培育服务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旨在完善上市培育服务体系,推动企业通过"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路径成为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 [1][2] - 重点支持已在港交所上市的辖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二次上市,并协调跨境金融机构提供银团服务 [1][2] - 提出设立并购重组专项母基金,吸引头部券商和上市公司参与出资,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 [3]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举措 - 对在库企业按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分层分类服务 [3] - 深化与大型券商合作,构建覆盖港股、美股的保荐承销网络,培育本土双语服务团队 [2] - 推动境外交易所在龙华设立代表处,组织金融、法务机构对接拟上市企业及产业园区 [2]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 中央《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明确允许港股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 [1][5] - 政策旨在增强科技公司回归A股的信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被专家视为大湾区金融协同的关键举措 [5] - 深圳同步出台《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目标在"十五五"期间建立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和标杆企业体系 [6] 产业与金融协同机制 - 龙华区围绕"1+2+3"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强化科技型企业债权与股权融资协同,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 [4][5] - 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5] - 方案提出通过专题活动提升港交所等境外交易机构在龙华的影响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