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烂尾车
icon
搜索文档
年轻人抄底烂尾车
投资界· 2025-10-28 11:15
行业核心现象 - 部分已倒闭或濒临倒闭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威马、高合、哪吒、极越)的车型,正以3至7折的深度折扣在二手车市场流通,形成“烂尾车”或“电子孤儿”市场 [10] - 这一现象催生了一个全新的二手车生态,在车友群、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野蛮生长,其交易基础是冰冷的配置单而非品牌信仰或售后服务 [9] - 截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数量已从2018年的超过400家锐减至约40家,超过30家车企在过去十年中退场,行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品牌数量将从137个进一步锐减至19个 [24] 消费者行为转变 - 购买主力为Z世代年轻消费者,其购车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看重品牌信仰和智能驾驶转变为“硬件赌局”,即赌核心供应链(如宁德时代电池、高通芯片、博世部件)比车企寿命更长 [8][9][18] - 消费者购车决策极度理性,核心关注点是车辆是否“堆料”,即硬件配置(如100度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高通8295芯片、双叉臂悬挂)和原价基础上的折扣幅度(如原价22.99万的极越07现价14.8万,原价73万的高合HiPhi X现价18万) [8][9][13] -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等软件功能需求退烧,更看重“降本增效”,将汽车视为“移动的硬件组合”或基础代步工具,愿意通过第三方刷机、汽配城改装(如加装CarPlay、手机支架)来满足基本出行需求 [15][16] 市场影响与衍生业态 - “烂尾车”市场催生了新的民间生态,包括专做倒闭车配件的商家、提供刷机包和越狱教程的车友群、专攻特定烂尾车型的第三方维修店,甚至代办特殊保险的经纪人 [19][20] - 巨大的存量市场对现有售后体系构成挑战,尽管途虎、天猫养车等已开始入局新能源专修,但仍难以完全消化需求,抱团养车成为常见模式 [20] - 技术快速迭代(如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量产续航突破1500公里的全固态电池)使得当前购买的“堆料”烂尾车未来面临技术过时的风险,但部分消费者因即时需求和预算限制(如10万内)仍选择购买 [24]
烂尾车主开始自救
投资界· 2025-01-14 15:58
新能源车企倒闭潮对车主的影响 - 极越01车主遭遇智驾系统闪退、中控屏花屏等故障 售后维修点设备不齐全 维修等待时间长[4][6][7] - 威马EX5车主面临维修配件不全 非原厂配件价格昂贵 电池无法更换或维修 官方维修点减少至270公里外[7] - 爱驰U5车主遭遇APP服务停止 远程控制功能失效 修理厂无法处理数据终端问题[12] - 车企倒闭导致"终身质保"等承诺失效 被调侃为"保品牌终身而非保车终身"[7][12] 车主面临的衍生问题 - 保险公司将倒闭车企车型标记为高风险 极越车主续保保费从4000元涨至8000元 部分公司直接拒保[8][9][12] - 二手车残值大幅下跌 威马EX5二手报价仅4万元左右 同款车型挂3万元仍无人问津[13] - 购车权益如免费充电、积分兑换等服务随车企倒闭消失 极越车主无法使用几万积分免费充电[12] 新能源行业现状 - 2018年以来已有400家新能源车企消失 包括威马、天际、爱驰、拜腾等知名品牌[15] -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头部车企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腰尾部品牌生存空间被压缩[15] - 二三线新能源品牌通过"终身质保""免费充电"等营销手段吸引客户 但多数企业难以存活至承诺期限[15] - 消费者购车需考量企业财务稳定性 主流车企车型成为更安全选择[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