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医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产业新优势,走在全省前列
齐鲁晚报· 2025-09-12 18:57
门槛高、严监管是特医食品行业的特点。辰欣药业自主开发的"阶梯式灭菌程序",在满足商业无菌要求 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调控温度曲线,实现杀菌效果与营养素保留之间的高效平衡。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体现在辰欣药业推出的山东首款液态全营养特医食品中。"产品适用于进食受限的 人群,可直接通过鼻饲供给。"辰欣药业特医食品事业部副总经理徐志文介绍。目前,企业已取得5款特医 食品产品注册批件,与全国二三百家医院达成合作。 严谨的生产体系是这款特医食品的重要支撑。走进辰欣药业智能化生产车间,洁净的白色环境在柔和 LED照明下更显明亮,空气经由三级过滤系统持续净化。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配料等 操作,工人则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及时调整维护,以严格品控确保每批产品达标。 孔茜 济宁报道 特医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山东省布局甚早,特医食品生产企业总量已居全国第二。作为我省特医食品领域 少数具备医药企业背景的代表,位于济宁高新区的辰欣药业深耕这个领域近10年,已斩获5款特医食品批 件,合作医院达二三百家。其中,辰欣药业拿下的全国首批液态全营养特医食品批件,打破了国际跨国公司 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特医食品实现国产替代 打破跨国公司 ...
辰欣药业深耕铸优势,挖潜特医食品赛道潜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9-01 11:58
行业市场前景 - 特医食品市场预计2025年规模突破3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25% 增速远超普通保健品[1][8] - 液体剂型特医食品因研发难度高 获批数量相对较少 糖尿病 肿瘤 肾病等细分领域存在明显市场空白[4] - 行业门槛高且监管严格 临床观察成本高昂 单款产品一年临床投入达2000万元 限制中小企业参与和创新多样性[8]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开发阶梯式灭菌程序 通过动态调控温度曲线实现杀菌效果与营养素保留的高效平衡[2] - 创新研发水油在线混合技术 将油性物料精细剪切至直径约头发丝十分之一 实现水包油稳定形态[3] - 掌握无尘投料技术 油水在线混合技术 超细微米乳技术等核心工艺 研究所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比85%[6] 产品管线布局 - 公司已获5款特医食品批件 合作医院达二三百家 覆盖全国29个省级区域并下沉至县级医院[1][2] - 全国首批液态全营养特医食品批件打破国际跨国公司垄断 并完成粉剂生产线建设[1][3] - 糖尿病特医食品欣速霖进入优先审评 审批周期仅6个月(传统需1年) 肿瘤特医食品已进入临床观察阶段[4][5] 研发创新成果 - 针对糖尿病特医食品研发耗时近2年(粉剂仅需3-6个月) 攻克油相分层 热敏营养素降解等难题[5] - 采用氮气保护技术和高阻隔包材防止氧化 经百次口味调试适配老中青人群[5] - 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北京协和医院等建立产学研合作 强化研发产业化能力[6] 临床应用价值 - 特医食品可缩短术前禁食时间(200毫升产品2小时完成消化排空) 改善患者体验[7] - 蛋白质组件型产品浓度达80% 40克即可满足30克优质蛋白需求(相当于三两肉) 适用于肠胃虚弱患者[7] - 临床需求持续释放 但医院仍面临产品属性界定不清导致的结算管理困难和信息建设挑战[8]
乐城加速引进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
海南日报· 2025-08-21 09:52
活动概况 -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指导 国控海南乐城主办2025年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项目对接暨推介会 [2] - 活动向海内外企业解读乐城政策优势及琼海"医疗+会展+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蓝图 [2] - 现场签约7个战略合作项目 覆盖美国 日本 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 [2] 合作项目 - 国控海南乐城与7大行业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协议 涉及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引进加速 市场准入支持 进口关务配送等关键环节 [2] - 京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引进治疗关节疼痛产品 无副作用抗生素 干细胞技术软膏三类产品 [3] - 国控海南乐城已代理5款瑞士产品 将为签约企业提供全流程快速服务 [3] 产品展示 - 路演展示英国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瑞士 日本 韩国等国家近500种前沿产品 [2] - 产品覆盖精准营养补充 功能性食品原料创新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研发等热点方向 [2] - 乐城先行区政策实施以来已落地8款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产品 [3] 战略规划 - 乐城先行区将继续加强改革创新 推动国际资源"进得来 用得好" [3] - 持续丰富创新药械 创新技术 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优质产品供给 [3] - 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健康消费 强化乐城医疗健康品牌价值 [3]
新股消息 | 圣桐特医拟港股IPO 中国证监会要求说明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
智通财经网· 2025-07-28 14:15
公司上市进展 - 中国证监会要求圣桐特医补充说明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拟参与"全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瑕疵 [1] - 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历史融资协议对2024年业绩考核股份奖励的具体约定及实际控制人张亮指定圣元香港认购奖励股份的合规性 [1] - 需核查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圣元香港是否存在入股对价异常的情况 [1] - 要求就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出具结论性意见 [1] 股权激励与业务合规 - 需评估发行上市后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是否合法合规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1] - 要求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包含保健食品销售的具体情况、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及是否取得必要资质许可 [1] - 需核查经营范围及实际业务是否涉及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领域 [1] 财务与分红情况 - 要求说明近三年分红内部决策情况以及税费缴纳、外汇管理等监管程序履行情况 [2] - 需结合公司负债等情况说明实施分红的合理性 [2]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圣桐特医是中国领先的特医食品提供商之一 专注于特医食品产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3] - 以2024年零售额计 公司在中国特医食品市场中稳居本土品牌榜首 并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四 市场份额为6 3% [3] - 在中国婴儿特医食品市场中稳居本土品牌榜首 并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为9 5% [3]
国内首款苯丙酮尿症配方特医食品在京东健康全网独家首发
中金在线· 2025-07-24 16:26
新品发布 - 圣元集团旗下特医食品牌圣桐特医在京东健康全网独家首发两款新品"稚爱启瑞"和"特爱本佳" [1] - "特爱本佳"是国内首款通过特医注册的国产苯丙酮尿症配方特医食品 [1] - 新品首发将提升京东健康"全球健康新品线上首发平台"的能力优势 [1] 产品详情 - "稚爱启瑞"为1-10岁全营养配方粉,包含37种营养成分,具备高能量密度和优质蛋白质配比 [3] - "特爱本佳"面向6-12月龄苯丙酮尿症婴儿,不添加苯丙氨酸,合理配比17种氨基酸,提供32种营养补充 [3] - "特爱本佳"配方无乳糖,添加中链甘油三酯(MCT)有助于营养消化吸收 [3] 公司背景 - 圣桐特医自2005年成立以来稳居中国特医食品市场本土品牌首位 [3] - 公司致力于为特殊营养需求人群提供专业营养解决方案 [3] 行业概况 - 特医食品分为适用于0-12月龄婴儿和1岁以上人群两大类 [3] - 特医食品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等特殊营养需求 [3] 渠道合作 - 京东健康是国内特医食品类最全的线上零售渠道 [4] - 京东健康是圣桐特医增速最快的核心渠道 [4] - 双方已形成覆盖过敏防治、早产儿、无乳糖、全营养及罕见病代谢障碍的产品线布局 [4] 未来发展 - 京东健康将继续强化与国内特医食品领军品牌的协同 [4] - 计划通过全职营养师团队与AI营养师等专业服务能力满足个性化营养需求 [4]
圣桐特医赴港上市,单一产品贡献9成收入;上市前大额分红4.67亿,2.44亿进入创始人口袋
搜狐财经· 2025-06-27 15:50
公司概况 - 圣桐特医是一家特医食品提供商,主要从事特医食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旗下有5大产品线:过敏防治产品、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及代谢障碍产品 [5] - 公司已推出14款主要特医食品产品,另有16款主要新产品正在研发中 [8] - 公司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作为圣元国际集团旗下圣元营养的特医食品事业部成立,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生产特医食品产品的企业 [1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91亿、6.54亿和8.34亿,3年间增长1.7倍 [8] - 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1%,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1.8%、71.0%及71.0% [8] - 净利率较低,2024年仅为11.3% [16]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84亿、1.7亿及0.94亿 [15] 业务结构 - 收入严重依赖单一产品,过敏防治产品贡献收入占比从2022年85.5%增长至2024年90.3% [8][9] - 其他产品线收入占比均未超过10%,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等占比逐年下降 [9] 研发与营销 - 研发投入不足,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51.1万、1081.2万、1330万,占营收比重均低于2% [13] - 营销费用高企,同期分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1.92亿、2.67亿、3.29亿,占营收比重约40% [13] 市场地位 - 在国内婴儿特医食品市场拥有9.5%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第三名 [14] - 在整个国内特医食品市场中,公司是国内品牌第一,但市场份额仅为6.3%,前三名均为外企,合计占据近70%市场 [14] 运营效率 - 存货周转天数逐年增加,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4天、113天、155天,3年增长187.04% [14] 分红与募资 - 2022年至2024年累计分红4.67亿,其中2024年及2025年股息尚有240万未支付 [15] - 控股股东张亮家族通过圣元香港等实体合计持有公司52.26%股权,分红中可获得2.44亿 [17] - 公司计划将上市募得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与前期低研发投入形成对比 [16] 上市背景 - 公司存在对赌协议,若未能在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IPO,股东特殊权利将恢复效力 [18] - 控股股东张亮曾推动圣元国际在纳斯达克上市并私有化,旗下另一公司美泰科技也曾尝试资本市场运作 [17]
圣桐特医上市前大额分红:资金“提前起舞”,背后逻辑几何?
36氪· 2025-06-20 17:24
行业概况 - 特医食品是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配方食品 [2] - 行业适用人群集中在婴幼儿及老年群体 老龄化趋势和慢性病增加推动需求刚性增长 同时家长对婴幼儿精细化养育趋势提升特医食品渗透率 [4] - 2024年中国婴儿特医食品市场规模达135亿元 占特医食品市场58.2% [4] 公司基本面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91亿、6.54亿、8.34亿元 2023-2024年同比增长33%、27% [5]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1.20亿、1.74亿、1.99亿元 2023-2024年同比增长45%、14% [5] - 2024年以零售额计市场份额6.3% 为国内品牌第一 但显著低于雀巢(44.2%)和达能(16.3%) [14][16] 业务结构 - 过敏防治产品占营收比重持续提升 从2022年85.5%增至2024年90.3% [7] - 其他产品线(早产儿/无乳糖/全营养)占比均低于10% [8] - 目前共推出14款产品 主要集中于婴幼童领域 银发经济布局存在短板 [26][27] 财务策略 - 2022-2024年分销及销售费用占比39.0%、40.9%、39.4% 同期研发费用占比均低于2% [20][21] - 报告期内累计宣派股息4.67亿元 相当于同期经调整净利润总和的94% [33][34][35] - 控股股东通过一致行动人持股52.26% 可获得分红约2.44亿元 [36][38] 竞争格局 - 行业具有高门槛特征 需兼顾研发与营销 国际巨头雀巢/达能合计市场份额超60% [16][18] - 产品矩阵决定护城河深度 如雀巢"速熠素"为肿瘤专用型特医食品市场唯一产品 [26] - 药企与乳企加速布局该领域 如正大丰海已取得相关产品注册审批 [29] 运营挑战 - 流动负债净额持续扩大 2022-2024年分别为1.7亿、2.37亿、4.045亿元 [38] - 独立运营后品牌力不足 与2000多家医院建立合作但仍面临院内营销压力 [12][24] - 新产品研发周期长(1-2年)且成本高 参照雀巢单产品研发投入达1亿元 [27][28]
特医食品现IPO选手,圣桐特医欲上市,被质疑重营销轻研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19:26
公司概况 - 圣桐特医是本土特医食品龙头企业,专注于特医食品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过敏防治、早产儿、无乳糖、全营养及代谢障碍等五类产品线 [1] - 公司由圣元集团创立,圣元集团是国内知名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创始人为张亮 [1] - 公司大股东是圣元香港,合计持有48.68%的股份,圣元香港的母公司为圣元国际有限公司,幕后大股东是张亮的妻子孟秀清,"张亮家族"共计持有公司52.26%股权 [2] - 公司机构股东包括高瓴、中金资本和创新工场等,在2025年5月的外部股东相关股权转让中,公司估值约26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91亿元、6.54亿元和8.34亿元,年度利润分别为8388.6万元、1.7亿元和9414.4万元 [4] - 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21亿元、1.75亿元和1.99亿元,业绩保持增长态势 [4]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71.8%、71.0%及71.0%,维持在较高水平 [6] - 近三年派发大额分红,2022年至2024年分别分红1700万元、1.389亿元和2.01亿元,2025年3月又宣派1.098亿元的特别股息,分红共计约4.67亿元 [5] 产品与市场 - 公司已推出14款主要特医食品,另有16款新产品在研发中,持有的中国婴儿特医食品注册证书数量居中国特医食品品牌之首 [6] - 过敏防治产品贡献了公司绝大部分收入,2022年至2024年分别占总收入的85.5%、88.2%和90.3%,面临产品单一化风险 [6] - 2024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为232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531亿元,2024年-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 [7] - 婴儿特医食品产品占中国特医食品市场的最大份额,预计2029年将达到274亿元 [7] 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雀巢和达能两家外资企业合计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圣桐特医占比不足7% [1] - 以2024年零售额计,雀巢占比44.2%,达能占比16.3%,圣桐特医市场份额为6.3%,位列行业第四 [10][11] - 截至2024年底,约有60家企业在中国注册了特医食品产品,其中注册婴儿特医食品产品的企业不足20家 [12] 运营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拥有326家、346家和338家线下分销商,产品销售给700多家医院、产后护理中心及其他医疗机构,在超过17000个零售点销售 [4] - 公司面临重营销轻研发问题,2022年至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650万元、1080万元、133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不足1.7% [12] - 同期分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1.92亿元、2.67亿元及3.29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39.0%、40.9%及39.4% [12]
张亮家族控制的圣桐特医市场处于弱势 3年分红3.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16 08:2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特医食品提供商,专注于特医食品产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已推出五条特医食品产品线:过敏防治产品、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及代谢障碍产品 [1][4]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91.2百万元、654.2百万元、834.1百万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20.7百万元、175.0百万元、199.4百万元 [1][5]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108.9百万元、135.7百万元、156.1百万元 [1][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宣派股息17.0百万元、138.9百万元、201.0百万元,3年累计分红356.9百万元 [1][8] - 2025年3月公司宣派109.8百万元特别股息,截至2025年5月20日尚未全部派付 [2][9] 股权结构 - 圣元香港是公司最大股东,持股48.68%,圣元香港与张梦然合计持股52.26% [1][10] - 圣元香港由圣元国际全资拥有,圣元国际由BeamsPower全资拥有,BeamsPower由孟秀清全资拥有 [1][10] - 孟秀清与张亮为配偶关系,张梦然为其子,孟秀清、张亮、张梦然、BeamsPower、圣元国际及圣元香港构成公司控股股东 [1][10] - 张亮于1998年创立圣元国际,2005年通过反向收购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2017年通过私有化交易退市 [10][11] 业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过敏防治产品,2022年至2024年该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85.5%、88.2%、90.3% [4][6] - 过敏防治产品收入由2022年419.9百万元增长至2023年577.3百万元(增长37.5%),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752.9百万元(增长30.4%) [4][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销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91.7百万元、267.4百万元、328.6百万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39.0%、40.9%、39.4% [2][1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6.5百万元、10.8百万元、13.3百万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1.3%、1.7%、1.6% [2][14]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特医食品市场位居本土品牌榜首,整体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6.3% [3][20] - 在中国婴儿特医食品市场,公司位居本土品牌榜首,整体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9.5% [3][20] - 雀巢以57%市占率位居中国特医食品市场第一,达能以18.4%紧随其后 [3][20] 财务状况 - 公司存货从2022年32.5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85.1百万元(增长162.1%),2024年进一步增至119.6百万元(增长40.5%) [2][15]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54天增至2023年113天,2024年进一步增至155天 [3][18][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404.5百万元,主要与金融负债相关 [21][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82.9百万元 [21]
这家“中国第一”冲刺上市,做特殊婴儿生意,毛利率达71%
IPO日报· 2025-06-16 08:01
公司概况 - 圣桐特医是中国首家获批生产特医食品的企业,历史可追溯至2005年圣元集团成立的特医食品事业部[3][4] - 公司已推出14款主要特医食品,另有16款新产品在研发中,持有中国婴儿特医食品注册证书数量居行业之首[7] - 拥有五条主要产品线:过敏防治、早产儿、无乳糖、全营养及代谢障碍产品[6] 市场地位 - 2024年在中国特医食品市场本土品牌排名第一,所有品牌排名第四,市场份额6.3%[7] - 婴儿特医食品市场本土品牌排名第一,所有品牌排名第三,市场份额9.5%[7] - 线下覆盖338家分销商、700多家医疗机构及超过1.7万个零售点[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91亿、6.54亿、8.34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30.3%[9] - 同期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21亿、1.75亿、1.9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28.5%[9] - 毛利率稳定维持在71%左右的高水平[10] 产品结构 - 过敏防治产品贡献主要收入,2024年占比达90.3%,销售收入7.53亿元[11] - 2024年中国过敏类婴儿特医食品市场规模达105亿元,占婴儿特医食品市场77.4%[11] - 今年1月获批两款代谢障碍新产品,均为中国首个针对特定病症的特医食品[6] 股东结构 - 张亮家族通过多层控股架构合计控制52.26%股份[13] - 获得弘晖基金、创新工场、高瓴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IPO前估值达26亿元[14] - 报告期内累计分红3.569亿元,2024年分红达2.01亿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