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种兵旅行
icon
搜索文档
网红打卡潮,为何成香港景区灾难?
虎嗅APP· 2025-10-28 21:33
文章核心观点 - 香港旅游业面临内地游客回流带来的游客数量增长但消费能力下降的"旺丁不旺财"现象 [20][21] - 社交媒体驱动的网红打卡旅游模式对香港生态脆弱区域造成严重环境破坏 [36][40][41] - 香港旅游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游客教育机制 [45][46][50] 游客数量与消费趋势 - 十一黄金周前七天累计有逾128万人次中国内地旅客访港 比去年同期增加约5% [6] - 出现"住深游港"趋势 即白天游玩香港晚上返回深圳住宿 连瓶水都提前在关口买好 [27][28] - 内地游客消费能力同步滑坡 部分游客选择在24小时餐厅过夜以节省住宿费用 [28] 社交媒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 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徒步线把区域推到天花板 每条路线都附上精确交通攻略与最佳出片时间 [10] - 坚尼地城港铁站旁的小球场因能拍出港风电影既视感而成为流量中枢节点 [32][33] - 游客对景区选择高度趋同 只为站在别人站过的角度拍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 [31][34] 生态破坏现状 - 桥咀岛珊瑚覆盖率高达71.3% 在全港排名第二 但正遭受严重踩踏破坏 [36][40] - 10月1日有超过4000人登上桥咀岛 很多人没带走垃圾 直接塞进岸边灌木丛 [17] - 游客在礁石区浮潜时用手抓珊瑚当浮具 拿鱼叉 在岸边升火煮食 [13][14] 旅游业经营现状 - 本地商家面临"旺丁不旺财"困境 人来了钱没留下来 [20][21] - 大屿山贝澳营地成为穷游据点 内地游客一家老小拖着行李箱就地扎营 [24] - 部分地接社自发加入保育教育 但努力太微弱难以应对流量效应 [46][47] 政府政策与行业挑战 - 香港政府推动"无处不旅游"理念 生态旅游是重点推广项目 [36] - 最新施政报告把生态旅游列入"四山计划" 将太平山等变成旅游热点 [50] - 缺乏对网红打卡点承载力的评估机制 发展与保护失衡 [45][51]
网红打卡潮,为何成香港景区灾难?
36氪· 2025-10-23 10:43
香港旅游业复苏现状 - 十一黄金周长假前七天累计有逾128万人次中国大陆旅客访港 比去年同期增加约5% [1] - 旅游业生意变好 游客数量确实增多 [1] - 出现"旺丁不旺财"现象 游客消费能力同步滑坡 [9][10] 游客行为模式变化 - "特种兵旅行"模式流行 特点是走得快 拍得多 花得少 [8] - 越来越多内地游客选择"住深游港" 白天游玩香港 晚上返回深圳住宿 [10] - 出现反向降级旅行方式 如在大屿山贝澳营地扎营 将露营地当成免费旅馆 [9][10] - 游客景区选择高度趋同 受社交平台影响大 如坚尼地城篮球场因拍照角度成为热门打卡点 [1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压力 - 桥咀岛珊瑚覆盖率高达71.3% 在全港排名第二 [14] - 国庆期间桥咀岛单日登岛人数粗略估算超过4000人 [6] - 游客活动导致珊瑚被踩碎 垃圾问题严重 生态脆弱性暴露 [1][14] - 浮潜等热门项目缺乏监管 游客缺乏保育意识 如踩踏珊瑚 用手抓珊瑚当作浮具 [5][14] 行业挑战与应对 - 香港政府推动"无处不旅游"理念 生态旅游是重点推广项目 [14] - 最新施政报告将生态旅游列入"四山计划" [19] - 部分地接社自发在行程中加入保育教育内容 [18] - 行业面临发展与保护失衡的挑战 对策未能跟上社交媒体带来的流量变化 [19]
今年五一,玩命穷游的游客薅秃了多少城市?
虎嗅APP· 2025-05-07 18:58
行业现象分析 - 香港出现"麦难民"现象,五一期间约50名内地游客在旺角麦当劳过夜,引发社会关注[5][6] - 重庆荣昌政府食堂五一期间单日接待游客量从日常800人激增至1.2万人,消耗千斤白饭、数百斤猪肉[9][10] - 湖北宣恩文旅局长主动提供自住房源接待未订到酒店的游客,引发30多位干部职工效仿[12] 消费行为特征 - 年轻游客将住宿视为"无效消费",更倾向将预算用于景点打卡、购物等体验[14][15] - 穷游行为被赋予社交属性,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将"极限预算旅行"转化为社交货币[16][17] - 18元政府食堂套餐成为新型打卡内容,游客通过分享低成本体验获取流量[19][24]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地方政府开放公共资源形成示范效应,江苏、湖北等多地跟进开放食堂及停车场[10] - 行业面临公共秩序边界模糊问题,政府食堂、快餐店等场所被过度占用[29][30] - 专家建议旅游从业者需建立规则引导"精致穷游",避免公共资源私有化[31][32][33] 商业模式演变 - 传统住宿业受到挑战,部分游客形成"不订酒店"的消费惯性[8][12] - 社交媒体推动旅游行为异化,热搜效应倒逼地方政府参与流量争夺[21][22] - 行业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设计,开发主题露营等替代性穷游产品[32]
今年五一,玩命穷游的游客薅秃了多少城市?
虎嗅· 2025-05-06 08:35
内地游客消费行为变化 - 内地年轻游客在香港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过夜 五一期间香港旺角北京道麦当劳店约50名内地游客留宿 形成"麦难民"现象[3][4][5] - 游客通过"不订酒店"方式节省开支 例如福建黄同学与朋友在香港游玩期间选择快餐店过夜 因酒店费用高昂[8][9][10] - 重庆荣昌政府食堂向游客开放 五一当天接待7000人 次日突破1.2万人 消耗1000斤白饭和数百斤猪肉 套餐定价18元两荤两素[12][13] 地方政府与机构应对措施 - 重庆荣昌政府食堂开放后 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地效仿 同时免费开放单位停车场[14] - 湖北宣恩文旅局长王菊芳将自家空房免费提供给未订到酒店的4位游客 当地干部职工共接待30多位游客[17] - 政府食堂开放引发公平性质疑 因机关食堂享有补贴且不交税 可能对本地餐饮业造成不公平竞争[15] 社交媒体与消费文化影响 - 年轻游客将"极限预算旅行"转化为社交货币 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分享"睡快餐店""吃政府食堂"等经历获取流量[26][27][28] - 消费行为呈现"单位预算换最大效用"特征 酒店住宿被视为"无效消费" 更注重体验式消费如景点打卡与购物[22][23][24] - 部分游客行为从"省钱"演变为"流量套利" 通过低成本高曝光内容获取关注 形成"花得越少 炫得越猛"的闭环[30][31][32] 旅游行业趋势与挑战 - "特种兵旅行"模式从传统穷游升级为"薅城市流量" 游客通过抢占公共资源(如政府食堂、快餐店)降低旅行成本[20][34][35] - 地方政府短期热度策略存在可持续性问题 政府食堂与干部借宿难以常态化 可能透支城市接待能力[44] - 行业需引导"精致穷游"边界 通过主题露营、青年夜宿等结构化活动替代无序资源占用 同时建立公共资源使用底线机制[4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