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穷游
icon
搜索文档
一场青年消费变革与文旅产业转型的双向奔赴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9:11
"在云南的那些天,真是全靠精打细算在过日子。"21岁的大学生辛南兴致勃勃地回忆她在云南红河 的"穷游"经历。60元一晚的青旅床位,5元一碗的热乎米线,这样的日子在旁人眼里或许太"抠搜",她 却不以为然。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9天时光,辛南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节奏。清晨天蒙蒙亮,她就跟 着村民下田插秧,泥水漫过脚踝时,一个踉跄,被同行的哈尼族大姐一把扶住。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是午 后那场"摸鱼局"——弯腰抓鱼时,泥浆溅得满脸都是,几个同样来体验的背包客看不过去,干脆卷起裤 腿跳下来帮她围追堵截,欢笑声在田间回荡了很久。 课题组成员张潇宁同学回忆,在访谈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生在西藏搭车。"他说自己被拒了十 几次后,终于有位藏族司机让他上车。他们聊信仰、聊生活,分享转山的故事、路上的见闻。他对我 说,快到目的地时突然明白,'穷游'最珍贵的从来不是省下的路费,而是不得不卸下心防、接受陌生人 善意的过程。那些被迫的交流与碰撞,反而让旅途有了温度。" "这大概就是'穷游'的魅力——它逼着你走出舒适圈,在拮据中遇见最真实的人情。"张潇宁说。 "原来'穷游'最珍贵的收获,从来不在预算表里。"辛南感慨。 像辛南这样的年轻人 ...
五一“穷游”的人,就该被吐槽吗?
虎嗅· 2025-05-08 09:17
这届游客不是没钱,也不是不想消费,而是"该花花,该省省",这又有什么错呢? 01 然而在西南操盘一家中小景区的A君却向劲旅君诉苦: "五一我们景区游客的人均消费都不到10元,你敢信不?" 他细扒拉数据解释说,五一来景区的游客,在吃喝方面的花费,人均只有7元,其他消费几乎为零,这意味着景区除了门票收入之外,其他 二消收入几乎没有。 五一小长假结束,劲旅君按照惯例找景区的老朋友们聊了聊。 坦率来说,今年五一旅游市场的表现还是非常抢眼的,至少在大众出游意愿和客流量方面,国内很多景区都罕见的迎来了小高峰。 景区本质上是个消费场景,有了流量才有一切。 A君的遭遇并非个例。 多位景区操盘手向劲旅君坦言,今年五一或许客流量多少有些回暖,但游客在景区的人均消费那真是一降再降。 B君在河北操盘一家山岳类景区,他向劲旅君直言,今年五一中间三天的客流量还相对可以,但是景区二消一塌糊涂,去年还能随随便便在 节假日轻松卖爆的二消项目,今年彻底无人问津了。 "游客真的就是连10元都不愿意在景区花了。"他无奈叹气。 C君在华北操盘一家主题乐园类景区,他向劲旅君直言,由于自家景区算是当地区域头部的缘故,游客在景区的人均消费勉强与去年持平, ...
今年五一,玩命穷游的游客薅秃了多少城市?
虎嗅APP· 2025-05-07 18:58
以下文章来源于旅界 ,作者theodore熙少 旅界 . 跟踪时代浪潮,讲述文旅商业好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旅界 ,作者:theodore熙少,题图来自:AI生成 01 这个五一终于过完了,是时候梳理下假期里发生的那些魔幻新闻了。 先从香港说起吧。 最近,我注意到港媒上曝光了一群特殊的内地年轻人,他们之所以吸引到香港人广泛关注,是因为主打一 个住宿分币不花,跑到香港麦当劳、肯德基里睡大觉。 对,你没听错,这事真就发生了。 综合相关报导,五一期间,香港旺角北京道麦当劳店里,大约50个内地游客在这过夜,有人趴桌子上睡 觉,有人脱鞋晾脚,行李箱摆得满地都是,场面一度分不清是连锁快餐店还是青年旅社,店员看着也没 管,估计也管不过来。 后来港媒给这群人起了个统一的名字: "麦难民" 。 不得不说,继去年国内足疗店、海底捞过夜之后,有些国内游客真是把"穷游"的优良传统发挥到了极致,他 们这次干脆把这套操作带去了中国香港,开辟了"睡快餐店"的新战场。 香港不是老家县城,购物天堂顶不住了。 我看港媒采访了一位福建的黄同学,他自豪地表示和两位朋友临时"快闪"来港游玩,没订酒店,行程挺随 意,玩了一天山顶和星光大道后,在 ...
‌绿皮火车里的中国:慢行旅途中的烟火与经济学‌
搜狐财经· 2025-05-02 19:19
文章核心观点 绿皮车与高铁的选择差异反映中国社会生存现状,绿皮车因成本低、有独特体验、适合“穷游”等特点,成为部分人在速度与成本博弈中的选择,也体现中国发展不均衡 [1][2][12] 当时间成为隐形货币 - 从北京到成都高铁票价780元耗时4小时,K字头硬卧328元耗时23小时,同事小王因时薪低选绿皮车还挑夜班车省住宿费和请假时间 [2] - 2024年某平台数据显示节假日期间300元以下火车票售罄速度比高铁票快3倍,多数工薪族收入追不上消费升级 [2] 车厢社会学 - 绿皮车有独特“市井感”,抽烟区有借火大爷,陌生人因瓜子聊成老乡,老太太用方言讨论孙子彩礼还交换酸菜,高铁里这种微型社区几乎绝迹 [4] - 老一辈因抽烟等习惯更执着于绿皮车,绿皮车允许喧闹、包容杂乱、纵容“不文明”让人松弛 [6] 慢速美学 - 作家阿城说风景要慢看,绿皮车过秦岭能让人看清野山桃、瞥见放羊人,高铁窗外风景快如PPT翻页 [7] - 许多绿皮车夕发朝至避开中转住宿,有人因深夜找酒店经历宁愿坐28小时硬卧 [7] 被低估的“穷游”智慧 - 小红书上“绿皮车穷游攻略”收藏量比“高铁商务座体验”高两倍,大学生开发硬座生存指南 [9] - 五一假期上海到长沙高铁往返1400元,够买三张硬卧还剩钱消费,对低薪年轻人意义重大 [11] 钢铁动脉里的时代褶皱 - 铁路部门保留121对公益性“慢火车”,如穿越大凉山的5633次,最低票价2元,供老乡运货、乘务员照看留守儿童 [11] - 绿皮车是中国发展不均衡的实体标本,给底层群体出行尊严,花不起动车票的农民工可选择站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