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持续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西班牙巴塞罗那将减少邮轮码头数量,以打造更有序海上旅游业
快讯· 2025-07-19 09:05
邮轮业务重组协议 - 巴塞罗那市议会与港口签署协议重组邮轮业务 旨在提升可持续性 [1] - 协议内容包括将邮轮码头数量由7个减至5个 并改善乘客流动性 [1] - 海上旅游业被确认为巴塞罗那重要经济部门 但需加强规划管理 [1] 可持续旅游模式 - 协议体现港口和市议会共同承诺 打造有序高效的海上旅游模式 [1] - 新措施强调对海洋环境的尊重 推动行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1]
“世界旅游联盟·丝路对话”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7-11 05:20
活动概况 - "世界旅游联盟·丝路对话"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办 主题为"丝路传承辉煌 旅游共绘未来" [1] - 活动由世界旅游联盟和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委员会共同主办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及乌兹别克斯坦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部为支持单位 [1] - 参会者包括世界旅游联盟会员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旅游机构代表 国际旅游组织及联盟会员单位代表 [1] 中乌旅游合作进展 - 中乌多个城市间每周有58个直飞航班 两国人员往来便捷化程度提升 [1] - 《中乌互免签证协定》于2024年6月1日生效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委员会主席认为将积极提升双边关系 [2] - 乌方为2025年"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旅游年"做准备 已在中国26个主要城市举办大型路演活动 [2] - 乌方推行"友好中国"计划 包括增设中文标识、餐馆中文菜单、旅游中心中文服务人员及接入中国主流移动支付平台 [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旅游业增势强劲 国际游客数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 游客对文化体验和当地生活需求日益增长 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数字营销能力 [2] - 联合国旅游组织与世界旅游联盟联合发布《可持续旅游:社区韧性发展新路径》报告 提供旅游产品开发借鉴案例 [3] 战略合作与愿景 - 世界旅游联盟主席指出丝路旅游凭借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展现新活力 预计中乌游客互动将更频繁 [1] - 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呼吁共建可持续、数字化、包容的旅游框架 将丝绸之路建设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2] - 中国驻乌大使强调两国应通过旅游合作激发丝路文明新活力 构建紧密区域旅游合作网络 [3] - 世界旅游联盟目前拥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259个会员 以促进全球旅游合作和文明对话为使命 [3]
财经观察:欧洲和日本为可持续旅游找对策
环球时报· 2025-06-27 06:34
旅游超载现象与抗议活动 - 欧洲十余座热门旅游城市爆发反对"旅游超载"的联合抗议活动 抗议者将矛头对准推高物价 垄断住房市场的投机者而非游客本身 [1][2] - 抗议活动规模广泛 涉及西班牙巴塞罗那 意大利热那亚 葡萄牙里斯本等城市 被描述为针对"为游客需求重塑城市"现象的最广泛联合行动 [2] - 抗议核心诉求是重新审视现行旅游模式 该模式将利润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却让当地人承受房租飙升 环境恶化等代价 [5][6] 旅游超载数据与影响 - 希腊扎金索斯岛 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半岛 西班牙富埃特文图拉岛旅游压力值最高 每千名居民需应对超过11.7万名游客 [3] - 2023年全球7.47亿国际游客造访欧洲 南欧和西欧接待逾70% 日本2024年访日游客达3687万人 73%集中在5个行政区 [3] - 旅游超载导致本土文化流失 生活成本高企 生活质量下降 游客与居民共同丧失愉悦体验 [4] 政府与企业应对措施 - 西班牙取缔6.6万个违规爱彼迎房源 叫停引向小型海滩的营销活动 实施阶梯式旅游税 [8] - 日本拨款158.2亿日元用于防止旅游超载 推动区域性旅游分散客流 计划在熊本县建立游客分散系统 [8] - 瑞士投资水电驱动铁路 延长缆车运营时间 征收旅游税 威尼斯对一日游游客收费5-10欧元 [7][8] 行业模式转型 - 旅游组织策略从"目的地营销"转向"目的地管理" 平衡居民需求与游客体验 [9] - 目的地管理机构名称从DMO改为DMMO 反映营销与管理并重的趋势 [9] - 可持续旅游需实现生态环境 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 注重游客教育 产业平衡和绿色实践 [11] 新兴趋势与机遇 - 距离热门枢纽近的小众城市正将自己定位为"替代目的地" 提供独特真实体验 [12] - 旅游业未来取决于平衡经济收益与社会环境成本 转向"每位游客的价值"而非数量 [11] - 数字平台过度曝光和佣金抽取被指为商业模式问题 需避免转嫁为游客与居民矛盾 [11]
VC/PE周报 | 知名消费PE募资百亿美元,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19:08
消费领域投资 - 路威凯腾(L Catterton)最新一轮全球募资实现约110亿美元资本承诺,其中旗舰并购基金募集超过67.5亿美元,将用于投资全球优质消费资产 [2] - 本轮募资包括旗舰并购基金十期、成长基金五期、欧洲基金五期以及面向日本和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基金,同时首只信贷基金也完成首轮关账 [2] - 此次募资创下了旗舰并购基金、成长基金和欧洲基金三大平台各自策略历史上的最高募集规模,投资人类型涵盖主权财富基金、公共养老基金等 [2] - 路威凯腾旗下管理的股权资本总规模超过370亿美元 [2] AI专项基金 - 凯辉创新基金三期完成最终关账,基金管理规模达10亿美元,成为欧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AI专项基金 [3] - 该基金专注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覆盖数字医疗、金融科技、消费以及出行与能源四大关键产业 [3] - 投资布局覆盖中国及东南亚、欧洲与北美等主要区域,单笔投资金额从500万至8000万美元不等 [3] - 投资者包括赛诺菲、道达尔能源、法雷奥、法国巴黎银行保险等 [3] 旅游创新基金 - 携程集团设立10亿元旅游创新基金,专注于对创新项目进行长期投资,重塑目的地增长模式 [4] - 基金每年特设1000万元的旅游创新奖项,以表彰推动全球旅游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项目与个人 [4] - 此前在2020年,携程曾联合百余旅游目的地、万家品牌共同投入10亿元复苏基金,促进旅游消费 [4] 民营创投科创债 -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是债券市场"科技板"启动后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债券 [5] - 本次获批的科创债计划发行总规模15亿元,期限为15年,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 [6] - 主要投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6] VC并购上市公司 - 启明创投旗下苏州启辰衡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将合计收购天迈科技26.10%的股份,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7] - 若交易完成,将成为"924新政"明确支持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后,A股市场首个纯投资机构收购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 [7] - 苏州启辰于今年1月23日设立,出资额4.6亿元,其LP除启明创投相关方外,还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元禾鼎盛股权投资基金、昆山创业控股集团等 [7] 机器人领域融资 - Lumos Robotics鹿明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星锐正、德马科技和吴中金控 [8] - 公司在半年内完成三轮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主要产品包括机器人关节模组、视触觉模组等核心零部件和LUS、MOS两大系列人形机器人 [8] - 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五源资本、线性资本等投资机构参投 [9] - 地瓜机器人构建了覆盖芯片、算法到软件的产品体系,今年6月将发售面向具身智能机器人的RDK S100机器人开发套件 [9]
欧洲旅行商来中国“踩线”考察,如何将见闻带回欧洲?
第一财经· 2025-05-15 19:35
中国旅游业复苏与转型 - 中国旅游业在疫情后逐步重启 24位英国和爱尔兰旅行商搭乘中国国航航班前往贵州和广西进行为期十天的文旅考察[1] - 本次"踩线"活动由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联合多个机构组织 覆盖英国、爱尔兰、芬兰、挪威四国的32位旅行商 是近年来规模最大、国家覆盖面最广的一次[1] - 贵州和广西正借助文化与生态旅游重新定义"China Travel"品牌[1] 欧洲市场战略布局 - 欧洲被视为具有战略价值的"突破口" 因其民众具备更高的出境旅游需求和文化好奇心[2] - 中国推出240小时过境免签、部分国家互免签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以降低入境门槛[2] - 2024年英国游客赴华人数复苏情况良好 位列中国入境客源国第八位 在欧洲国家中排名领先[2] 航空运力提升 - 中国国航和深圳航空的中英直航每周航班达到36班 暑期将增至39班 超过疫情前水平[3] - 中英民众相互交往需求强烈 航司积极加码运力[3] 旅游产品创新 - 特色旅行目的地成为新卖点 如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广西长寿村和山水画卷[4] - 新旅游产品融合现代发展故事、生态转型成就和乡村振兴案例[4] - 中国旅游业向欧洲展示"可持续"理念 包括绿色出行、社区参与、文化保护等要素[4] 行业挑战 - 在尚未免签的欧洲国家 签证处理时间和流程复杂性是旅行商反映最频繁的问题[5] - 语言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短板"[5]
今年五一,玩命穷游的游客薅秃了多少城市?
虎嗅APP· 2025-05-07 18:58
行业现象分析 - 香港出现"麦难民"现象,五一期间约50名内地游客在旺角麦当劳过夜,引发社会关注[5][6] - 重庆荣昌政府食堂五一期间单日接待游客量从日常800人激增至1.2万人,消耗千斤白饭、数百斤猪肉[9][10] - 湖北宣恩文旅局长主动提供自住房源接待未订到酒店的游客,引发30多位干部职工效仿[12] 消费行为特征 - 年轻游客将住宿视为"无效消费",更倾向将预算用于景点打卡、购物等体验[14][15] - 穷游行为被赋予社交属性,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将"极限预算旅行"转化为社交货币[16][17] - 18元政府食堂套餐成为新型打卡内容,游客通过分享低成本体验获取流量[19][24]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地方政府开放公共资源形成示范效应,江苏、湖北等多地跟进开放食堂及停车场[10] - 行业面临公共秩序边界模糊问题,政府食堂、快餐店等场所被过度占用[29][30] - 专家建议旅游从业者需建立规则引导"精致穷游",避免公共资源私有化[31][32][33] 商业模式演变 - 传统住宿业受到挑战,部分游客形成"不订酒店"的消费惯性[8][12] - 社交媒体推动旅游行为异化,热搜效应倒逼地方政府参与流量争夺[21][22] - 行业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设计,开发主题露营等替代性穷游产品[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