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描绘“十五五”旅游新蓝图:发力海洋、航天、生态三大方向
中国新闻网· 2025-11-22 00:53
中新网海口11月21日电 (记者王子谦)面向"十五五",旅游大省海南将如何进一步提升吸引力?海南省旅 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王忠云21日说,海南将重点发力海洋旅游、航天旅游和生态旅游三大方向。 王忠云当日在"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天津市)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五五"期间,海南旅游 业将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从空间发展更均衡、产品业态更丰富、市场秩序更规范、 旅游服务更优质、旅游形象更美好等方面全面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示范引领作用的旅 游强省,以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和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是海南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两条"绿色项链"。王忠云 说,"十五五"期间海南将围绕这两条环线进行布局:建设高品质度假酒店、露营地与休闲驿站等沿线业 态,开发雨林探险、乡村民宿集群、康养度假等体验产品,配套智慧旅游平台和专业自驾服务体系,让 游客同时享受"椰风海韵"与"雨林秘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海洋是海南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所在。王忠云表示,"十五五"期间海南将打造海洋旅游新标杆,重点布局 三类项目:一是高端消费类,包括引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鼓励国有林场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户外运动等业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5:03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有林场的意见》[1] 产业发展方向 - 支持国有林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建设经济林果 木本粮油等产业基地[1] - 大力发展木制品 森林食品 森林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产业 推动产业链延伸 打造地域品牌[1] - 鼓励国有林场通过自主开发 合作开发 特许经营等方式发展生态旅游 森林康养 自然教育 户外运动等业态[1] 生产与资源利用 - 强化国有林场木材生产 支持循环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 生产生物质能源或复合材料以提高产业附加值[1] 碳汇与市场机制 - 支持结合营造林工程开发生态系统碳汇项目 参与碳市场交易 为完善碳汇交易机制探索经验[1]
聚焦“湖泊+”,广东文旅招商引资走进河源,激活万绿湖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2:52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30-31日举行,主题为2025广东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走进地市”暨河源市环万绿湖“湖泊+”文旅招商对接会 [1] - 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河源市人民政府主办,采用“招商推介+实地考察+路演培训”形式,约200名政府、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参加 [1] - “走进地市”系列活动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文旅投资的重要举措,自2024年启动已形成常态化机制 [4] 政府战略与政策支持 - 广东省聚焦高质量发展,通过系列文旅促消费政策及推进文旅投资“双百”计划,扩大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1] - 河源市以发展壮大“1+3”产业为核心,正以“核心工程”力度谋划推进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战略部署 [2] - 活动是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省政府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 [4] 行业机遇与发展路径 - 专家提出河源文旅应依托战略、面向湾区,深度挖掘“湖城山江泉文乡”资源,发展大生态、大文化、大康养、大乡村,以实现绿色崛起 [2] - 活动前特设路演培训,为农文旅项目高效运用政府专项债实现落地指明路径 [3] 招商成果与项目进展 - 活动共有12个项目达成签约合作,投资总额达9.04亿元 [3] - 签约项目涵盖生态旅游、温泉度假、休闲体育、农文旅融合等多种类型,包括源城区巴伐利亚庄园综合提升项目、东源县“黄田槎城喜事”酒厂建设项目等 [3] - 活动现场来自河源市各县区的9个重点文旅项目进行了路演,并获专家和投资机构代表点评 [3] 资源考察与体验 - 调研团实地考察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万绿湖风景区的多个景点,通过游船观光、古风表演、非遗体验等形式深度体验“水文化”魅力与“湖泊+”产业潜力 [4] - 活动期间举办了融合美食品鉴与文化展演的特色推介会,展示河源独特的山水人文之韵 [4]
网红打卡潮,为何成香港景区灾难?
虎嗅APP· 2025-10-28 21:33
文章核心观点 - 香港旅游业面临内地游客回流带来的游客数量增长但消费能力下降的"旺丁不旺财"现象 [20][21] - 社交媒体驱动的网红打卡旅游模式对香港生态脆弱区域造成严重环境破坏 [36][40][41] - 香港旅游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游客教育机制 [45][46][50] 游客数量与消费趋势 - 十一黄金周前七天累计有逾128万人次中国内地旅客访港 比去年同期增加约5% [6] - 出现"住深游港"趋势 即白天游玩香港晚上返回深圳住宿 连瓶水都提前在关口买好 [27][28] - 内地游客消费能力同步滑坡 部分游客选择在24小时餐厅过夜以节省住宿费用 [28] 社交媒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 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徒步线把区域推到天花板 每条路线都附上精确交通攻略与最佳出片时间 [10] - 坚尼地城港铁站旁的小球场因能拍出港风电影既视感而成为流量中枢节点 [32][33] - 游客对景区选择高度趋同 只为站在别人站过的角度拍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 [31][34] 生态破坏现状 - 桥咀岛珊瑚覆盖率高达71.3% 在全港排名第二 但正遭受严重踩踏破坏 [36][40] - 10月1日有超过4000人登上桥咀岛 很多人没带走垃圾 直接塞进岸边灌木丛 [17] - 游客在礁石区浮潜时用手抓珊瑚当浮具 拿鱼叉 在岸边升火煮食 [13][14] 旅游业经营现状 - 本地商家面临"旺丁不旺财"困境 人来了钱没留下来 [20][21] - 大屿山贝澳营地成为穷游据点 内地游客一家老小拖着行李箱就地扎营 [24] - 部分地接社自发加入保育教育 但努力太微弱难以应对流量效应 [46][47] 政府政策与行业挑战 - 香港政府推动"无处不旅游"理念 生态旅游是重点推广项目 [36] - 最新施政报告把生态旅游列入"四山计划" 将太平山等变成旅游热点 [50] - 缺乏对网红打卡点承载力的评估机制 发展与保护失衡 [45][51]
锚定“十五五”:广东多举措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10-20 14:33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召开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总结“十四五”成果并规划“十五五”发展蓝图,目标是打造全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先行省 [1][2][3][4][5] 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果 - 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9416亿元,同比增长5.21%,占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9.26% [2][3] - 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324万亩,竹林种植面积近800万亩,林下经营总面积3241万亩,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2617万亩 [15][16] - 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产业产值达1879亿元,培育国家级、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94个 [17] - 全省林业规模经营主体数量达7637家,规模经营林地面积达1276万亩 [18] - 集体林重点县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2年3370元提升至2024年4176元 [19] “十五五”产业发展规划与路径 - 目标形成三产融合、技术先进、竞争有序、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亩山万元钱” [4][5] - 将大力发展油茶、竹、森林药材、花卉苗木、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香料香精、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八大产业集群 [23][24] - 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森林资源经营和管护机制,激活集体林权经营活力 [27][28] - 培育县域林业产业,实施集群培优行动,重点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加强科技创新 [30][31][32] - 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及林业碳汇经济,实施林产品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工程,增强“粤林+”公用品牌影响力 [32][33][34] - 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培育经营主体,扶持林业专业大户、培养林业职业经理人、壮大林业龙头企业 [38][39] - 构建产学研联动机制,攻关林源食药物、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9][40] 产业支持与指引 - 大会现场发布了《广东省县域林业特色产业目录》,收录全省21地市共99个县(市、区)的林业特色产业,为各地发展提供清晰指引 [7][8][9]
铜仁创新生态产品再分类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
中国环境报· 2025-10-20 10:11
文章核心观点 - 铜仁市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创新性地将生态产品重新分类为权益性、公共性和经营性三类 并据此构建了差异化的价值实现路径 以破解“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的瓶颈 [1][2] 生态产品分类创新 - 权益性生态产品指具有明确或可界定产权、能够标准化并进行市场交易的生态权益指标 如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林权 其核心特征是产权相对清晰、可分割、可交易 [2] - 公共性生态产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如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 其核心特征是难以直接向特定受益者收费 [2] - 经营性生态产品指产权清晰、可直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回报的实物产品或服务 如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生态康养 其核心特征是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2] - 新的分类方法直接服务于价值实现路径的选择 增强了政策设计的精准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2] 权益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价值实现主要依赖政府搭建规则清晰、监管严格的交易平台 通过市场竞价实现价值 因而交易平台搭建与产权明晰是关键 [3] - 铜仁市探索推动地方性法规立法 建立“一地一证、一权一码”的自然资源产权登记系统 并尝试在生态资源领域应用“三权分置”改革 分离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以激活流转市场 [3] - 在平台建设方面 打造“梵净生态账户” 并以此为基础建设集核算、管理、交易于一体的生态产品综合服务平台 打造“收储—交易—开发—服务”全流程数字化闭环 [3] 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价值实现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因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与集成是核心 [3] - 铜仁市建立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机制 在分配生态补偿资金时 大幅提高GEP核算结果、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客观指标的权重 形成强激励约束机制 [3] - 推动补偿政策从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 尝试整合不同来源、不同目标的生态补偿资金 集中投向系统性保护修复项目 并探索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积分体系” [3] 经营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价值实现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进行产业化运营 这类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最为多元 因而品质提升与品牌溢价是根本 [4] - 铜仁市将构建认证体系和打造区域品牌作为突破口 加快制定“梵净山珍”等区域公用品牌的统一认证标准和监管流程 [4] - 建成高标准基地6万多亩 拥有全球最大抹茶单体车间 产销量全国第一 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 综合产值超10亿元 带动11万茶农增收 [4] - 支持贵茶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高端抹茶产品并获欧盟认证 推动食用菌、茶叶等产品获得104张有机认证证书 以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4] 全国性机制建立建议 - 针对权益性生态产品 建议夯实产权基石 构建统一大市场 包括健全产权制度 明确权益归属 整合现有各类权益交易平台 建设国家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并推动产品标准化与金融化 [6] - 针对公共性生态产品 建议完善补偿机制 推动多元协同 包括建立与生态保护成效刚性挂钩的补偿机制 推动生态补偿从单要素向多要素、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 并创新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方式 [6] - 针对经营性生态产品 建议强化品牌认证 优化市场环境 包括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产品认证国家标准和标识体系 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 并完善市场交易与监管体系 [7]
李家超:将与广东省商讨推动“港艇北上”“北艇南下”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7:17
游艇产业政策与配套 - 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优化游艇产业配套并推广高端游艇旅游[1] - 特区政府将增加约600个游艇新泊位,涵盖前南丫石矿场、香港仔避风塘扩建及红磡站临海项目[3] - 推进"机场城市"游艇港湾建设[3] 粤港澳游艇便利措施 - 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系统建设,与广东省政府商讨"港艇北上"和"北艇南下"的便利措施[1] - 放宽对访港游艇要求,允许访港游艇无须在私人营运的游艇会或码头预留泊位,可自由航行和在指定水域锚泊[3] - 提升电子业务系统,允许访港游艇提前一站式提交入境资料以便预先审核[3] 游艇管理与人员资格 - 设立游艇动态监察系统,确保访港游艇在香港安全有序地活动[3] - 授权内地相关机构为当地船长进行考试及提供短期培训课程,便利内地访港游艇船长获得在香港水域航行的资格[3] 邮轮与生态旅游发展 - 香港邮轮旅游发展势头良好,预计今年邮轮访港航次比去年增加约20%[3] - 发展"生态+旅游",提升郊野公园配套,建造户外历史遗迹博物馆及新式露营地点等新设施[3]
生态游要“流量”更要“留量”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行业市场规模与表现 - 2024年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到27.61亿人次,显示行业需求旺盛 [1]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力 - 森林游、湿地游、草原游等依赖良好生态资源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青睐 [1] - 生态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生态文明建设显著成效的体现 [1] - 行业需从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增长转向追求品质与可持续的精细化开发 [1] 行业产品与服务升级策略 - 需深挖独特IP,拒绝同质化,例如围绕珍稀动植物、农耕技艺或民族故事打造独特魅力 [2] - 从资源禀赋差异化中寻找独特魅力,案例如云南高黎贡山的深度研学和甘肃陇南的特色康养 [2] - 旅游体验需从传统观景升级为沉浸式、互动式、学习式,延长价值链条 [2] - 设计让游客成为参与者(如科学侦探、文化学徒、生态志愿者)的体验场景,建立情感链接 [2] 行业商业模式与社区参与 - 需探索让本地社区成为主导者和主要受益者的模式,鼓励村民以资源入股、参与经营、就近就业 [3] - 通过村民深度参与使当地传统和文化得到尊重与传承,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 案例如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制度,优先聘用当地居民,解决就业并发挥其优势 [3]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具匠心、更富远见的态度进行精细化耕耘 [3] - 行业是从量到质的升级之路,核心是让绿水青山永续增值 [3]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前7个月游客数量和旅游花费均同比增32%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8:58
旅游行业增长表现 - 前7个月游客数量和旅游花费均同比增长32% [1] 旅游资源开发 - 北山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发掘出8个文化层和2000余件文物 包括石器 骨器 玉器等 [3] - 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打造非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3] - 苍山石林作为中国海拔最高的纯天然石林 拥有鹰嘴岩 增寿龟等独特景点 [4] - 石林成为摄影 户外探险和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 [4] 旅游发展战略 - 将兴安之巅 最冷小镇等独特文化与森林生态游深度融合 [4] - 发展体育+旅游 摄影+旅游 产业+旅游丰富产品体系 [5] - 通过冷资源释放热动能推动生态康养旅游发展 [4][5]
绿色生境带来美丽回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2 06:57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 - 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态修复及提升工程 以最大化保护最小化干预为原则 开展湿地修复整理 植被恢复提升 生态补水 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等[6] - 采用格宾石笼护坡 松木桩固堤 阶梯堰坝导流等方式 有效提高湿地防洪抗冲能力 降低基础设施与生物栖息地被冲毁风险[8] - 通过山水工程从瓯江引水 打通湿地水系循环脉络 增强水体流动性与自净能力 疏通17处水系堵点[8]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 完成3450亩湿地修复 有效解决水质调节能力差 水质恶化和蓝藻暴发等问题 实现河滩湿地持续化 防洪生态化与生物多样化[8] - 新发现14种鸟类 中华秋沙鸭等珍稀物种来此安家[9] - 萤火虫栖息地恢复近1000平方米 2024年种群数量达100万只以上[12] 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 紧扣萤火虫星海生态IP 通过生态修复加产业导入模式 发展生态旅游 研学教育等业态[12] - 近年来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文化展示区从业人员近千人 带动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12] - 赏萤季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四成 农家乐餐饮及农产品销售额增长约六成[14] 乡村振兴与就业带动 - 九龙村从贫困落后村落转变为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典范 森林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13] - 村民经营民宿和农家乐 月营收达3万元左右 实现亲戚朋友再就业[14] - 回乡创业人员增多 带动咖啡屋等年轻消费业态发展计划[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