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双赢

搜索文档
“绿肥+”让土壤吃上“营养餐”
科技日报· 2025-07-02 08:38
农业技术创新 - 甘肃农业大学绿洲农作制研究团队联合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团队开发"绿肥与粮经作物协同增效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 团队创建绿肥作物与主粮作物协同种植新模式,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以地养地"的生态循环 [1] - 团队探索出小麦复种绿肥、玉米间作绿肥、马铃薯套作绿肥、高原夏菜复种绿肥、果园套作绿肥等一系列创新种植模式 [3] 技术应用与推广 - 团队研发小麦—绿肥培肥增效、玉米间作绿肥节氮增效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推动粮食稳产增产 [4] - 绿肥技术使化学氮肥用量减少20%—30%,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 [5] - 团队创新"科技小院+示范基地+新型经营主体"推广模式,累计培训农技人员2000余人次 [5] 经济效益 - 绿肥技术推广至355万亩土地,新增24亿元效益 [5] - 技术应用后,农民收入增加,土地肥力提升,病虫害减少 [5] 跨学科合作 - 团队联合校内蔬菜、苹果、油菜、机械等领域研究团队,围绕光热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等方向展开跨学科联合攻关 [6] - 团队在西北干旱内陆河灌区建立长期定位试验基地,构建西北特色绿洲农作制度体系 [7] 生态效益 - 技术实现减药、提质、固碳,助力西北农业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转型 [1][6] - 团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提升耕地产能并培育健康土壤环境 [7]
广西环江:粤桂协作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7 20:16
林业产业发展 -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依托78.65%森林覆盖率和广西前三木材蓄积量资源优势,构建"政策扶持—产业集聚—市场辐射—联农带农"产业闭环 [1] - 2024年全县集聚林木企业117家,规上企业占比30%,工业总产值突破30.3亿元,同比增长450.91% [1] - 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粤桂资金1.15亿元,建成9.7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占全县林木产业基地31%,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3] 科技与生态保护 - 实施"林技入乡"专项行动,建立"企业示范园+合作社实训基地+农户责任林"三级技术传导机制,培育44家示范户带动脱贫户增收 [2] - 引入深圳无人机智巡模式,部署6套空港设备开发AI识别系统,实现日均150公里自动化巡查,效率提升7倍 [2] - 发放广西首批林业碳票1.98万吨,推动"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 [2] 产业集群与就业 - 通过专项招商和产业奖补政策引进117家上下游企业,为7家规上企业发放170万元扶持资金 [3] - 培育3000名产业工人,带动种植、加工、物流等领域近4000人就业 [3] - 含香村产业园2024年吸纳百余名群众返乡就业,向40个村集体分红153.37万元,形成"土地流转+务工+分红"多元增收模式 [3]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在深圳设立1300平方米"零租金"前置仓储中心,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百万元,构建辐射大湾区2小时流通网络 [4] - 在宝安中心区设立环江"顶卡花"品牌展销中心,推动产品向品牌零售转型,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4] - 对接深圳建筑龙头企业如中建科工、中国华西等,商洽合作意向,精准对接大湾区市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