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苏芳:把握壮大县域经济的方法方向
经济日报· 2025-09-18 08:06
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民生改善锚定价值方 向、以城乡融合优化发展空间、以生态赋能坚守绿色底线、以消费升级激活内生动力、以产城协同凝聚 发展合力,通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协同治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强县域经济发 展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 大保障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提升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推进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 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 经济,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推动县域经济摆脱依赖要素投入、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聚焦 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 ...
把握壮大县域经济的方法方向
经济日报· 2025-09-18 06:3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以县 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统 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 济,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推动县域经济摆脱依赖要素投入、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聚焦提 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筑牢坚实根基。 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民生改善锚定价值方向、 以城乡融合优化发展空间、以生态赋能坚守绿色底线、以消费升级激活内生动力、以产城协同凝聚发展 合力,通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协同治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 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 障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增强基 ...
河源连平鹰嘴蜜桃年产值超21亿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4 16:05
"这颗带着'鹰钩鼻'的果子,是我们连平人祖祖辈辈的宝贝。""80后"新农人谢少剑站在自家果园里,手 机镜头正对着枝头沉甸甸的果实。 九连山脉的晨雾还未散去,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的桃林已泛起绿浪。7月12日,2025连平鹰嘴蜜桃文化 周暨南山·连平招商推介会在此举行,8.8万亩桃林孕育的"甜蜜经济"正插上科技与电商的翅膀,飞向全 国乃至全球市场。 2017年,谢少剑放弃深圳工作返乡种桃时,父母还担心销售难题。如今通过电商平台对接,自家种产的 鹰嘴蜜桃不仅销往大湾区,还通过冷链物流48小时直达黑龙江。"去年扩建了20亩地,今年准备再扩30 亩。" "我们要让每颗桃子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连平县委书记邓小强表示。这场甜蜜事业裂变效应在 2025年的连平鹰嘴蜜桃上得到体现。活动现场签约5个产业项目,涵盖食品加工、农业科技等领域,计 划投资总额9.9亿元。世界创新大会组委会授予连平鹰嘴蜜桃"创新农产品和全球名优水果"荣誉称号, 单果重520.5克的"桃王"再次刷新纪录。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当前,连平鹰嘴蜜桃产业年产值突破21亿元,带动8100余户桃农增收致 富,培育出古坑、小水等4个"亿元村"。连平县 ...
2025安徽县域综合实力30强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8-18 14:13
论坛活动与榜单发布 - 第七届安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于2025年8月16日在界首市举办 [1] - 论坛发布《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25》及多项榜单包括"2025安徽县域综合实力30强"和"2025安徽县域有效投资竞争力十强" [1] 县域综合实力排名 - 桐城市位列2025安徽县域综合实力30强第13名 较2024年排名22提升9个位次 [1] - 怀宁县位列2025安徽县域综合实力30强第21名 较2024年排名29提升8个位次 [1] 有效投资竞争力排名 - 太湖县位居2025安徽县域有效投资竞争力十强榜单第三名 [1] 县域经济评价体系 - 县域综合实力评价涵盖9项指标: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增速、财政收入、有效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1] - 县域经济被定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载体 [1] 发展时机与意义 -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 [1] -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和区域竞争优势强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百强山东 | 稳健增长6%,滕州缘何多年入榜
新浪财经· 2025-08-13 12:43
经济表现 - 2024年GDP达1039.3亿元,跻身千亿县梯队[1] - 2025年上半年GDP为537.62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枣庄市0.7、0.4和0.1个百分点[1] - GDP总量占枣庄市比重达43.58%,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1] - 位列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全国第42位,连续多年入选百强县[1] 区位优势 - 地理位置显要,为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的枢纽节点,京沪高铁穿境而过,到北京、上海均仅需2.5小时[3] - 京台高速、日荷高速、104国道和京杭大运河等七大交通动脉交汇,构建3430公里路网体系[3] - 便利交通网络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清峦福兴、威达重工等头部企业落地[3] - 毗邻京杭大运河,滕州港2025年3月运输10400吨煤炭南下江浙,并成功开发聚丙烯、石油焦等新货种[4] 产业布局 - 形成"化机锂医数"五大产业集群:化工与新材料、机床与高端装备、锂电与新能源、新医药与医养健康、数字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7] - 机床产业拥有400余家企业,年产值超200亿元,年产量突破20万台(套),中小型数控钻铣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7] - 玻璃产业转型光伏领域,金晶玻璃投资4.5亿元建设全球首条大面积TCO产线,与仁烁光能形成完整钙钛矿电池产业链[11] - 2025年上半年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瞪羚"企业47家,威智医药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 投资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增速大幅领先全国5.3个百分点[5] - 盘活低效闲置资产价值20.33亿元,去化率达18.1%[5] - 实施"世界中小机床之都"发展规划,目标2028年产业规模近500亿元、出口占比超30%[8] - 山东海特数控机床获省级扶持资金1192万元,北航研究院等平台攻克5项关键技术,获发明专利185项[8] 营商环境 - 市级领导牵头重大项目专班,实施"清单化调度、节点化推进"[11] - 鲍沟镇创新"1+1+N"服务机制,专员驻厂破解土地、审批等堵点[11] - 司法系统建立政法机关护企联动机制,2025年7月部署深化"遍访服务"[11] - 清峦福兴集团在"一企一策"帮扶下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AI智能编程机床实现百倍级效率提升[8]
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县城发展的重要性与现状 - 县城是城镇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支撑 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枢纽 县域经济主要载体 [1] - 截至2021年底 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达1.6亿人 394个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达0.9亿人 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近30% 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约65% [2] - 部分县城探索出市场导向 特色优势产业支撑 政府作用保障的特色发展道路 但总体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短板 [2]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 - 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动力 目前存在大城市病突出与县城人口集聚能力减弱并存现象 [3] - 县城发展质量直接影响资源要素集聚 进而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促升级 产业结构会随条件变化向高级化发展 [3] - 县域经济发展良好地区均通过提升城市品质 发展公共服务 增强人口吸纳能力 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3] 县城发展现存问题 - 市政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历史欠账较多 补短板任务较重 [4] - 产业特色优势不足 难以将资源或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4] - 产业平台低效发展 园区布局分散 开发强度低 产业定位不清晰 功能配套不完善 导致产业集聚能力弱 综合效益低 [4] -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上学难 看病难 养老难问题普遍存在 [4] - 政府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缺少可持续顶层设计 营商环境意识不强 服务企业能力较弱 [4] 县城发展提质升级路径 - 补短板:将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作为扩大内需重点任务 提高建设标准 推进市政管网 对外交通 防洪排涝 通信网络等设施新建改造 [5] - 中西部县城在"十四五"时期将迎来农业转移人口和返乡农民工进入高峰 需用足政策资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5] - 抓特色:找准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 凝聚具有商业意识的人才 依托数字经济 消费升级和物流效率提升 建设高标准创业园区 [6] - 引人才:搭建优质创业平台 优惠政策平台和优享生活平台 精准吸引外出创业人才 技术人才和特殊人才回乡发展 [6] - 优服务:增加优质公办学校资源供给 提升义务教育和高教育质量 加强医疗卫生 养老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6] - 塑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关键突破口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推出一站式涉企服务 建立招商亲商安商协同机制 [7]
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布:百强县经济规模稳中有进
新华网· 2025-08-12 14:22
县域经济总体规模 - 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 准千亿县(GDP超900亿元)达21个 [1] - 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 [1] - 全国县域GDP从2015年31.6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48.3万亿元 [5] - 百强县GDP从2015年7.4万亿元增至2023年12.6万亿元 [5] 县域经济贡献度 - 百强县以全国2%土地和7%人口创造约10%的GDP [5] 县域发展类型与特点 - 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快速发展 [5] - 陆地边境县转型为双循环节点和制度高地 沿海县向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产业转型 [5] 县域经济结构 - 县域二产增加值占比达40% 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 [5] 县域发展路径 - 未来需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驱动 新型城镇化为空间支撑 乡村振兴为必由之路 [5]
百强县挑大梁作用明显
经济日报· 2025-08-06 06:16
县域经济总体表现 - 百强县以占全国2%土地面积和7%人口创造超10%GDP总量 贡献县域26.5%GDP [1] - 百强县贡献县域约30%二产增加值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40% [1] - 百强县经济规模从2015年7.4万亿元增至2023年12.6万亿元 增长近一倍 2015-2023年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 [1] - 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 GDP超900亿元准"千亿县"达21个 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近150个 [1] - 县域贡献全国40%GDP 40%以上二产增加值 46%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1] 区域分布特征 - 百强县东部占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东部优势明显 [2] - 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 分别占25席15席12席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 [2] - 海洋县和陆地边境县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 是未来县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 [2] 产业发展趋势 - 新型工业化是核心驱动力 新型城镇化是重要战略支点 乡村全面振兴是重要保障 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2] - 县域经济呈现"头部领跑 中部扩容"特征 千亿县引领 准"千亿县"追赶 部分县域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2] - 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形成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3] - 需科学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提早布局和找准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3] - 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探索科技创新要素流动成果转化新模式 营造创新生态 [3] 特色发展路径 - 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应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实现发展 [3] - 陆地边境县应加快推进从"开放末梢"迈向"双循环节点" 从"政策洼地"转向"制度高地" [3] - 沿海县应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设施 逐渐向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三高"产业快速转型 [3]
山东兖州:强壮产业链挺起县域经济“硬脊梁”
中国发展网· 2025-08-01 15:30
产业发展战略 - 兖州区构建"总链长+链长+链主"协同机制管理14条产业链 形成"一链一专班 一企一专员"服务体系 [1] - 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策略培育产业集群 形成造纸包装 橡胶轮胎 高端装备 健康食品 高端化工5个优势产业 [1] - 培育1个千亿级新能源产业 并布局未来信息 未来制造 未来能源 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 [1] 企业支持体系 - 开展"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活动 精准解决企业技术研发与要素保障诉求 [2] - 推动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发展 强化本地配套协作以降低生产成本 [2]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5家 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 省专精特新企业77家 省瞪羚企业17家 [3] 科技创新投入 -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等四大行动 联合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共建未来先进材料研究院 [2] - 新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9家 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 引进大院大所7家 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家 [2] 行政效能优化 - 项目开工与企业变更等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 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 [2] - 营商环境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 全省前列 [2]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千亿县数量达62个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9 06:23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GDP超千亿元的"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 GDP超900亿元的县域达到21个 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过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 [1] - 百强县以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 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 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 5%的GDP [1] - 百强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 [1] 百强县经济表现 - 百强县经济规模由2015年的7 4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 6万亿元 2015至2023年百强县GDP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 [2] 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应统筹好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2] - "十五五"期间需加强省级统筹 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特色化发展 [2] - 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推动县域现代化建设 [2] -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强化县域节点作用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2] - 持续推进扩权赋能改革 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