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英唐智控胡庆周:打造“光、电、算”技术闭环
上海证券报· 2025-11-20 02:25
公司战略 - 公司整体战略是打造以分销为基础,以光、电、算技术闭环为核心的芯片设计制造企业 [1] - 公司自2018年起在分销业务支撑下,逐步沿半导体产业链向上游转型 [1] - 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光隆集成100%股权及奥简微电子80%股权,以增强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1] 公司现有业务基础 - 公司在分销领域深耕20年,年营收约为50亿元 [1] - 公司分销网络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合作品牌超100家,服务客户超3000家 [1] - 公司业务线覆盖主芯片、存储、射频器件、MEMS传感器等 [1] 收购标的:光隆集成 - 光隆集成产品包括光开关、光保护模块、光衰减器、波分复用器、环形器等光学器件及全光交换(OCS)交换机 [2] - 其MEMS方案的OCS交换机可与高速光模块等构成高效率、低成本、高效益的大规模光交换系统,主要应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 [2] - 受益于生成式AI、大模型训练及云计算爆发式发展,OCS市场有望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2] - 2025年1月至8月,光隆集成实现营业收入4889.50万元,实现净利润1398.91万元 [2] 收购标的:奥简微电子 - 奥简微电子主要从事高性能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包括电源管理模拟芯片、温度传感器等 [2] - 产品主要用于消费电子、通信/服务器、医疗等领域 [2] - 其部分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可对标德州仪器等全球知名公司,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品牌同类产品标准 [2] - 2025年1月至8月,奥简微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844.19万元,实现净利润-151.14万元 [2] 业务协同性 - 市场协同:公司分销能力强、客户资源丰富,可助收购标的加快市场导入,拓展销售渠道 [3] - 技术产品协同:公司在光电信号转换、MEMS振镜、车规芯片设计制造等领域有积累,可与收购标的技术共享互补 [3] - 生产采购协同:公司有望为光隆集成提供MEMS制造产能,为奥简微电子整合产业上下游提供供应链资源 [3]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实现电、耦合场的可编程解耦调控 攻克传统复杂超构材料的设计制备难题
科技日报· 2025-11-10 17:42
记者11月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超材料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电热晶格超材料", 并首次通过单一的结构平台,实现了对电场和热场的协同与独立编程调控,破解了多物理场耦合调控的 核心难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研究团队基于这一创新架构在同一个超材料器件上成功演示了电场与热场的多种功能。"这意味着,这 种超材料能引导场线绕过某个区域实现'隐身',也能将场能量聚焦于一点实现'聚集',还能改变场的传 播方向实现'旋转'。"赵刚说,研究团队还制备了心形、五角星等多种复杂形状的场调控器件,展现了 其强大的按需定制能力。 赵刚表示,这项研究首次实现电、热耦合场的可编程解耦调控,打破了"材料属性决定场调控能力"的传 统认知,为复杂多物理场环境下的器件开发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记者吴长锋,中国科大供图) 针对这一瓶颈,中国科大团队赵刚教授、何立群副教授、叶宏教授等组成的超材料研究联合团队,从结 构几何入手,独辟蹊径地提出了电热晶格超材料的设计新范式。研究团队采用模块化设计策略,将超材 料构建为由大量相同晶格单元通过高导热/高导电"桥梁"连接而成的晶格网络。借助这一统一的拓扑框 架,仅需调整晶格单元的空 ...
禾川科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专项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7-05 00:12
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1,066.87万元,同比下降27.39%,归母净利润-16,509.44万元,同比下降408.27%,由盈转亏 [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50.27万元,同比增长11.77%,归母净利润-2,693.91万元,同比扩亏79.48% [2]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30.44%、29.45%、26.18%,连续三年逐年下滑 [2] - 2024年收入下滑主要受光伏行业产能饱和影响,光伏设备销售收入下降25,789.62万元,锂电设备销售收入下降5,569.94万元 [2][3] - 2024年光伏行业客户收入下降31,501.51万元,占收入下滑主要因素 [3] - 2024年全球组件产能700-750GW,但出货量仅400GW左右,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光伏设备需求下降 [4] 客户及供应商情况 - 2024年直销模式收入占比28.15%,毛利率25.66%;经销模式收入占比71.85%,毛利率27.16% [22] - 直销模式下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3,098.20万元,占比16.16% [22] - 经销模式下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3,454.17万元,占比16.60% [24] - 客户与供应商重叠情况涉及8家单位,合计销售金额8,385.03万元,采购金额195.63万元 [28] - 直销客户1为光伏设备领域最大客户,2024年销售金额5,466.51万元,占比6.74% [22] - 经销客户2因国产替代效应采购量上升,2024年销售金额2,739.75万元 [24] 毛利率分析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6.18%,较2023年下降3.27个百分点 [2] - 伺服系统产品2024年毛利率21.54%,较2022年下降5.43个百分点 [11] - PLC产品2024年毛利率40.49%,较2023年下降6.22个百分点 [13] - 机床业务2024年毛利率5.30%,较2023年下降11.90个百分点 [13] - 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大终端"战略价格优惠及光伏行业下行影响 [9][10] - 同行业可比公司2024年平均毛利率35.69%,公司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4] 订单及市场情况 - 2024年末在手订单金额11,069.15万元,较2023年增长165% [3] - 2025年1-5月新签订单金额46,551.87万元 [3] - 光伏行业客户2024年收入普遍下滑20%-40%,产能扩张项目数量下降75% [4][6] - 公司客户结构均衡,不存在对单一行业重大依赖 [3][7] - 2025年1-5月营业收入环比上升,亏损逐渐收窄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