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能整合

搜索文档
从"分兵作战"到"集团军":吉利电池整合背后的产能暗战
经济观察报· 2025-08-30 14:01
战略整合背景 - 吉利控股集团成立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级子公司 与吉利汽车集团平级 整合旗下金砖电池和神盾短刀电池品牌为统一的神盾金砖电池品牌 [3][4] - 此次电池资产整合是公司自2023年开始的战略大整合中的关键环节 旨在实现电池资源协同和品牌高端化 [3][4] 品牌与技术统一 - 神盾短刀电池全部改用金色绝缘膜替代原有蓝膜 统称为神盾金砖电池 金膜耐高压能力达4000V 较蓝膜提升近30% 但成本增加20%以上 [6] - 品牌整合结合神盾电池pack系统安全性与金砖电芯技术优势 打造高端电池品牌标签 助推汽车品牌高端化 [6] - 原有神盾短刀电池产线正在进行改造 全部生产金色绝缘膜电芯 [6] 产品性能与安全 - 神盾短刀电池通过中汽中心6大"魔鬼"串行测试和8针同刺试验 以及全球首次5.8mm真弹枪击贯穿试验 金砖电池通过240秒外部火烧和超压针刺测试 [7] - 超快充系列支持5.5C充电倍率 SOC10%-80%充电仅需10.5分钟 [7] - 高能量密度系列能量密度达192wh/kg 循环寿命3500次 [7] - 超级混动系列SOC10%-80%充电11.5分钟 循环寿命4500次 [7] 产能规划与调整 - 吉曜通行拥有8大生产基地 规划总产能超过176GWh 但最新规划至2027年产能规模调整为70GWh [11][12] - 吉利汽车未来电池需求40%由吉曜通行供应 40%由宁德时代供应 20%由其他产能供给 [12] - 公司不再新增产能 将择机收购市场闲置电池产能 部分原规划工厂已停止建设 [12][13] 业务布局与战略 - 神盾金砖电池将搭载于极氪9X 领克10EM-P 吉利银河A7 领克07EM-P等插混车型 [8][9] - 电池整合预计通过技术共享和资源协同 节省研发和管理费用 参考整车整合经验显示研发费用节省10%-20% 管理费用节省10%-20% [11] - 吉曜通行将探索车电分离 换电模式和电池银行业务 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能源生态变革 [14] 未来整合方向 - 吉利下一步计划对电驱等业务实施整合 [15]
从"分兵作战"到"集团军":吉利电池整合背后的产能暗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8-30 11:54
品牌整合与产品技术 - 吉利控股集团成立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将金砖电池和神盾短刀电池整合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 作为一级子公司与吉利汽车集团平级[3] - 神盾金砖电池采用金色绝缘膜替代原有蓝膜 耐高压能力从2000V提升至4000V 增幅近三成 但成本增加两成以上[3] - 电池通过8针同刺试验时温度保持在29.1℃-38.6℃ 电压3.2995V 未出现起火或冒烟现象[2] - 产品线包含超快充系列(5.5C充电倍率 10.5分钟完成10%-80%充电) 高能量密度系列(192wh/kg能量密度 3500次循环寿命)和超级混动系列(11.5分钟充电 4500次循环寿命)[5] 产能布局与供应链策略 - 公司拥有8大生产基地 规划总产能超过176GWh 但最新目标调整为2027年实现70GWh产能[7] - 吉利汽车电池供应结构为:40%由吉曜通行供应 40%由宁德时代供应 剩余20%通过收购市场闲置产能解决[7][8] - 产能调整涉及停止河南/湖北/安徽/广西等地工厂建设 仅保留盐城基地在建状态[8] - 枣庄合资工厂股权结构调整:吉利持股从51%增至70% 欣旺达持股从49%降至30% 专供沃尔沃和极星品牌[7] 战略协同与资源优化 - 品牌整合后预计节省研发费用10%-20% 管理费用节省10%-20% 销管费用率从11%降至8%[6] - 神盾金砖电池将专供极氪/领克/银河品牌 并搭载于极氪9X/领克10EM-P/银河A7等即将上市的插混车型[5][7] - 公司计划探索车电分离/换电模式 建立电池银行 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型[8] - 电驱业务将成为吉利控股集团下一个整合目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