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电池

搜索文档
中国汽车大整合,很多名字都将被抹掉
创业邦· 2025-06-04 11:31
中国汽车行业整合趋势 - 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从分散扩张到集中整合的战略转型 多家头部车企近期密集推进品牌合并、架构重组与资本运作 [3][4][5] - 吉利汽车计划溢价收购极氪剩余34.3%股份实现全资控股 该交易将使极氪从纽交所退市 距其上市不足一年 [4] - 蔚来汽车将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整合至主品牌体系 取消独立事业部架构 乐道品牌成立不足一年即被整合 [5] - 广汽集团拆分成立十年的广汽研究院 将其整车/平台/造型三大板块并入集团产品本部 该研究院曾孵化埃安、传祺等品牌 [5] - 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战略重组方案基本完成 两家央企合并后2024年合计销量达458万辆 将超越比亚迪成为国内销量第一 [5][8] 行业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3143.6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1286.6万辆 两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 [10] - 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量427万辆 超越特斯拉成为新能源车双料冠军 但规模仍不及丰田/大众的一半 [10][13] - 中国现存130余家整车企业 拥有超千个汽车品牌 行业呈现"大而分散"特征 [12] - 2024年通用汽车全球销量600万辆(第5) 福特390万辆(第7) 均超过中国除比亚迪外的车企 [13] - 行业利润率从2014年8.99%降至2024年4.3% 十年压缩超59% 2025Q1进一步下滑至3.5% [17] 整合动因与战略价值 - 汽车工业具有显著规模效应 大规模企业更易实现工艺优化/成本控制/技术应用/渠道建设/研发投入 [13] - 智能驾驶与物联网时代 用户规模直接影响数据积累与AI进化速度 规模成为核心竞争力 [13] - 行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2019年以来乘用车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于50% 导致恶性价格战 [16] - 2023年特斯拉引发价格战后 行业陷入29个月持续降价 单车利润降至1.5万元 经销商年倒闭超4000家 [17] - 国际经验证明整合有效性 美国从1000家车企整合至4大巨头 现代起亚/斯特兰蒂斯通过合并成为全球第三/第四大集团 [15] 头部企业实践案例 - 长城汽车坚持高研发标准 坦克500试错成本达15亿元 每款新车需通过7000公里"魔鬼测试" [19] - 比亚迪2011-2024年有13年研发投入超当年净利润 2019年净利润16.1亿却投入研发56.3亿 [21] - 极氪创造35个月交付35万辆的纯电新势力纪录 依托吉利自建三电产业链保障效率 [21] - 威睿研发的金砖电池实现10.5分钟快充(10%-80%) 极氪001FR电驱系统百公里加速2.02秒 [22] - 比亚迪汉车型开发周期仅18个月 较传统车企缩短50% 华为系将改款周期压缩至半年以内 [22]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 长安与东风合并后营收2658.97亿仅为比亚迪34.2% 利润73.8亿仅为比亚迪18.3% [23] - 行业需避免"虚胖式整合" 关键要通过重组产生质变 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 [23] - 全球竞争维度下 中国车企需对标丰田2376亿年净利润的盈利水平 [23]
收回极氪、整合供应链:一个吉利的轮廓
晚点Auto· 2025-05-09 21:05
品牌整合与战略调整 - 公司决定取消3个子品牌并集中销售资源以应对市场需求减少和销量向头部集中的趋势 [2] - 公司计划以约65亿美元收购极氪科技全部股份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 [2] - 此次调整是公司乘用车体系幅度最大的一次涉及将多数乘用车品牌统一归入吉利汽车 [2] - 公司开始推进一体化战略回归"一个吉利"结束十年的多品牌扩张策略 [2] 技术整合与资源共享 - 公司发布《台州宣言》后进行了多项整合以减少重复投入并实现技术共享 [3] - 公司将极氪的辅助驾驶系统开放给吉利汽车品牌并计划共享更多技术和资源 [3] - 公司宣布在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动力电池等领域深度协同 [3] - 公司建立类似于技术中台的结构以供应不同品牌 [3] 电池业务整合 - 公司成立名为"吉曜通行"的电池产业集团进行战略整合 [3] - 公司整合金砖和神盾短刀两个电池品牌为"金砖电芯"推出三种版本 [4] - 新电池产品包括超级快充版高能量密度版和超级混动版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短刀电池 [4] - 公司计划通过垂直整合降低电芯成本并在两年内将吉曜通行的供货比例增至30% [4]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策略 - 公司将继续与宁德时代和欣旺达等外部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 [4] - 公司接受零部件公司在合适时间向外供货的策略借鉴了比亚迪的验证模式 [4]
吉利汽车,电池业务大调整
DT新材料· 2025-05-07 00:02
吉利汽车出售吉利欣旺达股权 - 吉利汽车附属公司浙江吉润及关联方吉利汽车集团出售吉利欣旺达41.5%和28.5%股权,对应代价为4980万元和3420万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将不再持有吉利欣旺达任何权益 [1] - 交易方浙江吉曜由吉利执行董事李书福及其关联人最终控制,交易目的是剥离非核心业务投资,业务重心转向增强核心汽车业务的竞争力 [1] - 吉利欣旺达成立于2021年9月,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业务为开发、生产及销售油电车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2024年税后净利润1.65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2389万元 [1] - 2021年7月欣旺达公告合资公司吉利欣旺达将投资50亿元建设动力电池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能80万套混合动力电池 [1] 吉利电池业务整合 - 交易完成后吉利欣旺达股权结构变为浙江吉曜持股70%、欣旺达动力持股30% [2] - 吉利控股集团在2025上海车展宣布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统一金砖电池和神盾短刀电池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 [2] - 浙江吉曜成立于2025年1月26日,注册资本10亿元,由浙江吉利产投控股有限公司和浙江济底科技有限公司各持股50% [3] - 金砖电池由衢州极电工厂生产,主要用于极氪、领克等高端豪华品牌,神盾短刀电池主要由盐城耀宁生产,主要供应吉利银河品牌 [3] - 金砖电池聚焦磷酸铁锂短刀技术路线,将推出超级快充、高能量密度、超级混动等电芯产品系列,未来极氪等高端豪华车型和吉利品牌战略车型都将搭载 [3] 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 - 大会将于2025年7月3-5日在浙江宁波举行 [8][11] - 参会对象包括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eVTOL飞行器、电动工具、消费电子、智能穿戴设备等行业单位,每单位限额2名 [9] - 会议安排包括固态电池产业投资与项目路演、大会报告、圆桌论坛、特色沙龙等活动 [10] - 专题论坛涵盖固态锂电池产业化、固态钠电池、锂金属和锂硫电池研究进展、固态电池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固态电解质开发等议题 [10] - 硅基负极专场将讨论硅基负极产业化、高性能硅基负极先进工艺及装备、低成本多孔炭制备方案等 [10]
宁德时代们的高利润剧本,今年要被极氪终结?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06 19:13
电池供应商与整车车企利润倒挂现象 - 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3620亿元同比下降9.7% 但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 日均净赚超1亿元 [2] - 极氪品牌2024年净亏损57.9亿元 较2023年82.64亿元收窄 但累计亏损达260亿元 [2] - 电池采购成本占整车成本40% 行业存在"整车车企亏损而电池供应商暴利"的利润倒挂现象 [2][3] 极氪科技集团战略调整 品牌整合与成本优化 - 极氪斥资93.67亿元收购领克51%股权 形成"极氪向上(30万+市场)、领克向宽(20万+市场)"双品牌战略 [3][7] - 合并后预计研发协同效率提升15% 制造管理效率提升20% 整体运营效率提升20% [7] - 2025年1-4月集团销量155,327台(极氪占35.4%/55,000台 领克占64.6%/110,400台) 但全年71万台目标完成率仅23.28% [11] 人事架构重组 - 林杰统管极氪与领克国内营销 实现双品牌独立运营与协同发展 [8][10] - 林金文转岗负责用户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向林杰汇报 [8] 动力电池自主化突围 - 吉利成立吉曜通行电池集团 整合金砖电池与神盾短刀电池技术 注册资本10亿元 [12][13] - 自研电池可使极氪单车成本降低2-3万元 按年销30万辆测算可节省60亿元 [13] - 业务覆盖电芯研发/电池包集成/储能换电/回收利用 对标比亚迪弗迪电池模式 [13] - 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34%) 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2.31% 验证垂直整合有效性 [13] 行业格局预判 - 宁德时代高利润模式面临挑战 行业利润分配格局或将迎来转折 [15] - 整车车企通过垂直整合与自研电池 正在打破电池供应商的利润垄断 [13][15]
销量承压,极氪突发高管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5-06 13:23
人事调整 - 极氪科技集团在5月4日进行紧急人事任命,副总裁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 [2] - 副总裁林金文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并向林杰汇报 [2] - 林杰自2018年担任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当年领克销量突破12万辆,2024年领克品牌销量超28.5万辆 [2] 销量目标与表现 - 极氪科技集团2024年目标销量为79万辆,其中领克39万辆,极氪32万辆 [2] - 今年前四个月领克品牌销量为10万辆,年目标完成率25.6% [2] - 极氪品牌4月销量为13727辆,同比下滑15%,环比下滑11% [2] - 极氪品牌前四个月累计销量5.5万辆,仅完成年目标的17.2% [2] 业务整合与战略调整 - 领克和极氪合并后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林杰担任集团副总裁 [2] - 吉利系电池业务在上海车展期间宣布合并,成立独立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整合神盾短刀电池与金砖电池为"神盾金砖电池" [3] - 吉曜通行于1月底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郑鑫,4月高管变更后由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出任董事长 [3]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业内预测2024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淘汰赛进一步打响 [3] - 林杰同时负责领克和极氪品牌营销服工作,需解决如何达成"1+1>2"的协同效果问题 [3]
车企自建电池“起量”,短刀更受青睐
高工锂电· 2025-05-01 17:56
6月会议预告 2025高工钠电 产业峰会 2025高工固态电池 技术与应用峰会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总冠名: 利元亨 会议时间: 6月10日 会议地点: 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苏州虎丘区塔园路168号) 4 月 23 日,吉利控股集团在 2025 上海车展期间正式宣布,已完成对旗下电池业务的战略整 合,成立独立运营的电池产业集团 —— 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吉曜通行 " )。 吉利表示,通过平台化策略,吉利计划集中采购、研发及制造,降低电池成本,提升供应链稳定 性。 主办单位: 高工钠电、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总冠名: 众钠能源 会议时间: 6月9日 会议地点: 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苏州虎丘区塔园路168号) 自建电池一度是车 企 降本、维持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战略。尤其在 2021-2023 年,电池需求高 增,形成供应链的强势地位时期,车企自建电池形成风潮。 在本次整合之前,吉利 2020 年成立耀宁科技,在 2021 年成立耀能新能源, 2022 年旗下威睿 公司推出金砖电池, 2023 年成立极电新能源。 广汽埃安于 2022 年 10 月 ...
重磅!吉利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整合旗下电池业务!
起点锂电· 2025-04-24 18:05
吉利电池业务整合与战略升级 - 吉利控股集团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注册资本10亿元,由浙江济底科技和浙江吉利产投控股各持股50%,实际控制人为李书福 [2] - 新集团将原有金砖电池与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实现安全系统与电芯技术的整合,不再区分Pack与电芯层面品牌 [2][7] - 吉曜通行升级为与吉利汽车集团、极氪科技并列的一级组织,强化电芯研发、制造到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能力 [3] 神盾金砖电池技术突破 - 采用磷酸铁锂短刀路线,电芯能量密度达192Wh/kg,循环寿命3500次,支持100万公里行驶里程 [6] - 通过36项极限测试(23项超国标),包括8针同刺(5mm钢针贯穿)和5.8mm真弹枪击测试,展现军工级安全性能 [9][10] - 充电性能突出:全球首款800V架构磷酸铁锂超快充电池,最高功率500kW,4.5C倍率,15分钟补能500公里 [5] 产能与生产布局 - 衢州极电工厂占地1500亩,规划年产能24GWh电芯,为全球最大三电及储能智能制造基地 [6] - 耀宁新能源六大生产基地总锂电产能67GWh,南浔设固态电池研究院,25万吨矿石墨产能 [22] - 2024年1-12月极电新能源与耀宁新能源合计装机量8.24GWh,超过LG位列国内第十 [22] 全产业链垂直整合 - 覆盖原材料至电池回收:与天齐锂业合作上游资源,通过常青新能源布局回收业务(镍钴锰回收率超99%) [23] - PACK领域威睿四座工厂年产能84万套电池包,闪聚电池系列公司加速区域产能落地(如贵阳工厂年产20万套) [14][17] - 电芯技术多路线并行:与宁德时代合资(时代吉利12GWh产能),同时自研磷酸铁锂/三元软包/方形技术 [19][20] 行业标准与专利贡献 - 主导制定电池新国标底部撞击测试标准,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含防撞梁、底护板等) [11] - 累计参与115项安全标准,以1562项安全技术专利居自主整车集团首位 [11] - 推动"安全平权":专利技术全行业开放,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竞争壁垒 [9][11]
挑战传统豪华,“新” 极氪想从技术突围
晚点LatePost· 2025-02-25 20:59
核心观点 - 极氪科技集团通过整合极氪和领克品牌,形成技术互补和协同效应,目标是挑战BBA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地位[3][4] - 公司将在2025年实现71万辆销量目标(极氪32万+领克39万),对标宝马/奔驰在华销量[13] - 超级电混技术是整合后的首个技术成果,采用"最强油+最强电"方案,搭配900V高压快充,计划2025年应用于两款大型SUV[6][8] - 通过研发整合预计节省10%-20%投入,BOM成本降低5%-8%,制造效率提升3%-5%[9][14] 品牌整合战略 - 极氪(纯电/智能化)与领克(燃油/混动)从竞争转为互补,共享浩瀚智驾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4][9] - 砍掉20%重复车型规划,改为产品线管理模式,覆盖20-30万以上全价格带[14] - 领克首款接入极氪智驾的车型领克900将于2024Q2上市,采用英伟达Thor芯片[10][12] 技术突破方向 - 超级电混技术突破当前"电强油弱"行业现状,发动机马力超主流1.5T机型,实现性能/效率/体验统一[6] - L3级智驾系统计划2024年4月亮相,年底量产,借助领克年销28.5万辆的数据加速迭代[12] - 极氪已实现端到端大模型智驾,2024年2月启动无图城市领航公测[9] 市场竞争格局 - 30万元以上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仍低于燃油车,40万以上增程式销量是纯电2倍[6] - 中国品牌通过混动路线(理想/问界已验证)和纯电+高压快充双路径挑战豪华市场[6][7] - 极氪定位30万以上豪华市场,领克主攻20万+运动潮流市场,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14] 全球化布局 - 欧洲市场利用沃尔沃经销渠道,其他海外市场成立统一销售公司共享资源[14] - 新加坡门店已落地,目标建立全球高端新能源集团[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