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幼瘦审美
icon
搜索文档
女性的力量型审美:粗腿也可以很美
36氪· 2025-07-04 08:43
审美趋势变化 - 核心观点:力量型大腿审美正在取代传统的「白幼瘦」审美,成为社交媒体和健身人群的新宠 [1][3][10] - 具体表现: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用户更青睐肌肉线条明显的腿部,健身博主如@帅soserious、@帕梅拉PamelaReif 的匀称有力腿型受到追捧 [3][10] - 典型案例:谷爱凌公开主张「美是有力量」,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并获健身群体广泛支持 [5] 健身训练与生理机制 - 训练关联性:深蹲、硬拉等复合动作无法孤立练臀,必然同步刺激臀大肌、股四头肌等腿部肌群 [6][18][19] - 性别差异:女性因骨盆结构更易显腿粗,但通过力量训练可更快转化脂肪为肌肉线条 [8][20][22] - 科学依据:臀肌作为运动引擎需协同腿部肌群发力,追求翘臀与细腿存在训练逻辑矛盾 [18][19] 运动服饰与商业影响 - 穿搭趋势:骑行裤、leggings等产品更适配有肌肉线条的腿型,品牌如alphalete、gymshark的模特展示强化力量审美 [15][17] - 消费心理:健身人群将腿部训练痕迹视为勋章,推动相关服饰设计偏向展示分离度和紧俏臀部 [10][17] 健康研究与文化转向 - 风险提示:过细腿部与代谢疾病风险相关,研究显示BMI过瘦人群的腿部围度是健康预警指标 [24] - 文化影响:健身博主如@jo姐通过「肉腿」形象打破产后减肥刻板印象,推动审美多元化 [13][15] 训练方法建议 - 基础动作:腿弯举、坐姿腿屈伸等孤立训练可雕刻大腿线条,建议每组10-15次、每次3组 [25][27][29] - 进阶方案:硬拉需保持脊椎中立和髋部铰链模式,重点激活臀腿后侧肌群 [31][32]
白幼瘦审美下,年轻女性的“肌少症”更常见了
36氪· 2025-06-23 08:02
肌肉衰退年轻化趋势 - 全球约18亿成年人体育活动不足 其中女性占比更高 [1][7] - 女性肌肉流失从30岁开始 每10年减少3%-5%瘦肌肉 [3] - 35岁后肌少症可能以每年1%-2%速度发展 60岁后加速至3% [10] 女性肌少症驱动因素 - 社会审美推崇"白瘦幼"导致女性抗拒肌肉增长 [12][13] - 健康食品营销侧重瘦身功能而非增肌效果 [12] - 女性健身以有氧运动为主 抗阻力训练不足 [19] - 年轻女性蛋白质摄入不足 营养补给认知偏差 [21] 症状表现差异 - 年轻女性症状:肌肉松弛 体脂率高 运动恢复慢 [25] - 老年女性症状:明显肌肉萎缩 行动障碍 皮肤下垂 [25] - 60-70岁患病率5.1% 80岁以上达11%-50% [22] 预防与改善措施 - 每周2-3次力量训练 每次20-30分钟 [28] - 居家可采用弹力带 深蹲等替代器械训练 [28] - 每日需摄入足量蛋白质 补充维生素D和钙 [29] - 老年人建议每日晒太阳15分钟促进吸收 [29] 行业影响 - 健身行业需加强女性力量训练教育 [26] - 食品饮料行业存在产品功能定位偏差 [12] - 服装行业尺码缩小加剧身材焦虑 [13]
人均80斤,日本女性把吃饭进化掉了
36氪· 2025-05-13 20:41
日本女性极端节食现象 - 日本年轻女性每五个就有一个体重过低,导致营养不良和频繁就医[6][7] - 日本女性平均体重仅80斤,主要通过极端节食而非健康方式减肥[13][14] - 体脂率常年过低导致多走几步路就发晕,健康风险显著[15] 校园与职场中的身材压迫 - 中小学教材引入BMI标准引发学生间身材比拼,女高中生流行"午餐共享"多人分食一份饭[17][18] - 广岛某高中女生因BMI超标被禁止参加毕业典礼,女子学校存在对微胖女生的集体嘲笑[20] - 职场女性采用便利店减肥法、泻药利尿剂脱水等极端手段,三餐仅吃低热量速食[25][27] 社会文化对饮食的性别规训 - 存在"牛肉盖饭羞耻"和"拉面羞耻",女性独自就餐会遭受异样眼光[41][43][45] - 商家推出小份量精致牛肉盖饭迎合女性,但未改变按性别定义食物的观念[48] - 日本女性便当量仅为国内小学生饭盒大小,食量极小引发外国游客惊讶[35][37][39] 女子力文化与社会审美暴力 - "女子力"文化要求女性兼具家务能力、外貌管理和对男性的共情力[55] - 身高超过165厘米的女性被污名化为"怪兽丑女",新垣结衣多次自证身高不足170厘米[62][63] - 职场强制穿高跟鞋和就活妆,素颜求职被视为失利原罪[66][67] 审美标准的社会性根源 - 外貌价值由社会承认决定,上野千鹤子指出其本质是社会建构[76] - 日本女性在性别凝视下被迫迎合柔弱完美的畸形标准[74] - 与韩国高颅顶审美相反,日本女性追逐平头并痛恨高颅顶,反映审美焦虑的流动性[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