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牌品牌化
icon
搜索文档
“厦门帮”求生记
虎嗅· 2025-10-10 21:58
厦门帮现象与行业影响 - 厦门帮指扎根厦门、深耕美妆洗护大健康赛道的企业群体,擅长批量化产出素材、集中打爆高毛利单品,并通过高预算投流打造可复制的白牌爆款,部分白牌月GMV超过1亿[1] - 温博士、VC、三资堂、eLL等白牌曾在美妆月榜力压海外大牌,名列前茅,背后均有厦门帮运作[1] - 在美妆行业不断内卷的背景下,国产美妆巨头和新兴品牌均尝试学习厦门帮的直播电商玩法,自2024年起大量美妆公司前往厦门与海尼集团、跑红集团、纯朴科技等代表企业交流,尝试“品牌白牌化”[2] 传统打法面临的挑战与失效原因 - 厦门帮最辉煌时期在2024年初,直播电商平台当年2月美妆TOP10中,温博士、娇润泉、VC、造物者四大白牌冲入榜单,其中温博士2024年1月至2月总销售额近5亿,VC销售额近3.5亿[9] - 随着平台自然流红利消失,付费流量占比大幅提升,2024年大盘付费流量占比超过90%,投流ROI不断下滑,品牌投流费率拉至70%以上[10] - 平台监管趋严,考核重点转向GMV,更倾向于与珀莱雅、韩束、自然堂等优质老牌国货美妆合作,对白牌态度谨慎,并严厉打击“伪KOC”和“虚假素材”[11][12] - 美妆行业常见加价倍率在10倍左右,而厦门帮白牌倍率高达20倍,定价三五十元的产品成本可能低至1到2元,导致产品质量存疑,引发大量投诉和差评[11] - C端消费者辨别力上升,对白牌信任度下滑,购买前会去小红书等平台查询口碑,而白牌在小红书往往缺乏讨论或出现大量避雷帖[14][15] - 白牌生命周期被压缩,爆品往往运营不到一个月便失去空间,2024年以来各平台美妆电商榜单TOP20中已少见白牌身影,月GMV大幅下滑[16] 转型方向一:品牌服务与代运营 - 为增强资金积累,大量厦门帮头部公司开展针对老品牌的电商代运营服务,例如海尼集团与广药集团白云山合作,为其在护肤、口腔、洗护等多领域打造新品,累积销售额达到百亿量级[19][20][22] - 中型工作室如扶光文化向品牌服务转型,服务客户包括妙可蓝多、华熙生物、HBN等,主攻美妆、大健康和食品领域合作[23][25] - 服务模式并非单纯素材生产,而是与品牌联合选品、开品、测品,找出有爆点且可可视化转化的产品,并通过“素材调优”能力强化内容锚点[27] - 例如扶光文化帮助妙可蓝多奶酪棒挖掘出补钙、促进长高等卖点,并通过特定场景拍摄强化转化,最终在6个月内于单一线上平台销售额突破6000万,超过去年全年水平[28] 转型方向二:品牌化战略升级 - 以海尼、跑红为代表的头部集团大力推进白牌品牌化运作,头部五家公司均聘请品牌咨询顾问,并大规模减少投手岗位,招聘品牌总监和研发人才[5][33] - 海尼集团已与旗下王牌品牌温博士“分家”,旨在自上而下高度集权,坚定推进品牌化[5] - 人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头部公司密集招聘品牌营销端、研发端人才,海尼集团创始人甚至开出500万年薪和分红招聘CMO[35][39] - 产品端开启品质升级,从依赖广州代工厂转向深入供应链研究,跑红集团投资自有工厂,海尼集团在广州打造六层研发中心发力自研产品[40][41] - 营销侧减少暴力投流,发力明星代言人、全渠道种草和线下渠道,例如海尼主推品牌BUV签约黄子韬、陈梦等明星,并与央广网合作,同时切入男士护理新赛道[42] - 进行全面的合规化调整,包括内容监管和税务等方面,确保正规化运营[43] 转型的困难与决心 - 白牌品牌化转型比创立新品牌更困难,涉及扭转因前期口碑危机造成的用户刻板印象和信任缺失[45] - 转型需要忍受一年以上甚至数年的“看不见明确回报的投入”,这与过往“挣快钱”的ROI模式完全不同,导致内部出现反对声音[46] - 头部公司老板对品牌化有全貌认知,学习能力强,展现出极强的耐心和战略定力,愿意花费数百万聘请品牌战略咨询顾问帮扶转型[47]
华勤技术20250518
2025-05-18 23:4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勤技术、华擎电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华勤技术业绩表现 - 过去五年(2019 - 2024 年)营收增长率超 25%,归母净利润增长率超 40%,最新净利润约 30 亿元,核心业务布局是增长主因[4] 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高性能计算业务**:2024 年营收占比达 60%,增速近 30%,随 AI 推理需求增长,服务器业务有望成未来 3 - 5 年主要增长点,业务含汽车电子、AIoT 等领域并外延产能布局[2][5] - **手机 ODM 业务**:打破品牌垄断,市场份额行业前三,是大陆唯一在笔电 ODM 规模化突破企业,预计 2025 年笔电及 PC 板块增长超 20%,有望挑战行业前三[2][6] - **数据中心业务**:全栈布局,未来营收占比预计超 60%,AI 服务器成重要增长引擎,核心客户有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完善通用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产品线[2][7] 盈利预期 - 今明两年净利润分别为 38 亿元和 45 亿元以上,2026 年估值约十五六倍,董事长规划到 2029 年实现 3000 亿营收和 100 亿利润,各业务板块分别贡献 10 - 20 亿不等[2][8] 全球化产能布局 - 采用“1 + 5 + N”模式,以上海为核心,设五大研发中心和国内外制造基地,有效应对关税问题,降低对 PC 及智能穿戴设备影响[2][9] 各业务板块具体数据 - 2024 年高性能计算业务营收占比 57%,同比增速 29%;智能终端业务营收占比 32%,同比增速 13%;AIoT 业务营收占比 4.5%,同比增速 190%;汽车电子收入约 16 亿元,同比接近翻倍[12] 手机出货量预期 - 2025 年预计从 1.3 亿增长至 1.6 亿左右,受益于 ODM 手机市场回暖、OM 比例提升及市场份额增加,小米、三星等客户出货量预计接近 3000 万台[2][13][14] PC 业务情况 - 品牌端市占率较稳定,美国品牌总体占比约 50%,台湾华硕占比约 20%,联想占比约 24%,互联网品牌出货量快速增加;PC 行业 ODM 比例达 90%,市场规模约 5000 亿元,供应链向大陆转移,华勤去年份额 9%,预计今年超伟创排第三[15][16] 数据中心业务情况 - 芯片供给用英伟达,需求方为国内 CSP 厂商,华勤作为民企被制裁风险小;中国 AI 服务器市场将从 2024 年 120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 250 亿美元,国内 CSP 厂商资本开支拉动需求;24 年 Q4 ODM 市场份额 47%,同比增幅 155%,60% - 70%为 AI 服务器,公司三大客户 2025 年 AI 服务器需求 7 - 8 万台,营收贡献 400 - 600 亿元[17][18][19] 其他业务情况 - 平板电脑组装业务去年完成 2500 万台,今年预计达 3000 万台,对零售贡献可能达 150 亿元;可穿戴设备中无线耳机、智能手表和手环安卓阵营排名靠前,增长势头强劲[20][21][22] 未来增长点 - 白牌品牌化趋势加速,可穿戴业务 2025 年出货量超 3000 万台,收入突破 100 亿元,并购易路达增加 2 - 3 亿利润;IOT 业务产品增速良好,AI 创新带动 AIoT 领域成长[23] 其他业务板块展望 - 软件业务基于其他业务后续服务盈利;机器人业务预计到 2029 年贡献一两亿利润;汽车电子业务希望未来 3 - 5 年达几十亿规模并扭亏为盈[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董事长兼总经理邱文生直接持有公司 4.8%股权,通过上海奥勤控制 37%股权,公司持股平台合计持有 62.27%股份用于高管及核心员工激励,今年三月重新进行股权激励涉及三百多名核心人员[10][11] - 华勤通过合理布局和产能安排使关税问题影响小,认为服务器供应链风险可控,积极适配国内 AI 芯片应对潜在风险[25] - 华勤作为 ODM 出身企业,服务和研发竞争力强,目前股价下跌至低位,建议投资者关注并布局其股票[26] - 华擎电子采用“3 + N + 3”产品布局,拓展机器人与软件领域,全球化产能布局应对国际市场变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