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技术
搜索文档
从风洞到太空:真空助力航空航天研究
Globenewswire· 2025-11-18 06:00
研究设施与核心研究内容 - 德国哥廷根航空航天中心(DLR)正在开展流体力学基础研究,这对精准预测超音速飞机性能具有决定性意义 [2][4] - 研究旨在揭示未来航空航天器如何实现更环保、更安全、更高效,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评估新构型 [2] - 研究设施内两条超过80米长的蓄压管连接一个容积达50立方米的巨型真空容器 [2] - 该大型研究设施于1950年代投入使用,其革命性驱动系统由Hubert Ludwieg教授开发,使超音速与高超音速流研究成为可能 [3] - 哥廷根Ludwieg管式风洞(RWG)作为全球首座同类大型空气动力学研究设施于1968年投入运行,至今仍在使用 [3] 管式风洞技术原理与性能 - 风洞工作原理基于压力与真空的相互作用,蓄压管作为压力容器压缩空气,并需加热以防止空气凝结 [5] - 测试时,通过快动滑阀和压差,在测量段形成速度可达7马赫(7倍音速)的超音速气流 [5] - RWG的测量时间可达350-400毫秒,为同类风洞的峰值水平,为研究测试模型周围的气流提供了充足时间 [5] - 真空泵在真空容器内产生约10-40毫巴的真空度,而蓄压管内保持约2-40巴的正压 [5] 真空技术的关键作用与升级 - 真空技术不仅对于加速很重要,还可有效控制高速气流的减速,并大幅提升测试效率 [6] - 压力与真空容器的联合应用使研究人员能轻松调节压力水平,从而改变流动的雷诺数 [6] - 哥廷根管式风洞在2021年将旧旋片真空泵更换为Busch普旭的干式COBRA NX螺杆真空泵 [6] - 新真空泵排空真空容器的速度提升了两倍,容器内最常用的50毫巴压力现在仅需15分钟即可达到(原来需半小时) [7] - 更短的运行时间显著降低了设备能耗,变频器可根据所需压力条件调节真空泵转速 [7] 真空解决方案的优势与影响 - 新真空泵以低噪低振运行,解决了旧设备高噪音与振动导致测试期间无法使用正上方工作室的问题 [7] - 无油操作避免了定期换油和维护工作,维护由Busch普旭按合同执行 [7] - Busch普旭可靠的真空解决方案对RWG实验成功至关重要,并持续推动技术进步 [8] - DLR将基础研究成果开放给航空航天企业,并与NASA、ESA等国际机构紧密合作 [8] Busch集团概况 - Busch集团是全球主要的真空泵、真空系统、鼓风机、压缩机和尾气处理系统制造商之一 [9] - 集团旗下拥有Busch Vacuum Solutions和Pfeiffer Vacuum+Fab Solutions两个知名品牌 [9] - 产品和服务包括适用于食品、半导体、分析、化学和塑料等所有行业的解决方案 [9] - 集团是一家家族企业,在全球44个国家及地区拥有8,000多名员工 [9] - 集团在11个国家拥有23家生产工厂,包括中国、捷克、法国、德国、印度、罗马尼亚、韩国、瑞士、英国、美国和越南 [10] - 公司年度营业额接近20亿欧元 [11]
旭光电子召开“2025产业发展交流会” 现场发布两大核心新品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9 21:13
公司战略与产业定位 - 公司以真空技术为核心根基,构建高端电力装备与聚变能源部件协同互助发展的战略新格局 [1] - 公司发展战略紧跟国家双碳政策与能源科技历史性机遇,包括特高压电网全球领先及大科学装置突破 [1] - 公司将深化战略布局,依托政策支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多赢产业生态圈 [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126kV/145kV真空灭弧室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已配合客户通过全套型式试验且稳定挂网运行 [2] - 自主研制的DB967兆瓦级四极管实现长脉冲稳定输出兆瓦级射频功率,性能跻身世界顶尖水平,被视为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重大突破 [2] 业务发展重点 - 在高端电力装备领域,公司将向上打开真空灭弧室输电等级的运用空间,助力电网实现碳减排目标并保障民生用电 [1] - 在聚变能源部件领域,公司将克服材料、工艺、精度等难题,为重大科研装置提供核心真空部件,切入终极能源赛道 [1] 合作与生态构建 - 公司与新都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四川大学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装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四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应用方面深度合作 [2] - 此次产业发展交流会汇聚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产业链伙伴及科研机构代表近200人,共同擘画真空技术在高端电力与聚变能源领域的创新蓝图 [1]
又一收购!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真空技术领域整合新耀环保,深化中国本土化布局
仪器信息网· 2025-08-14 12:09
收购事件概述 - 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收购中国尾气处理公司新耀环保 加强在尾气处理设备领域的本地布局和产品供应 同时提高在中国本地生产吸附剂材料的能力 [1] - 新耀环保主要生产采用吸附和催化技术的尾气处理设备 并生产和销售吸附剂替换材料 主要客户群体集中在半导体领域 [1] 被收购方业务分析 - 新耀环保坐落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与德国及韩国相关企业合作 致力于研发生产废气净化材料及尾气处理设备 [3] - 公司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国内先进的吸附剂测试平台 产品已应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 LED FPD Solar及各科学研究所 [3] 收购方战略布局 - 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通过收购快速获取新技术 扩充产品线并进入新兴市场 真空技术业务领域2014年收购Edwards 2016年收购Leybold 2024年收购诺益科技增强氦质谱检漏技术能力 [5] - 收购填补真空技术空白 通过交叉销售和成本优化实现协同效应 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增长型行业形成从基础真空设备到高端检测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能力 [5] 集团经营规模 - 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2024年营收约1770亿瑞典克朗 拥有约55000名员工 [4] - 大中华区设有超过45家公司 拥有约8600名员工 自上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5]
苏试试验20250730
2025-08-05 11:20
**行业与公司概述** - 公司:苏试试验(2025年上半年营收9.91亿元,同比增长8.09%)[3] - 行业:环境试验设备、集成电路测试、宇航业务、AI芯片测试 --- **财务表现** **收入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91亿元(+8.09%),归母净利润1.17亿元(+14.18%)[3] - 环试设备收入3.10亿元(+6.32%)[3] - 环试服务收入4.87亿元(+5.75%)[3] - 集成电路收入1.55亿元(+21.01%)[3] **毛利率与净利率** - 整体毛利率41.88%(同比下降3.16%)[3] - 环试设备毛利率26.56%(-4.65%)[3] - 环试服务毛利率54.95%(-0.79%)[3] - 集成电路毛利率36.49%(-6.38%)[3] - 净利率13.51%(+0.27%),主要因费用管控优化[3][6] --- **核心业务动态** **1 环试设备与服务** - 二季度业绩超预期:设备订单确认加速,环试服务增速达7%以上[5] - 真空试验设备需求旺盛,2025年已完成十几台套生产,长期看好[7] - 特殊行业订单占比提升至30%以上(如国防军工),新能源储能占服务订单1/3[23] **2 集成电路与AI芯片测试** - AI及大算力芯片测试需求增长,测试服务收费提升[8] - 平头哥可靠性测试订单增加,AI芯片客户占比达6%(目标两位数)[9] - 材料分析(MA)与失效分析(FA)收入占比70%[18] **3 宇航业务** - 北京实验室预计订单2000-2500万元,全年目标亿级别[8] - 成都实验室航空在线检测业务增长40%-50%[21] **4 产能与布局** - 宜特上海产能利用率从30%提升至70%以上,深圳搬迁后订单增长[12] - 筹划智能机器人项目,已有AI/端侧芯片测试[12] --- **战略与未来展望** **1 新兴领域布局** - 减少传统领域投入,重点发展宇航、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4][26] - 海南文昌卫星基地相关设施筹建中,预计年收入1亿元[4] - 真空设备为未来增长极,2025年收入预计一两千万元[29] **2 毛利率平衡措施** - 研发新品、提升产能利用率、开拓新兴行业[6] - 材料分析设备投产比1:0.7-0.9,目标稳态毛利率40%+[12][27] **3 行业竞争与挑战** - 检验检测行业小微机构出清,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维持毛利率[20] - 芯片检测领域竞争加剧(如华测收购魏思博),但高端市场空间仍大[25] --- **风险与关注点** - 大单交付速度影响下半年业绩[5] - 价格竞争与折旧压力(上半年折旧/租金增加1000万元)[19] - 政策限制实验室外包,需重复投资确保服务完整性[32][39] --- **其他关键数据** - 资本开支:未来几年平稳,侧重新兴领域(宇航、机器人测试)[15][16] - 实验室净利率差异:成都29%、北京25%、苏州12%(目标平均20%)[15] - 军工产能利用率提升,设备投产比1.1-1.2[37][38] --- **总结**:苏试试验通过新兴业务(宇航、AI芯片测试)驱动增长,但需应对毛利率压力与政策限制。真空设备、材料分析及特殊行业订单为未来关键增长点。
真空收纳龙头太力科技登陆创业板:去年营收10.2亿元,独家供应中国航天专用压缩袋
IPO早知道· 2025-05-19 10:46
公司概况 - 公司线上收入占比81% [2] - 公司于5月19日登陆A股,首日股价较发行价17.05元上涨149%至42.47元,市值46亿元 [2] - 公司2024年、2023年、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785.14万元、83,527.26万元、101,962.3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883.55万元、8,495.77万元、8,763.89万元 [2] 研发与技术 - 公司2024年度研发费用率3.23%,研发团队153人,占员工总数13.27% [3] - 重点研发真空技术、TPE弹性体材料技术、纳米流体复合材料技术,适用于航天航空、部队、医院等多个领域 [3] - 是中国航天专用压缩袋独家供应商,产品26次进入太空 [3] - "微重力下的收纳技术"为宇航员提供太空站内微重力环境下的收纳解决方案,航天压缩袋具备6个月使用验证 [3][4] - 形成收入的SKU达千余种 [3] 产品与营收 - 真空收纳袋和垂直墙壁置物产品为营收占比最高的两项,2024年分别占主营收36.37%和35.87% [4] - 两项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9.83%和62.56%,公司2024年度整体毛利率57.05% [4] - 垂直墙壁置物产品营收占比从2022年29.46%逐步提升 [4] - 2023年垂直墙壁置物产品毛利率上升主要由于抖音、亚马逊渠道定价较高及原材料价格下降 [4] 销售渠道 - 2024年自有品牌线上销售占总营收80.84%,其中线上直销占70.88% [4] - 线下收入占比2.93%,ODM/OEM占比16.23% [4] - 抖音平台收入占比从2022年9.52%提升至2024年25.04% [5] - 2024年国内电商平台收入占比69.99%,跨境电商占比30.01% [7] - 天猫平台2024年收入占比35.82%,亚马逊平台占比28.83% [7] 行业与前景 - 家居品类的长尾特征及多样性场景适合线上平台增长,内容电商增强产品和场景结合表达能力 [8] - 公司通过科技研发建立产品壁垒,在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持续投入值得期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