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博威合金:公司是国内防务材料的重要供应商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14 21:38
(编辑 姚尧) 证券日报网讯 博威合金11月1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是国内防务材料的重要供应 商,公司主持/参与制定28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运用数字化技术承接了众多前沿 科技发展的新材料研发项目。公司的新材料通过下游客户应用于核电设施及核工业,公司一直在参与核 电方面的项目研究,支持下游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 ...
鼎龙股份Q3净利润2.08亿元 同比增长31.48%
巨潮资讯· 2025-10-27 22:35
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7% [1]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8% [1] - 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2元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26.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3% [3] - 前三季度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02% [3] - 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55元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得益于核心业务板块稳定发展及新产品放量 [3] - 在电子化学材料和高端光电显影材料领域实现突破 [3] - 公司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3] 公司业务与行业定位 - 公司是国内影像信息材料与电子化学品领域的重要企业 [3] - 主营业务涵盖打印复合材料、显示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高端领域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与显示面板生产 [3] - 通过持续加码新材料研发与技术创新,已逐步形成材料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优势 [3] 行业前景与展望 - 随着下游电子、半导体行业需求回暖,公司未来营收与利润有望延续增长态势 [3]
太力科技(301595.SZ):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纳米流体材料在冲击防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格隆汇· 2025-10-27 14:45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自主研发了高性能纳米流体材料 [1] - 该材料在冲击防护领域有广泛应用 [1] - 具体应用产品包括360°防刺割手套、隐匿式防刺割服、警用防刺服和防弹衣 [1] 市场应用前景 - 高性能纳米流体材料在军民两方面均有潜在应用市场 [1]
国创高新:拟1.52亿建研发基地,一期投资3960万
搜狐财经· 2025-10-20 22:30
项目投资概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创科技计划在湖北鄂州投资建设国创高新新材料研发基地建设项目 [1] - 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1.52亿元 [1] - 项目将分两期推进 [1] 项目分期实施 - 近期将实施一期工程,投资额为3960万元 [1] - 二期建设将待一期建成后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再定 [1]
宁波华翔:合资公司获得技术许可 将开展PEEK材料研发与试生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7:21
公司投资与合资企业 - 宁波华翔与实控人控制的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宁波峰梅匹意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持股占比30% [1] - 合资公司主要进行聚醚醚酮(PEEK)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1] 技术合作与知识产权 - 合资公司与吉林大学签署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出资3000万元获得PEEK工业化量产相关的中国专利及专有技术的普通实施许可 期限20年 [1] - 合资公司聘请吉林大学专家教授等技术团队提供全套技术服务与培训 [1] 业务发展与研发计划 - 合资公司将依据许可技术开展PEEK材料的聚合 提纯 改性 型材加工及复合增强工艺的研发与试生产 [1]
道生天合9月29日启动申购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21:15
IPO进程 - 公司正式启动IPO进程,计划于2025年9月24日进行初步询价,9月29日启动申购 [1] - 公司证券简称为"道生天合",证券代码为"601026"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专注新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1] - 核心产品涵盖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有机硅等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材料 [1] - 产品应用于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以及航空、电力等多个工业领域 [1] - 公司"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系列"产品销量连续三年(2022年至2024年)稳居全球第一 [1] - 公司"风电叶片用结构胶"销量位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三 [1] - 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向国际风电巨头维斯塔斯风力技术集团同时供应环氧树脂与结构胶的中资企业 [1] - 公司与德国恩德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长期合作 [1] 财务表现与业绩预测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4.36亿元、32.02亿元、32.38亿元和17.85亿元 [2]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1.52亿元、1.55亿元和0.85亿元 [2] - 公司预计2025年1—9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在1.45亿元至1.5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8.21%至58.43% [2]
麒祥科技启动上市辅导 深耕橡胶行业领域产品服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8:36
公司上市进程 - 公司于9月22日在上海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投证券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为橡胶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专注于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拥有八大类核心产品,包括低滚阻硅烷、耐高温交联剂、胎面树脂、粘合促进剂、特种补强填料、环保橡胶油、纳米二氧化硅和改性生物基材料 [1] 产能扩张与投资项目 - 子公司麒祥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占地约500亩,产线产能42万吨 [1] - 山东项目采用高新技术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目前处于建设期,计划2025年正式投产 [1] - 山东项目主要产品包括改性天然胶、纳米无机填料、改性纳米无机填料、环保橡胶油、功能树脂、小苏打等 [1] 研发与技术实力 - 子公司江苏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1] - 公司建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 [1] - 公司已申请专利80件,其中PCT申请6件、授权发明专利37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2件 [1] - 公司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高校保持技术交流与合作 [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在江苏淮安、江苏苏州建有专业化研发中心,在江苏淮安、山东临沂建有现代化生产基地 [2] - 公司在上海建有全球化营销中心,在青岛、重庆、天津、中国香港成立分公司与办事处,贯通研产销一体化发展战略 [2]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姚翔,直接持股比例为62.45% [3]
浙江交科(002061) - 2025年9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17:10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度建筑施工业务毛利率9.15% 同比增长1.04% [1] - 公路养护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 主要因日常养护标准提高推高成本 [1]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1.11亿元 同比上年末规模下降 [1] - 2024年度现金分红3.34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25.48% [5] 业务发展 - 2025年1-6月新承接订单567个 金额321.57亿元 同比有所下降 [2] - 中标G2531杭淳开高速公路、义龙庆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标段 [2] - 养护业务涵盖传统建养、数字化研究、基材供应链及特色养护四大板块 [2] - 养护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及新签订单增长态势良好 [2] - 新装备产业设计年产能约8万吨 拥有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 [3] - 新材料业务覆盖减水剂、UHPC、波纹梁钢护栏板等产品 [3] 战略规划 - 未来投资并购聚焦资质扩容、区域市场拓展和强链补链三大方向 [4] - "十五五"规划围绕五大业务板块:交通基建、城市建设、综合养护、交通制造、关联产业 [6] - 制造业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3] - 延伸投建养一体化业务 拓展省外及国外养护市场 [2] - 以打造新基建链主企业为目标 发展新城市、新产业 [6] 项目管理 - 在建投资类项目采用股权合作、PPP、基金购买等多种模式 [2] - 加强投资类项目风险控制 谨慎承接投资带动类业务 [2] - 开展应收款催收及"两金"压降专项行动 [1] - 项目回款集中在第四季度 预计四季度现金流将改善 [1] 国资考核 - 考核体系关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新签订单等业绩指标 [2] - 同时评估战略布局、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 [2] - 设置资产负债率等约束性指标 [2]
业界共话AI加速材料研发新路径
中国化工报· 2025-09-17 19:58
行业应用与价值体现 - AI正深度融入新材料产业全链条 实现从炒菜式试错到按图索骥的研发模式转变 [1] - 华为AI应用中石油锦州石化单装置年省700万元 云天化煤气化炉能耗降低1.5% [1] - AI让材料研发从大海捞针变成精准匹配 正从单点应用向全流程优化延伸 [1] 发展瓶颈与挑战 - 数据采集与清洗占据大量研发时间 底层数据不可靠导致AI模型失效 [2] - 钢铁水泥等传统材料数据丰富 但生物材料高强材料等新型材料数据匮乏 [2] - 行业存在数据不共享不开源现象 导致AI模型训练缺乏高质量数据支撑 [2] - 过度依赖AI模型可能削弱科研人员格物致知精神 降低行业整体研发能力 [2] - 算法提供方与材料研发方贡献界定模糊 存在知识所有权争议等伦理隐患 [2] - 产业急需三类复合型人才:AI工具开发人才 验证成果行业专家 一线应用人才 [2] - 目前三类人才均存在缺口 制约产学研协同推进 [2] 解决方案与发展路径 - 加强国家级实验室建设 以稳定资助推动AI+材料设计机理研究 [3] - 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全国性数据共享机制 [3] - 参考苏州大学AI高通量研发中心模式 打造云上实验室整合超算与云计算资源 [3] - 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模拟服务 [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龙头,新增1.2万吨产能,未来规划8万吨
DT新材料· 2025-09-17 00:04
公司产能与扩张计划 - 今年以来已在如东沿海工业区两大工厂产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约2万吨,新扩2万吨项目释放1.2万吨核心产能,建成16栋厂房并投产32条生产线[2] - 计划明年年底前将洋口港厂区产能提升至2万吨,并配套建设7栋厂房,初步规划实现4万吨产能,未来展望拓展至8万吨规模[2] - 公司现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年产能30000吨,UD布年产能6000吨,位居全球第一[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细如发丝、轻若鸿毛,强度是钢丝的15倍,具备耐切割、耐腐蚀、抗冲击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2] - 产品于2021年11月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产品规格从最初400D拓展至10D、50D、200D等数百个规格,开发出超高强、防弹专用等差异化系列[3] - 公司建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与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保持深度合作,并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建研发生产基地和联合研究中心[3] 行业应用与相关材料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2] - 碳材料行业涵盖石墨烯、碳纳米管、多孔碳、碳纤维、碳化硅、金刚石等多种材料,应用场景包括新能源碳材料、先进电池、超精密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7] - 产业链涉及设备端如三维编织设备、CVD炉、长晶炉、光刻机、纺丝设备等多种专用设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