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碳负极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宜昌高新区:“三聚焦”打造硅碳负极产业园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6:23
产业布局与集群发展 - 湖北宜昌高新区积极布局硅碳负极新兴产业,致力于打造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的硅碳负极产业园[1] - 高新区已形成"硅烷气—硅碳负极—新能源电池"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上游原料不出园、下游市场在"门前"[2] - 目前已有6家硅碳负极产业链企业落户高新区,正在招引更多行业龙头企业[3] 技术创新与产能规划 - 银硅科技引进气相沉积硅碳技术,投资建设年产2000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产品具备优异循环次数和更高能量密度[2] - 高新区规划到2030年硅碳负极材料年产能达15万至20万吨,产值规模600亿元,新增税收超30亿元[2] - 匠芯新材料专注于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用硅碳材料,计划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二期建成后年产能达3000吨[3] 项目建设进展 - 匠芯新材料一期项目土建进入攻坚阶段,预计6月试产,年底计划启动二期建设[3] - 晟皓电子级硅烷及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1月开工,总投资约56亿元[3] - 洛阳联创锂能科技签约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电池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3] 产业链配套 - 和远气体年产5000吨硅烷项目已投产,年产能可达6万至8万吨[4] - 晟皓电子级硅烷项目规划年产能1.5万吨[4] - 高新区正在建设公共管廊实现硅烷气体"点对点"管道传输[4] 产业生态发展 - 高新区将加速推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关联产业集聚[4] - 通过精准招引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项目落地[1]
新型硅碳负极产业化“变天” 杉杉科技如何领跑下一代电池赛道?
高工锂电· 2025-04-27 18:22
摘要 2025年, 头部电池企业开始启动 新型硅碳材料在动力电池方面的 大规模测试 与验证 。 2025 年,新型硅碳(多孔硅碳 /CVD 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 酝酿 "变天"。 在消费电子领域, 3C 市场率先掀起应用热潮,众多高端手机品牌为突破续航瓶颈,纷纷将新型硅碳负极纳入供应链。 高工锂电获悉 , 2025 年初中国市场新型硅碳月出货量(按硅粉计)已突破 10 吨,这一数字背后,是消费电子对更高能量密度的迫切需求 , 当 折叠屏、 5G 、高刷新率等功能持续消耗电量,传统石墨负极的性能天花板已难以满足高端机型需求,新型硅碳凭借远超石墨的比容量,成为解决 续航焦虑的核心方案。 电动工具领域也在悄然切换赛道,新型硅碳凭借更高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加速替代传统硅碳与硅氧材料,重构小型动力电源的性能标准。 动力领域的变革同样迅猛。随着 46 系大圆柱电池进入规模化应用拐点,其对负极材料的适配性提出更高要求 , 大圆柱电池追求极致能量密度与结 构稳定性,而传统球磨法硅碳负极因膨胀控制不足,难以通过循环寿命测试。 与此同时,海外高端市场对 "高镍 + 硅碳"方形电池的需求激增, 国际 车企对续航超 1000 公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