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负极产业
搜索文档
滨海能源(000695) - 关于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投资者说明会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18 18:38
项目进展 - 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1.8万吨石墨化和5万吨前端产能 [2] - 在建8.2万吨石墨化及5万吨前端产能,预计2025年底完成主体施工,2026年一季度陆续调试投产 [2][4] - 配套源网荷储绿电一期项目同步建设中,投产后有望形成规模优势并降低生产成本 [2] - 公司当前负极成品产能为4万吨,在建4万吨产能预计2026年二季度投产调试 [5] 财务状况与融资 - 公司负债主要为控股股东借款,风险可控,将持续拓展融资渠道并优化负债结构 [2] - 行业普遍存在经营现金流净值为负现象,公司将加强供应链与现金流管理 [3] - 根据最近会计年度审计数据,公司不存在被实施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ST)的情形 [5] 技术研发与客户拓展 - 自主开发多款硅碳负极材料已完成中试,部分产品通过头部电池客户粉体测试并处于电池体系验证阶段 [5] - 公司采取多方式降本增效,加快优质客户导入,现有订单可覆盖核心石墨化产能 [4] - 前三季度产品平均售价为每吨1万元,公司未披露第四季度具体毛利率 [4] 重组与战略规划 - 终止重组原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及交易各方未能就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3] - 终止重组后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未收到监管问询函 [3][5] - 未来如涉及资产收购或重组将依法披露,未明确回应同业竞争解决方案 [2][3]
宜昌高新区:“三聚焦”打造硅碳负极产业园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6:23
产业布局与集群发展 - 湖北宜昌高新区积极布局硅碳负极新兴产业,致力于打造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的硅碳负极产业园[1] - 高新区已形成"硅烷气—硅碳负极—新能源电池"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上游原料不出园、下游市场在"门前"[2] - 目前已有6家硅碳负极产业链企业落户高新区,正在招引更多行业龙头企业[3] 技术创新与产能规划 - 银硅科技引进气相沉积硅碳技术,投资建设年产2000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产品具备优异循环次数和更高能量密度[2] - 高新区规划到2030年硅碳负极材料年产能达15万至20万吨,产值规模600亿元,新增税收超30亿元[2] - 匠芯新材料专注于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用硅碳材料,计划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二期建成后年产能达3000吨[3] 项目建设进展 - 匠芯新材料一期项目土建进入攻坚阶段,预计6月试产,年底计划启动二期建设[3] - 晟皓电子级硅烷及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1月开工,总投资约56亿元[3] - 洛阳联创锂能科技签约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电池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3] 产业链配套 - 和远气体年产5000吨硅烷项目已投产,年产能可达6万至8万吨[4] - 晟皓电子级硅烷项目规划年产能1.5万吨[4] - 高新区正在建设公共管廊实现硅烷气体"点对点"管道传输[4] 产业生态发展 - 高新区将加速推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关联产业集聚[4] - 通过精准招引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项目落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