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负极材料

搜索文档
负极材料赛道上市公司应三方面入手谋突破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43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负极材料行业上市公司立足市场的根本,需将技术研发置于核心位置[1] - 公司应锚定自身优势和行业前沿,推动差异化产品落地并保持代际优势[1] -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研发协同,加速技术成果转化[1] - 持续进行装备升级和工艺迭代,降低生产成本以提升竞争力[1] 产业链协同 - 面向上游采用"纵向集成型"供应商管理模式,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并共同规划未来发展战略[1] - 面向下游通过"业务+股权"合作模式,探索共建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或交叉持股,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2] - 实施客户定制化服务策略,构建全生命周期伙伴关系,增强客户黏性并确保先进产能消化[2] 产能布局 - 动态调整产能布局,实施"产能区域化+市场全球化"双轨策略,国内依托低电价地区建设绿色工厂,海外选择国际物流节点作为枢纽[3] -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推动产能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3] - 搭建需求动态监测模型,实现产品结构与产能投放的敏捷调整,避免盲目扩产[3]
国民技术,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 | A股公司香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6-27 14:07
公司上市计划 - 国民技术于2025年6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3] - 公司已于2010年4月30日在A股上市,截至2025年6月25日总市值约人民币148.46亿元 [3] 主要业务 - 公司为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数字能源、智能家居、汽车电子与医疗电子等领域 [6] - 同步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布局 [6] - 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以人造石墨为核心,探索硅碳、硬碳等多技术路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便携式设备 [8] 行业地位 - 2024年按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五,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三 [7] - 在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中排名第一,在储能BMS及智能家居控制等细分市场保持领先 [7] - 2019年率先实现通用MCU产品基于40纳米eFlash制程的量产,引领主流产品制程升级 [7] 财务数据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88亿、10.27亿、11.61亿元 [15]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0.19亿、5.94亿、2.56亿元 [15] - 2024年销售芯片产品收入占比47.6%,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服务收入占比47.1% [9] 股东架构 - 孙迎彤先生为单一最大股东,持股2.65% [10] - 其他A股股东合计持股97.35% [10] 管理团队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2][13] - 高管团队包括5名副总经理,其中徐辉先生兼任首席财务官 [14] 中介团队 -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德勤为审计师,汉坤为公司中国律师 [17] - 灼识咨询为行业顾问,仲量联行为独立估值师 [17]
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加剧,尚太科技为何筹划融资扩产20万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15:28
公司动态 - 尚太科技拟发行可转债募集不超过25亿元资金 用于山西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1] - 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持续处于高位 近三年负极材料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6 53% 81 19%和127 35% [6] - 新增产能将主要用于快充 超充负极材料 属于增量新质产品 [6] 行业竞争格局 - 负极材料市场供应过剩 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未根本解决 [3] - 2022-2024年尚太科技综合毛利率持续下滑 分别为41 65% 27 74%和25 72% 负极材料产品毛利率从43 60%降至23 81% [3] - 行业头部厂商集体扩产 中科电气拟投资80亿元在阿曼建20万吨基地 翔丰华6万吨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 [5] 产品与技术趋势 - 快充负极材料渗透率加速提升 2025-2026年将进入需求高速增长期 [6] - 高倍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产品价格企稳 2025年一季度销售周转情况良好 [6] - 公司认为产品结构正在向快充 超充性能方向转变 [6] 市场环境 - 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 企业面临持续经营压力 [4] - 若行业增长停滞或公司无法保持技术优势 可能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
2家硅基负极企业完成融资
DT新材料· 2025-06-07 21:13
硅基负极企业融资动态 - 南宁宸宇新能源完成A轮融资 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 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 年产10万吨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30亿元 规划用地700亩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一期已建成5万吨/年生产线 二期将于一期投产后启动建设 [2] - 湖南金硅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专注于高性能锂电池用石墨和硅基负极材料研发 核心创始团队来自中南大学 在硅基负极领域通过自主研发设备解决了成本高 产品一致性差等问题 其氧化亚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兼具成本和性能优势 [3] 第四届固态电池暨硅基负极产业创新大会 - 会议将于2025年7月3-5日在浙江宁波召开 聚焦固态电池和硅基负极两大领域 重点探讨低成本和高性能化解决方案 涵盖原料选材 结构调控 界面设计等关键技术 [5] - 大会亮点包括吉利汽车工厂参观 融资项目闭门路演 发布2025固态电池产业地图和硅碳负极地图 终端企业可免费参会 [8] - 参会费用分为学生1500元和普通代表3000元 早鸟价分别为1000元和2500元 终端企业可申请免费参会名额 [15][16] 参会企业及支持单位 - 支持单位包括吉利汽车 广汽埃安 万向一二三 宁波中车新能源等知名企业 [8] - 鸣谢单位涵盖北京精微高博 苏州晶玺茂 元力新能源等2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 [9] 会议议程及演讲嘉宾 - 固态电池论坛将探讨高性能固态电化学二次电池开发 固态电池研究进展与安全性 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产业化等议题 [11][12] - 硅基负极论坛将分享硅碳负极材料一步法制备技术 全固态电池锂合金负极界面设计 硅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 [13][14]
翔丰华(300890) - 300890翔丰华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30
2025-06-03 16:36
产品进展 - 公司储备硅碳负极、硅氧负极、硬碳负极材料生产技术,硅碳负极产品已移交多家电池厂商测试,计划2025年小批量试产;硬碳负极处于中试阶段,计划2025年产业化试验;硅碳、硅氧负极可用于固态、半固态电池,产品已移交测试,计划2025年小批量试产 [1][4][7] 原材料应对 - 公司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选择适当时机采购并合理备货,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加强与供应商合作降低成本影响 [2] 产能情况 - 公司目前石墨负极材料产能9万吨,四川遂宁蓬溪县6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福建永安市项目按计划推进 [3] 客户资源 - 公司下游客户包括LG新能源、国轩高科、比亚迪等,海外方面2024年已通过德国大众审核并供货,SKon、松下处于产品认证及小批量试产阶段 [3][7] 政策影响 - 中国锂电产业链对美国敞口低,公司产品出口审批正常,关税实质影响有限 [5] 转债评级 - 公司认为下游锂电池行业有增长空间,客户资质好,应收账款回款可控,偿债能力指标稳定,对可转债偿付有信心,评级结果待后续公告 [5] 减持与投资计划 - 已披露的股东减持计划已完成或届满,未来若有将按规则披露;目前暂无引入战略投资者计划,后续若有将按要求披露 [7] 技术合作 - 公司与行业权威专家及战略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开展负极材料核心技术攻关与工艺优化 [7]
滨海能源5年亏2.2亿连续16年未分红 关联重组注入145.8亿资产打造双主业
长江商报· 2025-05-20 07:29
公司重组计划 - 滨海能源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沧州旭阳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2] - 交易标的沧州旭阳是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企业,主营尼龙新材料生产 [1][4]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格局 [1][4] 交易背景与关联性 - 本次重组是实控人杨雪岗入主三年后首次资产注入 [3] - 交易对手方旭阳集团、旭阳煤化工均为杨雪岗控制企业,构成关联交易 [3]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3]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沧州旭阳2023-2025Q1营收分别为92.76亿元、103.11亿元、24.12亿元 [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48亿元、2.38亿元、2111.94万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1.66% [7][8] - 截至2025年3月末总资产145.8亿元,负债90.79亿元,所有者权益55亿元 [1][9] 公司经营现状 - 2020-2024年连续五年亏损,累计净亏损2.2亿元 [1][6] - 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2.39亿元 [6] - 自2009年起连续16年未分红 [1][6] 业务转型历程 - 2014年从涂料业务转型为热电生产 [6] - 2018年转型包装印刷业务 [6] - 2023年切入新能源负极材料,2024年完全剥离印刷业务 [6] - 锂电产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承压 [5][6]
尚太科技: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业绩表现强劲,竞争优势凸显-20250511
华鑫证券· 2025-05-11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尚太科技2024年收入利润双增成本优势凸显,2025Q1业绩靓丽销量同比高增,逆势加码产能份额有望扩张,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亿、13亿、17亿元,基于成本优势显著看好中长期发展机会,维持“买入”评级 [4][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19%,归母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增长16%,负极材料销售21.65万吨同比增长53.65%,单吨盈利约0.39万元/吨 [4] - 2025Q1收入16.28亿元同比增长89%,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约61%,负极销量6.98万吨同比增长110% [5] 产能情况 - 北苏二期生产基地满负荷生产,2025年合计有效一体化产能达30万吨,马来西亚年产5万吨和山西昔阳年产20万吨项目预计2025年三季度建设,2027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有效产能超50万吨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3/17亿元,EPS为3.94/5.10/6.40元,对应PE分别为13/10/8倍 [7] 财务指标预测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5,229|7,128|9,121|11,279| |增长率(%)|19.1%|36.3%|28.0%|23.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38|1,029|1,329|1,671| |增长率(%)|16.0%|22.7%|29.2%|25.7%| |摊薄每股收益(元)|3.21|3.94|5.10|6.40| |ROE(%)|13.4%|14.7%|16.7%|18.3%|[10] 资产负债表预测 |资产负债表|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合计|5,670|6,293|7,632|9,264| |非流动资产合计|3,595|3,456|3,276|3,100| |资产总计|9,265|9,749|10,908|12,364| |流动负债合计|1,672|1,425|1,639|1,907| |非流动负债合计|1,327|1,327|1,327|1,327| |负债合计|3,000|2,753|2,967|3,235| |所有者权益|6,265|6,996|7,941|9,129|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9,265|9,749|10,908|12,364|[11] 利润表预测 |利润表|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5,229|7,128|9,121|11,279| |营业成本|3,884|5,375|6,928|8,587| |营业税金及附加|36|49|63|78| |销售费用|10|14|18|23| |管理费用|81|114|182|226| |财务费用|54|66|69|64| |研发费用|175|242|274|338| |费用合计|320|437|543|651| |资产减值损失|-40|0|0|0| |公允价值变动|0|0|0|0| |投资收益|7|5|5|5| |营业利润|1,031|1,202|1,552|1,948| |加:营业外收入|1|1|1|1| |减:营业外支出|1|7|7|7| |利润总额|1,031|1,196|1,546|1,942| |所得税费用|193|167|216|272| |净利润|838|1,029|1,329|1,671| |少数股东损益|0|0|0|0| |归母净利润|838|1,029|1,329|1,671|[11] 现金流量表预测 |现金流量表|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净利润|838|1029|1329|1671| |少数股东权益|0|0|0|0| |折旧摊销|267|179|199|196| |公允价值变动|0|0|0|0| |营运资金变动|-1390|-1141|-1226|-1197|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84|67|302|670|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408|125|166|164|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394|-297|-384|-483| |现金流量净额|-270|-105|84|350|[11] 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成长性| | | | | |营业收入增长率|19.1%|36.3%|28.0%|23.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6.0%|22.7%|29.2%|25.7%| |盈利能力| | | | | |毛利率|25.7%|24.6%|24.0%|23.9%| |四项费用/营收|6.1%|6.1%|6.0%|5.8%| |净利率|16.0%|14.4%|14.6%|14.8%| |ROE|13.4%|14.7%|16.7%|18.3%| |偿债能力| | | | | |资产负债率|32.4%|28.2%|27.2%|26.2%| |营运能力| | | | | |总资产周转率|0.6|0.7|0.8|0.9| |应收账款周转率|2.1|2.6|2.7|2.8| |存货周转率|2.5|2.8|2.9|3.0| |每股数据(元/股)| | | | | |EPS|3.21|3.94|5.10|6.40| |P/E|16.1|13.1|10.2|8.1| |P/S|2.6|1.9|1.5|1.2| |P/B|2.2|1.9|1.7|1.5|[11]
尚太科技(001301):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业绩表现强劲,竞争优势凸显
华鑫证券· 2025-05-11 18: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尚太科技2024年收入利润双增成本优势凸显,2025Q1业绩靓丽销量同比高增,逆势加码产能份额有望扩张,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3/17亿元,看好中长期发展机会 [4][5][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19%,归母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增长16%,负极材料销售21.65万吨同比增长53.65%,单吨盈利约0.39万元/吨 [4] - 2025Q1收入16.28亿元同比增长89%,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约61%,负极销量6.98万吨同比增长110% [5] 产能扩张 - 北苏二期生产基地满负荷生产,2025年有效一体化产能达30万吨,马来西亚5万吨和山西昔阳20万吨项目预计2025年三季度建设,2027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有效产能超50万吨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3/17亿元,EPS为3.94/5.10/6.40元,对应PE分别为13/10/8倍 [7] 财务数据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主营收入(百万元)|5,229|7,128|9,121|11,279| |增长率(%)|19.1%|36.3%|28.0%|23.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38|1,029|1,329|1,671| |增长率(%)|16.0%|22.7%|29.2%|25.7%| |摊薄每股收益(元)|3.21|3.94|5.10|6.40| |ROE(%)|13.4%|14.7%|16.7%|18.3%|[10]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资产总计(百万元)|9,265|9,749|10,908|12,364| |负债合计(百万元)|3,000|2,753|2,967|3,235| |所有者权益(百万元)|6,265|6,996|7,941|9,129| |营业收入(百万元)|5,229|7,128|9,121|11,279| |净利润(百万元)|838|1,029|1,329|1,671|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百万元)|-284|67|302|670| |营业收入增长率(%)|19.1%|36.3%|28.0%|23.7%|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6.0%|22.7%|29.2%|25.7%| |毛利率(%)|25.7%|24.6%|24.0%|23.9%| |净利率(%)|16.0%|14.4%|14.6%|14.8%| |ROE(%)|13.4%|14.7%|16.7%|18.3%| |资产负债率(%)|32.4%|28.2%|27.2%|26.2%| |总资产周转率|0.6|0.7|0.8|0.9| |应收账款周转率|2.1|2.6|2.7|2.8| |存货周转率|2.5|2.8|2.9|3.0| |EPS(元/股)|3.21|3.94|5.10|6.40| |P/E|16.1|13.1|10.2|8.1| |P/S|2.6|1.9|1.5|1.2| |P/B|2.2|1.9|1.7|1.5|[11]
翔丰华(300890) - 300890翔丰华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7:38
产品与产能 - 硅碳负极材料已具备产业化基本条件,后续将加大投入规划批量生产线,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匹配批量生产,气相沉积硅碳负极材料积极规划生产线及产能布局 [1][3] - 新型材料研发重点方向包括硅碳、硅氧、钠离子用硬碳、B 型二氧化钛以及石墨烯等,部分产品已具备产业化基本条件 [2] - 正在推进四川遂宁蓬溪县 6 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及福建永安市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负极配套生产线项目 [2] - 上海产业园、碳峰园相关工程正在推进,项目进度以公司后续公开披露信息为准 [3][7] - 收购永安市鼎丰碳素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相关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7] 业绩情况 - 2024 年度销售石墨负极数量 68,851.47 吨,同比增加 6,894.16 吨,增幅 11.13%;实现营业收入 138,833.84 万元,比上年减少 17.67%;实现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4,955.46 万元,比上年减少 40.23% [3] - 2024 年全年出货量 68,851 吨,同比增长 11.13%,产能利用率 83.43%,高于国内负极材料平均利用率,石墨负极材料销售单价较上年有所下降 [5][6] 业绩影响因素与应对 - 业绩波动受行业竞争加剧、财务成本上升、资产及信用减值增加等因素影响 [2] - 未来将积极开发新客户,开拓新业务市场,开发新产品,提升经营业绩,夯实可转债转股基础 [2] - 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开拓国际优质大客户,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推广相关产品,扩产并加强管理,降本增效 [4] - 提升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加强与供应商战略合作,减少原材料价格上升对利润的影响 [7] 行业情况 - 2024 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约 208 万吨,同比增长 26%,受锂电池行业阶段性去库存影响,负极材料增速低于锂电池增速,市场价格总体下滑,盈利空间压缩 [5] - 2025 年随着下游锂电池需求增长,补库意愿提升,有望支撑负极材料需求 [5] 合作与市场布局 - 与清陶新能源合作正常推进,具体情况关注公司披露信息 [3][7] - 2026 年批量导入快充产品,具体合作品牌涉及商业机密不便披露 [3] - 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开拓德国大众、韩国 SK on、日本松下等国际知名锂电池企业 [6] - 硅碳负极材料产品性能优异、应用领域广泛,实际应用以客户需求为准 [7] 其他问题回应 - 2023 年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130.51 万股,成交总额 5103.20 万元,未来若有相关计划将按规则披露 [6] - 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将强化回复时效管理,提升沟通效率与服务质量 [7] - 已披露的股东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或已届满,未来若有相关计划将按规则披露 [7]
宜昌高新区:“三聚焦”打造硅碳负极产业园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6:23
产业布局与集群发展 - 湖北宜昌高新区积极布局硅碳负极新兴产业,致力于打造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的硅碳负极产业园[1] - 高新区已形成"硅烷气—硅碳负极—新能源电池"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上游原料不出园、下游市场在"门前"[2] - 目前已有6家硅碳负极产业链企业落户高新区,正在招引更多行业龙头企业[3] 技术创新与产能规划 - 银硅科技引进气相沉积硅碳技术,投资建设年产2000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产品具备优异循环次数和更高能量密度[2] - 高新区规划到2030年硅碳负极材料年产能达15万至20万吨,产值规模600亿元,新增税收超30亿元[2] - 匠芯新材料专注于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用硅碳材料,计划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二期建成后年产能达3000吨[3] 项目建设进展 - 匠芯新材料一期项目土建进入攻坚阶段,预计6月试产,年底计划启动二期建设[3] - 晟皓电子级硅烷及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1月开工,总投资约56亿元[3] - 洛阳联创锂能科技签约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新能源电池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3] 产业链配套 - 和远气体年产5000吨硅烷项目已投产,年产能可达6万至8万吨[4] - 晟皓电子级硅烷项目规划年产能1.5万吨[4] - 高新区正在建设公共管廊实现硅烷气体"点对点"管道传输[4] 产业生态发展 - 高新区将加速推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关联产业集聚[4] - 通过精准招引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项目落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