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气

搜索文档
硅烷科技(838402):公司点评报告:硅烷气价格下滑,公司业绩显著承压,硅碳负极有望推动需求增加
中原证券· 2025-09-23 19:16
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硅烷科技"增持"评级 [1][8] 核心观点 - 硅烷气价格大幅下滑导致公司业绩显著承压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下滑40.09% 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下滑140.02% [5][8] - 光伏产业链阶段性供需失衡及竞争加剧是业绩下滑主因 浙江市场硅烷气均价从1月80元/kg降至6月40元/kg 同比降幅达50% [8] - 硅碳负极技术发展和光伏"反内卷"行动有望推动未来需求增长 电子级硅烷气作为硅碳负极材料重要原料需求将提升 [8] - 区熔级多晶硅产品正在与下游厂商认证 认证通过后将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4.05% 较去年同期减少37.76个百分点 [8] - 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0%/7.35%/1.63%/1.27% 期间费用率合计9.38%同比增加1.17个百分点 [8] - 净利率-13.43% 较去年同期下降33.53个百分点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25亿元 较上期减少51.65% [8]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15亿元/7.90亿元/8.49亿元 [8][9]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63亿元/1.50亿元/1.74亿元 [8][9] - 对应EPS分别为0.15元/0.35元/0.41元 [8][9] - 对应PE分别为77.59倍/32.88倍/28.33倍 [8][9] 市场数据 - 当前收盘价11.16元 市净率2.90倍 [1] - 流通市值47.10亿元 总股本4.22亿股 [1] - 一年内最高价14.24元 最低价5.76元 [1]
协鑫科技(3800.HK):引入战略投资者 增资约7亿美元
格隆汇· 2025-09-19 12:36
战略融资协议 - 公司与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 通过定向增发配售约47.36亿股 每股价格1.15港元 募集资金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1] - 认购股份相当于扩大后总股本的14.26% 无极资本具有中东主权基金背景 双总部设于香港和阿布扎比[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强化收储资金储备 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以及优化资本结构和补充营运资金[1] 资金用途与业务发展 - 资金重点投向三个方面:供给侧改革资金储备 硅烷气第二曲线发展 以及资本结构优化[1] - 硅烷气产能全球第一 主要用于半导体、光伏和锂电领域 旨在实现海外替代[1] - 公司颗粒硅成本与能耗优势显著 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1][2] 行业供给侧优化 - 硅料是光伏反内卷的核心环节 Q4供给侧优化可期 价格仍有向上空间[2] - 能耗管控加强 国家标准委收严硅料能耗标准 各地需在9月底报送能耗结果 高能耗产能或面临管控整改[2] - 产能收储与市场化减产并行 Q4枯水期企业开工率下降 低开工率导致单位折旧和费用上升 可能推动价格回升[2] 盈利与估值展望 - 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3.04亿元、12.76亿元和21.40亿元[2] - 基于2026年45倍PE估值 结合港元兑人民币汇率1:0.91 维持目标价2.22港元[2] - 行业自律效果良好叠加供给侧政策落地 公司盈利弹性较大 半导体和钙钛矿IPO可能贡献投资收益[1][2]
协鑫科技拟募资逾50亿港元 将设专项基金整合低效低质产能
中国经营报· 2025-09-18 20:47
战略融资 - 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约47.36亿股募集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资金 与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 [2] - 融资用途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资金储备 以及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2] - 双方将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聚焦整合行业内低效低质过剩产能 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 [2] 反内卷行动 - 公司积极推进多晶硅领域供给侧改革 支持光伏行业反内卷 [2] - 头部企业正牵头推进多晶硅收储计划 践行反内卷行动 [2] - 多晶硅限价限产、能耗管控、收储并购等措施相继推出 多晶硅价格出现快速反弹 释放供需格局改善信号 [2] 能耗新规影响 - 多晶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规发布 规定现有限定值和新建准入值 不符合新标产能有望退出市场 [3] - 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年 较2024年底下降16.4% 与已建成装置产能相比减少31.4% [3] - 能耗新标严格执行将实质性改善多晶硅供需格局 [3] 第二增长曲线 - 融资将用于强化以硅烷气为核心的第二曲线 公司拥有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和产量 [3] - 硅烷气需求提升源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对电子特气需求增加、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锂电行业固态/半固态电池应用及显示面板对高品质要求 [3] - 通过硅烷气打造新增长极 形成颗粒硅、硅烷气等多业务协同发展格局 [4]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57.35亿元 净亏损17.76亿元 [5] - 同期EBITDA约3.8亿元 同比增长325.8% [5] - 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降至25.31元/公斤 较一季度降低6.5% [5] 行业展望 - 随着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和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 公司有望在多晶硅企业中率先实现扭亏为盈并获得超额收益 [5] - 多晶硅领域仍普遍呈现亏损局面 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提升利润的重要措施 [5]
协鑫科技引入50亿元中东资本,意欲何为?
新浪财经· 2025-09-16 20:40
融资交易 - 协鑫科技通过定向增发47.36亿股引入无极资本 每股认购价1.15港元 募集资金54.46亿港元(约50亿元人民币)[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强化硅烷气第二增长曲线及优化资本结构[1] - 融资意向锁定六个月 旨在巩固公司股权结构安全稳定[1] 业务战略 - 公司以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和产量推动海外替代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1][2] - 硅烷气电子级纯度达99.9999%以上 应用于半导体、光伏和显示面板等领域[1][2] - 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降至25.31元/公斤 较2025年一季度降低6.5%[4] 产业基金 - 协鑫科技与无极资本联合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聚焦整合低效过剩产能[3] - 基金将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升级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3] - 该举措响应国家政策 涉及一级市场合作 硅料收储事宜仍在推进[3]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收57.35亿元 同比下滑35.3% 净亏损17.76亿元[3] - 上半年硅料产量市占率达24.32%[3] - 当前总市值约373亿港元(约341亿元人民币)[7] 中东资本布局 - 无极资本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 投资覆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4] - 已为中国企业提供超100亿港元资金支持 参与商汤、第四范式等公司投资[4] -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与六家中国金融机构签署500亿美元谅解备忘录[6] 海外合作 - 协鑫科技计划在阿联酋建设首个海外FBR颗粒硅项目 与穆巴达拉主权基金探索合作[7] - 协鑫能科与沙特ACWA Power旗下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 - 无极资本向优必选提供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额度[5]
协鑫科技拟定增募资约54亿港元 欲布局的硅烷气为何与固态电池、BC电池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8:42
融资概况 - 公司进行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定向增发 配售约47.36亿股 对象为无极资本 意向锁定6个月 [1][2] - 融资目的包括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资金储备 硅烷气业务拓展 以及优化资本结构 [2] - 无极资本为中东主权基金背景投资机构 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 投资布局涵盖战略新兴科技领域 [2] 硅烷气业务战略 - 公司首次提出BC电池转型及固态/半固态电池对硅烷气的应用需求 将硅烷气定位为新增长极 [2][3] - 硅烷气可用于硅碳负极材料 是固态电池负极技术路线之一 同时满足显示面板对气体品质的高要求 [1][4] - 公司以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和产量推进海外替代 强调该业务相较于传统硅料业务的增量需求更明显 [2][3] 多晶硅产能调整 - 融资部分用于多晶硅行业产能改革方案资金储备 具体改革方案尚未完全确定 [1][3] - 公司需拿出部分现金支持行业产能整合 涉及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等方式 [3][5] 技术应用与行业观点 - BC电池与TOPCon电池均需大量高纯度硅烷气 但技术换代不会导致整体用量大幅增长 因BC电池规模增大会对应压缩TOPCon规模 [1][4] - 固态电池技术路径仍在发展中 硅碳负极材料是其中具有竞争力的路线 但具体发展需行业验证 [4] - 公司通过技术差异化打破同质竞争格局 联合设立产业基金整合低效产能 引导行业回归价值创造 [5] 业务背景 - 公司硅烷气技术可追溯至颗粒硅工艺 该气体可作为硅基材料提升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 [4] - 当前颗粒硅业务面临行业周期性挑战 公司需在"反内卷"关键时期储备资金 [5]
协鑫科技:获无极资本54.46亿港元战略融资 以硅烷气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中证网· 2025-09-16 15:22
融资协议核心内容 - 公司通过定向增发47.36亿股募集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资金 意向锁定期6个月 [1] - 战略投资方为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无极资本(Infini Capital) [1] - 资金将用于多晶硅产能结构调整、硅烷气业务拓展及资本结构优化 [1] 资金具体用途 - 推进多晶硅供给侧改革的资金储备 [1] - 开拓硅烷气第二增长曲线业务 [1] - 巩固股权结构护城河并优化资本配置 [1]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多晶硅领域正处于供给侧改革阶段 硅烷气市场需求快速提升 [1] - 光伏电池技术升级、储能应用及集成电路领域推动高品质硅烷气需求增长 [1] - 通过融资形成颗粒硅与硅烷气多业务协同发展格局 [1] 合作方背景与延伸行动 - 无极资本投资布局覆盖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领域 [1] - 已累计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超100亿港元资金支持 [1] - 双方将联合设立产业基金整合低效产能 通过市场化收购与专业化重组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 [2]
协鑫科技获54.46亿港元融资 发力技术迭代
证券日报· 2025-09-16 15:10
融资交易 - 公司通过定向增发配售约47.36亿股 募集资金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 意向锁定6个月 [2] - 融资方为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无极资本 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 [3] - 融资将用于三方面:多晶硅产能结构调整资金储备 强化硅烷气第二增长曲线 优化资本结构 [2] 战略布局 - 公司以硅烷气打造新增长极 基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特气需求提升 TOPCon向BC电池转型带来硅烷需求放量 锂电固态/半固态电池应用需求 显示面板对高品质硅烷气要求 [2] - 联合无极资本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聚焦整合行业低效低质过剩产能 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创新性升级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 [4] - 融资有助于扩大竞争优势 高效辐射国内外高端市场 将碳排放优势转化为定价权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EBITDA约3.8亿元 同比增长325.8% [4] - 2025年二季度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降至25.31元/公斤 较一季度降低6.5% [4] - 上半年颗粒硅产量市占率达24.32% 保持行业最高成本水平 [4] 行业背景 - 光伏行业面临技术路线加速迭代与产能出清关键节点 [3] - 多晶硅领域正经历市场调整 上游硅烷气市场需求量快速提升 [2] - 行业存在低价无序竞争乱象 需缓解恶性内卷带来的资源浪费与发展压力 [4]
协鑫科技拟配售融资约54.46亿港元
北京商报· 2025-09-16 14:06
融资与资金配置 - 公司通过配售47.36亿股新股融资54.46亿港元 每股认购价1.15港元 [1] - 扣除费用后净融资额53.92亿港元 其中65%(约35.05亿港元)用于产能调整与硅烷气业务发展 [1] - 剩余35%(约18.87亿港元)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及偿还现有贷款 [1] 战略业务布局 - 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方向 [1] - 以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为基础推进海外市场替代 [1] - 半导体集成电路对电子特气需求提升 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增加硅烷需求 [1] - 锂电行业固态/半固态电池应用及显示面板高品质硅烷需求形成新增长极 [1]
协鑫科技获中东资本7亿美元战略投资,加速光伏技术迭代与产能整合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11:25
融资协议 - 公司与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 通过定向增发约47.36亿股募资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1] - 配售股份设6个月锁定期 旨在巩固公司股权结构稳定[1] - 资金将用于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强化硅烷气第二增长曲线 优化资本结构[1] 业务发展 - 公司将借助硅烷气产能优势拓展半导体 显示面板等高端市场[1] - 硅烷气业务将应对光伏 半导体 锂电池等领域需求增长[1] - 颗粒硅生产成本降至25.31元/公斤 市占率达24.32%[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EBITDA同比增长325.8%至3.8亿元[1] - 公司有望成为行业内首批实现扭亏为盈的企业[1] - 截至9月15日收盘报1.26港元/股 年内累计上涨16.67%[2] 行业影响 - 光伏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产能出清关键阶段[1] - 此次融资有助于扩大技术优势 推动行业整合[1] - 将通过专项产业基金重组低效产能 缓解行业无序竞争[1]
协鑫科技获无极资本7亿美元加注 双方还将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新浪科技· 2025-09-16 10:21
融资交易 - 公司通过定向增发47.36亿股募集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1] - 投资方为中东主权基金背景的无极资本 意向锁定期6个月[1] - 无极资本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 投资领域覆盖战略新兴科技和人工智能等[1] 资金用途 - 用于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的供给侧改革资金储备[1] - 强化硅烷气业务以打造新增长极 涵盖半导体、电池及显示面板领域需求[1] - 优化资本结构并巩固股权稳定性[1] 战略合作延伸 - 双方将联合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整合行业低效产能[2] - 通过市场化收购和专业重组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2] - 资本赋能有助于技术迭代和落后产能出清[2] 行业影响 - 光伏行业处于技术路线迭代与产能出清关键节点[2] - 融资有助于扩大颗粒硅技术优势并辐射高端市场[2] - 碳排放优势可转化为全球市场的定价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