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

搜索文档
这几种碳水,健康又减肥!照着吃就对了→
央视新闻· 2025-08-14 15:17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影响 - 碳水化合物分为"好碳水"与"坏碳水",关键在于选择而非完全排斥 [1][3] - 好碳水来源于低加工天然植物性食物,具有低升糖指数、高膳食纤维、高营养密度特点,有助于稳定血糖和降低慢性病风险 [4] - 坏碳水多为精加工或高糖食品,营养价值低且升糖快,易导致饥饿感加剧和过量进食,长期增加肥胖及代谢疾病风险 [6][7] 碳水饮食与体重管理 - 低碳水饮食的减重效果取决于质量:高质量(植物蛋白+健康脂肪)可减少体重,低质量(精制碳水+动物蛋白+不健康脂肪)可能加速增重 [3] - 好碳水通过缓慢消化和稳定供能,成为减重帮手,而坏碳水因饱腹感差易引发过量摄入 [4][6] 科学摄入碳水的策略 - 结构优化:用全谷物、薯类、杂豆替代1/3精制谷物(如糙米替代白米),但消化功能弱人群需避免全粗粮 [11] - 总量控制:每日碳水供能占比50%-65%,谷类推荐200-300克/天(全谷物50-150克),减重者需按比例调整,过量易致脂肪堆积,不足可能引发肌肉丢失等健康问题 [12] - 搭配原则:好碳水需结合优质蛋白(豆制品、鱼虾)和健康脂肪(坚果、植物油),增强饱腹感和血糖稳定性 [13] - 食物多样性:每日建议3种谷薯杂豆+4种蔬果,确保营养全面 [15] 实践建议 - 将精制碳水替换为好碳水(如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平衡健康与口感 [16]
为什么你戒了碳水还胖?90%的人没搞懂“碳水好坏”的真相
齐鲁晚报· 2025-06-29 16:35
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可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大脑和肌肉活动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 [3] - 碳水摄入有助于节约蛋白质、维持脂肪正常代谢,但需注意"碳水"是营养素而非主食的代称 [3]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健康影响 - 碳水化合物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高质量低碳饮食(植物蛋白和健康脂肪)与体重减少相关,低质量低碳饮食(精制碳水和不健康脂肪)可能加速体重增加 [5] - 好碳水来源于加工程度低的天然植物性食物,具有低升糖指数、高膳食纤维、高营养密度的特点,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6] - 坏碳水多为精加工或高糖食品,营养价值低,易导致血糖波动和进食过量,增加肥胖和慢性病风险 [8] 科学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方法 - 优化结构:多选择全谷物、薯类、杂豆等好碳水,减少精制谷物和甜食饮料的摄入,建议将1/3精白米替换为糙米或杂豆 [10] - 控制总量:碳水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过多或过少均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11] - 巧妙搭配:好碳水需搭配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尤其是植物性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和增强饱腹感 [12] - 食物多样:建议每天摄入3种谷薯杂豆和4种新鲜蔬菜水果,以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13] 碳水化合物的健康价值 - 碳水化合物并非完全有害,关键在于选择好碳水、控制总量和合理搭配,可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这样吃 专治各种不开心
北京青年报· 2025-04-29 09:38
人体内的四大"快乐激素" - 多巴胺是一种"奖赏激素",能让人产生开心和兴奋的感觉,由酪氨酸生成 [2] - 血清素是"情绪稳定剂",主要由大脑、胃、肠等器官分泌,提高含量能改善睡眠 [2] - 催产素是"爱的激素",可抑制负面情绪,增进对他人的信任 [2] - 内啡肽是"年轻激素",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需通过实际行动如运动获得 [2] 五类食物提升情绪价值 碳水化合物 - 碳水摄入量与抑郁存在因果关系,增加碳水量可降低抑郁症发病风险 [3] - 每天建议摄入200g-300g谷类,选择复合碳水如谷物类、薯类、根茎类 [3] - 复合碳水提供稳定能量释放,但过量可能导致消化不良、便秘 [3]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维生素B6是形成多巴胺、血清素的重要辅助因子,存在于酵母、动物肝脏、瘦肉等 [3] - B族维生素协同作用强,动物肝脏是维生素B12最佳来源 [4] - 维生素D可维持神经递质水平,缺乏可能导致抑郁症 [4] - 维生素C和E可降低自由基含量,减轻压力和焦虑 [4] 富含酪氨酸的食物 - 酪氨酸能促进多巴胺分泌,存在于海鲜类、禽类、红肉类、蛋类、奶类等 [5] 富含优质脂肪的食物 - ω-3脂肪酸可调节神经递质,缓解情绪低落,推荐橄榄油、亚麻籽油等 [5] - 食用油摄入量建议25-30克/天,需交替使用植物油与动物油 [5] 富含钙镁的食物 - 钙镁缺乏会加剧紧张情绪,荠菜、芝麻、虾皮富含钙,南瓜子、燕麦、黑豆富含镁 [6] 三款天然情绪稳定剂 - 香蕉富含碳水、钾、镁及B族维生素,可稳定情绪 [7] - 可可粉每100克含400毫克镁,可促进"快乐激素"分泌 [7] - 开心果含优质脂肪和褪黑素,但需控制每天10-15克 [8] 情绪管理建议 - 负面情绪时需先判断原因,避免立即用食物解决 [9] - 平衡膳食是关键,极端饮食不可取,需控制摄入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