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谷物
icon
搜索文档
这几种碳水,健康又减肥!照着吃就对了→
央视新闻· 2025-08-14 15:17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影响 - 碳水化合物分为"好碳水"与"坏碳水",关键在于选择而非完全排斥 [1][3] - 好碳水来源于低加工天然植物性食物,具有低升糖指数、高膳食纤维、高营养密度特点,有助于稳定血糖和降低慢性病风险 [4] - 坏碳水多为精加工或高糖食品,营养价值低且升糖快,易导致饥饿感加剧和过量进食,长期增加肥胖及代谢疾病风险 [6][7] 碳水饮食与体重管理 - 低碳水饮食的减重效果取决于质量:高质量(植物蛋白+健康脂肪)可减少体重,低质量(精制碳水+动物蛋白+不健康脂肪)可能加速增重 [3] - 好碳水通过缓慢消化和稳定供能,成为减重帮手,而坏碳水因饱腹感差易引发过量摄入 [4][6] 科学摄入碳水的策略 - 结构优化:用全谷物、薯类、杂豆替代1/3精制谷物(如糙米替代白米),但消化功能弱人群需避免全粗粮 [11] - 总量控制:每日碳水供能占比50%-65%,谷类推荐200-300克/天(全谷物50-150克),减重者需按比例调整,过量易致脂肪堆积,不足可能引发肌肉丢失等健康问题 [12] - 搭配原则:好碳水需结合优质蛋白(豆制品、鱼虾)和健康脂肪(坚果、植物油),增强饱腹感和血糖稳定性 [13] - 食物多样性:每日建议3种谷薯杂豆+4种蔬果,确保营养全面 [15] 实践建议 - 将精制碳水替换为好碳水(如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平衡健康与口感 [16]
为什么你戒了碳水还胖?90%的人没搞懂“碳水好坏”的真相
齐鲁晚报· 2025-06-29 16:35
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可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和多糖,大脑和肌肉活动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 [3] - 碳水摄入有助于节约蛋白质、维持脂肪正常代谢,但需注意"碳水"是营养素而非主食的代称 [3]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健康影响 - 碳水化合物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高质量低碳饮食(植物蛋白和健康脂肪)与体重减少相关,低质量低碳饮食(精制碳水和不健康脂肪)可能加速体重增加 [5] - 好碳水来源于加工程度低的天然植物性食物,具有低升糖指数、高膳食纤维、高营养密度的特点,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6] - 坏碳水多为精加工或高糖食品,营养价值低,易导致血糖波动和进食过量,增加肥胖和慢性病风险 [8] 科学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方法 - 优化结构:多选择全谷物、薯类、杂豆等好碳水,减少精制谷物和甜食饮料的摄入,建议将1/3精白米替换为糙米或杂豆 [10] - 控制总量:碳水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过多或过少均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11] - 巧妙搭配:好碳水需搭配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尤其是植物性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和增强饱腹感 [12] - 食物多样:建议每天摄入3种谷薯杂豆和4种新鲜蔬菜水果,以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13] 碳水化合物的健康价值 - 碳水化合物并非完全有害,关键在于选择好碳水、控制总量和合理搭配,可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不是所有的碳水都易胖、升血糖 这些“高质量”碳水吃对了更健康
央视新闻· 2025-06-19 09:23
高质量碳水与健康关系 - 高质量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可促进健康老化,降低疾病风险,而精制碳水可能不利于健康 [1][6][8] - 摄入高质量碳水与生物年龄年轻化相关,最高可显年轻1.33岁,而低质量碳水摄入者显老最多达1.58岁 [9] - 高质量碳水的三大优势:高膳食纤维、低血糖指数(GI)、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成分 [10] 高质量碳水来源分类 - 全谷物:糙米、全麦粉、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 [12] - 薯类:土豆、红薯等,热量低于精米,膳食纤维含量高且富含维生素C、钾 [13] - 豆类:红豆、绿豆等,含20%蛋白质及丰富矿物质,与谷物搭配可提升蛋白质利用率 [17][28] - 高淀粉蔬菜:南瓜、藕等含多糖和抗氧化物质 [18] - 低糖水果:苹果、柚子等,建议每日摄入200-350克 [19][24] 摄入建议与饮食策略 - 每日全谷物杂豆摄入量应为50-150克,替代精米白面可改善血糖控制 [21][22][23] - 深色蔬菜应优先选择可食用部分颜色深的品种,如菠菜等 [29][30] - 进食顺序建议先吃蔬菜/肉类再吃主食,烹饪方式推荐蒸煮而非油炸 [31]
这种饮食方式可能会加速衰老,健康瘦身可以这样吃
齐鲁晚报· 2025-06-09 09:07
生酮饮食的潜在风险 - 生酮饮食通过极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高脂肪和适量蛋白质的膳食模式诱导身体产生酮体供能[3] - 小鼠实验显示21天生酮饮食导致心脏、肾脏、肝脏和大脑等多器官细胞衰老 人类志愿者6个月后也观察到类似细胞衰老和促炎因子水平增加[4] - 乳腺癌小鼠模型中生酮饮食使肺部转移瘤显著增加 表明可能促进癌症转移[5][6] - 长期高脂肪摄入的生酮饮食对心血管健康存在潜在风险[7] 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建议 - 以蔬菜水果丰富、多鱼虾海产品、多奶类和豆类为主要特征 可避免营养素缺乏和慢性病[8] - 每日谷物摄入200-300克(含全谷物50-150克+薯类50-100克) 推荐糙米、小米、玉米等10种全谷物[9][10] - 每周摄入鱼虾类200-300克 鸡蛋、牛奶、鱼肉等被列为十大优质蛋白质来源[11][12] - 每日需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 奶类300-500克 大豆和坚果35克[13][14] - 建议每日限盐5克、限油25克 采用蒸煮涮等低温烹调方式[15]
吃“聪明药”能提高成绩?谣言!其实大脑最爱这6种食物
央视新闻· 2025-06-04 14:17
聪明药的风险与危害 - 所谓"聪明药"主要包括哌醋甲酯、莫达非尼、阿德拉等国家管制的精神药物 具有成瘾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强的特性 [3][4] - 哌醋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嗜睡症 [3] - 莫达非尼属于中枢神经兴奋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嗜睡症 [4] - 阿德拉主要成分为右苯丙胺 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症及发作性嗜睡症 [4] -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会导致精神症状 如易怒、失眠、抑郁、幻觉甚至躁狂 并具有不可忽视的成瘾性 [6] - 断药后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症状 且无提高智力的作用 [6] 健康补脑的6种食物 - 海产品富含DHA 是大脑重要组成部分 有益神经系统健康 推荐青花鱼、三文鱼、鳕鱼等低汞鱼类 建议清蒸或炖汤 [8] - 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 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稳定 推荐腰果、核桃、开心果等 每日摄入10克 [10] - 鸡蛋富含卵磷脂 是大脑细胞重要基础结构物质 缺乏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推荐煮鸡蛋或鸡蛋羹 [10] - 绿叶菜含维生素E、叶酸等成分 可延缓大脑衰老 推荐苋菜、菠菜、芹菜等 每日摄入300-500克 高草酸蔬菜需焯水 [12] - 全谷物富含B族维生素 有助于大脑神经修复 推荐糙米、燕麦米、荞麦等 [12] - 益生菌与神经系统健康相关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推荐酸奶、发酵豆制品等 需搭配益生元 [14]
你以为增肥,其实易瘦!国家官方饮食秘籍发布,跟着吃准没错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7 15:53
体重管理行业趋势 -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已达51.2% 若不控制2030年可能超70% [9] - 全民营养周主题聚焦"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 [9] - 《柳叶刀》指出全球近9亿人肥胖 发布4类减重方式和5大管理要点 [17] 官方饮食指南核心建议 - 每日蔬菜摄入≥300克(深色蔬菜占50%+) 水果200-350克 每周种类超10种 [6] - 全谷物每日建议50-100克 三餐中至少一餐需包含 [6] - 水产品每周300-500克 建议选择三文鱼/鳗鱼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 [8] 科学减重方法论 - 需保持能量负平衡 但强调科学饮食与美味不冲突 避免极端忌口 [9] - 每日食物种类≥12种 每周≥25种 需调整碳水类型(增加全谷物/粗粮) [11] - 梅奥诊所案例显示2周可实现减重9斤 强调饮食结构调整 [18] 营养补充剂市场现状 - 维生素/膳食纤维补充剂受减肥人群追捧 出现"胶囊一族"现象 [12] - 专家指出食物营养素吸收率更高 均衡饮食优于单一补充剂 [12] - 健康成年人不建议随意补充 特殊人群需针对性摄入 [14] 食品消费升级方向 - 深色蔬菜/海藻类(海带/紫菜)/贝类(牡蛎/蛤蜊)被列为高价值食材 [8] - 饮食结构向"蔬菜水果+全谷物+水产品"组合转型 [4] - 需避免蔬菜水果相互替代 保持独立摄入 [6]
居民食物消费有哪些问题?官方“指南”来了!倡导增加三类食品摄入→
搜狐财经· 2025-05-22 14:48
健康饮食核心信息 - 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发布"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核心信息 倡导增加蔬菜水果 全谷物和水产品三类食品摄入 [1] 蔬菜水果摄入建议 - 餐餐有蔬菜 天天有水果 每天摄入新鲜蔬菜至少300克 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4] - 每天摄入新鲜水果200-350克 推荐每天摄入蔬菜3-5种 水果1-2种 每周蔬菜水果种类达10种以上 [4] - 蔬菜和水果不建议相互替代 [4] 全谷物摄入建议 - 全谷物是膳食纤维 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包括糙米 燕麦 藜麦 全麦等 [6] - 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全谷物50-100克 一日三餐至少一餐有全谷物 [6] 水产品摄入建议 - 脂肪丰富的鱼类如三文鱼 鳗鱼 鲭鱼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DHA EPA 维生素D和维生素A [8] - 海藻类食物如海带 裙带菜 紫菜富含碘 维生素K 叶酸等微量营养素 [8] - 贝类食物如蛤蜊 牡蛎是铁 锌 碘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8] - 建议每周摄入鱼虾贝类等水产品1-2次 成年人约300-500克 儿童 孕妇 乳母 老年人群可适当增加摄入 [8]
全民营养周|体重管理就要少吃吗?这三类食品可以增加摄入
央视网· 2025-05-21 23:31
健康饮食核心建议 - 倡导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每天新鲜蔬菜至少300克且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每天新鲜水果200~350克 每周蔬菜水果种类需达10种以上 [2] - 全谷物摄入建议 成年人每天50~100克 需保留完整籽粒结构如糙米燕麦等 一日三餐至少一餐含全谷物 [3] - 水产品摄入建议 每周鱼虾贝类1~2次约300~500克 鼓励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适当增量 [5] 体重管理关键措施 - 需保持能量负平衡 摄入量需低于消耗量 但不可极端节食 需维持食物多样化 [8] - 每日食物种类需达12种以上 每周25种以上 需调整碳水化合物结构 增加全谷物减少精制糖类 [10] 营养补充剂使用指引 - 不提倡用营养补充剂替代膳食 食物中微量营养物质吸收更高效且副作用较少 [11][12] - 特殊人群如孕产妇需在专业指导下补充 需确保剂量持续性和连贯性才能见效 [14] 全民营养周背景数据 - 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达51.2% 若不干预2030年将突破70% [6] - 今年主题聚焦"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强调合理膳食与体重管理不冲突 [6][8]
17种天然食物 吃出你的抗炎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5-06 06:45
抗炎饮食的核心观点 - 抗炎饮食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减少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与肥胖 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相关 [1] - 抗炎饮食中的炎症是指细胞因子在压力或应激状态下过量产生的低水平慢性炎症 而非急性炎症 [1] 抗炎食物分类及功效 蔬菜类 - 芦笋富含多酚类物质 能预防癌症 糖尿病和心脏病 同时含有花青素和膳食纤维 促进排便规律 [3] - 绿叶蔬菜如菠菜 羽衣甘蓝是膳食纤维 维生素E 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 [4] 水果类 - 浆果如黑莓 蓝莓 草莓富含花青素 高抗氧化剂含量可保护健康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 [5] - 柑橘类水果含维生素C和黄酮类化合物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抗炎 [9] - 西瓜每100克含6毫克维生素C 抑制炎症并对抗氧化损伤 [10] - 菠萝含菠萝蛋白酶 对抗关节肌肉损伤的疼痛和肿胀 同时富含膳食纤维 钾和维生素C [15] 坚果与种子类 - 核桃含α-亚麻酸 具有抗炎作用 每天食用可降低炎症标记物如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 [18] 鱼类与油脂类 - 多脂鱼如鲑鱼 马鲛鱼含欧米伽-3脂肪酸 阻断细胞炎症路径 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炎症 [14] - 橄榄油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橄榄油刺激醛 降低慢性炎症标志物水平 [13] 豆类与谷物类 - 豆类含膳食纤维 异黄酮和黄酮类化合物 膳食纤维被有益细菌食用后生成抗炎的短链脂肪酸 [7] - 全谷物如糙米 燕麦含抗氧化剂和膳食纤维 促进健康肠道细菌生长 [17] 饮料类 - 咖啡含抗氧化剂和多酚 降低炎症水平 对大脑 心脏 肾脏和肝脏健康有益 [8] - 茶含抗氧化剂和黄烷醇 绿茶中的EGCG与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16] 其他食物 - 牛油果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 平衡肠道微生物群并调节炎症水平 [6] - 黑巧克力含黄酮类化合物 可可含量70%以上的品类可降低心脏病 中风和糖尿病风险 [11] - 发酵食品如泡菜 酸奶改善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 每天摄入6份可减少炎症蛋白水平 [19] - 草药和香料如肉桂 姜黄具有抗炎作用 高脂饮食中加入6克香料可减少炎症标志物 [12] 促炎食物 - 超加工食品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如包装糖果 薯条导致血糖飙升并增加炎症 [20] - 油炸食品含不健康脂肪 经常食用导致慢性炎症 [21] - 含糖饮料和添加糖食品 糖是炎症加剧的主因 女性每天糖摄入不宜超过25克 男性不宜超过36克 [21] - 酒 每天饮用1杯红葡萄酒即可 过量会加剧炎症 [22] - 红肉 食用过多会增加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