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

搜索文档
国家掀减肥风暴真因揭秘:中国超重人群激增,放任肥胖危机巨大
GLP1减重宝典· 2025-07-30 14:09
以下文章来源于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作者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 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本账号发布权威资讯 曾几何时,中国还被称为"瘦国",如今却已跻身全球超重人口最多的国家行列。《柳叶刀》最新研究显示,2021年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达到26 亿,其中中国占据了超过4亿,位居前列。更令人震惊的是,预计到2030年,中国男性超重和肥胖人数将增至3亿,女性也将达到2亿;在30-34 岁男性中,超重率已高达38.5%,肥胖率也达到19.3%。这并非只是"看起来胖",更多人属于"悄悄变胖"——外表不显胖,腰围却早已超标,内 脏脂肪悄然埋下健康隐患。 "同志们,腰围越来越粗,体重持续超标,有些人还患上了慢性病!"2025年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 海潮的一句直白"喊话",让"国家喊你减肥"迅速登上热搜。这绝非一句玩笑,而是一记警钟——中国的肥胖危机已迫在眉睫。数据显示,到 2030年,中国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预计将高达70.5%,儿童也将达到31.8%。2024年底,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 (2024年版)》,202 ...
全民减肥风潮,为何成社会大事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9 21:05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家卫健委宣布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6月底前实现全国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全覆盖[4] - 政策导向从"倡导"转向"行动",体重管理成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11] - 贵州省人民医院计划开设"国家卫健委减重食谱窗口",并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推广减脂餐[13] 市场需求与商业机会 - 京东买药推出"减一斤体重奖励100元现金"活动,反映减重热潮已蔓延至商业领域[4] - 健康、运动相关品牌纷纷推出春季减重活动,显示行业对政策导向的快速响应[4] - 食品工业营销影响力远超健康宣传,形成市场认知挑战[13] 临床现状与挑战 -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肥胖专病门诊号源紧张,最快需等待十天[4] - 贵州省人民医院营养门诊开设六年来患者体重反弹率居高不下[7] - 超重人群多处于BMI24-28临界点,生活方式干预面临执行难题[7][8] 社会影响因素 - 男性肥胖主要诱因是久坐和频繁应酬,女性则与生育后生活重心转移相关[9] - 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肥胖患者数量增加[9] - 快节奏生活环境下,健康饮食获取和运动便利性成为关键制约因素[13] 学术观点与研究 - 北京大学马冠生教授指出控制体重是与人体基因机制作斗争[8] - 社会学视角认为单靠个人努力难以改变肥胖趋势,需改善社会环境[8] - 《柳叶刀》研究显示全球近9亿人肥胖,提出4类减肥方式和5大管理要点[17]
国家重磅发力,减肥正式提上新高度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8 18:18
以下文章来源于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作者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 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本账号发布权威资讯 ▍肥胖的影响 中国人群还更易出现腹部肥胖,这使得国人更容易罹患各类代谢性疾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明确提出:如果当前趋势无法有效遏制,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与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 将分别高达70.5%和31.8%。在这样的形势下,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16个部门联合推出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计划 用三年时间,力争扭转国民体重持续攀升的局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减肥"这一话题首次被提升至国家高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国家卫健委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 南》,不仅细致呈现了全国各地的饮食建议和能量分布,还手把手指导大众如何健康饮食、科学减重。 肥胖问题,远不只是外貌管理的"面子工程",它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和经济压力,已成为社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之所以将肥胖防控提上 议程,正是因为相关成本正逼近一个全社会都无法忽视的临界点。 我国肥胖问题还呈现出明显 ...
行业周报:“体重管理年”关注减脂健康饮食,AI赋能赤子城科技中报亮眼-20250727
开源证券· 2025-07-27 22: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南自贸港封关政策将带来客流增长和旅游市场国际化,减脂健康饮食、AI+社交、健康食品等领域发展潜力大,本周A股社服板块跑赢大盘,港股消费者服务板块跑输大盘 [4][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出行旅游 - 海南自贸港封关定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实施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包括更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便利的通行措施和更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 [15] - 封关政策明确海南加工增值基地定位,为重点产业集群提供一流税收环境,后续将加快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推进景区景点升级,国际旅客高增长趋势有望持续 [4][17] 减脂饮食 - 减脂、控糖等健康理念推动绿色饮食市场扩容,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超8000亿元,全谷物等成消费热点 [20] - 肥胖和糖尿病人群催生对低糖、低脂、高纤食品需求,中国体重管理市场预计2027年达926亿美元,代餐市场渗透率提升 [23] - 2025年3月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计划,减重经济裂变为多领域产业生态,2024年中国玉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2100亿元,同比增长14.3%,受益标的为十月稻田 [25][27] AI+社交 - 赤子城科技2025H1总收入预期31.35 - 32.1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8.0% - 41.5%,社交业务和创新业务表现亮眼 [28] - 社交业务多产品矩阵发展,SUGO、TopTop、HeeSay等产品排名靠前,在多个市场有适配性,创新业务中精品游戏盈利转正,社交电商平台荷尔健康快速发展 [31] 美丽 - 中国亚健康人群超5.6亿人,保健品是亚健康调理重要手段,64%的养生人群会购买保健品,功能性保健品需求攀升 [33] - 2024年全球营养健康食品规模达1915亿美元,2019 - 2024年CAGR达5.4%,中国健康保健食品市场2024年规模达2602亿元,预计2024 - 2027年CAGR达6%,中国保健食品人均消费金额低,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37] - 2025Q1/2025Q2天猫+京东+抖音西式保健市场规模分别为209/232亿元,yoy+21.6%/+7.4%,辅酶Q10市场规模分别为4.6/5.4亿元,yoy+14%/+1%,金达威自有品牌Doctor's best收入增长,2025Q2线上市占率达4% [41][42] 出行数据跟踪 航空 - 本周(7.20 - 7.26)全国日均客运执行航班量16954架次,较2024年同期+4%,环比-0.7%,国内客运日均执行航班量14630架次,较2024年同期+3%,环比-0.6%,7月国内航班同比+2%,国际客运日均执行航班量1974次,环比持平,恢复至2019年同期88%,7月国际航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89% [50] 访港数据追踪 - 本周(7.19 - 7.25)内地访客总入境人次达82.95万人,环比-4.5%,全球访客总入境人次(除内地外)19.18万人,环比-1.2%,内地访客日均人数较2024年日均+16.4%,全球访客日均人数(除内地外)较2024年日均+5.5% [54] 行业行情回顾 A股行业跟踪 - 本周(7.21 - 7.25)社会服务指数+2.30%,跑赢沪深300指数0.61pct,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9,2025年初至今社会服务行业指数+8.99%,强于沪深300指数的+4.89%,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8 [60] A股社服标的表现 - 本周(7.21 - 7.25)A股涨幅前十名以旅游、检测类为主,涨幅前三名分别为西藏旅游、科锐国际、实朴检测,涨幅后三名分别为兰生股份、国义招标、曲江文旅 [65] - 净流入额前三名分别为凯撒旅业、西藏旅游、创业黑马,净流入额后三名为兰生股份、豆神教育、信测标准 [65] 港股行业跟踪 - 本周(7.21 - 7.25)港股消费者服务指数+1.67%,跑输恒生指数0.60pct,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2,2025年初至今消费者服务行业指数-6.51%,弱于恒生指数的+26.56%,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0 [78] 港股消费者服务标的表现 - 本周(7.21 - 7.25)港股教育类涨幅靠前,涨幅前三名分别为华夏控股、中国中免、东方甄选,涨幅后三名分别为奈雪的茶、金界控股、绿茶集团 [84] 推荐标的 - 旅游:长白山 [7] - 教育:好未来、科德教育 [7] - 餐饮/会展:特海国际、米奥会展 [7] - 美护:科思股份、水羊股份、康冠科技、倍加洁 [7] 受益标的 - 餐饮:蜜雪集团、古茗、小菜园、绿茶集团 [7] - IP:泡泡玛特、布鲁可、华立科技、青木科技 [7] - 美护:毛戈平、上美股份、若羽臣、巨子生物、爱美客、四环医药 [7] - 新消费:美图、赤子城科技 [7] - 运动:力盛体育 [7] - 即时零售:美团 - W、顺丰同城 [7] - 眼镜:博士眼镜、佳禾智能、亿道信息 [7] - 旅游:西域旅游、九华旅游、同程旅行、携程集团 - S [7] - 教育:中国东方教育 [7]
体重管理:国家队行动,健身健康赛道迎来新机遇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7 11:13
国家政策与肥胖现状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将持续推进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和慢性病防控 [3][8] - 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超重和肥胖人数达4.02亿,居全球首位 [3] -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肥胖相关死亡比例从1990年2.8%升至2019年7.2%,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风险因素 [10] - 若趋势未遏制,2030年成人和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70.5%和31.8% [10] 健康食品行业机遇 - 政策推动低卡食品、无糖饮品、代餐和蛋白棒等产品创新,要求减少加工食品中油盐糖含量 [5][13] - 2024年抖音电商欧式面包销售额显示:全麦面包以1亿-2.5亿元居首,同比增长203.52%;"营养"类目销售额5000万-7500万,同比增665.56% [14] - 传统企业加速布局健康赛道:旺旺推出Fix Body品牌粗粮饼干,康师傅推出零卡养生茶饮 [14] 运动健身行业增长动力 - 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等活动带动健身房、户外运动及青少年体适能市场发展 [5][15] - 2023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9平方米,国家计划每年开展7个全国性健身主题示范活动 [15] - 差异化运动方案推动细分市场:大学生体育锻炼、职工"职业健康达人"评选、老年人适度锻炼 [15] 智能科技应用 - 政策鼓励AI、大数据与体重管理融合,推动智能手环、体脂秤及健身APP发展 [6][16] - 小米、华为、苹果等品牌运动手环实现健康数据实时监测 [16] - Keep利用AI定制训练计划,政策重申后股价单日涨近5% [17] 行业生态升级 - 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提供多学科团队指导 [19] - 健身教练、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等职业需求激增,行业规范性提升 [19] - 健身场馆与企业、学校、社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生态良性发展 [19]
数据解读“体重管理”:减肥如此小事,为何国家格外关注?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6 13:08
中国肥胖现状与趋势 - 中国25岁以上超重或肥胖人群达4.02亿,居全球首位 [4][9] - 2025年预计41%中国成年人超重(BMI≥25),9%肥胖(BMI≥30) [4] - 2030年超重肥胖人数将增至5.1504亿,成人和儿童肥胖率或达70.5%和31.8% [10] - 1980年代肥胖人群几乎为零,2021年飙升至4亿,16年增长超22倍 [10] 地域分布特征 - 北方肥胖率显著高于南方:内蒙古、山东超重肥胖率达37.1%,河北36.6% [13] - 南方广东、海南、江西肥胖率最低 [13] - 人均GDP较低地区肥胖问题更突出,与发达国家趋势相反 [18] 人群差异分析 - 男性肥胖风险高于女性:50-54岁男性超重最集中,35-39岁肥胖高峰 [24] - 女性65-69岁超重率最高,70-74岁肥胖率峰值 [24] - 北方高碳水饮食(60%能量来自碳水)和寒冷气候是肥胖主因 [25][27][28] - 男性压力导致激素紊乱、饮酒及睡眠不足加剧肥胖 [29][30][31] 国家干预措施 - 国家卫健委2024年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 [7][11] - 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和《成人肥胖食养指南》,提供地域化食谱 [34][35] - 建议每日能量摄入减少30%-50%(男性1200-1500千卡,女性1000-1200千卡) [36] 健康管理建议 - 控制总能量摄入:超重者按基础代谢85%、肥胖者80%设定标准 [36] - 每日食盐≤5克、食用油20-25克、添加糖<25克 [38] - 每周150-300分钟有氧运动+2-3次抗阻训练,消耗2000千卡 [38] - 减少久坐至每日2-4小时,每小时活动3-5分钟 [38]
体重焦虑+情绪低落?Akk11益生菌用肠道科学说“不”!
中国食品网· 2025-07-25 19:45
图片来源: 微康益生菌公众号 其作用机制核心在于影响"肠-脑轴"。Akk11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影响神经递质和相关激素的传递通 路,从而对身体的代谢功能和情绪状态产生综合的积极影响,为其在超重/肥胖人群中的效果提供了科 学基础。 目前,微康益生菌Akk11已成功实现规模化生产,年产能达200吨。其产品具备高活性特点,活菌型产 品活性达6000亿AFU每克,灭活型产品则高达10000亿TFU每克,为体重管理类健康产品的创新开发提 供了强大且稳定的原料保障。 由此可见,Akk11的出现标志着体重管理进入了一个更注重整体健康的新阶段——它不仅关注体重的变 化,更重视伴随的情绪健康问题。凭借扎实的科研证据、明确的作用机制以及成熟的产业化能力,微康 益生菌Akk11为应对肥胖及其相关的情绪健康挑战,提供了一种基于科学实证的安全有效支持方案。 数据来源:临床研究—评估Akk11对改善超重人群体脂、代谢水平及情绪健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 注册号:NCT06653101) 图片来源: 微康益生菌公众号 根据临床(NCT06653101)研究清晰地展示了Akk11的多重健康益处。研究证实,Akk11能够显著改善 受试者的情 ...
中国超重与肥胖人数全球居首!健康减肥应该怎么做?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5 10:08
以下文章来源于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作者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 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本账号发布权威资讯 我国超重和肥胖问题到底有多严峻?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口中,超过一半已经属于超重或肥胖行列。其中,18岁及以上 居民的超重率高达34.3%,肥胖率也达到了16.4%。 从绝对人数来看,全国超重和肥胖人口已突破6亿,位居世界首位。 有研究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将攀升至65.3%。 面对这样的数据,你还会对"肥胖"掉以轻心吗? 肥胖,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疾病! ▍肥胖的定义 医学上,肥胖是指体重明显超标、脂肪层异常增厚的状态,主要由于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大量堆积所致。 肥胖可分为两种类型: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绝大多数肥胖者属于单纯性肥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肥胖。这类肥胖并非由器质性疾病引起,而是与遗传、社会环境、心理状态以及日常 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简单来说,除了遗传影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生活方式问题,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而继发 ...
拆解“全民减肥令”背后的真正玄机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4 09:22
国家关注全民腰围的背景 - 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从2015年的42%攀升至2020年的50.7%,预计2030年或达70.5% [6] - 6-17岁未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从2015年16%升至2020年19%,2030年预测值达31.8% [6] - 肥胖直接关联糖尿病、高血压及13种癌症风险,被医学界定义为慢性代谢性疾病 [6] 减肥市场乱象与消费趋势 - 电商平台减肥药品搜索量环比增长80%,成交额提升30%,体重管理营养品成交额同比增超50% [8] - 减肥产品销售额三年暴涨370%,但药监局抽检合格率不足65% [9] - 行业存在"21天暴瘦盲盒"等消费陷阱,部分训练营要求每日运动超8小时但效果存疑 [9] 科学减重政策与创新实践 - 国家卫健委启动三年"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9][12] - 济南市"中医运动减重门诊"实现患者平均体脂率下降8.5%,满意度达96% [11]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立多学科联合的"体重管理门诊",整合11个科室资源 [11] 行业规模与监管动向 - 2023年减肥产品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预计2030年达万亿规模,相关企业超3.4万家 [12] - 广州运用AI大数据监测平台打击虚假广告,浙江推行"体卫融合"科学健身指导方案 [13] - 北京协和医院研发"5+2轻断食减肥法"成为有效干预手段 [12] 社会认知偏差与健康观念重塑 - 小红书"减肥失败"话题浏览量达3.2亿次,反映年轻人减肥动机存在偏差 [8] - 智能体脂秤日均使用率不足0.3%,70%家用跑步机沦为晾衣架,运动App四成用户仅打卡 [10] - 社交平台"BM女孩"等审美标准导致极端节食行为,需建立科学健康观念 [8][12]
14亿国人体重焦虑,催生万亿减肥市场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3 16:02
中国体重管理行业现状 - 中国成人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 [4] - 预测2030年成人和儿童超重肥胖率可能分别达70.5%和31.8% [4] - 农村成人超重和肥胖率有望超过城市 [4] - 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高度相关 [4] 健康食品市场发展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 [5] - 2023年有机食品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 [5] - 预计2025年轻食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5] - 预测2027年代餐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500亿元 [5] 体育健身产业发展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达36741亿元 [5] - 体育产业增加值14915亿元,占GDP1.15% [5] -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10849亿元,占比72.7% [5] - 健身相关企业数量超157.5万家 [6] 减肥药物与保健品市场 - 全球减重市场规模预计达1000亿美元 [6] - 预计2030年中国减肥药市场规模突破149亿美元 [6] -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减肥药领域 [6] 职业发展机会 - 体重管理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