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搜索文档
产学研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经济日报· 2025-08-04 06:00
当前,深化产学研协同,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对接,促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一招。《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中的41.0%与 高校或科研单位合作完成,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学研合作比例突破60%,显著高于总体水 平。如何深刻把握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持续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 面,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融合成效显著,在联合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例如, 2019年北京大学与华为共同成立"大一华为数学联合实验室",在数学及相关基础研究领域内联合创新, 为企业的原始创新驱动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复旦大学联合广州市人民政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 学研究院,推动精准医学前沿尖端研究和重大成果应用转化;202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商飞共建 大飞机研究院,打造大飞机前沿探索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不过,目前仍然面临人才流动不畅、主 体职责不清、培养定位模糊等难题,因此要从打破人才流动限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施策。 打破地域、身份、年龄限制,处理好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员、企业技 ...
2025名校之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新理工教育,培养国际科创人才
央视网· 2025-06-26 15:18
办学背景与定位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TIIT)是我国唯一一所聚焦理工科专业的中外合作研究型大学,成立于2016年,以能源、环境与人类健康为关键领域开展教学与科研 [1] - 外方合作伙伴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是全球顶尖理工科高校,由爱因斯坦倡议创立,为GTIIT提供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与师资标准 [2] - 学校依托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化基因,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独特的科创生态 [2] 人才培养与成果 - 学校坚持"小而精"的办学模式,生师比10:1,80%师资为外籍专家,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与中国科学院院士 [3] - 开设6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与机器人、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化学),课程与国际顶尖高校无缝对接 [3] - 升学方面:90%海外深造学生进入世界百强大学,其中超半数入读前30名校,20%-30%进入全球前十,约半数学生后续攻读博士学位 [3] - 就业方面:毕业生多任职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岗,80%海外硕士毕业生选择回国效力 [3] 特色教育体验 - 数理先行:基础课程占比1/3,奠定扎实学术功底 [4] - 提问驱动:强调学生课堂提问,以问题导向激发主动学习 [4] - 科研导向:本科生深度参与科研课题组,融入科学前沿 [4] - 创新嵌入:专业课程结合市场化实践,培养创业思维 [4] - 国际交换:依托以色列理工全球交换网络,提供全球名校交流机会 [4] - 学科交叉:专业课程融入计算与AI,强化跨学科竞争力 [4] 学校愿景与价值 - GTIIT凭借世界一流的师资力量、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以及卓越的升学就业成果,已成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 [5] - 学校以创新为核、实践为基,为学生提供独特的科研与国际化成长平台 [5] - 对于志在理工科发展的考生而言,GTIIT代表着一条通往高端科研与产业创新的广阔道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