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胶管胶带行业转型聚焦“价值创造”
中国化工报· 2025-10-21 10:32
中化新网讯 10月16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胶管胶带分会在西安召开2025胶管胶带信息与技术论坛。与 会专家在分析当前胶管胶带产业形势、发展趋势后指出,要通过科技创新打破"内卷"局面,重构行业可 持续发展生态链,多方协同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指出了行业面临的低价竞争等问题,并倡导行业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龙头企业要积极通过科技创新打破"内卷"局面,重构行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链。要多方 协同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聚焦高端化、差异化产品研 发,提升全球市场议价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为胶管胶带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三大核心方向。一是基础研 究"蓄水",企业可联合高校并利用AI技术培育长期创新动能,抢占技术制高点;二是绿色转型"破圈", 锚定"双碳"与生物基赛道,同时探索深海、太空旅游配套材料,探索高附加值场景;三是全球化与细分 市场"突围",一方面通过技术输出与产品升级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深耕细分领域。张立群院士特别 强调,产学研协同是破局关键,要将"实验室技术"变为"市场产品",在变革中抢占 ...
全文|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雷荔傈:以跨学科教育培育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破局者”
新浪证券· 2025-10-18 12:54
大会概况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召开 [1] - 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协办 [1] - 大会核心主题为“携手应对挑战:全球行动、创新与可持续增长” [1] - 大会组委会邀请约500位中外重磅嘉宾,其中约100位为海外嘉宾 [1] 教育体系融合 - 南京大学通过艺术、教育、地理学、海洋科学等多学科融合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 [3] - 学校构建了涵盖学术培养、职业培训和跨学科板块的三阶段培养体系 [3] - 该教育模型旨在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3][5]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基于部门50年的研究经验,建立了从研究到实践再到反馈的双向互动机制 [3][6] - 通过成本分析等具体方法搭建学术界、产业界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3] - 研究必须是联合研究,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多视角审视和解决实际问题 [3][6] 合作网络构建 - 南京大学已联合多所高校建立联合研究所,并与国内机构保持紧密合作 [4] - 通过研究项目缩小产学研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强各方合作 [4][6] - 未来将关注并应用AI等新技术以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 [6]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雷荔傈:构建“三阶段”培养体系,将可持续能力内化为学生思维
新浪证券· 2025-10-18 12:52
大会概况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 [1] - 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协办,新浪财经与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北京代表处承办,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支持 [1] - 大会以"携手应对挑战:全球行动、创新与可持续增长"为核心主题 [1] - 大会在以往四届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基础上进一步升级,组委会邀请约500位中外重磅嘉宾,其中约100位为海外嘉宾 [1] 教育体系融合 - 可持续发展理念需深度融入教育体系,并通过跨学科协作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3] - 南京大学通过汇聚艺术、教育、地理学、海洋科学等多学科力量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学校 [5] - 学校构建了涵盖学术培养、职业培训和跨学科板块的三阶段培养体系,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内化为学生思维方式 [5]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大学教育需为学生奠定坚实基础以应对未来20-30年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等新型挑战 [5] - 基于50年研究经验,建立了从研究到实践的双向反馈机制,不仅转化研究成果,还将实践问题反馈回研究环节 [5] - 通过成本分析等方法搭建学术界、产业界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强调研究必须是联合研究 [5] - 南京大学已联合多所高校建立联合研究所,并与国内机构紧密合作以缩小产学研差距并加强各方合作 [5]
苹果供应链的中国答卷:从组件制造到绿色智造的进化之路
新浪财经· 2025-10-16 17:04
文章核心观点 - 苹果公司新任首席运营官Sabih Khan走访中国供应链,凸显苹果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已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双方在技术、绿色、人才领域深度绑定,形成“双向成就”的典范 [1] 技术共生 - 苹果与瑞声科技、蓝思科技的合作进入联合研发的深度共生阶段,突破传统“甲方下单、乙方生产”模式 [3] - 瑞声科技为iPhone 17 Pro系列提供超薄均热板,其冷热端温差控制在2°C以下,远优于行业5°C的标准,关键技术包括与苹果联合研发的弹夹工装、碳纳米涂层技术(使石墨工装耐磨性提升50%、寿命延长一倍)以及主要生产环节100%回收铜材料 [6] - 蓝思科技泰州工厂采用自主移动机器人实现主动上下料与智能任务调度,“一线流”组装线贯穿40余道全自动工序,并通过自动外观检测设备支持快速跨机种切换 [9][11] - 中国供应商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共创”的转变,例如瑞声科技基于Mac mini硬件与机器学习搭建自动化测量系统,蓝思科技即将启动金属材料研发中心,创新成果反哺苹果产品竞争力 [14] 绿色转型 - 苹果目标在2030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中国供应商成为核心践行者 [15] - 瑞声科技已加入苹果的供应商清洁能源项目、零废弃物项目及清洁水项目,积极采用回收材料 [15] - 蓝思科技在中国为苹果生产供能的环节已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覆盖,阳极工序中水回收率超80%,已有5个园区获得UL废弃物零填埋认证 [15] - 具体环保协作案例包括蓝思科技的铝屑100%回收和瑞声科技的塑料托盘替代 [17] - 苹果联合清华大学开展碳中和能力提升项目,通过“产学研”协同模式为企业解决环保难题并培养复合型人才 [17] 人才赋能 - 苹果通过供应商员工发展基金为中国供应商搭建人才成长体系,覆盖自动化技术员到领导力培养等不同岗位和层级 [18][23] - 瑞声科技员工张鑫通过苹果自动化技术员培训,从设备工程师成长为认证讲师,开发18类课程,开展75场培训覆盖759人次 [19] - 蓝思科技员工通过苹果培训项目获益,例如张莹通过个人领导力项目提升沟通能力,班长杨旭提升团队管理效率,裴照楠和葛玉红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成长为内部讲师并提升操作维护效率 [21] - 人才培养旨在让员工在产业链中获得成长,以保持供应商的技术活力与生产稳定性,实现供应链的长期健康发展 [23]
产学研协同发力,国产固态电池产业化迈出关键步伐
江南时报· 2025-09-28 13:12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采用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思路 显著提升耐高压性能至4.7V 可同时匹配高电压富锂锰基正极和金属锂负极[1] - 电解质采用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 强化固态界面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 避免传统高外压依赖导致性能下降 基于锂键化学构建-F Li O-配位结构形成稳定富氟界面层[2] - 8.96Ah软包全电池测试数据显示能量密度达604Wh/kg 远超磷酸铁锂电池150-190Wh/kg和镍钴锰酸锂电池240-320Wh/kg 通过针刺与120℃热箱安全测试无燃烧爆炸[2] 高电压正极材料产业化 - 雪天盐业通过旗下美特新材料平台切入高电压正极材料赛道 依托盐化工产业链资源与工艺积累 开发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的高电压正极材料[2][3] - 采用表面修饰和体相掺杂工艺 有效抑制高电压条件下界面副反应和结构不稳定问题 具备高压实密度和良好循环性能 适合固态电池使用需求[3] - 产品已完成小试和中试 依托现有锂离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试线及7500吨钴酸锂产能 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吨级产品开始向主流电池企业供货[3] 产学研协同发展 - 电解质技术创新与正极材料量产形成有效互补 提升电池性能上限同时保障材料供应 满足固态电池对高性能材料和稳定供应链的双重要求[3] - 在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应用场景推动下 加速国产固态电池量产进程 强化新能源材料领域自主可控能力[3]
长三角地区厚植产业发展沃土—— 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9-28 05:54
AI在长三角民营企业的应用 - 万事利集团基于AI花型大模型核心技术首创活性免水洗印染一体机 实现最快2小时成品且零污水排放 将AI布局到全产业链[1] - 科沃斯机器人AI技术融入运营体系 智能体可结合市场反馈、历史数据和产品功能制定完整市场策略方案[1] - 云深处科技机器狗应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安防巡逻等场景 计划迭代技术开辟配送、陪护新增长点[1] 场景驱动AI发展 - 长三角产业优势提供落地土壤 思必驰智能语音系统搭载全球60多家车企超1500万台新能源汽车[2] - 区位优势造就特色场景 西井科技无人驾驶重卡融合AI与自动驾驶技术 利用港口资源和货物吞吐量优势 中标上海机场智慧项目构建智慧物流生态[2] - 企业数量优势催生场景爆发式增长 黑湖科技"黑湖智造"提升4000多家大型工厂协作效率 "黑湖小工单"解决28000家中小微工厂生产协作和数据统计难题[3] 产业生态协同 - 绿的谐波作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受益于下游机器人产业需求拉动与上游企业协同创新[4] - 长三角形成从芯片设计到算法开发、精密制造、硬件生产的紧密联动产业网络[4] - 智元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主要集中在长三角 利用成熟制造业企业、高技术产业工人和强大供应链迅速提升产品质量[5] 集群效应与产学研协同 - 智元机器人量产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 带动下游企业订单增长并优化生产工艺[5] - 思必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科沃斯机器人、吉利汽车研究院等组建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 推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落地[5] - 产学研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将高校实验室成果推向产业端 高校针对产业瓶颈进行重点攻关[6] 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 新华三集团长期保持高研发投入打造技术"护城河" 通过技术领先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7]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苏州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上市企业32家、全球独角兽企业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超2100家[8] - 浙江营商环境保障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8] - 西井科技位于上海硅巷产业载体 形成开放创新生态利于招引高技术人才[8] - 政府采用"有事必应 无事不扰"服务理念 企业认为不能过度依赖政策而需自主发展[8] 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发展 - 云深处科技实现人形机器人全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国产替代降低生产成本并保障长期发展安全[9] - 长三角AI企业凭借国内场景积累经验开拓全球市场 外国客户主动联系认可中国个性化、柔性化生产能力[10]
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9-28 05:52
文章核心观点 - AI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创新 AI技术已深度融入设计 生产 管理 营销等全产业链环节 推动行业从规模取胜转向数据驱动[1] - 长三角地区凭借丰富的产业场景 完善的创新生态和精准的政策支持 为AI技术提供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黄金练兵场 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全球市场拓展[1][2][8][10] 场景驱动AI落地 - 万事利集团基于AI花型大模型核心技术 首创活性免水洗印染一体机 实现2小时成品交付且零污水排放 AI技术已布局设计 生产 营销全产业链[1] - 云深处科技机器狗应用于电力巡检 应急救援 安防巡逻等场景 计划通过技术迭代开辟配送 陪护新增长点[1] - 思必驰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搭载于全球60多家车企超过1500万台新能源汽车 受益于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40% 全球超25%的产业优势[2] - 西井科技无人驾驶重卡融合AI与自动驾驶技术 利用长三角港口资源和货物吞吐量优势进行产品升级 近期中标上海机场智慧项目以打通海铁陆空物流链路[2] - 黑湖科技通过"黑湖智造"提升4000多家大型工厂协作效率 "黑湖小工单"解决28000家中小微工厂生产协作与数据统计难题 推动制造业从规模取胜转向数据驱动[3] 创新生态协同 - 绿的谐波作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发展受益于长三角机器人与AI生态完善 下游需求拉动与上游协同创新缺一不可[4] - 长三角形成从芯片设计 算法开发到精密制造 硬件生产的完整产业网络 分工明确且紧密联动[4] - 智元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主要集中在长三角 成熟制造业企业 高技术产业工人和强大供应链助力快速提升产品质量 作为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形成产业集群[5] - 智元机器人量产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 带动下游企业订单增长 推动供应链整体降本增效[5] - 思必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 科沃斯机器人 吉利汽车研究院等组建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 推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多领域落地[5] - 产学研协同通过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G60科创走廊等载体形成高效创新网络 高校攻关技术瓶颈 企业推动成果转化 形成产业与科技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6] - 新华三集团保持高研发投入打造技术护城河 通过技术领先维持产品市场竞争力[7] 政策与环境支持 - 苏州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上市企业32家 全球独角兽企业7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1家 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超2100家[8] - 浙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越 招投标过程中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8] - 西井科技位于上海硅巷产业载体 集聚大量AI企业便于资源信息互通和招引高技术人才[8] - 政府采用"有事必应 无事不扰"服务理念 通过精准施策而非简单输血支持产业发展[8] 自主发展与全球拓展 - 云深处科技实现人形机器人全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国产替代降低生产成本并保障长期发展安全[9] - 长三角AI企业凭借国内场景积累的经验拓展全球市场 中国个性化柔性化生产走在世界前列 不仅输出工业产品更输出AI产品[10]
青岛国信集团与中国华电山东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海洋产业“央地合作”新模式
大众日报· 2025-09-20 11:26
合作签约核心内容 - 青岛国信集团与中国华电山东公司于9月18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产融服务和城市运营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1] - 双方将在重大项目投资、科技创新协同、先进试点示范上联合打造“央地合作”新模式 [1] - 青岛市相关市直部门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1] 中国华电山东公司业务布局 - 中国华电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连续14年进入世界500强 [1] - 华电山东公司已形成涵盖煤电、风电、光伏、供热、港口物流的完整能源产业布局 [1] - 公司在青岛装机规模达到238万千瓦,拟在即墨投资建设200万千瓦大型海上风电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达61亿度 [1] - 项目配套开发海水制氢、波浪能、漂浮式海上光伏等新型能源系统,并探索建设复合型海洋牧场体系 [1] 青岛国信集团战略定位与业务体系 - 公司是青岛市唯一将海洋产业纳入主业的市直企业,紧密围绕青岛现代海洋产业“4+4+2”产业体系 [2] - 公司构建形成海洋产业发展“三条曲线”,在深远海养殖工船、陆基循环水养殖基地、海洋食品全链条智能化工厂、海洋创新生物医药管线等领域夯实行业引领地位 [2] - 公司聚焦青岛海洋装备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设立海洋科创中心和海洋装备产业联盟,谋划建设海洋装备产业园,推动“产业+园区+链主企业+基金”模式 [2] 合作影响与战略目标 - 通过与华电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公司旨在强化产学研协同和产业链联动,吸引风电装备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本地配套率 [2] - 合作将加快提升港口设施功能,为青岛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2] - 公司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国际化”战略,定位为打造“海洋引领、产融支撑、运营高效的世界一流企业” [2] - 通过加快与华电等央企构建战略合作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海洋产业“央地合作”高质量开放发展新模式 [2]
院士专家共商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找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0:36
地质勘查技术创新 -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创新采用高磁中的低磁精准定位技术解决第四系覆盖区物探技术缺乏和钻孔精准定位难题 [1] - 该创新技术方法在萨尔托海覆盖区实现找矿突破并获得专家组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充分肯定 [1] 铬矿资源开发进展 - 萨尔托海铬矿带具备优越成矿条件和丰富资源潜力被确认为重点勘查区域 [1] - 央地协同合作机制建立 联合新疆自然资源厅及地勘队伍全力推进铬矿勘查工作 [1] 战略资源保障体系 - 产学研协同深化成为突破找矿瓶颈的核心路径 强调技术创新对矿产资源安全的支撑作用 [1] - 专业科研团队优势持续发挥 旨在提升铬铁矿资源勘查能力并保障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安全 [1]
《2025AI+医疗产业应用图谱》 首场调研座谈会圆满举行
第一财经· 2025-09-15 17:17
会议背景与目的 - 2025年9月12日于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召开《2025AI+医疗产业应用图谱》调研座谈会 [2] - 会议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第一财经联合主办 汇正财经等机构支持 [2] - 会议旨在调研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为图谱编制提供实践参考 [2] 行业技术应用与场景 - AI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健康管理、医学影像、药物研发等场景 [2] - 企业代表围绕技术创新、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等关键议题展开交流 [2] 行业挑战与问题 - 行业面临数据合规使用、算力成本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共性问题 [2] - 需强化产学研协同以构建开放、安全、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2] 未来发展路径 - 需加速技术标准制定、临床价值验证与商业模式探索 [2] - 推动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医疗创新高地 [2] 项目成果与后续计划 - 座谈会为图谱编撰提供一手资料与方向建议 [3] - 项目组将持续开展多维度调研 使图谱成为行业创新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工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