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

搜索文档
人才培养如何跟上社会需要
人民日报· 2025-09-15 11:25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作出部署。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 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加强动态监测,提升人才培养前瞻性。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一方 面,开展分级分类人才供需适配分析,编制省市、高校人才供需适配分析报告和行业类重点学科专业人 才供需适配分析报告,从规模结构、人才流动、人才需求等维度,科学研判人才发展趋势及供需状况。 如何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 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 建平台、汇数据,提升人才供需适配精准性。教育部启动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广泛汇集 部委、行业、产业、社会机构等各类数据资源,探索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分 析,推动构建人才供需"数据—模型—服务—治理"适配模式,着力实现人才培养数量规模适配、结构布 局适配、能力素养适配。 截至目前,该平台汇集供需两端各类数据资源40.7亿条,初步形成国家层面统 ...
培育大国良师 建设教育强国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并提出殷切希望 体现对教师队伍的关怀和教育工作的重视 [1] - 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强调培养"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2] - 总书记提出"扶贫必扶智"重要指示 并通过"国培计划""优师计划"等举措加强中西部教师培养 [2][3] 师范院校的核心使命与实施路径 - 师范院校被定位为教师教育主力军 承担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任务 [3] - 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强师工程" 构建教师全生命周期发展支持系统 包括招生、培养、输送和职后支持 [4] - 通过"志远计划"为52个国家级贫困县定向培养师范生 并通过"优师计划"为832个脱贫县及中西部边境县培养教师 [4] 中西部教育振兴的具体举措与成效 - 创新教师输送模式 6年自筹经费支持2277名学生到中西部任教 2023年首批364名"优师计划"毕业生赴基层从教 [4][5] - 开展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覆盖中西部百个项目县和千所项目校 通过"强师在线"公益平台惠及超60万名教师 [5] -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覆盖570个脱贫县 为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5] 政策协同与体系化建设 - 推动"特岗计划"与"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政策有机衔接 构建覆盖城乡的教师培养输送体系 [6] - 完善特岗教师职后支持体系 包括培训、教学指导和数字化资源平台 并探索"4+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6] - 建立中西部县域"强师工程服务站" 构建乡镇教师成长支持网络 免费开放公益平台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校、辐射一区" [7] 国际影响力拓展 - "特岗计划"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扶贫方案 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教育公平提供借鉴 [7] - 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成立全球教师发展学院 推动中西部教育实践经验的世界性价值阐释 [7]
人才培养如何跟上社会需要(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读者关切 我是一名大学生,和身边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担忧:现在的所学能否真正满足未来社会需要。我想了 解,在人才供需对接方面,国家有哪些政策措施?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作出部署。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 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如何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 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 当前,以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教育部部署开展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 改革试点,首批改革方案已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天津、广东等地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急需领 域,探索重大攻关任务驱动的学科专业建设新模式;复旦大学等高校积极探索"'博士+硕士'双学位"等 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加强动态监测,提升人才培养前瞻性。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一方 面,开展分级分类人才供需适配分析,编制省市、高校人才供需适配分析报告和行业类重点学科专业人 才供需适配分析报 ...
山西财政多举措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发展网· 2025-09-12 16:12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郭建军报道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近年来,山西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重 点,持续提升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素质提升,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 效。 持续加强教师待遇保障,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持续抓好"保障义务教育教师收入的长效机 制"和"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联动机制"的全面落实,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 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积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等政 策,每年惠及1.6万名乡村教师、7600多名特岗教师;支持"三区"人才计划教师和银铃讲学计划,向脱 贫地区、革命老区输送更多的优秀师资。改革完善省属高校基本支出生均财政拨款制度,赋予高校更多 的经费自主权,支持高校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创新创造活力。 持续加大师范专业支持力度,增强教师后备队伍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 ...
全国政协副主席蒋作君,出任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9-12 15:11
据悉,华侨大学第九届董事会由海内外66名各界人士、社会贤达组成。会上举行了董事长、副董事长及董事聘书颁发仪式。 蒋作君 陈旭表示,华侨大学要以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牢政治方向,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聚焦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牢记使命任务,服务统战工作大局;积极发挥优 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赵龙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向新一届校董表示祝贺,对华侨大学的发展成绩和为福建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肯定。他表示,希望华侨大学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侨立校、为侨服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省委 省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华侨大学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全力创造良好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更好支持华侨大 学加快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据学校官网介绍,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 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笔谈 | 找准高校政治监督着力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1 08:33
政治监督定位与方向 -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需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 精准化 常态化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1] - 监督方向聚焦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职责使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1] - 将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和高校高质量发展作为监督主要任务[1] 监督重点领域 - 重点监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教育强国建设 重大改革措施落实情况[2] - 督促高校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2] - 加强对高校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 通过责任清单 警示教育 约谈提醒等方式[2] 监督实施机制 - 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同频共振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3] - 建立党委与纪委定期会商制度 协同防范化解高校廉洁风险[3] - 构建纪巡审联动机制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监督信息平台[3]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各地各校开展庆祝第41个教师节活动
镇江日报· 2025-09-11 07:37
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市各地各校举行"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 设华章"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活动,通过荣誉颁发、感恩行礼和文艺表演等环节,表达对教师的崇高敬 意和深切祝福,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市域力量"。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教师入职 宣誓仪式在各地各校举行。市外国语学校、市三中举行"薪火相传守初心,师徒携手共成长"拜师结对仪 式,涵盖各学科师徒与班主任师徒结对见证教育传承。 南徐中学学生为老师们带来诗朗诵《铸魂·强师·华章》,稚嫩的嗓音里满含对教师的敬爱。随后播 放的"班级专属祝福视频"中,各班学生用朴实的话语、创意的画面,送上节日问候,一张张笑脸、一声 声祝福,让在场教师倍感温暖。 各地各校还举行了表彰活动。市外国语学校颁发了"我最喜爱的导师奖""优秀F/M班主任""初心如磐 首席导师""优秀学科组"等奖项。省扬中专表扬了最美教育人、最美后勤人,让甘于奉献的教职工名声 响起来。镇江经开区平昌小学为教师举办 "定格师者芳华"艺术照拍摄活动,用镜头捕捉老师们平日里 不常见的风采。镜头前,老师们或身着一 ...
以教师之名
新华社· 2025-09-10 15:54
教育从不只有一种模样 而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 你们 让知识穿越围墙 让公式变得可爱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祝老师们 节日快乐! ...
江苏省启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 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9-05 16:33
改革背景与目标 -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服务国家战略 响应产业创新 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解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 同质化现象突出 交叉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4] - 到2027年新增专业中属于国家或江苏急需领域的比例超过85% 理工农医类学位授予占比力争达到60%[5] - 到2030年实现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学科专业全覆盖 全面建成支撑教育强省 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的学科专业体系[5] 重点行动措施 - 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指导清单 建立产业链需求牵引加学科链创新供给双向赋能机制 推动面向区域主导产业和国际化合作的急需学科专业建设[5] - 学科分类发展卓越提升行动:实施顶尖学科筑峰 基础学科筑基 新兴交叉学科筑优及文化传承学科筑源四类计划 构建高水平学科生态[5] - 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行动:推动江苏学院 专业特色学院 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江苏省导师学院建设 构建本科荣誉教育体系和协同育人共同体 探索紧缺人才短周期培养和转专业快速通道机制[6] - 学科专业发展机制深化改革行动:创新跨校协同 项目制培养等机制 建立多元分类评价体系 完善预警与退出机制 推动研究生 本科和高职专业协同发展[6] 实施保障机制 - 强化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职能 加强部门协同和政策支持 压实高校主体责任[7] - 分批推进改革试点 强化过程管理和政策配套 确保改革平稳实施[7]
财政部:将继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4:36
教师培养投入 - 中央财政"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42亿元支持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 吸引优秀青年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 [1] - 2024年出台本研衔接政策 将公费师范生培养层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 [1] - 累计安排11亿元支持"优师计划" 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约1万名师范生 [1] 教师培训体系 - 建立中小学教师5年360学时全员培训制度 着力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并缩小教育差距 [2] - 中央财政"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超110亿元实施"国培计划"等示范性培训项目 [2] - 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 累计培训校长和骨干教师超500万人次 [2] 欠发达地区师资建设 - 中央财政"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18亿元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中开展"组团式"帮扶 [2] - 实施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专项 每年组织超2万名优秀及退休教师到欠发达地区支教 [2] - 通过支教帮扶有效带动当地教师能力提升 加快补齐师资短板 [2] 财政持续支持方向 - 财政部门将持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 [2] - 将协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更好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