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研人才流动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启用“大学基金”收益延揽人才
科技日报· 2025-06-13 07:34
日本政府吸引海外科研人才计划 - 日本政府决定动用规模高达10万亿日元的"大学基金"运营收益 为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引进海外人才提供紧急财政扶持 [1] - 资金用途覆盖薪资补贴 研究启动费 生活保障到日本语言支持等多个维度 力求为顶尖研究者在日本提供"与美国同等水平的待遇" [1] 美国科研经费削减背景 - 美国近期在多个领域大幅削减科研预算 尤其是对联邦资助机构的裁员和削支 引发学术界普遍担忧 [1] - 不少中青年研究者 青年博士后乃至知名教授开始探索在其他国家继续科研生涯的可能性 [1] 日本高校具体措施 - 大阪大学医学系设立6亿日元专项基金 接受至多100名持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2] - 立命馆大学筹措逾5亿日元预算 计划接收最多100名来自美国高校的留学生以及最多16名青年研究人员 [2] - 东京外国语大学将为所有被日本大学接收的海外研究人员提供免费日语在线课程 [2] 日本科研环境优势 - 尽管年薪仍比美国低 但日本被认为物价相对便宜且研究环境更为友善 [2]
豪华接盘:这些国家向美国学者伸出橄榄枝
虎嗅· 2025-05-27 15:17
全球科研人才流动趋势 - 特朗普政府削减科研预算并解散科学机构 促使全球多国推出吸引美国科学家的政策 [1][2] - 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将移居欧洲研究人员的启动资金翻倍至200万欧元(220万美元) 最长5年可支取450万欧元 [2][3] - 欧盟委员会"选择欧洲科研"项目投入5亿欧元 旨在使欧洲成为科研人才磁石 [3] 欧洲国家吸引科学家的具体措施 - 西班牙ATRAE项目为美国科学家提供额外20万欧元经费 [5] - 荷兰研究理事会推出无国籍限制的全球科学家资助计划 [6] - 挪威研究理事会设立950万美元专项 重点招募气候/健康/能源/AI领域人才 [7] - 丹麦商会计划三年引进200名美国量子技术/机器人学/气候专家 [8] - 奥地利修订法案允许高校直接招募有美国工作经历的研究人员 [8] - 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推出博士合同/访问学者/终身教职等支持计划 [8]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投入1200万欧元设立跨大西洋合作项目 [13] 北美与大洋洲的应对策略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院网络计划招募100名青年科学家 已获300份意向 [11] - 蒙特利尔大学筹集2500万加元(1800万美元) 重点引进健康/AI领域人才 [11] - 澳大利亚科学院启动全球人才吸引项目 美国科学家反响热烈 [12] 亚洲与争议声音 - 中国深圳通过社交媒体定向招募被美国机构解雇的科研人才 [12] - 部分学者认为挖角行为会加剧美国科研系统困境 [15] - 瑞士官方反对针对性人才计划 强调全球竞争对创新的重要性 [16]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欧洲研究理事会主席指出需反思为何欧洲仅在美方困境时才能吸引人才 [17] - 专家认为全球科研实力或将重新分配 带来新的研究关注点 [17] - 科研全球化特性被强调 人才流动被视为系统复原的重要机制 [17]
美国科研人才外流加剧!
第一财经· 2025-04-23 22:28
美国科研人才外流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科研人员海外职位申请数量同比增长32%,海外职位浏览量同比增加35% [4] - 3月美国用户对海外职位浏览量同比增长68%,同期超过200项艾滋病研究联邦拨款被终止,NIH削减新冠研究拨款并冻结哥大和宾大共5.75亿美元经费 [4] - 超过75%受访科研人员希望离开美国,其中早期职业研究者倾向更明显 [7] 欧洲人才吸引措施 - 欧盟ERC将研究人员迁往欧盟的安置预算从100万欧元增至200万欧元,"玛丽居里行动"提供两年奖学金支持 [8] - 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邀请国际研究人员,西班牙Atrae项目转向吸引美国学者,荷兰优先拨款招募国际科学家 [8] -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科学安全场所"计划收到298份申请后关闭窗口,原计划用1500万欧元资助15名研究人员 [14] 欧洲面临的挑战 - 2023年欧盟研发总支出3810亿欧元(4110亿美元),仅为美国9400亿美元规模的43.7% [10] - 欧洲大学协会报告显示多数机构对政府追加投资持悲观态度 [10] - 麻醉师收入差距和顶尖研究资源不足成为人才顾虑因素,EMEA警告资金和薪酬问题可能导致人才浪费 [11] 亚洲市场吸引力上升 - 2025年1-3月美国用户对中国机构职位浏览量和申请量分别增长30%和20%,对其他亚洲国家分别增长34%和39% [16] - 中国香港高校教职竞争加剧,反映北美科研人员回流现象 [16]